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笔下的毛泽东

2016-10-08 14:16孔京京邢小丽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廉洁奉公斯诺毛泽东

孔京京+邢小丽

[摘 要]《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斯诺根据当时的所见所闻,包括对毛泽东等各种人都作了客观、公正的报道和评论。毛泽东作为红军的领袖,是其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毛泽东生活中平易近人,不拘小节,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关键词]毛泽东;斯诺;精明;廉洁奉公;运筹帷幄

一、引言

斯诺,正义的化身,和平的使者,一位关切着中国命运的美国人。用自己的瘦弱肩膀为中国的有识之士撑起了一方爱国热情的保护伞。1936年6月,在宋庆龄的帮助下,斯诺初度进入陕甘宁边区,访谒了当时许多的中共领导人。在延安,他的所见所闻使其印象深刻。直到临近十一月访问才告一段落,斯诺回到北平,随即大量的陕北概况涌入大家眼帘。一个个的红军领袖形象深入人们内心。让广大爱国志士看到了“红旗下的未来中国”。三七年卢沟桥事变前夕,《西行漫记》在斯诺笔下问世。10月《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在英国伦敦公开出版,使中外读者内心为之颤动。1938年2月,中译本在上海出版,让更多人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正形象。其中对毛泽东形象的成功描写更是深入人心。

二、斯诺初见毛泽东

斯诺怀着一颗冒险的心带着很多疑问来到这里——保安。来之前他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价,甚至已经做好了送脑袋的准备。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个代价不算太高。”几经周折,斯诺终于来到这里,他这样描述“我在这里终于找到了南京同他打了10年仗的共产党领袖——毛泽东,用最近采用的正式头衔,就是‘中华人民苏维埃共和国的主席。”初见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毛泽东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的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25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在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一个多么高的头衔,和毛泽东展现在人面前的形象有点不搭,但在当时红军和农民的眼中又是那么的自然和理所应当。瘦削的面容和微驼的背是他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印证。如鹰一样的眼神,炯炯发光,那是作为一名领袖的必备条件,是思维敏捷、思想睿智的外在体现。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在毛泽东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光着头毫不在乎领导人形象的和农民打着招呼,做着手势。并且这还是一个价值25万元的头,就这样光明正大的走在街上,我认为这不是毛泽东不在乎生命,而是一种绝对的政治自信,他坚信周围了解红军的人都和共产党有着共同的愿望——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大家只会拥护他,又怎么会取他性命。

三、斯诺进一步了解毛泽东

1.生活中的毛泽东

斯诺以其简练的文字细腻的笔触,通过几处细节描写把生活中的毛泽东展现在大家面前。文中这样写到,“在我看来,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毛泽东和他的夫人住在两间窑洞里,四壁简陋,空无所有,只挂了一张地图。毛氏夫妇的主要奢侈品是一顶蚊帐。除此之外,毛泽东的生活和一般战士没什么两样。做了十年红军领袖,千百次的没收了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产,他所有的财物却依然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包括两套旧制服。他虽然除了主席以外还是红军的一个指挥员,他所佩的领章,也不过是普通红军战士所佩的两条红领章。”毛泽东把自己深深融入红军战士的生活中,不搞领导特殊,不搞优越对待,与大家同甘苦,共患难,这也是毛泽东深得人心,红军深得人心的主要原因。他平易近人乐观豁达的说话方式,简朴的生活,可能让有些人以为这有点粗俗。书中斯诺有过这样的描述,“我记得有一天我和毛泽东谈话的时候,看见他心不在焉的松下了裤带,搜寻着什么寄生虫。”这样的一位伟大的红军领袖,当着外国记者的面松下了裤子,使人深深得怀疑他能否博得中国上层知识分子的敬仰,也许这并不完全因为他有非凡的头脑,而是因为他有农民的个人习惯。我认为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更加接地气,了解人民疾苦,想人民所想,做人民所需,使共产党人永远践行着——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怎么会得不到人民的爱戴?同时,又怎么得不到知识分子的敬仰。 斯诺说,“他把天真质朴的奇怪品质同锐利的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了起来。”

在读<<西行漫记>>时,我对斯诺下面这段话的描写印象深刻,“忽然间,他们两个都俯过身去,看到一只飞蛾在蜡烛旁边奄奄一息的死去,高兴得叫起来……毛泽东打开一本书,把这片彩色的薄纱般的羽翼夹了进去。这样的人会是真的在认真地考虑战争吗?”看到这,当时的情景仿佛出现在我眼前,因为我也做过类似的事情,那种惊喜愉悦的心情我感同身受,然而毛泽东生活的那个革命年代跟我们现在的和平发展时代形成强烈反差。但他并没有每天为了革命眉头紧锁,而是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易于满足,苦中作乐,这才是一位值得人们敬仰的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民领袖。

2.工作中的毛泽东

“毛泽东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两三点才休息。他的身体仿佛是铁打的。”斯诺写到,“他向我介绍了长征到西北的情形,并且写了一首关于长征的旧诗给我。他又告诉我许多其他著名的红军战士的故事,从朱德到那个把藏有苏维埃政府档案的两只铁制文件箱背在肩上走了长征全程的青年。”说明毛泽东既重视身边的领导,也把底层的红军战士牢记于心,了解大家身上的“故事”。工作上,他要求精益求精。面对采访,斯诺说,“我把毛泽东对我所提出的问题的回答,用英文全部记下来,然后又译成中文,由毛泽东改正,他对准确细节也必力求准确是有名的。靠着吴先生的帮助,这些访问记再译成了英文,经过了这样的反复,我相信这几节文字很少有报道的错误。”“时间已经过了早晨两点,我精疲力竭,但在毛泽东的苍白有点发黄的脸上,我却找不出一丝疲倦的表示。”毛泽东以旺盛的精力在工作着,好像永远不知疲惫,因为他已把自己的生活融入到工作中,融入到革命中,也正是这种注重细节的、忘我的工作态度成就了毛泽东带领大家走向革命的胜利,因为革命容不得一丝马虎。并且毛泽东给斯诺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让他记录红区情况的真实性,斯诺这样写到,“无论对我写的文章,或拍的照片,他从来不加任何检查,对这优待,我非常感激。他尽力使我弄到能够说明苏区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材料。”这又是毛泽东政治自信的深深体现,也正是这种自信解释了中国共产党不可被战胜和取得最后胜利的必然性。

3.毛泽东的军事、政治、外交战略才能

斯诺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采访,了解到毛泽东具有极高的军事素养和政治才能。毛泽东对于日本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今天中国人民的根本问题是抵抗日本帝国主义。我们苏维埃的政策决定于这一斗争。”在对于中国人民打败日本的决胜条件上,他认为“三个条件可以保证我们成功:第一,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全世界结成反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三,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在这三个条件中,主要条件是中国人民自己的团结。”对于抗日战争持续时间的问题毛泽东说,“这要看中国人民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力量,要看中国和日本国内的许多的决定因素,要看国际对华援助的程度以及日本内部革命发展的速度而定。如果中国人民的民族统一战线是极其一致的,如果上下左右都是有效地组织起来的,如果那些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对自身利益威胁的各国政府给与中国的国际援助是大量的,如果日本国内很快发生革命,那么这次战争就会很短,很快就会得到胜利。但是,如果这些条件不能实现,那么战争会是很长久的, 但到最后,日本还是要被打败,只不过牺牲重大,全世界都要经历一个痛苦的时期。”毛泽东作为一位马克思主义的传承者,懂得抓主要矛盾,认识到人民力量的重要性和借助帝国主义力量的关键性。没有准确的时间论述,而是实事求是,对于抗日战争问题从多方面进行了客观公正的战略分析。因为任何因素都有可能影响抗战胜利的时间。

“如果别的帝国主义国家不像日本这样的行动,而且如果中国打败了日本,那就意味着中国人民大众是觉醒了,动员了起来,而且确立了他们的独立。因此,帝国主义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这体现了毛泽东对于中国局势的准确把握、分析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后来的历史发展就是最好的证明。关于总的帝国主义问题,毛泽东认为“在大国中间,有些表示不愿参加新的世界大战,有些不愿坐看日本占领中国……此外还有永远在侵略强国威胁下的国家……这些国家,都多少在日本的威胁之下。我们都把它们当做朋友,请它们合作……”毛泽东时刻关注着风云变化的国际时局,洞察微末,高瞻远瞩,以高度的警惕性维护着国家安全,并以他特有的睿智,为红军的胜利开辟了通途。

四、斯诺的认识——时代造就的毛泽东

斯诺认为,“首先,切莫以为毛泽东可以做中国的‘救星。这完全是胡说八道。绝不会有一个人可以做中国的‘救星。但不可否认,你觉得他身上有一种天命的力量。这并不是昙花一现的东西,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根本活力。你觉得这个人身上不论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都是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这些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饥饿、受剥削、不识字,但又宽厚大度、勇敢无畏、如今还敢于造反的人们——的迫切要求做了综合和表达,到达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假使他们的这些要求以及推动他们前进的运动是可以复兴中国的动力,那么,在这个极其富有历史性的意义上,毛泽东也许可能成为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毛泽东诞生时的中国社会,正是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乘虚而入,一个泱泱大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这个充满忧患的动荡时代,使中国人民浸透在屈辱和愤怒之中,这就需要一场伟大的革命来解救中国。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成就了伟大的革命家毛泽东。通过毛泽东写给斯诺的生平梗概中我了解到,小时候他一方面受到中国传统教育的熏陶启迪了智慧;另一方面,他也深受其迫害,在父亲的压榨下,学会了“斗争”。少年的毛泽东就已初具反叛精神。后来,他对于贫苦农民的深刻同情和社会秩序的强烈不满,促使青年时代的毛泽东萌发了革命意识。他不仅继承了孙中山的革命旗帜,而且以史为戒吸取经验,彻底走上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

外表精明的毛泽东博览群书,对哲学、历史、文学、军事都有深入的研究,写出的文字大气磅礴又不失细腻。生活中他平易近人、简朴随意、不拘小节,甚至给人的感觉有点“粗俗”,但工作中却是那么的兢兢业业,不知疲倦,已把生活融入到了工作中。他记忆超群,精力过人,一丝不苟,勇敢果断,是一个颇具天才的军事家、政治家。这就是斯诺笔下的毛泽东。

参考文献:

[1]埃德加·斯诺 西行漫记[M] 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6.

[2]邢贲思,林建公,张启华 读懂毛泽东[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9.

[3]冯蕙,李捷 毛泽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8.

作者简介:孔京京(1992-),河北沧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邢小丽(1988-),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廉洁奉公斯诺毛泽东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斯诺登获得俄永久居留权
1949,毛泽东点将
刘少奇:心系人民、廉洁奉公
明代中越两国历史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人物——阮安
斯诺登在俄居留延长三年
斯诺登申请延长逗留期限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