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海大场金矿床地质找矿模型

2016-10-10 08:29何耀东
地球 2016年5期
关键词:种元素金矿青海

■何耀东

(青海黄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青海西宁810006)

浅谈青海大场金矿床地质找矿模型

■何耀东

(青海黄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青海西宁810006)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青海地区更是为我国资源作出了巨大贡献。青海大场金矿床位于巴颜喀拉造山带北缘西段。矿区内主要赋矿地层为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砂岩、粉砂岩及炭质板岩。本文重点分析了青海大场金矿的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希望本文的写对对同行有所帮助。

蚀变岩型金矿床 土壤地球化学 找矿模型 大场金矿床 巴颜喀拉造山带

1 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1.1 采样

研究区位于黄河源区,海拔4500~4800m,气候寒冷,年温差、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0°以下,区内降雨量少,植被稀缺,沟谷发育,属于典型的内陆高寒山区气候。为缩小靶区范围,提高找矿效果,对大场矿区开展了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采样网度为200m×20m,采样层位为B层底部,深度40cm以上,选择粒径D=0.28~0.90mm(20~60目),样品经干燥、过筛后质量为200~250g。样品由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以下简称五院)送至青海省岩矿测试应用研究所测试分析。

1.2 异常特征

笔者对提供的矿区16172件土壤样品的Au、As、Sb3种元素测试数据进行了地球化学参数统计,其特征为:①Au、As、Sb3种元素质量分数均值明显高于背景值,分别是背景值的4.0,1.43,1.64倍,尤其是Au元素,表现为强烈富集特征;②3种元素均值都大于中位数,表明Au、As、Sb3种元素都存在局部富集或者叠加富集的可能性;③3种元素变异系数均较高,其中成矿元素Au变异系数达3.10,表明其分散性较高,可能趋于局部富集,这与异常呈NW向带状分布,异常浓集中心明显的特征相吻合。

表1 大场金矿床元素地球化学参数

此次对原始测试数据采用平均值±3倍标准差(X±3S)的方法确定异常下限,Au、As、Sb3元素异常下限分别为8.43× 10-9,65.83×10-6,13.48×10-6,按异常下限1,2,4倍圈定异常外带、中带、内带,并绘制了元素异常图(图1)。由图1可以看出,异常呈NW-SE向带状分布,与主断裂大致平行展布,从北到南分为3个带,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与矿体分布基本一致。

从异常强度和规模来看,主带和南带异常规模和强度最大,具有延伸的趋势,尤其是南带异常,异常面积和强度甚至超过主带,指示具有较大的成矿可能性;北带异常规模和强度较小,异常较为分散,面积较小,成矿潜力较小。

剖面上Au、As、Sb3种元素含量变化步调基本一致,均呈跳跃式变化,在矿体上方3种元素含量均为明显的高值区,且异常位置与已知矿体对应良好,未发生明显的位移。

2 找矿模型构建

在综合分析大场金矿床地质和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笔者建立了基于地质找矿标志和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标志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1)地质找矿标志 ①赋矿地层。昌马河组砂岩、粉砂岩及板岩是主要含矿层位,其上段粉砂岩及炭质板岩互层发育蚀变岩型矿体,矿化强,是重要的找矿地层;下段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及粉砂岩地层发育石英脉型矿体,矿化较弱。②NWW向逆冲断裂构造及其派生的次级断裂构造。断裂构造带在地表出露有构造角砾、石英脉及断层泥,石英脉中可见皮壳状、团块状或细脉状褐铁矿。逆冲断裂带中矿体产状浅陡深缓,规模较大,次级断裂带中矿体产状较陡,深度浅,规模较小。

总体上矿(化)体具有平面上左行右阶、垂向上右行左阶,并向SE侧伏的展布规律。③围岩蚀变。发育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绢云母化、辉锑矿化和少量碳酸盐化等蚀变,蚀变分布与矿体或矿化带分布基本一致。其中硅化、黄铁矿化和毒砂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且矿石中金品位高低与毒砂含量密切相关。

(2)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大场金矿床土壤地球化学异常Au、As、Sb3种元素异常明显,浓集中心突出,分带清晰,呈NW向带状或串珠状分布,与矿化带或矿体分布基本吻合,元素异常浓集中心套合较好,尤其是Au、As2种元素。

成矿元素Au异常规模最大,经工程验证,土壤测量中w(Au)≥20×10-9的地段一般均可见金矿(化)体,w(Au)>20×10-9的土壤异常中就有工业矿体存在,因此,土壤异常规模大、浓度分带好、梯度明显的地段可作为直接找矿标志。剖面上3种元素含量峰值突出,变化一致,峰值与矿体位置对应良好,对浅部隐伏矿体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上述模型的建立,有望为大场国家级整装勘查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进一步找矿勘查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3 结论

(1)大场金矿床主要赋矿地层为三叠系昌马河组砂岩、板岩地层,矿体严格受到NWW向逆冲断裂构造控制,沿构造破碎带呈带状分布,围岩蚀变和矿化特征明显,可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

(2)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中Au、As、Sb3种元素异常明显,异常浓集中心突出,异常呈NW向带状分布,与矿体分布基本吻合,元素含量变化曲线峰值能较好地指示矿体位置。

(3)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的建立能有效地指导大场金矿找矿工作,有望为大场国家级整装勘查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进一步找矿勘查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1] 金圣凯.青海大场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D].长春:吉林大学,2013.

[2] 王维,童海奎,郭世珍,等.青海省大场地区金矿床成矿特征及成因探讨[J].黄金科学技术,2009,17(2):23-27

[3] 王文,刘应平.青海扎家同哪金矿勘查区地球化学特征与找矿潜力分析[J].地质与勘探,2012,48(6):1206-1213

[4]吴伟.青海省大场金矿田遥感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D].西安:西北大学,2012.

[文献码]B

1000-405X(2016)-5-76-1

猜你喜欢
种元素金矿青海
四酸消解-ICP-MS法测试土壤中的19种元素
中国十大金矿排名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Premier金矿公司简介
西岭金矿——中国最大单体金矿
大美青海
五味子4种炮制品中5种元素测定及其赋存形态
青海行七首(录二)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百色市地产山茶油中43种元素含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