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月照古生村

2016-09-26 03:21
中华民居 2016年1期
关键词:照壁鸡鸣苍山

洱海月照古生村

上关花,下关风,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大理和洱海的美丽是说不尽的 。静卧于洱海畔数百年的古生村,有着近乎透明的淳朴和干净。世代栖居古生村的村民们以为,小村藏于洱海,世无人知。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去年1月,一个阳光晴好的下午,一个人来到这里后,让这个如桃花源般的古村一朝成名天下知。来过并舍不得离开古生村的人就是习近平主席。习主席留恋着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因为这里“记得住乡愁”。习主席离开这里一个月后,《中华民居》且循着他的足迹,一起探访了这里的白族传统民居和乡愁。

古生之初 有村如画

苍洱之间,一条滔滔奔涌的溪流于苍山脚下向东直奔洱海。这长年不绝的溪流,便是阳溪,又名鸡鸣江。这里的江水清冽甘甜,养育了这里一代又一代的古生村民。溯着美丽透亮的鸡鸣江而上,便会看到一座古朴而又轻灵的凤鸣石拱桥,巍然横跨于古生村北的鸡鸣江之上。据说,沿着这座石拱桥,古生村人曾走上了茶马古道,走出了苍山洱海间,走向了更加宽广的世界,从过去走到现在,走向未来。

古生村东临洱海,北至鸡鸣江。一山、一水、一石桥绘出了古生村的灵性,梳理着这里的古今往事。古生,白语发音为“gong he”,即救生之意,是大理坝子中较为集中的放生之地,并因传说而形成固定的节日。因语言的变化,遂演衍成“古生”之名。这个名字亦为这个居于洱水之畔的村落平添了些许的古意与诗意。旧时,洱海美丽的景致分为九曲、四岛、三洲,古生村所坐落的海滩,即为三洲之一的鸳鸯洲。因其滩上多有鸳鸯栖息而得名。大理古城向北11.5公里处的大丽公路以东,便是古生村了。入村路口处立有一块风景石,石上刻有“古生村”三个大字,旁边饰以观景亭,可观四方美景,苍洱风光也便一览无余了。

古生村东临洱海,北至鸡鸣江。一山、一水、一石桥,绘出了这座古生村的灵性,梳理着这里的古今往事与诗意情愫。

古生之见 写意脱俗

越过这一片田野,临近洱海之水,就是古生村了,这是一个典型的白族村落。进村路是一条笔直的大道,由西至东通向村心,未及走到尽头,可见一株硕大而古朴岸然的大青树,嶙峋粗砺的树皮,紧实高大的主干,繁茂蓬勃的枝叶,收纳着村中的老时光。

要知道,一株古树,总是意味无穷的,更何况在古树庇佑之下的村庄了,肯定要比古树还要有事故。大青树树荫所及之处,因树的古老而不再扩张,并形成了古生村的中心广场。这里,四处的民舍合围,高处明丽的阳光毫不吝啬地注入其中。一切显得如此地温软、安宁与和谐。

中心广场处,无论是名为“水晶宫”的凉亭,还是有石狮相伴的福海寺,甚至是古老的戏台,都跟随古树从大清王朝穿越而来,在向世人讲述着孕育其中的古生村文明。

古老的戏台在阳光的映射下,显出它庄重、坚实的轮廓。那些作为装饰而描抹上去的山水花鸟,像古卷一样失色泛黄,哪怕是戏台前端的石雕,也因时光的雕琢而变得光滑起来。退两格水晶宫寂然地静居于古戏台的正面,古老的大青树立于其中,仿佛是二者之间的对称点,形成了强烈的象征意味。相对于古生村其他古建筑的精致与繁复,水晶宫算是普通了许多,它一进、两层、木结构,平实如民房,静静地坐落于村中。宫内主神位上供奉着的是鼎鼎大名的托塔天王李靖。他武将装扮,手持七级浮屠舍利塔,威严而不失端正。真没想到上界的“四大天王”之一的多闻天王,竟然也会降临于此。

阳光从大清王朝穿越而来,向世人讲述着孕育其中的古老的古生村文明。

相比作为本主庙的水晶宫而言,仅有一墙之隔的寿海寺,就繁盛得多。该寺一进两院,且雕琢甚精、供奉繁复。正堂之上,文殊菩萨宽额大脸,慈眉善目,在缕缕香烟中施放着普度众生的祥和广大气韵。而步入后院,却并非是如一般寺庙一样立为大雄宝殿供奉佛教本尊释迦牟尼佛,在此共同供奉的却是道教始祖老子和儒学之至成先圣孔子。

三教一处,共享烟火,白族在千年历史的演进中,兼容并包、和谐共荣的气度,在一个小小的渔村中,得到了最为具象的印证。

村民李德昌家院落照壁

古生之居 飘逸雅致

李德昌家的庭院古朴舒适,被习近平主席赞为“记得住乡愁”。这样的村落在古生村并不少见。这是典型的白族传统民居:“三坊一照壁”——院子三边都是二层小楼,主房坐西朝东,正对着一面画有白族特色“大墨画”的照壁。院子里种着小树和青菜,照壁下是假山和池塘,水池里的几条鱼时不时冒出吐泡,艳丽的茶花热情地开放着。

来到古生村,最令人移不开眼睛的就是白族传统民居。这些民居如同散落在苍山洱海之间的珍珠,熠熠生辉。白墙青瓦古朴典雅,彩绘雕塑精致生动,斗拱飞檐斜逸横飞,伫立在这样的建筑群前,不由得心中生出一份敬重和安逸。

白族传统民居以大方古雅而又实用著称。当地著名的木雕、石雕、砖雕技艺之精良,实在不是其他地方可以轻易比肩的。一块极其普通的石材,一旦经过石雕艺人的打磨,便会显现出精妙的图案,或山水,或花鸟,或动物……一切都在似像非像之间,浑然天成,充满着纯朴、飘逸和隐忍之美。白族古雅民居是悠久而深厚的白族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有田园牧歌诗意,也有沧桑典重浑厚。

过去,曾有这样的俗语:白族人“大瓦房,空腔腔”,意思是白族人倾其所有也要建造起结实舒适的住宅。在过去,建盖一所像样的住房,往往成了值得白族人毕生花费精力的大事。他们追求住宅宽敞舒适整洁的院落。大理石头多,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广泛采用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大理民间有“大理有三宝,石头砌墙墙不倒”的俗语,指的就是建房取材的特点。石头不仅用在打基础、砌墙壁上,也用于门窗头的横梁上。这种用材的特征沿袭的是南诏时的建筑方式。据记载,南诏的民居建筑就是“巷陌皆垒石为之,高丈余,连延数里不断”。

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组合形式一般有“一正两耳”、“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马转角楼”等。白族民居的大门大都开在东北角上,门不能直通院子,必须用墙壁遮挡,遮挡墙上一般写上一个大大的“福”字。

白族传统合院是悠久而深厚的白族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有田园牧歌诗意,也有沧桑典重浑厚。

习近平在村民李德昌家小院内

猜你喜欢
照壁鸡鸣苍山
鸡鸣驿
探访崇因寺残存一字琉璃照壁
照壁:从“光天化日”到“五福捧寿”
灵秀俊逸的照壁山
鸡鸣
苍山
鸡鸣与狗盗
古道鸡鸣
苍 山
烟云几许著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