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责任探讨

2016-10-08 04:09张智杰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博物馆

张智杰

[摘 要]博物馆是人类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人类精神文明不断进步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人们的收入增加,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开始增多。博物馆具有的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也是展示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在保护文化遗产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本文首先对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工作的新定位进行了阐述,然后就其历史责任展开了具体讨论。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遗产;历史责任

近年来,我国的博物馆事业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一大批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并且具有重要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在全国范围内大量涌现。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可知,博物馆基本功能的发挥以及对社会和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认可。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博物馆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保持一致,是博物馆面临的重要机遇和挑战。同时,国家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也在逐渐增强,为博物馆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新时期博物馆工作的定位

(一)博物馆概述

将人类历史上以及各个时代环境中的重要实物,进行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的场所,就被称之为博物馆。博物馆属于社会公益性单位,并不以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为经营的最终目的,而且是永久开放的。近几年来,博物馆还被赋予了新的功能,是人们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也是终生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知,社会对博物馆的认识在不断加深,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

(二)发展过程

纵观博物馆的历史发展,其工作定位主要集中在文物的征集、收藏、保护和研究以及展示上的,和我国文物保护法的宗旨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由此可知,博物馆的工作定位在物上。从这一角度来看,博物馆取得了重要的成绩。但是从文化遗产保护的完整内涵来看,我国大部分的博物馆并没有真正将保护文化遗产纳入到工作范围内,甚至可以说博物馆在这方面几乎没有任何实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随着世界经济格局一体化的发展,也给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十几年的时间内,很多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传已经逐渐消失,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在这种背景下,博物馆在工作定位上,一定要脱离传统观念的束缚,自觉承担起保护文化遗产的历史责任,站在国家的高度上,充分认识保护文化遗产对于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踧踖社会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二、博物馆保护文化遗产的主要方法

(一)正确认识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财富或文明的总和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内涵,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在此基础上,文化遗产的定义可以这样理解:人类社会所遗留和遗传下来,能够反应各个历史时期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所有的记载和印记,它能够直接反映出人类文明的相关信息,既包罗了物质成果,也涵盖了精神成果,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随着国家社会的发展,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民族认同性,并存在一定的地域特性,包括民族语言、性格、传统以及生活习惯等。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文化遗产包含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精神价值,是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体现,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既是国家的财富,也是全人类的财富。

(二)保持科学的态度

要确保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我们必须要正确处理如下关系。第一,物质和非物质之间的关系。博物馆是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文物的重要场所,但是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的永久性机构。第二,先进和落后之间的关系。博物馆必须对过去的、陈旧的,并且即将消失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征集、收藏、保护和研究,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积极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第三,真实性和完整性之间的关系。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博物馆必须严格坚持全面性和真实性的原则,对其进行原汁原味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将我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传承以及发展的过程进行真实反映,让大众真正能够全面了解民族文化的根源。部分博物馆工作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属民间的底层粗俗文化,难登大雅之堂。博物馆在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时,必须纠正这种错误的观念。

(三)采用科学的方法保护文化遗产

第一,积极突破体制的限制,在正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案出台之前,需要尽快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以及操作性强的工作管理程序,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灵活借鉴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综合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手段来做好普查工作。第二,注重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结合,力求真实性与完整性。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加强理论研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管理和培养,提高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另外,加强宣传力度,并尽快实现博物馆自身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杨倩,丁平. 城市公共空间的大博物馆意义——论徐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融合[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02(21):193-194.

[2]陈麦池,黄成林. 古村落型文化遗产旅游地历史保护体系、原则与策略[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11):43-51.

[3]曹兵武. 留住城市历史之根铸造城市文化之魂——福州三坊七巷探索以社区博物馆综合保护与传承城市文化遗产[J]. 国际博物馆(中文版),2011,02(29):79-86.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虎”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博物馆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露天博物馆
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