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柔者强

2016-09-26 22:38谢金晶
卷宗 2016年7期

谢金晶

摘 要:笔者浅探原始道家的智慧,总结其思想内涵把原始道家的智慧归结于善于“柔”,从而肯定赞赏了道家的“贵柔”思想,用“为柔者强”这个题目,联系日常生活论证了道家“柔”的强大。通过“柔不等于软”、“柔不会是弱”、“柔可以克刚”等论证了“为柔者强”,从而更肯定了原始道家智慧。

关键词:为柔者强;柔不等于软;柔不会是弱;柔可以克刚

谈到道家的思想智慧,我们就会想到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家之道,各有各道。许多人认为道家思想是求隐,一种消极入世的状态。然而,不入世何以出世,以退为进方能更好的进退。道家提倡“垂手而治”,这样又何尝不能达到无为胜有为,以无为的方法来达到“无所不为”的效果。道家提倡的“兼爱”、“非攻”等,无论从无私无欲到不与人争还是到以柔克刚,都体现了道家“贵柔”思想智慧。道家以“柔”出世论事,从而达到“为柔者强”的目的,这就是我所认为的原始道家智慧。下面我联系社会实际,谈道家所贵的“柔”的智慧何以达到“为柔者强”。

1 “柔”不等于“软”

练体操、玩杂技、跳舞的人,通常赞其柔软。以至于认为“柔”和“软”是同一意思,可以等价替换。其实并非如此,老祖宗既然发明这两个不同的字,必有不一样的内涵。

(一)“软”是“柔”的一种外在表现

柔软柔软,内柔外软,“柔”往往表现出“软”。温柔的女生,大家称其“软妹子”给人以“软”的外在印象。然而,我这个标题的内涵不仅是如此,这里还有一个“一种”,“软”是“柔”的一种外在表现。同样地,柔和柔和,“和”也是“柔”的一种外在表现;柔顺柔顺,“顺”也是“柔”的一种外在表现等等。

(二)“柔”是“软”的一种高阶形态

面粉是“软”的形态,而加上水与水和在一起为面筋,就成为了“柔”。这里的“软”是一种分散、无力、疏松的状态,而“柔”则是一种凝聚、弹性、饱和的状态。“软”是“柔”的初级状态,“柔”则是“软”进化后的高阶形态。“柔”和“软”在受外力作用后,易变形,而“软”是内部组织结构松垮而表现出来的变化,“柔”则是内部有一股劲道,外表的“软”态是对外力的适应与调整。

(三)“柔”非“软”的一种内在本质

两字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太极拳理论里对以柔克刚的论述,也有打硬不打软的说法。这会让我们这些外行误解其“柔”为本而“软”为表。若真正咬文嚼字,“柔”和“软”根本就不是同一概念,更别提什么为内在本质了。在太极拳中,“软”是力用的不够或不对,易使其整个姿态无弹性;而 “柔”虽姿态和动作中用了劲,但整个姿态富有弹性。极柔软而后达极坚刚是太极拳的真正的“柔”。把“柔”和“软”合并成一词,可见“柔”和“软”有相似、并列、相向的关系,但是如果真正要把“柔”和“软”分为本质与表象上的关系是很牵强的,不见得就是“柔”造就、决定了“软”。

2 “柔”不会是“弱”

人们习惯把柔弱联系起来,导致“柔”、“弱”混淆。与“柔”相对的是“刚”,与“弱”相对的则是“强”,“柔”不是“弱”,也不会是“弱”。或许两者在某种表现程度上有着相似和联系点,但在我看来“弱”更像是对“柔”不到位的一种阐述,即“度”的问题。

(一)“柔”是智慧者的收敛态,“弱”是愚钝者的放松状

真正智慧的人懂得如何用“柔”收敛自己,大智若愚。而愚钝者会错了“柔”,一味把自己心中的“柔”,仅理解成为外表上的“弱”,而不是骨子里的“柔”。于是表现出的“柔”更像是一种对自己要求的放松状,于是表现出的则更是一种懒惰、堕落,这种“弱”是对自己不负责的表现。

(二)“柔”是刚毅者的护身符,“弱”是懦弱者的夺命锁

刚毅果敢的人,带着 “柔”处理事情和人际关系,让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他的刚毅。用“柔”能更恰当地坚守刚毅,带着一股柔和的气息,不需在人群中过多地周旋,便能安然分配、进行需要配合的任务。然而,懦弱者不能恰当运用“柔”,过分演绎“柔”诠释出一种无能的“弱”,加速其懦弱的发展,最后受到致命的打击。

(三)“柔”是高尚者的通行证,“弱”是卑鄙者的墓志铭

高尚者大气不带傲气,内敛却不做作,用一种谦和、超脱的“柔”来磨砺自己的心智,用“柔”把自己内在表现得自然舒服,不矫揉造作。然而,卑鄙者卑鄙中带着虚伪,常以展现自身的“弱”博取同情,收买人心。或许一开始能够有效果,然久之,原本的心性就会暴露,到时一发不可收拾,最终葬送了自己。更可怕的后果是,虚伪久了变不回自己了。一个谎言就得要另一个谎言来圆,如此下去,编织的谎言越聚越多,若未点破虚假的泡沫,人就会安然生活在梦幻里,离真实越来越远。

3 “柔”可以克“刚”

“柔”可包罗万象,而万象之一便有“刚”,其被“柔”容纳、打磨、润色着,逐渐呈现出柔光。以“柔”克“刚”,胜在它既不是硬碰硬,也不是自不量力,而是无形中化解掉了“柔”的戾气,与其和谐共处。“柔”是一定程度的迂回委婉伴随了无形的悟性。技术、迂回、思想无一不是“柔”的表现方面,且都含“柔”克“刚”。

(一)技术可以胜过力量

“柔”的技术,是一种创造力的表达,不拘谨,不呆板,不僵硬,某种程度上是灵活的代名词。而力量这个词,是“刚”的典型代表。往往,“柔”可以克“刚”,技术可以胜过力量。生产是其最直接的表现。技术具有“柔”,既能够显现出它的细腻、周到,又能够解放人的双手,激发人的思维,与外在必要的力量做斗争。比赛是其最激情的展现。我虽然不能像足球发烧友那样把欧洲杯每场的战术看透,但是我也能知道他们在细腻地在脚下下足了功夫。这种“柔”技术中,有着细腻和凝聚力。科教是其最重要的体现。21世纪,科教十分重要,其对兴国有一种“柔”的弹性在里面,以变通应对不同的情况。

(二)迂回可以胜于强势

待人处世,免不了磕碰摩擦,这时就要磨砺人的“柔”性,去学会人际调和来立足自己。迂回是对“柔”力度的合理控制,有时候不用据理力争和过分直接,迂回可以很好地处理问题。当然,强势直接也有它的优势,迂回婉转也有其劣势。我在这里强调的是,在很多情况下,处理事情的一种方法态度,迂回可能更合适在社会关系中生存。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看,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就是自我与无数个自我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个人对自己有深入的了解,等到自身能够“柔”性地把自己调和好,整理好,突破好,对他人的“刚”的了解与克服也就不在话下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三)思想可以攻克坚硬

思想是骨子里的“柔”,它可以穿透坚硬,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常比坚硬更不可摧毁。思想的“柔”深入骨髓,思想的力量无的。创意创新从弥漫的陈旧中发扬,能把落后腐朽抛弃,挣脱束缚。在充斥着陈旧气息的四周,文学能够打破坚硬,感受、发现新的世界。文学作品体现着作者在当时的经济、政治、思想等状况的影响下对时代的看法,这种看法有着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对现实的思考、反思,更甚有对未来的探索等等,影响着社会进程。同时,自我意志,至柔而后至刚,能克服和超越刚强的自我。

4 小结

笔者浅谈原始道家智慧,总结其思想内涵而把原始道家的智慧归结于善“柔”,肯定赞赏了道家的“柔”思想,从道家的智慧中提炼出“贵柔”的概念,联系日常生活论证了道家“柔”的强大,并论证“为柔者强”。笔者在提笔时受到了很多有关中国文化的启发,同时这个过程也是在自我探索、学习、成长。与君共勉。

参考文献

[1]《道德经》春秋 老子

[2]《周易正宗》马恒君 华夏出版社 2004年1月北京第1版

[3]《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 方克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1月第2版

[4]《道家思想中的管理智慧》黎红雷 民营经济报 2009年5月12日第016版

[5]《心理管理學》黄建钢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年12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