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治理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探析

2016-09-26 17:40余莎
卷宗 2016年7期
关键词:社会化儿童农村

摘 要: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愈发严峻,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通过对留守儿童社会化现状现状及家庭、学校和政府责任分析,提出从家庭、学校、政府层面有效应对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的治理对策。

关键字:公共治理;留守儿童;社会化

1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社会化现状

(一)安全意识差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一般都是祖父母一辈的老人,农村老一辈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低下,对自身和孙辈的安全意识低。加之自身生活行动不利索,对儿童的安全管理不到位,甚至有时候,他们还要靠孙辈们照顾。同时由于父母没能很好落实自己的监管义务,临时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和安全保护意识,学校方面对留守儿童的健康安全提防力度不够,而留守儿童年龄上还小,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自我安全防范意识较弱种种因素,都加剧了近年来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出现。

(二)心理问题易发

对于留守儿童而言,父母亲是他们成长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人,而且这种重要性也会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儿童在成长时期对父母的依赖性是最强的,直接关系到儿童心理的变化。由于长时间和父母分居两地,农村留守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学生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1]值得注意的是,留守儿童在这个时期,心智发育还不成熟,又没人能给他们合宜的引导,容易走向歪路。

(三)越轨行为突出

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缺乏管教,在社会行为规范认知方面存在较大的漏洞。导致他们很容易受到一些社会中的不良风气影响,产生越轨行为。近几年来,青少年越轨行为发生的数量直线上涨,通过数据比对,发现在这年龄阶段内,留守儿童出现越轨行为的几率更大,其越轨行为呈现多样性的特点,还出现不同程度的犯罪倾向。[2]而对于初中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因为年龄上的的增长,意识偏离过久,越轨行为的发生率远远高于小学阶段的留守儿童,甚至酿成大祸,走上犯罪道路。

(四)价值观扭曲

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城乡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农村也在面临着各种价值观念的冲击。面对着各式各样的思想诱惑,这些留守儿童在没有人正确引导的情况下,根本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也不知道要给自己树立怎样的价值理念。无形当中,给他们带去压力,会让他们觉得无助,不懂得如何选择,或者,盲目的去模仿,逐渐丢失自己,形成与社会相背离的价值观,还自我感觉良好的大肆宣扬。甚至有些留守儿童受到父母在外打工挣钱思想的感染,认为有钱就能解决一切的错误金钱观,拜金主义较严重,重心偏向以物质条件作为满足的关键,背离了正确的价值观。

2 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责任归析

(一)家庭责任分析

其一,隔代监护,缺乏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进行隔代监护,多数情况下他们只会通过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来表示他们的关爱,由于缺乏合理的沟通,忽略留守儿童精神上的需要,留守儿童易产生心里障碍,内心缺乏关爱。其二,长期分离,缺乏心灵沟通。父母跟孩子长期处于分离状态,加之他们本身的知识水平有限,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孩子心理需求或者意识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求的重要性,时常忽略孩子内心对父母的关爱的需求,易促使留守儿不愿沟通交流,封闭自己,容易诱发心理扭曲。其三,家长思想偏差,教育方式不当。许多留守儿童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责任,他们只负责给孩子吃飽穿暖,提供上学的费用,把孩子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学校。[3]多数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出工作和在家照顾孩子两者权衡中选择了前者,忽略孩子性格、情感发展,对孩子的安全问题没有很好的重视。

(二)学校责任分析

学校责任的主要表现在德、智教育的失衡。当前我国教育功利化、被异化的情况较为严重,学校教育主要围绕“考试”进行,普遍重智育,轻德育。多数农村地区学校领导和老师几乎都被升学率、分数、排名牵着鼻子走,日常教学安排、工作也是围绕着这些问题进行。甚至一些老师只是根据学习成绩来定位学生优秀程度,而是对待那些“学习成绩差”、“课堂爱捣蛋”等留守儿童,习惯性放任不管。另外,家长与学校教师疏于沟通。许多留守儿童的家长在意识上存在偏差,认为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事情,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剩下的事情就是学校的了。同时,学校本身也没有意识到留守儿童德智教育的重要性,一味抓成绩、提分数。家长与学校之间疏于沟通,合作关系没有得到双方的重视。

(三)政府责任分析

一方面,法律不完善以及执行过程中力度不够。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本就是社会体制与法律政策不完善所带来的产物。即使这几年党和政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户籍改革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旧体制的惯性、改革的滞后性以及政策执行中出现的种种障碍,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各项权益未能获得稳定保障,法律的制定与执行力度上仍存在较多空缺。另一方面,政策监督不到位。对于留守儿童的问题,政府针对性的出台了相关政策,但这些政策大多只是停留在传达、接收层面,具体的工作实施安排并未展开或者敷衍工作。甚至部分民众由于文化水平低又较少关注国家时事政策,根本不知道有这一类的扶助政策,这些都阻碍了农村留守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获得应有的权益保障。

3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的公共治理对策

(一)强化家庭对留守儿童情感和爱的培养

首先,在保障留守子女的物质基础条件下,父母应在精神上给予需求与填补,通过多渠道对留守子女表达自己的关爱、鼓励,积极主动跟老师或者代理家长沟通,全方位了解孩子成长阶段的情况和表现,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正确引导。其次,外出务工父母在为孩子选择代理监护人时,应秉着为孩子选择具备较好学习环境、生活条件、责任感较强的家庭及委托监护人,且应充分考虑孩子对于监护人选择上的意见和看法,尽可能让孩子参与进来。

(二)强化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培养

首先,加强寄宿学校建设。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4]同时,学校应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建立留守儿童资料档案库,规范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充分发挥寄宿制学校的作用。其次,学校作为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安全开展特训课程,帮助学生获得更多正确有效的求助技巧或者是自救技能。再次,学校不能以追求学生升学率为唯一目的,还应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推行素质教育,切实做好引导工作,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学校应以综合多方面的指标来评估教师们的授课能力,以评估的结果来鞭策教师们提高教学质量,改进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

(三)强化政府对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公共职能

首先,提供均等化的教育资源。只有在均等化的环境下,每一位农村留守儿童才能更好的享受同等的受教育环境和机会,保证农村留守儿童公平的享有等量消费的权利。其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的实现。制定和完善针对留守儿童的专门性法律法规,将法律制度落实到各个方面,最大程度地保护留守儿童权益。再次,确保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效益最大化。当前我国的经费拨款是由政府部门单方面主导进行,拨款多与少,甚至拨款是否执行到位,主要是取决于政府部门的态度。做好管理教育投入与使用教育经费之间保持一致性,过程的公开化、透明化,真正实现教育投入的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余四忠.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8(4):24

[2] 覃叶. 公共治理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研究[D]. 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5

[3] 卢晓军.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对策[J]. 学周刊,2016(2):8

[4] 张金兰. 公共政策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探析[J]. 特区经济,2010(6):154

作者简介

余莎(1990-),女,汉族,安徽黄山人,安庆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与农村问题。

猜你喜欢
社会化儿童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留守儿童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