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外国好 万人骂汉奸

2016-09-26 16:30陈事美
特别文摘 2016年18期
关键词:老郭使节郭嵩焘

陈事美

中国一直自称天朝上国,自古以来都是其他国家到中国来朝贡,哪有中国去其他国家的道理。如果驻外使节到了外国,再说外国好,那更不得了,简直犯了大忌。作为中国第一个驻外使节,晚清的郭嵩焘就是这样一个倒霉蛋。

说来有意思,中国的驻外使节竟然不是主动派出的,而是被人家要挟去赔礼道歉谢罪的。原因是,英国驻华大使馆的翻译马嘉理带英军闯入云南,开枪打死百姓,当地人被激怒,将马嘉理打死偿命。英国震怒,要求中国派人去英国谢罪。无奈,清政府派郭嵩焘远赴英国,谢罪不好听,干脆就直接任命为驻英国大使。堂堂大清朝,要远赴英国谢罪,这是何等耻辱,顿时在全国炸了锅。

先是朝廷内的讽刺与谩骂,最著名的当属郭嵩焘政敌编的一副对联。“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一些昔日好友也纷纷发出惋惜之声。如王闿运认为郭嵩焘是“以生平之学行,为江海之乘雁,又可惜矣”。最想不到的,也是令郭嵩焘最痛心的,就是家乡湖南对他的反对最激烈。家乡人痛骂他是汉奸、走狗。湖南很多百姓纷纷聚会,愤怒声讨郭嵩焘的罪行。群情激愤之下,众人前往长沙玉泉山的郭氏旧宅进行破坏,扬言要捣毁汉奸老巢。好在郭家人也不少,双方险些发生冲突。在郭家极力阻挠下,郭嵩焘的老宅才幸免于难。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郭嵩焘登上了远赴英国的轮船。可想而知,郭嵩焘当时的心情如何郁闷。老郭来到英国后,看到英国两艘轮船相遇后,问候与沟通全部使用挥旗来完成,效率甚高;看到英国繁忙的港口,每天秩序井然,条理分明;看到伦敦大街小巷,灯火通明,车水马龙。这些都让老郭大为感叹。他认为,英国的富强绝非偶然,“富强之基之非苟然也”。

老郭成为中国驻外使节,但身在英国,心时刻没有离开中国。因为他深知,这落差的背后是英国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先进性。相比之下,一向以天朝自居的中国是何其愚昧与落后。

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老郭都写进了日记里。稍加整理后,命名为《使西纪程》邮寄回中国。老郭希望中国人能觉醒。老郭万万没想到的是,几乎与此同时,另一份日记也从英国寄往中国,这就是郭嵩焘副手刘锡鸿的日记。刘锡鸿其实是国内政敌安插在老郭旁边的眼线,每天就是负责监视老郭,将其一言一行如实汇报回国。老郭的日记都是赞美欧洲文明的,而刘锡鸿的日记都是诋毁老郭的。如在英国女王接见时,老郭同其他使节一同起身致敬。这本是最普通的礼节,但在刘锡鸿的日记里,却成了有失大清国体的举动。

老郭的日记以赞美西洋人为主,老郭只是希望中国应积极向人家学习。但反而捅了马蜂窝,朝廷上下一片痛骂。翰林院编修何金焘大骂郭嵩焘是“惟此京师所同指目为汉奸之人,我必不能容!”为此,他多次上书慈禧弹劾老郭。

光绪五年(1879年)五月,老郭无奈回国。等待他的则是漫天的辱骂。在回到长沙时,大街上到处贴有攻击老郭的标语,如“勾通洋人”、“郭狗汉奸”等。不仅如此,还有各种排外抗议,抵制洋货的浪潮也此起彼伏。当地官员都对老郭避而不见。不知道,老郭当时面对此情此景会是怎样一种心情。

(摘自“今日头条” 图/张文发)

猜你喜欢
老郭使节郭嵩焘
湖湘文人日记中的郭嵩焘形象
蔡奎全:一位民间使节的传奇故事
明朝时期朝鲜使节纪行诗中的登州诗
郭嵩焘政教思想的内在理路
井匠老郭
老郭和他的红色收藏
省思与超越——新世纪以来郭嵩焘研究回顾与展望
左宗棠与郭嵩焘的不同境遇
清朝赏赐琉球国王及其来华使节制度初探
海峡两岸的特殊使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