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改名,争的是什么

2016-09-28 18:46游宇明
百家讲坛 2016年5期
关键词:校名南京大学国民政府

游宇明

1928年2月底,国民政府大学院(相当于教育部)批准第四中山大学(即南京大学)校长的请求,将该校改名为“江苏大学”。消息传来,师生们义愤填膺。

他们事先并不知道学校要改名,更没想到改成这样。经过商量,师生们立即组成请愿代表团,要求将校名变更为“国立南京大学”。因为南京是当时的首都,“江苏大学”局限于一省,体现不出该校全国学术中心的地位,同时将失去其他各省在财政等方面的支持;而世界各国都有一所首都大学,如日本东京大学、法国巴黎大学等,中国也不应例外,改名为“南京大学”能与北京大学遥遥相对、共同代表中国大学。

这些意见非常中肯,然而,专制下的权力对民意总带着天生的傲慢。这边心急如焚,那边如霜似冰,大学院依然强令该校改名为“江苏大学”。学生的不满像洪水一样泛滥。4月中旬,他们召开大会,一致反对此校名。会后,大批学生涌至学校大门,将新校牌摘下,抬到大学院,声明将其“奉还”。大学院副院长好言规劝学生,学生便将牌子抬到国民党中央党部请愿。

大学院院长蔡元培被激怒了,斥责道:“这样类似儿戏的举动不像受高等教育者所为!”学生们不服气,决定罢课三天,并将新校牌存放在学生会,永不悬挂,又到国民政府请愿,一路高呼“反对江苏大学”“促成国立南京大学”等口号。国民政府不得不开会讨论此事。大学院或许被学潮折腾得累了,决议将其改为“国立中央大学”。1928年五四这天,蔡元培亲自来校宣布决定。师生们表示认可,风波就此化解。

表面看来,校名之争是在争新校名能否保持这所大学原有的地位、是否有利于其今后的发展,实际上折射的却是师生对不守规则的权力的反感。

著名教育家郭秉文曾执掌该校七年,他不拘一格引进人才,校内名家荟萃,堪称当时中国第一流学人的就有吴宓、竺可桢等。郭秉文思想开明,与当时的北大校长一起首开“女禁”,1920年一次就招收了50名女生。他还引进美国大学的董事会模式,这不仅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也让学校获得了源源不断的资金。可这样一位非常有作为的校长却被突然教育部无故免职。师生强烈不满,学生自治会立即发表全体学生宣言,教师们致电教育部,都表示抗议,校董会也敦请郭秉文继续任职。但郭秉文还是被迫离开了他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学校。该校师生也从此对当局有了本能的不信任。

无论是更名还是解雇校长,主事者和国民政府都没有事先广泛征求师生的意见,以想当然来处理。引发学潮之后,大学院考虑的也不是怎样改正错误,而是如何用强硬手段将学潮压下去——当政者在权力面前,表现出了习惯性的任性。这次更名风波的最终平息也告诉后人:高高在上的权力不会天然地使人服从,除非权力首先虚心地倾听民意。

猜你喜欢
校名南京大学国民政府
《现代特殊教育》杂志理事会(按校名音序排名)
我校党委书记柴林一行赴南京大学交流学习
《现代特殊教育》杂志理事会(按校名音序排名)
本刊荣获“广西高校名刊”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生物治理理念研究
《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征稿简则
从汕头到上海:国民政府的“废两改元”之路(1925—1933)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重婚罪及其司法实践——以湖北为例
Comprendre et s'entendre
Échange humain sous le contexte de la mondialis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