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尺桡骨双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2016-10-09 23:36李树伟崔光辉赵幸熬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桡骨骨折

李树伟 崔光辉 赵幸熬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尺桡骨双骨折患者7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1例背侧单切口重建钢板内固定,43例患者采用桡尺双侧切口重建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过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5d疼痛程度,术后2、12周HSS评分。结果 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切口长度显著长于单侧切口组,术后第5天平均VAS评分显著高于单侧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单侧切口组简易上肢功能评价评分显著高于双侧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周随访,两组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手术失败病例。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尺桡骨双侧骨折时单侧切口创伤较双侧切口更小,疼痛更轻,术后2周随访简易上肢功能评价评分更高,但在术后12周时随访前臂功能恢复相当。

[关键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尺骨;桡骨;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8—219—04

尺桡骨双骨折是常见的前臂骨折,青壮年多见,摔倒是常见的原因。尺骨桡骨同时发生骨折时,因受到肌肉的牵拉,前壁容易发生旋转,断端容易发生重叠及移位,形成旋转、成角畸形,如果处理不恰当,容易发生旋转障碍。而前壁的旋转功能对手部的灵活程度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尺桡双骨折患者应该及时、正确处理,恢复前臂的旋转功能。我们采用不同切口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尺桡骨双骨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尺桡骨双骨折患者7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1例背侧单切口重建钢板内固定,43例患者采用桡尺双侧切口重建钢板内固定。纳入标准:年龄18~70岁,闭合型骨折或者Gustilo Ⅰ度骨折,尺桡骨中或者上1/3横行骨折、短斜形骨折或者粉碎性骨折,闭合复位有30。以上的旋转畸形,患者对手术方法知情同意,随访时间超过6个月。排除标准:伴神经损伤、血管损伤的开放性骨折,伴腕部或者肘部骨折,随访时间不足6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匹配。见表1。

1.2治疗方法

完善术前检查,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相关治疗,病情稳定,达到手术标准后手术治疗。对于肿胀明显者,先进行石膏外固定,患者抬高,消肿后再手术治疗。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或者器官插管全麻下手术,平卧位,屈肘置于胸前,止血带压力维持在30kPa以内。局部消毒,铺巾。单侧切口组,根据骨折位置,以骨折端为中心,在背侧做长约8~12cm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潜行分离浅筋膜,在尺骨腕屈肌与腕伸肌间隙进入,暴露尺骨中上端骨折端;复位骨折,自尺骨外侧放置重建钢板并固定;然后向桡侧筋膜层分离,自桡侧腕长伸肌及指伸肌间隙进入,暴露桡骨骨折端。复位骨折,自桡骨背侧放置重建钢板,并固定。双切口组在背侧尺骨皮下以骨折端为中心做切口,分开尺侧腕屈肌与腕伸肌间隙,切开骨膜,骨折复位,放置重建钢板固定;然后以桡骨骨折为中心,在腕背中心与肱骨外上髁前1.5cm做切口,前臂旋前,切口远端暴露伸指总肌桡侧,分离伸值总肌与桡侧伸腕短肌间隙,暴露桡骨骨折,复位后,放置重建钢板固定。所有患者术后抬高患肢,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术后第2天活动手指及肘关节,逐步进行功能锻炼。

1.3评价方法

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过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5d疼痛程度以及神经损伤并发症。双侧切口长度为两侧切口长和。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方法评价。临床疗效采用DASH评分评价:优为骨折愈合,肘关节或者腕关节伸、屈功能丧失低于10%,前臂旋转功能丧失低于25%;良为骨折愈合,肘关节或者腕关节伸、屈功能丧失低于20%,前臂旋转功能丧失低于50%;可为肘关节或者腕关节伸、屈功能丧失超过30%,前臂旋转功能丧失超过50%;失败为骨折不愈合或者畸形愈合,或者伴没有解决的骨髓炎。观察术后并发症,包括骨折不愈合,延期愈合,畸形愈合,神经损伤,感染等。分别与术后2周及12周采用简易上肢功能评价方法对患者前臂功能进行评价,共有10个项目,满分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切口长度显著长于单侧切口组,术后第5天平均VAS评分显著高于单侧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2两组随访简易上肢功能评价评分比较

术后2周,单侧切口组简易上肢功能评价评分显著高于双侧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周随访,两组简易上肢功能评价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手术失败病例。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尺桡骨双骨折容易影响前臂的旋转功能,手术治疗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解剖复位,达到较好的旋前旋后功能恢复。骨折的愈合与良好复位、牢固固定、功能锻炼有关。尺桡骨双骨折术后符合骨愈合力学机理,使骨能承受生理应力。钢板内固定、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是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的常用临床治疗方法。尺桡骨双骨折闭合复位困难,而髓内钉抗旋转能力较差,容易发生骨折不愈合。因此钢板内固定仍然是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的主要方法。但是目前临床上对手术入路存在分歧。

尺骨位置表浅,皮下即可初级尺骨脊,直接尺侧入路固定尺骨骨折是最理想的方法,但是当合并桡骨骨折时,单侧入路及双侧入路存在不同的优缺点。在本次研究中,双侧入路的切口长度更长,创伤相对较大,术后疼痛程度较重。有学者认为背侧入路放置钢板内固定度前臂的旋转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在临床工作中,应旋转安全的入路进行手术,最大程度减少肌肉损伤。背侧切口表浅,分离软组织较少,容易暴露桡骨,容易放置钢板,但是容易损伤骨间背神经。本次研究中,背侧单切口对暴露骨折、复位、放置钢板等无明显的影响。但背侧单切口因只有一个切口,术后疼痛更轻。对于开放性伤口,单侧切口可采用通过开放性的S形切口或者纵行切口,不用担心术中皮瓣形成,术后皮瓣坏死。对于开放创伤,采用双切口,术后会进一步影响皮瓣的血供,容易发生皮瓣坏死,伤口感染。

上肢功能基本要素包括:目标定位,眼一头运动协调;及物,移动上肢与手;操作,形成抓握姿及放松;姿势控制等。本研究采用上肢功能评价方法对患者术后患肢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在术后2周时,单侧切口患者的评分显著高于双侧评分患者,但是术后12周随访,两者评分没有显著差异。在术后2周存在显著差异,可能与双侧切口创伤相对较大有关。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两组均无失败病例,两组总的优良率没有显著差异,说明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相当。临床工作中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中上段尺桡骨双骨折、骨折断端距离3cm及以下适合单侧切口入路。对于骨折断端相距远者,虽然可延长切口来达到良好的暴露,但是对组织的损伤与双侧切口相似,因此可选择双侧切口入路手术。手术的选择时机根据软组织的水肿程度,一般在肿胀高峰过后进行手术。

综上所述,单侧切口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双侧切口入路相似,并且创伤相对较小,术后疼痛相对较轻,切口位于背侧,也有利于前臂的美观。

猜你喜欢
桡骨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固定器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复位效果、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的影响研究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疗效探讨
小伙骨折后愈合太慢什么原因
人工桡骨头置换联合改良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研究及对骨折愈合、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桡骨头骨折治疗要点
新鲜骨折和陈旧性骨折有什么区别
孟氏骨折合并桡神经深支损伤1例诊治体会(二)
孟氏骨折合并桡神经深支损伤1例诊治体会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