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体化栽培对秋播大白菜生长的影响

2016-09-28 10:13王晓玲原静云原连庄原让花
中国瓜菜 2016年6期
关键词:收获期结球大白菜

王晓玲,原静云,原连庄,肖 艳,吴 涛,原让花,杜 亮

(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0)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主要农作物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全国各地普遍推广,对农业生产上的节水节肥节支、增产提质增收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同时,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给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带来了活力[1-3]。虽然,在各种作物实施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在应用和推广过程中,也遇到了设施管理、技术配套滞后等诸多难题;目前没有成套的水肥管理和配套技术,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水肥一体化技术提出一种全新的灌溉施肥理念——“水分养分同时供应,少量多次,养分平衡”[4],简单、实用、低廉、精确,真正实现“追肥不下田、轻松又省钱”。尤其是在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该技术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水、肥管理,提高养分利用率,避免肥料损失、浪费,有利于环境保护,既改善了品质,提高了产量,又有效降低了病虫害发生率,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5-8],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河南省秋季大白菜多为露地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较少,为客观评价秋季大白菜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的种植效果,笔者于2014年秋季针对该栽培模式进行了田间试验,在2个处理间施肥量、用水量一致的试验条件下,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比较,研究该模式对秋季大白菜生长过程的影响,为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材料为生产上推广应用较好的6个叠抱类大白菜品种,试验材料见表1。本试验在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研发基地进行,地块平整,土壤偏碱性,为中下水平的盐碱地,肥力中等。

表1 供试材料来源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4年8月20日开始育苗,9月9日定植。起垄栽培,垄高20 cm,每垄栽2行,株行距为53 cm×53 cm,小区面积为7 m2。试验处理为:地膜+滴灌(水肥一体化)(A1);对照为:露地+快速取水阀漫灌(A2),设置6个品种各种植1行,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

1.2.2 田间栽培管理 试验过程中,2处理在施肥量、灌水时间、病虫防治等栽培管理措施上均相同。

1.2.3 调查方法 定植至收获期间,每个处理进行2次调查,分别于结球初期(定植后30 d)取3株进行生物学性状调查;收获前先取3株进行生物学性状调查,再取10株进行产量调查。各项指标调查方法[9-10]如下:植株高度为植株基部与地面接触处至植株叶片最高处的自然高度;植株宽度(开展度)为植株外叶开展最宽处,包括纵横2个垂直方向;球高度为在收获期去除外叶后结球部分的高度;球宽度(径)为在收获期去除外叶后结球部分的直径;球叶数为收获期叶片长度大于2 cm的叶片数;单球净质量(球质量)为收获期除去外叶后的叶球质量。

1.3 数据统计分析

通过Excel工作表、DPS数据软件(7.55版)进行数据统计,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P≤0.05)进行多重比较与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结球初期不同处理对大白菜生长的影响

2.1.1 结球初期不同处理对大白菜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秋季是适宜大白菜生长的季节,各品种均长势良好。在大白菜结球初期,不同处理对各品种生物学性状有较大影响。从图1和图2中可以发现,处理A1的6个品种,其株幅和叶片数均较处理A2大,其中‘新乡小包26’‘秦白2号’的株幅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新乡小包23’‘秦白2号’‘东京7号’的叶片数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另外,通过取各品种数据的平均值,发现处理A1其6个品种的平均株幅为58.63cm,比处理A2宽2.36 cm,处理A1其6个品种的平均叶片数量为25.3,较处理A2多2片。

图1 不同处理对各品种株幅的影响

图2 不同处理对各品种叶片数的影响

2.1.2 结球初期不同处理对大白菜生物产量的影响 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结球初期通过对6个品种的生物产量进行调查,发现处理A1的各品种生物产量均高于处理A2,其中品种‘新乡小包26’‘郑研小包26’‘东京7号’均达到了差异极显著水平;通过取6个品种生物产量平均数,发现处理A1的单株平均产量为0.41 kg,较处理A2高0.05 kg。

图3 不同处理对各品种生物产量的影响

2.2 收获期不同处理对大白菜生长的影响

2.2.1 收获期不同处理对大白菜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在收获期通过对6个大白菜品种的植株高度、植株宽度、球高度等生物学性状调查发现,在相同品种情况下,处理A1在植株高度、植株宽度、球宽度、球叶数、单球产量、小区面积这些生物学指标上,均优于处理A2,而在球高度指标上较处理A2略低。通过取相同处理下6个品种各生物学性状指标的平均数,处理A1的大白菜球叶、植株高度分别为45.0片、34.81 cm,而处理A2的球叶、植株高度仅为41.7片、31.37 cm;在小区产量方面,处理A1的6个品种平均为30.45 kg,处理A2仅为27.81 kg,差距达到 2.64 kg。

表2 大白菜生物学性状调查

2.2.2 水肥一体化与大白菜生长及其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对处理A1的6个品种各生物学性状指标取平均值,分析各性状指标与产量的相关性,在表3中可以看出,小区产量与单球净质量、球高度呈极显著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5和0.98;小区产量与球叶、植株宽度呈显著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0.76、0.81。单球净质量与球高度、球宽度呈极显著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0.95和0.90;单球净质量与球叶数量呈显著性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6。可以发现,生物学性状与产量之间存在较大相关性,前期生物学性状为后期的经济产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表3 大白菜生物学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通过对大白菜结球初期及成熟期的生物学性状及经济产量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水肥一体化栽培对大白菜生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大白菜结球初期,水肥一体化栽培为大白菜的营养生长奠定了基础,从而提高了大白菜的产量。大白菜水肥一体化栽培在结球初期生长明显优于对照,这可能与水肥一体化能够直接渗透到大白菜根部,便于其吸收利用,优先形成品种特征有关。另外,水肥一体化栽培在节水节肥、减少杂草、降低人工投入等方面有积极作用。在水肥一体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不同大白菜品质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有待进一步验证,同时也可以通过针对某个品种采取相应的水肥一体化措施,摸索配套栽培模式,使得良种良法得到应用和推广;同时是否能够通过及时滴管降低大白菜烧心率以及在干旱年份改善白菜生长小气候等,有待进一步考证。

猜你喜欢
收获期结球大白菜
包头地区紫花苜蓿最适收获期研究
大白菜要高产这样管理
更 正
不同收获期对花生种子产质量的影响
播种量和收获期对饲料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不结球白菜与西洋菜远缘杂交亲和性研究
不同春化和授粉前处理对不结球白菜抽薹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早熟大白菜新品种新早59
大白菜
不结球白菜根肿病抗性鉴定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