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2016-10-09 09:37
考试周刊 2016年76期
关键词:教学成果移动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

刘新新

摘 要: 移动互联网能够承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信息,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扩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空和途径,成为新形势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平台,本文尝试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索。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移动互联网 教学成果

随着移动手机的普及、大量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出现,移动互联网越来越成为改变学生学习及生活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在移动互联网中的运用较少、层次较浅、实效性不够。清晰把握移动互联网的特点,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立足移动互联网更具有操作性,这是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教育与时俱进的重要课题。

要探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首先要解决什么才是移动互联网的问题,是手机、平板还是上网本甚至笔记本电脑?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相信从设备的角度定义移动互联网是不明智的,必须从其特点和本质的角度寻找其与互联网或者移动通讯的不同之处。梁晓涛认为移动互联网是指“移动通信终端与互联网相结合成为一体,用户使用手机、PDA或其他无线终端设备,通过2G、3G(WCDMA、CDMA2000、TD.SCDMA)或者WLAN等速率较高的移动网络,在移动状态下(如在地铁、公交车等)随时、随地访问Internet以获取信息,使用商务、娱乐等各种网络服务”①。这种观点从移动终端和网络接入方式对于移动互联网进行界定,既概括移动互联网的物质载体和网络运用范围,又指出移动互联网相对于传统网络的独特优势,即随时随地性。移动互联网的内涵不断丰富。因此,界定移动互联网含义只能进行实质把握,而不能通过某一种或几种设备界定。综合学界关于移动互联网的含义界定,梁晓涛的界定应该是更科学、更具体的。同时,对于事物特征的把握,必须找准其区别于他物的根本属性。作为互联网的新形式,移动互联网除了具备传统网络开放性、虚拟性、交互性等基本特征之外,还具备移动性、个性化、即时性、融合性等特征。接下来将从以下几点阐述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移动互联网是随着网络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衍生的新型上网方式,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从实践上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性很强,社会的变化发展为其提供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准确把握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及用户的心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借助移动互联网进行有效推进,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新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方式方法,是目前新形势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从理论上讲,探索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既是应对无线网络信息技术革命挑战的需要,又是发展和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需要。移动互联网对学生的思想方式、行为方式,对教育者的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科技的能力开展教学的能力,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都提出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新的机遇。这些都要求加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探索,以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推进现实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必要性与可行性

虚拟手机的广泛普及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种种机遇:首先,海量信息的共享与开放成为现实,这为学生及时接触最新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提供了途径。微信朋友圈的转发让很多原先只存在于专业书籍上的晦涩难懂的概念通过改编和戏说为年轻学生熟知,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播提供极大的便利。其次,移动互联网存在的非实体性,为年轻学生释放自我提供空间。学生可以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所思所想放在网络上而不必担心受到老师的批评,因此网络心理咨询逐渐成为一种被学生接纳的心理咨询方式。必须看到,移动互联网对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式带来挑战,与时俱进,让心理健康教育深入人心是我们需要加以关注的新热点。应该说,移动互联网给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推动了两者的融合与借鉴。

三、模式与实施途径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一种健康教育的形式,因此它必须尊重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此同时在形式的选择、内容的组织等方面突出其特点与个性。同时必须看到,这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可能完全代替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应该将两者进行优势互补。以构建科学与趣味兼备、传统与现代手段兼具、通过提供方便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以实现“助人自助”目标的动态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在移动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上,我们可以参考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起来的系统,如网络心理测验、网络心理健康档案、网络心理咨询、网络心理知识学习平台。相应地可以建立手机心理测验、手机心理诊断及健康档案、移动心理咨询、移动互联网心理知识平台。同时结合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制作方便学生使用的第三方应用-手机APP。将上述功能整合在APP中,方便学生使用。

虽然近年来针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已经不少,但是专门针对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的研究仍然是一个较新的课题。尽管传统互联网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在移动互联网中继续延续着。但我们必须看到,移动互联网具有其特殊性,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产生独特的影响。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以建立适合学生的移动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途径。

注释:

①梁晓涛,主编.移动互联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2.

参考文献:

[1]熊龙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2]韩小芳.以手机为平台的健康传播研究[D].河南大学,2012.

[3]向宇森.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5.

猜你喜欢
教学成果移动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
注重教学成果转化,拓展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三进入”的实效性
服装 CAD一体化教学课题论述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Android的一键智能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
O2O电子商务模式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成果市场化的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