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困惑与分析

2016-10-08 23:27李绍敏朱金英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新教材素质家长

李绍敏+朱金英

[摘 要]近年来,课程改革的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新的教育教学气息带来了令人鼓舞的变化。教师角色、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知识的呈现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自主学习已经逐步得到落实。但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已经跟不上课改的要求,部分实验教师对新课改仍有点茫然和存在着一些困惑。

[关键词]农村学校;教学困惑与分析

一、办学条件薄弱的困惑与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乡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条件简陋,教学及配套用房不足,且安全性及抗震要求不达标。二是教学及设备条件相对较为简陋,难以满足教学需求。三是学校公用经费相对不足,难以满足学校正常发展经费使用需求;教师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一是教师人岗对应极不协调,一方面按师生比来说,在编教师总数明显超标;另一方面从学科教学的实际需求来说,人员相对紧缺、学科不配套的问题又较为突出。二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在教师队伍中,专业知识不强、业务能力偏低;缺乏工作活力,缺乏敬业进取精神,安于现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以及不安心从教,无病呻吟、小病大养等情况都有一定的比例存在。缺乏促进教育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社区及地方政府支持和重视教育的力度不够,学校在学生管理中的一些做法和学校组织开展的有关活动时常得不到家长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二、学生基础薄弱的困惑与分析

近些年随着学校布局的逐步调整,我镇近千名小学生,全部集中在中心学校学习,由于原来这些学生多数分布村小学习,受原来办学条件,师资状况和家长重视程度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基础非常薄弱,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业成绩存在很大的差距,参差不齐。

薄弱学校的领导对教育工作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到位,这就在思想导向上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消极影响,并进而影响到广大教师开展业务活动的积极性;农村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和学习不够重视,平时忙于劳作,普遍很少关心过问子女在校的教育学习状况,加之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自身素质不高,即使想关心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大多失于偏颇;有的学生其父母长期外出谋生,家校联系困难,往往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甚至有时反而干扰了学校、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了种种不应有的思想障碍和工作阻力,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师资素质参差不齐,知识老化,观念陈旧。师资群体以老教师为主,且民师转正和招工的人员居多。一些学校领导班子也软弱无力,人心涣散。教科研工作盲目,新课程理念难以落实。由于信息渠道不畅,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唯“分数”为命根,视“升学率”为指挥棒。教学理念创新不够,教科研能力不强,教学过程教条有余,课改难以深入,以致课堂活力不强,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素质不优。

三、家长培养管理孩子意识淡薄的困惑与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娇惯是日益突出,对孩子的教育对学习的管理是放任自流,他们普遍对孩子的学业管理的观念是:孩子上学就交给学校或是老师了,至于孩子什么样与家长没有太大关系,我们不会教育,更不会辅导孩子,家长总是显得束手无策,甚至有些家长因老师对学生教育稍有不当就会小题大作,不依不饶,这些现象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教师队伍建设的困惑与分析

近些年来,在人才外流和不招收新教师的双重作用下,农村师资条件明显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老民师转正占有较大比例;二是年龄结构失衡,中老年教师占60%;三是正规师范专业教师偏少,专业不对口现象比较严重;四是农村教师工资少,生活质量偏低,严重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五是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成效不大,主要表现在,新教材空间自由度大和教师创造性实施能力小的矛盾。教师的课改操作能力的提高也亟待解决。

五、学生学习负担的困惑与分析

新教材课时容量大、任务重与传统课时时间固定性的矛盾。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很多教师感到新的教材内容多,又是倡导合作探究,又是培养个性、健全人格,一节课的计划教学任务总是无法按时完成,这无形要求学生增加课外的知识储备,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负担。

家庭和社会对升学率的片面关注,迫使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只重视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能力的评价,“以分数定优劣、凭成绩定奖惩”的传统评价模式始终难以打破,教师被迫将追求考试分数和升学率放在工作首位,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搞“题海战术”、“磨尖子、抓重点”上去了,忽视了学生的思品教育。

六、学生差异的困惑与分析

新教材注重方法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掌握不扎实之间存在矛盾。新课程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而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们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智力较好、反应较快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能掌握了较多的方法,但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讲,很可能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

七、学生评价过程的困惑与分析

新教材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评价方式滞后之间存在矛盾。二期课改不是不要考试,而是更重视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倡导灵活多样、开放、动态的考试方法,注重给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但是,我们大部分教师还是习惯于而且不得不面临考卷的“考验”。

参考文献:

[1] 朱小曼.对策与建议——2006-2007年度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分析.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23 .

[2] 秦素粉.英国薄弱学校改进政策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5):20-24 .

[3] 励骅,白华.国外薄弱学校改进的有效举措探析.比较教育研究,20.

猜你喜欢
新教材素质家长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家长请吃药Ⅱ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