从“中国样式”到“中国方式”
——全球视野下的本土化产品设计方法研究①

2016-09-24 05:54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关键词:本土化产品设计传统

张 明(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从“中国样式”到“中国方式”
——全球视野下的本土化产品设计方法研究①

张明(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中国的造物历经数千年的绵延嬗变,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成就非凡,中国文化正在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设计主题。但近年来,由于西方观念的强烈冲击,西方设计理论思潮此起彼伏,我国高速成长的设计产业却缺少科学研究本国文化在现代设计中演绎的能力与方法,文化设计缺位,本土化的产品设计缺失。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化方式的研究着重落实到方法论层面,对目前具有相当市场前景的本土化现代产品设计提出思考。以本人2009年以来的中国方式设计研究的实践为基础,总结中国方式运用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艺术语言与方法,致力于找到一套面向现在和未来的行之有效的中国式造物理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到现代的转译通道。

造物观;传统文化;中国方式产品设计

一、中国方式研究的背景与现状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望今制奇,参古定法。”即当下的创新要遵循传统章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1]

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世人所想解读与运用的源泉。中国的造物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成就非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我们祖先智慧的合集。时至近年,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各国经济联系空前密切,带来了不同文化上的丰富交流,也造成了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矛盾冲突,西方的思想和传统不断涌入冲击着民族文化。设计作为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其发展也遭遇了相似的问题。受西方设计思潮影响,中国的设计经历过“盲目西化”,到“文化回归”,当下不知何去何从,对传统文化的应用大多停留于“样式”层面,缺少科学研究本国文化在现代设计中演绎的方法。如图1所示,目前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有三大层次——图案(Pattern)、样式(Style)和方式(Method),从图案纹样简单堆砌,到一系列中国元素的有序组合搭配,再到中国传统文化深层次内涵的体现,这是三个明显的层级区分。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探究中国方式,思考全球视野下本土化的产品设计方法论具有迫切性与必要性。

图1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运用的层次论

二、中国方式的的定义及相关文化概念

1.“中国样式”的相关概念

样式,Style,即式样,形式,指呈现出来的样子和形状。

中国样式,是立足于中国传统而言,具有公认的中华文化基因、能够代表中国的符号性元素。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一批艺术家们在模仿和借鉴西方现代艺术样式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涵类似于西方当代艺术中的某些观念形态,于是开始有一大批艺术家,学习西方的艺术样式,使用中国传统事物和非物质文化要素,作为视觉作品中的灵感来源和效果呈现,这就是中国样式的开端。[2]

2.“中国方式”的相关概念

方式,Method,即说话做事的方法与形式。

20世纪90年代,栗宪庭的《艺术杂谈》中,最早出现了“中国方式”这一当代艺术的理论话语。2004年,肖丰的论文《中国方式:中国当代艺术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中,首次将“中国方式”作为理论概念。该文指出:“所谓‘中国方式’是指艺术家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加以有效地转换,成为其作品语言符号或创作母题。”[3]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回溯,更敦促我们关注当下的现实生活。

二十多年来,艺术界和文艺界关于“中国方式”的讨论从未停止,设计是艺术中很重要的一大分支,我们有理由也有必要将这一概念引入工业设计领域。通俗的说,日常生活中,“中国方式”就是那些中国人特有的说话做事的方法与形式,生活习俗以及思想观念。

3.从“中国样式”到“中国方式”

上文现代设计运用传统文化的层次论中提到“图案”一词,属于传统文化现代应用的最低层级,我们不纳入讨论范畴。

“中国样式”设计,撷取中国传统元素,稍加设计手法,作为产品装饰、纹样或造型意向等视觉性要素,让人一眼即感受到中国风的气息。但深究下去,似乎并没有理解到中国文化的内涵,这是本土化设计比较浅表性,即形式的层次较低。“中国方式”设计,以中国元素为媒介,将文化理解、消化、重生,并无直接可见的传统文化视觉元素,但整个作品的精神气质与中式审美、哲学内涵一脉相承,带有强烈的中国文化意识。它强调的不是表面形式的“中国化”,而是一种需要引入思考的中国传统文化深层次内涵。通俗地说,“中国方式”在作品中体现的不是表面上的“中国式复古”,而是对中国文化在精神和内涵上的追求,这是本土化设计相当高级的层级,即意义的层级。

比较“中国样式”和“中国方式”的设计作品,是“形式”与“意义”的两个层级。从“中国样式”到“中国方式”,通过对传统的回望进行再发现,这是一个重新思考,不断前进的过程。

三、建构中国方式运用在本土化现代产品设计中的语汇与方法

1.审美与抒情方式

漫漫五千年,逝者如斯夫。中国的书法、绘画、园林、器物等艺术形式风格高雅、超凡脱俗,为世人所瞩目。中国式审美与抒情,体现在“形”和“意”两个方面:“形”是造型简约、气韵生动;“意”是意境①语出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境生于象外”,是对“意境”这个美学范畴所作的最基本规定,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之美。

图2半木“提月”插香座

图3 洛可可“上上签”

全球视野下的本土化产品设计,以延续中国式审美、产生传统文化的情感共鸣为第一要义。如图2半木(BANMOO)“提月”插香座,一块方正实木中取一圆形空间,熏香斜插,使得圆形更显圆满丰富,安静禅意,符合中国式审美关于“方”与“圆”的认知。香在烧的过程中,木头吸纳熏香的味道,久而久之木头成了融入时间和记忆的生命体,这便是形神统一、虚实有无的意境。再如图3洛可可(LKK)“上上签”,中式传统的红黑色搭配,造型灵感来源于中国标志性建筑天坛,“中国样式”的外观加上“中国方式”的别致名字——上上签。这一名字很容易联想到中国传统的祈福文化,承载中国人对人生凶吉、顺逆的情感体验,表达对祈福文化的心理皈依。产品充满中国传统的感觉,透露出厚重的文化象征意义。

探索中式美学的精髓,研究中国人的情感属性,通过和合、协调的设计手法,使现代产品设计呈现本土化的审美特征,可以拉近产品和使用者的距离,建立中国人的情感共鸣。

2.伦理与等级方式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中国人从封建社会至今形成了严密的伦理与等级体系,以中国人的位次文化为例,只要有等级存在的地方,就有位次文化的存在。

1901年,慈禧太后66岁大寿,袁世凯用一万两白银从国外买了辆前后座的奔驰敞篷小汽车作为寿礼。慈禧乘坐兜风,但很快发现,开车的是个奴才,却坐在自己前面,这成何体统,于是命令司机跪着开车。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不再是奢侈品,公务用车在中国兴起。按照国际通用惯例,如有司机驾驶,则后座右侧为首位,左侧次之,副驾驶最末。而中国人在交通工具位次礼仪上并未与国际接轨,始终找不对自己的位置,中国的公务用车中,领导以副驾驶为最大。坐在后座不符合领导掌控一切的中国式职场伦理,坐在副驾驶位又不符合国际惯例,这样的矛盾冲突下,我们可以思考中国的公务用车能做出什么样的设计改变。再推及到中国的家庭用车,2012年中国已正式进入“汽车社会”①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科学院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2012-2013年度《汽车社会蓝皮书》,书中显示,2012年中国正式进入“汽车社会”,每百户家庭私人汽车拥有量超过了20辆。,基于中国父系社会下的传统家庭伦理观,中国的家庭用车又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设计改变?

中国传统伦理观下的交通工具构想,是笔者一直以来考虑的一个问题,也是伦理与等级方式在现代产品设计中运用的最佳例证。这已经不止于停留在设计学的范畴,更加综合社会学、人类学的跨学科综合研究,在行为、风俗、习惯、观念等“中国方式”上进行设计演绎。

3.材料与构件方式

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家具、手工艺等艺术享誉世界,不同地域和民族在艺术风格上各有差异,但在传统的材料和构件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

传统竹材与现代演绎——竹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古代就被广泛用于生活物件的制作,但当下中国市场上尚缺采用精湛竹工艺的生活用品,普遍给人竹材低廉的印象。1996年,钟情于竹的石大宇成立设计生活品牌“清庭”,力图打造中国原创设计。2010年,设计竹椅作品“椅君子”(图4)、“椅琴剑”(图5),双双夺得红点奖。2011年,推出《竹计划》(图6),展现竹从生材到熟材的多种潜能,是当代设计体现中国传统竹工艺潜能的例证。

传统榫卯构件的人文化华丽转身——中国传统木作榫卯结构,极富科学性,不用钉、胶却牢固美观,是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典范。“和盒”(图7)将中国传统榫卯构件方式融入现代设计思维,内部12小件文具巧妙利用榫卯的方式相互嵌套,展现了一套现代办公桌面文具。“和合”,聚合,天作之合,“和盒”的寓意与此相符,符合中国人的美好愿景。

图4 “椅君子”

图5 “椅琴剑”

图6 “竹计划”

图7 “和盒”结构拆解爆炸图

传统材质和传统构件通过设计师的现代设计演绎,对应自然与当下生活方式,展现了在现代产品设计中无限潜能的应用范畴。

4.生产与使用方式

人是有情感的社会群体,当下的工业设计越来越关注人们的日常行为生活,力求反映和满足人们情感方面的需要。在中国人进行设计情感化的过程中,对于传统老物件的怀念、传统生活方式的延续,是近年来比较受关注的方向。

以笔者14年“诗意的栖居”系列设计为例,用现代设计的多维语言诠释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寻找人的精神家园。长辈曾经都有用扇子轻拂我们,帮我们解除心烦、助我们入眠的经历,扇子是中国人传递情感的重要工具,但现在却渐渐被西方的方式——风扇、空调取而代之。我们希望用现代机械的方式来传递情感,因此定义为人文机械——拂翼(如图8)。风扇的联动结构模仿人扇扇子时肩、肘、腕关节的连续动作,以此让用户产生对于儿时生活记忆的联想。这种方式扇出的风不同于风扇出风,非常柔和、舒适,给人以最佳的体感。同时它还能够辅助空调系统,加速空气流动,可谓一举多得。

通过反思机械时代的风格特点和体验上的不足,以中国传统器物为出发点,来传递自然的情感,使传统老物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是一种更加人情味的设计。

图8 人文机械——拂翼

5.社会活动方式

中国人是个群居的民族,注重家庭和睦和人情往来。孙隆基在《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一书中认为,中国人具有强烈的根植于民族的“在一起”感。[4]现代虽有从大家庭到小家庭的居住形式变化,但在一些特殊时期尤其随着孩子的降生,夫妻双方的长辈也会介入新三口之家的生活中,这一段特殊时期内家庭结构的变化随之会带来一系列生活上的问题。

中国当今的大城市节奏快,压力大,与父母同住时,夫妻因为工作繁忙需要加班,往往不能和家人一起吃饭。但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一家人吃饭被认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长此以往,就会对家人间的情感关系造成一定的问题。

2011年,笔者担任博世西门子中国市场家电设计工作坊的项目主持,对中国家庭的饮食方式进行研究,提出留餐柜的构想(图9)。留餐柜专为中国家庭设计,使用电丝加热技术,满足了中国人为家人留饭的需求。留饭状态时,呼吸灯光带闪烁,象征着对家人的召唤,保存的是新鲜温暖与爱心。

深入调研中国居住形式和生活模式,探究存在问题,是运用社会活动方式转译传统的重要环节。

图9 家的召唤——留餐柜,博世西门子

6.建构中国方式运用在本土化现代产品设计中的方法论小结

本文聚焦传统中国,结合实例,提出了建构中国方式运用在本土化现代产品设计中的五个转译通道——①审美与抒情方式,提炼中式美学,关注中国人的情感认知,以及在文学艺术等领域特有的抒情方式;②伦理与等级方式,分析中国社会从古至今社会等级的形成和演变,关注中国人的礼乐文化在建筑、位次、婚丧习俗等对象中的体现;③材料与构件方式,从中国传统建筑、家具、器物入手,找寻传统材料和传统结构方式对于现代设计创新的智慧启迪;④生产与使用方式,中国传统造物之下系统化模件化、多用途、人性化等生产与使用方式值得我们当代设计认真学习推敲;⑤社会活动方式,从大的传统中国社会结构出发,探求中国典型传统家庭居住形式下的代际关系、夫妻关系、饮食习惯特殊性。

这五种转译通道,连接传统到现代,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到三种组合使用(如图10)。经过“方式”的通道转译,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现代表达的新面貌,去其肉留其骨,去其形象留其本质。

图10 全球视野下本土化产品设计的方法论

四、结论

中国正在稳健地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充分展现着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大国形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土化设计产业的发展也必然需要进步。这里归纳三点值得思考:一是深入认识,挖掘传统。作为东方文化的宗主国,中国古代留存有大量关于文化、技术、美学等层面的设计思想与造物理论,首先从思想认识上,我们必须对传统文化树立起绝对的重视态度,不断挖掘不断探索。二是多种通道,鼓励实践。笔者在上文中提及的五种通道和途径只是一家之言,尚不能包含中国传统中的所有方式,我们鼓励更多方法和方式的探索,鼓励方式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设计创新,使中国方式设计重新回归到方法论的阶段和精神实质。三是不断探索,寻求突破。放眼我们周围,日本很早就树立起了在东方设计中的标杆,凭借的就是日本本土化地域特色的设计哲学,后起的韩国与中国台湾,善于发掘与利用各自文化的特色,设计产业蓬勃发展。中国设计,需要借助这样一套由自己本国传统到现代的转译通道,将传统文化的方式通过设计推向世界。

[1]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雷德侯.万物[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12.

[3]王琥,何晓佑,李立新,夏燕靖.中国传统器具设计研究·首卷.江苏美术出版社,2004.

[4]任建军.中国方式:从文化策略到文化自觉的当代艺术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5]肖丰,任建军.中国方式:中国当代艺术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

[6]吴冬玲.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产品设计[J].工业设计,2011(11).

(责任编辑:夏燕靖)

J524.1

A

1008-9675(2016)04-0197-05

2016-05-06

张明(1973-),男,江苏苏州人,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副教授,副院长,研究方向:工业设计理论与实践。

①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方式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项目编号:(2012SJB760033)。

猜你喜欢
本土化产品设计传统
智能产品设计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冷·暖》
《教堂之夜》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老传统当传承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