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重庆:渝中半岛的新城与老城

2016-09-29 03:03晓岚唐安冰
旅游世界 2016年8期
关键词:水门解放碑吊脚楼

晓岚 唐安冰

长江与嘉陵江在经过崇山峻岭的漫长跋涉后,终于在朝天门交汇,并孕育出了美丽的渝中半岛。渝中半岛可谓是重庆的“母城”,3000年江州府、800年重庆城、100年解放碑,积淀了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红岩精神等厚重的人文底蕴,浓缩了江、山、都市的繁华。

这里,新城与老城共生,历史与时尚交融。

解放碑商圈:摩天大厦与吊脚楼

重庆人常说的解放碑,是指碑体及附近的商圈和步行街,一横一竖两条街构成了著名的十字金街。不足十万平方米的街道上,高楼鳞次栉比、摩登时尚,商场、电影院、美术馆、咖啡厅、奢侈品专卖店一应俱全,有“西部第一街”的美誉。

解放碑是重庆“吃货”的聚集地,每到傍晚,外婆桥、老街坊、齐齐火锅、胖子烂火锅等数十家经典老火锅总是人潮涌动、沸沸扬扬,风风火火的重庆人围坐一炉,涮毛肚、涮鸭肠、涮耗儿鱼,涮得热火朝天、酣畅淋漓。如果想品尝重庆小吃,八一路好吃街也是当地吃货最钟情的地方。

从解放碑往沧白路方向步行15分钟,是著名的洪崖洞。它处于长江、嘉陵江相交汇的滨江地带,以明清时代的吊脚楼为原型,依山就势、沿江而建的巴渝吊脚楼群。你可以在这里观洪崖滴翠、逛山城老街、赏巴渝文化、品地道小吃。

值得一提的是洪崖洞四楼的盛宴美食街,汇集了各地美食,麻辣小面、酸辣粉、韩国手卷、乐山钵钵鸡、云南过桥米线在此相见甚欢。

两江夜景:山水愈深,愈繁华

长江和嘉陵江从重庆穿城而过,临江的地带便建成了美丽的滨江公路。重庆的滨江路既有江河之柔,又有山城之壮,再加上餐饮娱乐文化的点缀,给这座山水之城增添无限生气。

渝中半岛的嘉滨路是重庆最早建成的滨江路,它犹如一条蛟龙盘卧在渝中区,江水从它身侧奔涌东去,轻轨从它上空飞驰而过。沿途停泊着无数游轮渔庄,是重庆市民消夏聚餐的好去处。

夜晚的重庆素来有小香港之称,人们常说“不览夜景,未到重庆”。说到这,嘉滨路的夜景又是最迷人的。住江边的人最幸福,每天晚饭后,拖家带口沿着滨江路慢吞吞的散步,那长江奔流的姿态怎么都看不够。还可以到朝天门乘船夜游两江,游船在星月与渔火交相辉映的江面缓缓前行。凭窗而坐,看滨江路上的灯火扑朔迷离,男女老少在码头上戏水玩闹;过江索道从头顶凌空而过,江两岸湖广会馆古文物建筑群、长江大桥、朝天门大桥、渝中半岛、两江汇流、重庆歌剧院、洪崖洞吊脚楼群等巴渝胜景逐一呈现,如同一幅幅流光溢彩的图画,令人沉迷。

重庆天地:重庆的“十里洋场”

在重庆,有这样一个地方,它不像CBD商业区的喧嚣繁华,但却时尚与摩登俱全;它的店铺设计不是千篇一律的死板和规整,而是个性独具;它摒弃了车水马龙的聒噪,让人身处其中恣意慢行;路,是岁月沉淀磨砺的青石板路,建筑风格怀旧中不失现代感,每换一转角都独俱风情。 它就是“重庆天地”,顾名,坐享嘉陵江岸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一个专属于重庆人曼妙的“十里洋场”。

这个由国际知名设计师Benjamin Wood规划设计的全新世界级风尚地标,汲取重庆浓郁丰富的山水文化,深厚的人文内涵以及绵长的历史肌理,将古老的山地村落、旧时的工业建筑以玻璃和钢结构的元素相结合,表达重庆高深、包容、开放的国际大都会气质。同时,也鉴证了东方与西方的艺术融合。

它的总建筑面积约84000平方米。由高低村落、文化剧场、吊脚楼、商业主楼及精品酒店组成,实现了购物与休闲的极致融合。

中山四路:重庆最美的街道

从上清寺转盘一拐弯,就是重庆最重要的历史街区——中山四路。这里的时光和别处明显不一样,灰色复古的砖墙、浓郁的绿树荫、若隐若现的百叶窗、爬满青藤的阳台,透着上世纪30年代的气味,安静、复古。

中山四路承载着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诸多重要文物,也是中国抗战文物最集中的区域之一。所有的楼层都不高,外立面均为灰色,搭配大块的青石仿古面砖勾勒墙角,使整个街区显得朴素而清雅,既融合了巴渝建筑特色,又反映了时代进程的重庆城市风貌。

中山四路走到底是50号周恩来铜像,街道全程只有短短800米,中间散落有桂园、特园、周公馆、戴公馆、张骧公馆、国民政府总统府旧址等众多抗战遗址,每个门牌背后,都记录着重庆一个时代的风云。它浓缩了地域建设特点,将沿街的众多建筑、泱泱大国风雨如晦的历史记忆,承改为青砖黛瓦、拱窗拱廊的中西合璧风格。

厚重的人文历史积淀、个性鲜明的文化特征和古朴典雅的街区面貌,使中山四路获得了“重庆最美街道”的美誉。

郭沫若、老舍、柳亚子、陶行知、徐悲鸿等艺术界名流在中山四路定居创作,他们从中山四路了解并传播重庆,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不乏名篇佳作。譬如老舍先生脍炙人口的经典著作——《四世同堂》,部分内容就是在重庆创作完成的,它刻画了风雨中国一个时代的家族兴衰。

东水门、湖广会馆:一览江河壮美

重庆有“九开八闭” 十七座老城门,其中一座便是“东水门”,是目前仅存的古城门之一。东水门位于重庆老城的正东大门,城门向北。城墙现保存从芭蕉园到东水门下巷的古城墙约230米。

20世纪30年代,这里是来往江南江北的主要航运码头,人们到南岸去,唯有通过东水门,那时,东水门商贾云集、人头攒动。直到在上世纪之初城垣拆除,到处可以出城,东水门的渡江功能渐渐被望江门代替,昔日的客栈、酒肆、商号消失,曾经的繁华和热闹也被岁月带走。如今东水门老城墙的一段被保留下来,沙石垒砌的城墙,以及古老的大榕树,记录着重庆走远了的码头文化。

与东水门相临的湖广会馆,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四年,系广东公所、齐安公所、禹王宫等清初古建筑群及住房古新建筑群的统称。

重庆湖广会馆继承了徽式建筑的结构特点,在园林造景上多采用江南南式园林手法。会馆院落之间反复出现高大的封火墙把空间分割成若干小院落,会馆中也可以看见重庆的建筑特色,例如吊脚楼,整个会馆背靠高山,直面滚滚长江。

通远门:静伫城市一角的历史见证者

“九开八闭” 十七座老城门中,还有一座“通远门”,是通往外界的唯一陆路通道,因此也成为重庆这座历代兵家必争的历史文化名城最重要的一道大门。

很多人慕名去通远门,却常误以为那两个通车的隧道就是通远门,但其实旁边那座拾阶而上的小门洞,才是正宗的通远门洞子。以崖为墙,是通远门的雏形,以后的千年岁月中,在这简陋的舞台上,有无数的人间悲喜剧在此上演。无石筑城就以崖为墙,这是重庆地理使然,也是重庆人刚硬血脉的体现。

在《重庆歌》里人们这样描述通常远门:“通远门,锣鼓响,看埋死人。”短短10个字,凝聚了通远门所经历过的血雨腥风!如秦良玉救渝、1886年重庆教案、“三·三一”惨案等。

如今的通远门如同一个饱经沧桑的传奇老人,静伫在城市的一角,默默注视着重庆的日新月异。

猜你喜欢
水门解放碑吊脚楼
英雄群像、历史真实与“出圈”营销——多方位解析《长津湖之水门桥》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过水门
苗族吊脚楼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
飞机“过水门”仪式
巴渝文化——吊脚楼
吊脚楼(外三首)
钟声里的解放碑
新华书店集团公司解放碑时尚文化城
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地下停车系统二期预计9月完成土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