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奥会上了媒体头条

2016-09-28 13:59
新体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平视开赛巴西人

辛江

奥运会之后还有个残奥会,这样的惯例不过是近二十多年的事。两者的渊源不同,起初也没有并轨。奥运会的源头可以上溯至古希腊,寄托了人类从体育角度出发对世界的期待和设想。而残奥会的萌生,不过是二战之后才有的念头。二战后,为了帮助脊柱受损的士兵尽可能康复,人们发现参与体育运动可以起到一定作用。因此,1948年在英国有了第一次伤残士兵运动会。1960年,第一届被承认的残奥会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直到1988年,汉城奥运会之后同城举办了残奥会,而2008年,首次由一个组委会来统筹运行奥运会和残奥会,两者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联系与分歧

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是各自独立的两个机构。国际奥委会总部在瑞士洛桑,现任主席是德国人巴赫。国际残奥会总部在德国,现任主席是英国人克雷文。和国际奥委会相比,国际残奥委会的实际影响力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但近些年两个奥运总是前后脚举办的惯例,又让两者之间有着某种程度的联系。这种情形造成了一种微妙的状况,在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层面,对这种状况有着各自的理解。最近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闹得沸沸扬扬的兴奋剂问题。

里约奥运会开幕前,有关俄罗斯运动员有组织使用兴奋剂的问题成为摆在巴赫面前一道棘手的难题。好在他长袖善舞,最终找到了妥协的办法,保住了相当一部分俄罗斯运动员的参赛资格,至少从表面维持了奥运会的正常运转。国际残奥委会则没那么优柔寡断,他们果断宣布取消俄罗斯代表团整体参赛资格,甚至连运动员以个人身份参加也不行。

这一举动自然加剧了俄罗斯和国际残奥委会之间的裂痕。在残疾人体育领域,兴奋剂并没有成为一个已经蔓延至无法控制的问题,国际残奥委会为此大动干戈,在乎和决绝的程度甚至超过国际奥委会,他们对此事的理解让人觉得有些奇怪。

9月7日的里约残奥会开幕式上,没有看到自1984年以来从未缺席的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身影。虽然两家对外都称是巴赫的个人行程导致无法亲临现场,但两者之间的暗战不言自明。从国际奥委会的角度而言,国际残奥委会有些把事做绝,缺乏斡旋能力和大局观。国际残奥委会则一再强调,这并不影响两家的关系。孰是孰非,只有当事人自己心里最清楚。

感动与投入

里约残奥会大幕拉开之后,赛事成为焦点,这一事件逐渐被淡化。和奥运会一样,残奥会也是首次来到南美大陆。巴西人不紧不慢甚至有些拖沓的风格从奥运会传染到残奥会。开赛前两三天,有些基本的转换设施还未到位。当然,和奥运会一样,在开赛前一刻,居然真都到位了。

里约残奥会的开幕式算是开了个好头,巴西人再一次展现了他们的创意能力和人文情怀,从开场时轮椅选手上演高台翻滚,到一群父亲用特制的鞋子带着行动不便的孩子入场,很多环节都打动人心。最让人感动的一幕居然事先没有经过彩排,发生在最后的火炬传递期间。

火炬传递进入马拉卡纳体育场之后,第二棒火炬手玛西亚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参加过1984年残奥会。此时天降大雨,颤颤巍巍的玛西亚一手拄拐、一手高举火炬,艰难地前行,短短三四十米却不慎摔倒。之后,她又坚持自己爬了起来,将火炬交到下一棒手中。这感人的一幕令全场起立鼓掌,完美诠释了残奥会的精神和价值,留下了最打动人心的情节。

巴西人对残奥会的关注并不差。开赛以后,奥林匹克公园天天人山人海。只要有巴西选手,狂热的观众的喊声都能将顶棚掀翻。如果没有巴西选手,他们又会主动分成两派,分别为两队加油。这么会玩的路子,大概也只有巴西人能想得出来。

据说,残奥会期间,奥林匹克公园区一天最多曾涌入17万观众,数量甚至超过奥运会。先不管是否确实如此,残奥会的确没有遭到冷遇是事实。考虑到巴西观众没有“组织起来”去看残奥会,他们的热情和投入已相当值得赞许。

热情与冷漠

和观众的热情比起来,媒体的降温也是事实。一位在网球场新闻中心服务的志愿者告诉记者,残奥会开赛以来,这里每天来来回回的媒体数量大概是奥运会的十分之一。这似乎也是件颇为无奈的事。毕竟,残奥会的影响力摆在那里,非要以奥运标准去衡量,有些勉为其难。

在国内,残奥会和奥运会之间的媒体热度也差异明显,以至于残奥会刚开赛时,一篇“我们欠残奥会一个头条”的文章在自媒体上被传开,媒体似乎对残奥会不被关注要承担主要责任。这种看法显然值得商榷。要说媒体刻意冷落残奥会倒也未必,大概只是认为残奥会在大众中缺少关注,而媒体对残奥会的关注度升温,能在多大程度上去真正拉动大众的热情,也要拉开一段时间观察之后,才能有所结论。

在中国,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并不流行。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能够来到残奥会的人少之又少,围绕残奥会建立起来的寻找、选拔、培训体系,能够覆盖的残疾人人口也十分有限。在社会层面,对于残疾人有不少传统观念依然在发生作用,城市里的无障碍设施也远没有到能让残疾人通行无阻的地步,在就业、入学方面,残疾人面临或明或暗的歧视也是事实。

正因为如此,残奥会上中国选手的表现和现实中残疾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形成了相当反差。从个人而言,那些来到残奥赛场的运动员无疑是真正的强者,他们克服了从身体到心灵的艰难挑战,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这种影响力对于改进残疾人和健全人之间的融合能起到多大作用。或者说,没有日常生活中为残疾人提供的足够便利和尊重做保证,残奥会上的这股热潮能有多长远的时间延续,都令人心存疑问。

里约残奥会,英国排名第二,仅次于中国。相比而言,英国残疾人获得的社会空间要比中国的大得多,英国残奥选手也因此获得了大众格外多的关注。建立在这样一种循环关系之上,英国残疾人体育的发展有其值得称道之处。中国获得金牌榜和奖牌榜头名,依然需要考虑如何将残奥会的影响力真正施加于大众之中,所要跨越的距离远超金牌榜上不同代表团之间的差距。

平视与平时

里约残奥会,中国最终拿到107枚金牌,金牌数首次破百,奖牌数首次破二百,是当之无愧的巨无霸。这和自2008年北京残奥会以来建立起的残疾人体育机制有着直接关系,也证明在组织动员能力方面的优势。2004年雅典残奥会,中国代表团首次在金牌榜和奖牌榜上占据首位,自此再也未让领先优势旁落。残奥会528个小项,中国运动员拿到的金牌占了五分之一强,这的确是一个让人惊叹的成绩。

残健融合是残奥会上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如何看待残疾人这个群体,某种意义上,他们是整个人类发展进步所付出的代价,在平等的生命价值观面前,这种代价显然令他们在具体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处于劣势,但并不能成为被遗忘的理由。

最好的关注就是平视,也在平时,这样的概念尚未在社会层面成为风尚。平视残疾人,意味着既认识到他们身体的不便,为他们提供能够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足够硬件;又意味着在心理上不刻意去区隔他们身体的不便,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去交往。这种观念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日常价值观,也是为什么常说在国外街头看到的残疾人比在国内多的缘故。

从残奥会走上媒体头条,人们看到了残疾人在劣势条件下爆发出的惊人能力。这种惊叹能不能从四年来一次变为一种平视的角度,成为平时的状态,残疾人运动员已经做了他们能做的。接下来,要看大家的了。

猜你喜欢
平视开赛巴西人
本期导读
巴西人不说“巴西语”?
平视
好习惯“坐”出来
第八届国际(冬季)抢渡黄河精英赛开赛
8万巴西人移民葡萄牙避乱
平视
平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