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整本书导读课实施策略例谈

2016-09-27 08:55赵娟
广西教育·D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温妮迈尔斯福音

赵娟

好的导读课,就像精彩的图书“预告片”。不同的是,在好的导读课上,教师在向学生推荐好书的同时,也在想方设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在语文课标倡导“读整本书”的今天,为了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我们开发了课外阅读整本书导读课这一新课型。

课外阅读中的整本书导读,不同于语文课上常规的阅读教学,我们不可能逐章逐段地对书中的文字进行分析讲解,因此,其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在于运用适合的导读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觉自愿地在课外去寻找这本书来阅读,在扩大阅读面的同时积累语言,提高阅读品位,获得情感熏陶,受到人生启迪。在执教五年级《不老泉》整本书导读课的过程中,我运用了预测、浏览、速读、联结、概括、归纳等阅读策略,有效地达成了导读课的教学目标。

一、谈话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课堂实录】

师:看过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同学,谁能告诉我里面的妖怪最喜欢唐僧的原因是什么?

生:吃了他的肉可以长生不老。

师:你想长生不老吗?

生:想。

师:你想吗?

生:想。

师:你呢?

生:我也想。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本关于长生不老的书,它的名字叫——

课件出示《不老泉》图书的封面,全班齐读书名。

五年级的学生对《西游记》基本都已耳熟能详,在导入环节,教师抓住人人想长生不老这个话题,从妖怪想吃唐僧肉长生不老直接迁移到新书《不老泉》的介绍,导入简洁明了。

二、读封面,了解作者及书评

【课堂实录】

师:认真观察《不老泉》的封面,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生:我获得的信息是,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人,叫纳塔莉·巴比特。

师课件出示作者的资料卡片:

纳塔莉·巴比特,1932年出生在美国,从小喜欢阅读童话和故事,擅长画画,1975年出版经典小说《不老泉》,成为当代最受赞赏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

生浏览作者的资料卡片。

师: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封面中的小女孩为什么手中捧着一只蛤蟆?

生:我想知道书中是不是真的有不老泉。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有人从封面中读出了答案,有人读出了疑问。这是一本了不起的书,让我们看看关于《不老泉》的书评吧!

师课件出示有关书评:

一部惊悚而美丽的小说,读来放不下,放下忘不了。——《纽约时报》

生齐读书评。

师:《不老泉》一共发行了5个版本,获美国最佳童书奖,1981年、2002年《不老泉》两次被拍成电影,译作《真爱无限》。

拿到一本新书,我们通常是先看封面、封底。《不老泉》封面中的图文在带给学生关于作者信息的同时,也带给了学生无限的遐想。教师以《不老泉》的封面为支点,通过“你能获得什么信息”这个问题,指引学生观察文字和图片中所有的信息,对《不老泉》建立起初步的印象;再指导学生用浏览的方法阅读作者资料,猜想文章内容,使学生萌生了阅读《不老泉》的欲望。

三、走进故事,根据序幕中的线索预测故事内容

【课堂实录】

师:这将是怎样的一个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序幕,了解故事的起因——

(师配乐朗诵)八月的头一周高高地挂在整个夏季的顶端,也是这漫长一年的顶端,就像从转动中停息的摩天轮最高点的那个车厢。前面的日子从温和的春天缓缓爬升上来,后面的日子也会慢慢落入到凉爽的秋天里去。

师:故事就发生在这个炎热的八月。这个炎热的八月里的一天,发生了三件事。我想请三名同学来读一读这三件事。

生读(略)。

师:三位同学读得很流畅,掌声送给他们!接下来请想一想,这三件事里出现了哪些人呢?

生:梅、迈尔斯、杰西。

师:她们是什么关系?

生:母子关系。

师:请你把这三母子的名字板书在黑板上。

师:除了塔克一家,三件事里还出现了谁?

生:温妮、陌生人。

师:请把这两个人的名字板书在黑板上。

师:梅的丈夫姓什么?谁能猜得到?

生:梅的丈夫姓塔克。因为外国女子在结婚后,姓名的前半部分是自己的名,后半部分是丈夫的姓,所以梅的丈夫姓塔克。

师: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可以做我的小老师了!

课件出示人物图片。

师:瞧,这就是她们一家四口!在小说中他们被称为塔克一家。除了塔克一家,三件事里还出现了温妮和陌生人。初看之下,这三件事、这些人好像没什么大的关联,然而这些人和事却出现在了同一个故事里,它们可能有着怎样的关联呢?请你预测一下,这可能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生:温妮离家出走后,有可能与梅一家相遇了。

师:你根据故事的线索进行这样的预测,很有意思。有不一样的想法吗?

生:有可能温妮离家出走后,碰上了陌生人,陌生人绑架了温妮,想“敲竹杠”。

生:哇,这真是一部惊悚小说啊!

生:有可能他们一起去林间村寻找不老泉。

师:你很会发现,林间村是故事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点。那么,在这座神秘的林子里,会不会有不老泉呢?请看序幕中的另一段——

PPT出示相关文段:温妮发现了林子中央那棵巨大的白蜡树,以及交错纠结的树根间、卵石覆盖之下的那眼泉水。这眼泉水竟可使人长生不老!

学生齐读。

师:长生不老的泉水耶,它就在温妮的面前!喝还是不喝呢?

生:喝。

生:喝。

师:在温妮做出选择之前,请大家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如你是温妮,发现了这眼泉水,你喝不喝?为什么?

生:我想喝,因为喝了它就可以长生不老了。

生:我也想喝,喝了它我长生不老后可以做很多事情。

生:我暂时不喝,我把它存起来,给那些快要老去的人喝。

师:你的回答正是我想要问的下一个问题——假如你拥有这不老的泉水,除了自己,你会选择让谁喝?为什么?

生:我选择给自己的父母喝,让他们也长生不老。

师:你很爱自己的父母。

生:我要给所有的人喝。

师:一个人喝还不够,要所有的人都喝。

生:我选择给朋友喝。

师:友情是很重要的。

《不老泉》序幕中的三件事,是整本小说中很关键的三件事,它像一根线,将毫不相关的人物串联了起来。教师紧紧抓住序幕中的这三件事,运用预测、联想的教学策略,让课堂变得有趣而高效:先是引导学生理清了人物关系,为接下来的预测教学扫清了障碍;然后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时间(在同一天)、地点(都在林间村)、人物、事件等文字“线索”,预测故事内容。因为有三件事这些关键内容,学生的“预测”便不太可能天马行空、不着边际。接下来,教师提出了两个有递进关系的问题(“假如你是温妮,发现了这眼泉水,喝还是不喝?”“假如你拥有这不老的泉水,除了自己,你会选择让谁喝?”)让学生做出选择并回答,刺激了学生阅读的欲望,这是导读课成功的重要基础。“温妮喝还是不喝”,成了贯穿整节课的“线索问题”,进而使联结这种阅读策略贯穿了整节导读课以及之后学生的阅读思绪:之后的教学设计,在每一个大环节的落脚处都用到了这条“线索问题”,它牵引着学生一路阅读、一路追问、一路思考……

四、快速阅读,统整文字片段,做出推论

【课堂实录】

师:大家各有各的想法,喝还是不喝,成了温妮艰难的选择。在这本书里,塔克一家就喝了不老的泉水。让我们走进小说的第7章,看看喝了不老泉的水,对塔克一家是福音还是诅咒吧!

师:请大家看“阅读单一”。在阅读电子屏幕资料时,要注意关注福音、诅咒的话,抓住主要信息“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生速读滚动屏幕上呈现的信息。(阅读文字略)

师:根据故事提供的信息,完成下面的推论表。

师:先请大家交流一下你认为是福音的信息。

生:杰西从树上掉下来,连一根头发都没伤着。

师:那就是毫发无损。

生:马被子弹打穿了,连块疤都没留下。

生:塔克被蛇咬伤了却没事。

生:梅切面包时割伤了手也没事。

师:大家找得都没错,但还是忘记了一样好处,那就是,塔克一家永远都不会变老。像这样从各种信息中,整理出福音的事件,这种阅读方法,我们称之为“统整”。下面请用统整的方法,交流一下关于“诅咒”的事件。

生:迈尔斯的老婆认为迈尔斯把灵魂出卖给了魔鬼,于是离开了他,并带走了他们的两个孩子。

师:那就是妻离子散。

生:朋友们都疏远了塔克一家。

生:塔克一家过着流浪的生活。

师:居无定所。因此就出现了序幕中的第一件事,梅每过十年就要和杰克和迈尔斯在林间村碰面一次。

师:看了塔克一家的遭遇,咱们试着给它下个结论好吗?喝了不老泉的水,对塔克一家是福音还是诅咒?同桌讨论一下。

生:我觉得是诅咒,因为不老泉害得迈尔斯妻离子散。

师:你真是迈尔斯的知音啊!

生:我觉得这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福音,也带来了诅咒。

师:很理性的回答。那么,看了塔克一家的经历,你还想喝不老泉的水吗?为什么?

生:我不想喝了。

生:我也不想喝了。

信息时代,我们需要阅读大量信息。如何从众多的信息中抓住主要信息,并进行甄别、梳理,形成自己的正确认知,教师采用了速读和统整的阅读策略。教师通过“穿针引线”地提问,带领学生把那些看似杂乱无序的知识统整为系统化的知识,使学生顺利得出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速读和统整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语言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课标要求“五、六年级学生的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运用滚动屏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福音和诅咒”的答案。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突破呢?教师运用了表格,先让学生明白目标——找出“福音”的事件,并提示了抓住主要信息“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样?”的正确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在阅读时目标明确,而且在回答问题时简洁明了、干净利索。虽然在低年级我们已经知道“人、事、结果”的阅读方法,但是在高年级的阅读当中,特别是像在这种需要一定速度的阅读当中,老师的提示并不多余,而恰恰是达到了我们需要的“快、准、狠”的目标。可见,教师有针对性的提示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手段。

教师运用举例子的方法,巧妙解释“统整”的阅读方法——“像这样,从各种信息中,整理出福音的事件,这种阅读方法,我们称之为‘统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统整的方法再去整理“诅咒”的事件,起到了让学生巩固运用统整方法的作用。接下来,老师让学生同桌讨论,“喝了不老泉的水,对塔克一家是福音还是诅咒”,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最后,“看了塔克一家的经历,你还想喝不老泉的水吗?为什么?”这一问题,再一次将阅读与思考、阅读与生活进行了联结,带给学生一个自我审视的机会。学生做出选择的过程,也是自身价值观形成的过程,读书育人两不误。有了这个基础,对“温妮喝还是不喝”的问题,学生便可以顺利上升到理性高度来回答了。

五、欣赏精彩片段,初步体会浅显易懂并富有哲理的文字

【课堂实录】

师:刚才我们阅读的这段文字中,男主人公塔克有没有出现?塔克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呢?让我们跟随温妮,走上塔克的小船,听一听塔克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可以把关键词写下来。

师播放视频。

师:塔克对温妮说,也是在对我们说。塔克对温妮说的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该怕的是生不如死的生活。

师: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我们只是存在,就像卡在溪边的石头。塔克觉得他们的生活毫无意义。

师:是啊!石头是没有生命的,只是存在。在塔克看来,他的生活生不如死,就像这块卡在溪边的石头,毫无生机,失去了活着的意义。塔克这段话就是要温妮选择一种有意义的人生。

从上个环节的思想斗争,到这个环节长者的直白劝告,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塔克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学生能够很容易地抓住自己认为意味深长的话,初步体会揭示本书主题的文字。教师也从学生的发言中,相机提炼出这本书的主旨——选择有意义的人生。这一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初步领略了本书的语言美,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经历了上面一个环节和这一环节之后,学生不难得出这个结论:“不喝”才是温妮最好的选择。

六、联结生活,推测温妮的选择

【课堂实录】

师:刚走下塔克的小船,杰西又向温妮迎面走来。帅气的杰西爱上了美丽的温妮,让我们走进小说的第14章,听听杰西对温妮的告白——

PPT出示“十七岁的约定”,请学生朗诵。

“要不你等到我这个年龄——咳,只不过六年嘛——那时候再去喝泉水,然后就可以跟我一块儿走了!我们甚至可以结婚。那该多好,是不是?我们会过得非常开心,可以周游世界,把一切看个够。听着,我爸妈还有迈尔斯不懂得怎么享受我们拥有的东西,咳,温妮,活着就是要好好享受的,是不是?不然还有什么意思?这就是我要说的,你和我,我们可以过开心的生活,永永远远没有尽头。这不是很好吗?”

师:面对长者塔克的谆谆教导,面对喜爱的人热切的邀请,面对长生不老的诱惑,温妮该如何选择?她又经历了什么?而一开始出现的陌生男子,又会带来什么故事呢?《不老泉》会告诉大家,如何选择各自认为有意义的人生。

师:法国思想家卢梭说过,“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容”。请大家静心阅读这部“惊悚而美丽”的小说,看这本书时,别忘了用上“预测、统整”的策略哦。

教师继续运用联结的阅读策略。“十七岁的约定”让人充满幻想,教师却戛然而止,让学生重温本书主旨,带着一系列问题(如“温妮该如何选择?她又经历了什么?而一开始出现的陌生男子,又会带来什么故事呢”)去阅读。最后,教师用卢梭的名言作结,有意犹未尽、余音绕梁之美。导读课到此结束,“温妮喝还是不喝不老泉的水”依然是个谜,如同“不老泉”这个“不老”的书名,再一次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推向高潮。从人物中走来,又从人物中隐去,《不老泉》这本书在若隐若现中频频向学生招手……

这一节新书导读课,老师在充分调动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运用预测、统整、联结等导读策略,让学生根据序幕中的三件事,预测故事情节;通过速读关键内容和统整文字片段来推测人物命运;在欣赏精彩片段时,初步感受浅显易懂且富有哲理的文字之美;联结生活,通过阅读整本书,思考有关“生死”的选择问题;等等。上了这一节导读课,学生在掌握了阅读整本书的一些方法的同时,也初步扩大了阅读面,培养了读书兴趣,受到了人生启迪。

(该课参加2016年6月南宁市“亲近母语 快乐阅读”课外阅读教学比赛获一等奖。)

(责编 白聪敏)

猜你喜欢
温妮迈尔斯福音
让传言变福音
房间里的自言自语
另类之美
迈尔斯的笑容
温妮的魔法南瓜
小猪与熊
温妮的魔法棒
H.265:网络视频的福音
百年福音文化的时代创新
正名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