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洒雪域高原
——陕西对口支援西藏阿里地区回顾

2016-09-26 03:19韦元山
陕西画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雪域陕西西藏

本刊记者/韦元山

爱洒雪域高原
——陕西对口支援西藏阿里地区回顾

本刊记者/韦元山

俯瞰雪域高原

西藏阿里地区平均海拔达4500多米,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等山脉相聚的地方,被称之为"万山之祖",同时这里也是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故又称为"百川之源"。这里充满神秘色彩,令人神往。也许,你对阿里的第一印象是毕淑敏,“神山”冈仁波齐、“圣湖”玛旁雍错以及古格王朝遗址……

2015年8月25日,党中央召开了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今后西藏的工作做了重要讲话。2015年也是陕西省对口支援西藏阿里地区的第21个年头,阿里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边防巩固、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1994年7月,党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陕西省对口支援西藏阿里地区。20多年来,陕西共援建阿里地区基础设施、安居工程、社会事业等项目160多个,援助资金9.27亿元。阿里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7%,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3%和12%,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狮泉河5000千瓦光伏电站投入运行,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6%,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我省坚持以延安精神为指引,把阿里地区作为陕西的第十一个市对待,持之以恒做好援藏工作,有力地促进了阿里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冬季的狮泉河镇

狮泉河镇的陕西路街道

援藏干部张宇生前在昆莎乡检查牧草生长情况

援藏干部与噶尔新村牧民一起收割苜蓿

援藏大夫为藏民做白内障手术前的检查

援建的阿里地区中心血站

加强组织保障

成立援藏前方工作协调小组建立联络机制

20多年来,省委、省政府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援藏工作会议精神,多次强调援藏工作是中央交给我们的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2014年7月,时任省委书记赵正永还带队亲赴阿里地区,检查指导陕西援藏工作,加大援藏工作的力度。

为了加强援藏工作组织领导,1994年8月,省委常委会决定成立了以主管副省长为组长、省级有关部门和企业领导参加的援藏工作领导小组,并在省委组织部和省发展改革委分别设立援藏干部办公室和项目建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为进一步做好援藏工作,加强与阿里地区的沟通合作,2012年,经省政府同意成立了援藏前方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同阿里地区党委、行署的沟通,建立联络机制,谋划援建项目。

阿里地区夏季草原

来自陕北的紫花苜蓿种植基地

根据阿里地区实际需要,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同阿里地区行署编制完成了《陕西省“十二五”对口支援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干部人才援助为龙头,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安排社会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干部人才援藏和深化合作交流等六大类32个重大项目。2015年9月初,省委召开常委会,专题传达学习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并制定出10项措施:一是认真总结“十二五”、精心策划“十三五”援藏工作;二是以农业、旅游为重点推动产业发展;三是以改善农牧民居住条件为重点着力保障民生;四是加大教育、医疗援藏力度;五是搞好就业扶持力度;六是加强人员交往交流;七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做好国防、维稳工作;八是深化人才援藏工作;九是加强涉藏事务管理和人员服务;十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形成援藏工作力度。

援藏干部王斌在改则县察布乡驻村

援藏工作队向阿里地区政协委员赠书

阿里地区蓝天碧水的自然风光

立足民生经济发展

21年援建160多个项目累计投资超9亿元

20多年来,陕西共援建阿里地区基础设施、安居工程、社会事业等项目160多个,援助资金9.27亿元,以“安居工程”、西藏中学为标志的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相继完成。累计援建和配套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2243户。如座落在中印边境线上的噶尔县扎西岗乡典角村,伫立着22户汉藏结合的新式两层楼房,都是陕西投资1270万元援建的“典角边境示范村”项目,已成为“西藏一流、阿里第一”的标志性工程。普兰县孔雀河防洪堤工程是阿里地区建设的第一个生态项目,总投资1090万元,项目建设对于孔雀河流域的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美化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阿里的藏野驴(高宝军 摄)

援助的普兰农业示范园

援藏干部初到阿里地区时在机场留影

针对阿里地区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亟待提高、缺少学科带头人、医疗队伍断层现象严重、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困难等问题,从省直系统和西安、宝鸡等6市抽调临床、医技、护理等专业技术骨干,组建了5批共39人的援藏医疗队,对口支援阿里地区和县级医院,帮助其开展适宜技术,建立特色科室,开展受援医院中长期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培训,帮助受援医院培养学科带头人,建立专业学科5个,接收阿里地区医疗卫生工作者来陕进修学习9批47人,对当地业务骨干手把手教技术、传经验、谈体会,规范操作流程,攻克技术难题。派出专家组赴阿里筛查、确诊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病例,对筛查出的9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成功进行了免费手术或介入治疗。

21年累计资助阿里地区技术攻关项目4个,区域能力建设项目10个,在陕西组织农牧技术、科技管理等培训3期,培训人数达70余人次。例如“抗冰川棘豆疫苗开发及产业化”项目,由陕西杨凌大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开发抗“苦马豆素”毒素疫苗,每年为阿里地区畜牧业挽回经济损失达4000万元。

为改善西藏学生在西安上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在西安市浐灞生态区建了一所西藏中学,规模为800人,18个班,投资1. 87亿元。学校名称确定为浐灞一中,在校学生500多名,其中藏族学生400多名,设13个教学班。2012年10月学校建成投用,西藏班学生基本实现了吃、住、行、医疗及社会实践的全免费。

阿里地区首府狮泉河镇

碧水蓝天中的海鸥

古格王朝遗址

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干部人才引领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

20多年来,先后选派了7批211名优秀干部赴藏工作(党政干部141名,专业技术干部70名),组织实施阿里干部来陕挂职锻炼、专业技术干部进修、学历提高教育、后备干部培训、财会人员培训等援助工作,先后为阿里地区培训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605名,构建了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智力援阿”新格局,有力推动了阿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

阿里地区牧区姑娘

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充分发挥陕西科教人才优势,加大赴藏服务人员选派力度,加强对当地人才培训力度,形成中短期培训、脱产与在岗培训、学术讲座与专项技术培训、学术交流与科研项目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智力援阿工作新格局。同时,针对阿里地区实际情况,制订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编写了《阿里地区造林技术规程》、《阿里地区四级公路勘测设计标准》等专业技术章程和技术规范,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陕西援藏干部扎根高原、躬耕雪域,涌现了许多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如噶尔县原县委书记张宇同志,是我省第六批援藏干部,援藏期间放弃休假、忘我工作、献身于阿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事业,由于劳累过度,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在雪域高原诠释了新时代的“延安精神”。

(图片由《人民网》、《华商网》、《雪域阿里》等提供)

编辑/韦元山

猜你喜欢
雪域陕西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挑战雪域之巅
雪域时光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雪域家园
雪域高原
神奇瑰丽的西藏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陕西青年作家采风团走进陕西杨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