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协调度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效果评价

2016-10-09 07:05张凡林凯荣林娴何艳虎林友勤
中国水利 2016年9期
关键词:用水量经济社会省份

张凡,林凯荣,林娴,何艳虎,林友勤

(1.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系,510275,广州;2.华南地区水循环与水安全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510275,广州;3.广东省水利厅水资源处,510635,广州)

基于综合协调度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效果评价

张凡1,2,林凯荣1,2,林娴3,何艳虎1,2,林友勤1,2

(1.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系,510275,广州;2.华南地区水循环与水安全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510275,广州;3.广东省水利厅水资源处,510635,广州)

从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及水环境状况等三方面选取了10项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计算并分析了我国31个省份2010—2013年的水资源综合协调度、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度以及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度。结果表明:2013年,8个省份的水资源综合协调度达到协调,基本协调的有8个省份,不协调和极不协调的15个省份均为水资源高开发利用地区。我国的水资源现状不容乐观,在未来发展中要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以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协调度;效果评价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如果不对水资源利用实施有效管理,必然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甚至安定产生严重的影响。为此,国外学者相继提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针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灾害频发、水污染日益严重等现状,2011年起,国务院及水利部相继发布相关文件,要求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改善水资源问题,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综合协调度是指各个子系统组成的整体与水资源的协调程度。通过协调度的分析,能够了解水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程度,以确认当前发展模式与水资源规模是否适应,即水资源是否会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目前许多学者和专家对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主要体现在各省市层面的评价上。全国层面上不同省份逐年的水资源综合协调度可反映我国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来,各省份取得的成效,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因此,本文选取了2010—2013年全国各省份的主要水资源开发利用指标,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进展,分析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水平及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度,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分析原因,为下一阶段我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效能提升提供基础。

一、水资源综合协调度评价

1.指标选取

考虑到我国基本水资源情况,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及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的约束下,本次研究从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基础情况、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及水环境状况等三方面选取10项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分析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程度。数据来自《中国水资源公报(2010—2013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1—2014)》、《中国统计年鉴(2011—2014)》以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年鉴(2011—2014年)》。具体见图1。

图1 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

(1)基础性指标

基础性指标(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指标)选取人均水资源量和人均用水量。人均水资源量可以反映区域发展的水资源情况,是区域发展的基本型指标。人均用水量不但可以反映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和生活用水情况,在与人均水资源量进行对比后,还能反映客水(过境水)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人均用水量大于人均水资源量的地区,一般来说存在利用客水资源的现象。大量利用过境的客水,其区域发展受到水资源的制约性影响就相对较小。因此,采用这两个指标来反映区域的水资源基本情况。

(2)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指标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选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城镇化率、人均有效灌溉面积、农田实灌亩均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GDP)用水量。人均GDP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最基本指标之一,能够直接反映区域的富裕程度和居民生活水平。城镇化率反映一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富裕程度和产业结构。人均灌溉面积和农田实灌亩均用水反映了区域农业发展程度和水平,以及农业对水资源的依赖程度。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反映区域的工业发展水平。万元GDP用水量则反映了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对水资源的依赖程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经济与水资源管理的协调水平。

(3)生态环境用水指标

生态环境用水指标选用亩均生态环境用水量和水质不达标率(即IV、V、劣V类水所占河长与总河长的比例)。亩均生态环境用水量高,表示该地区已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或者存在生态保护区,需要一部分水资源来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和生物群落的稳定;水质不达标率则直接反映了区域的水质状况。这两项指标可共同反映区域生态环境与水资源的情况。

2.协调度计算方法

根据区域评价指标的计算公式,各省份的协调度是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设定的,其计算公式为:式中,i为各省市序号,CDi为协调度指标,RAPWCi为各地区人均水资源相对指数,RISEi为各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指标相关指数,APWCi为各省份人均水资源量,APWC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SEIi为各省份经济社会指标值,SEI为全国经济社会指标值。本文中人均GDP、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标按2005年为基准的可比价格计算。

协调度是一个无量纲数,其数值越大说明水资源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越强;数值越小,支撑能力越小。当其数值大于1时,表明该省份的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反之,则小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水资源综合协调度评价结果与分析

1.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与协调度评级结果

根据不同指标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影响程度,以及其对水资源的依赖程度,对指标权重分配如下:人均用水量作为最基本的指标,权重取0.3;区域经济发展指标取0.5,其中人均GDP为0.2,其余5项指标共0.3;考虑到生态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取权重为0.2;水质不达标率以及亩均生态环境用水量分别占0.1。根据权重,计算得到全国各省份的水资源综合协调度数值。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确定综合协调度的划分标准为:综合协调度小于0.3为极不协调;在0.31~0.90闭区间为不协调;在0.91~1.70闭区间为基本协调;大于1.70为协调。依据该标准可以对各省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行评价。其中,综合评价中的开发程度采用人均GDP的协调度来决定,低于0.90,定义为高开发;高于0.91,则定义为低开发。而后可得到2010—2013年全国各省的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度综合评价表(表略)。

2.全国水资源综合协调度分析

为了研究各省份水资源综合协调度在2010—2013年4年间的变化,根据协调度高低,制作协调度变化柱状图(图2、图3),由于新疆、海南、青海、西藏、重庆(2010年)在协调度的计算中存在某项指标协调度极高的现象,特别是西藏、海南及重庆,其当年水质不达标率趋近于0,协调度趋于无穷大,导致计算的协调度数量级大,因此不在图中列出。

图2 全国各省水资源综合协调度趋势变化(1)

图3 全国各省水资源综合协调度趋势变化(2)

(1)水资源协调度综合情况

截至2013年,在我国31个省份中,水资源综合协调度达到协调的共有8个省份,其中湖南为高开发协调,其余7个省份都为低开发协调;基本协调的有8个省份,黑龙江、江西、贵州为低开发基本协调,吉林、内蒙古、福建、广东、重庆为高开发基本协调;不协调和极不协调的省份都为高开发省份,分别有6个和9个。图2中的13个省份为协调度相对较低、大部分低于全国平均的省份;图3中的14个与未列出的新疆、海南、青海、西藏等4个省份为协调度相对较高的省份。

从水资源综合协调度的变化趋势来看,2011年的协调度整体偏低。协调度呈上升趋势的有14个,其余17个省份呈下降趋势;湖南、广西、内蒙古的协调度上升幅度居于前列,重庆、湖北、河南、安徽等下降幅度较大。总体来说,我国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程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当前我国严峻的水资源形势,需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继续实施来进行规范和引导。

(2)水资源协调度空间差异分析

图4给出了全国水资源综合协调度等级的分布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综合协调度低(协调度评级为不协调和极不协调)的省份多位于北方及东部沿海和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这部分省份制约协调度的因素主要是水资源总量以及水质状况,典型的省份有宁夏、天津、上海、北京等。而一些经济还不太发达的地区协调度一般较高,例如西部和西南部地区部分省份。水资源相对充沛的南方各省份协调度也相对较高。

图4 全国水资源综合协调度评级空间分布

3.全国水资源协调度分类分析

为了解各省份水资源、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将2010—2013年全国各省水资源开发利用协调度、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分别计算并制成柱状图,如图5、图6、图7所示。由于青海、西藏、海南、新疆等四省份全部或部分数据数量级过大,不在图中给出。

结合前述给出的水资源综合协调度数值,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整体来说,水资源在这3个方面的协调度与综合协调度基本一致。例如,水资源综合协调度最低的上海市,三项分类协调度都排在倒数第二位,次低的宁夏,有两项协调度排在倒数第一位;西藏、青海和海南的各项协调度也与综合协调度一致,排在全国前列。新疆的水资源总量不丰富,水资源开发利用协调度低,但是由于经济开发较为落后,因此综合协调度高。

图5 全国各省水资源开发利用协调度趋势变化

图6 全国各省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趋势变化

图7 全国各省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趋势变化

②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低的地区一般来说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协调度也低。这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来的污染使水质状况变差,环境遭到破坏,生态用水量提高,因此两者呈现这样的关系。

③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协调度极低的省份基本上都是受制于水资源总量的省份。图6中,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协调度低于0.1的9个省份,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协调度最低的10个省份中。

总的来说,水资源限制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设,三者联系密切,相互影响。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协调发展,必须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合理的开发以及更加优化的配置。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我国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来各省份的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部内陆各省的水资源综合协调度普遍较低;南方各省由于水资源充沛,协调程度尚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发程度低,水资源综合协调度较高。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不容乐观,虽然通过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经济发达地区较多受限于水质和水量,欠发达地区用水还较为粗放。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依据地区的水资源综合协调度而采取相应的对策,具体如下:

①高开发极不协调地区和高开发不协调地区,大多受到水资源总量的限制。在本地水资源已无开发潜力的背景下,应该限制高耗水产业并发展节水型产业,提高水处理技术和中水回用率,调整产业结构等。

②高开发基本协调地区和高开发协调地区,已经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指导下取得了一定成效,要针对还存在问题进行不断完善,例如生态环境的保护、居民节水意识的提升等。

③低开发协调地区,未来可以适当发挥水资源支撑能力高的优势,发展部分耗水产业以提高经济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但在发展中必须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走先开发后治理的老路。

④低开发基本协调地区,大多水资源量充足,但用水较为粗放,在发展中要注意提高工业、农业用水效率,注意水环境的保护,汲取高开发地区的水管理经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可持续原则。■

[1]陈雷.保护好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J].求是,2012(14).

[2]Asit K.Biswas.Sustainable water development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1988(4).

[3]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保障——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解读《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J].中国水利.2013(1).

[4]高瑞忠,李和平,格日乐,等.鄂尔多斯市区域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J].水资源保护,2012(2).

[5]李德一,张树文.黑龙江省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4).

[6]林凯荣,陈钊华,黄淑娴.广州市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分析[J].珠江现代建设,2012(3).

[7]汪党献,王浩,马静.中国区域发展的水资源支撑能力[J].水利规划设计,2001(4).

责任编辑张金慧

Assessment of implementation results of stringent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on the basis of integrated coordination degree

//Zhang Fan,Lin Kairong,Lin Xian,He Yanhu,Lin Youqin

Overall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water resources and social-economic development,and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water resources and eco-environment protection of 2010—2013 water resources in 31 provinces of China are calculated and evaluated based on 10 indicators of high representative importance in three aspects of water resources use and development,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eco-environment condit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ordinated degree of 8 provinces are satisfactory in 2013;8 provinces are basically satisfactory;15 provinces are unsatisfactory or very unsatisfactory and these provinces aremainly located in water over-exploited areas.In general,water resources condition in China is unoptimistic,scientific management ofwater resources and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optimized allocation ofwater are necessary so as to keep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stringentwater resourcesmanagement system;coordination degree;result evaluation

TV213.4

B

1000-1123(2016)09-0018-04

2016-03-23

张凡,硕士研究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512100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9223;51509127)。

猜你喜欢
用水量经济社会省份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用水水平分析与评价
你的用水量是多少?
你的用水量是多少?
澳大利亚研发出新型农业传感器可预测农作物用水量
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
贵州省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图表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
因地制宜地稳妥推进留地安置——基于对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调研
推进实现“两个率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