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华
去库存是今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一些地方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凸显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对于钢材去库存,都想让别的地方关停企业,保留本地的;再比如,房地产去库存,地方政府用财政补贴买房者,而房价却涨起来了,房地产商偷着乐。
当今中国乃至全世界,商品全面过剩成为常态,“红海”遍地,“蓝海”难觅,很难形成零库存。去库存说白了就是市场上的商品卖不出去,形成了过多的商品积压,影响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因此才需要去库存。
要去库存,一要根据不同商品来确定不同策略。有的商品价格弹性大,价格稍微上涨或下跌,销量就会发生大幅度波动,对此只需要调整价格就可以了,但也有一些商品,价格弹性小,无论价格如何波动,销量都没有明显变化,不会因为价格上涨就多消费,也不会因为价格下跌就少消费,对此就需要减少供给量来解决。而本轮去库存的对象则更多表现为生产资料,如钢材、水泥等,这些商品都是中间产品,如果下游没有需求,无论如何降价都不会有人要。
二要根据库存商品有无潜在的销售前景来确定去库存措施。如果库存的是过时的商品,如普通机械相机,恐怕就再也卖不出去了,因为已经有了数码相机,使用方便不用胶卷,谁还愿意再买机械相机去作为历史记忆呢。如果库存的是不过时不过期商品,只是由于前一个时期生产过多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还能够逐渐卖出去,但这是有条件的,就是要降低价格,刺激消费,因为市场上的生产者不是一家,而是多家,为了早日销售自己的商品,只好竞相降低价格。如当今的房地产,未来中国一定是有需求的,因为中国的城镇化率只有56%,即使城镇人口,相当一部分人也是无房户,买不起房,只要房家下跌,随着时间的推移,迟早是要卖出去的,政府不需要用全体纳税人的钱补贴少数买房人。
三是要明确界定在去库存中市场和政府的职责。库存是企业行为,去库存首先需要用市场的办法来解决,政府不能替代市场。库存多了,就意味着供大于求,供大于求价格自然要下跌,一部分商品的价格跌破成本线,企业就要亏损,长期亏损,就要破产,破产就意味着要减少产能,库存自然减少,供求恢复平衡,而且倒逼企业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我国部分行业形成巨量库存,既有市场因素,也有政府因素,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利益,GDP也好,财政收入也罢,乃至于就业等,前些年有的行业产能已经严重过剩,有的地方政府继续上马新的产能;当企业形成巨量库存时,为了确保企业不破产,又采取各种手段支撑僵尸企业苟延残喘。所以,库存表面看是企业问题,实质是地方政府恶性竞争的结果。
因此,去库存关键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作用。政府也不能袖手旁观,对于中央政府而言,需要严格限制地方政府对企业的各种补贴行为,特别是制定环保和节能标准,不符合标准者要强制淘汰,对于率先关停并转的由中央政府承担更多的成本,对于行动落后者则不再享有补贴政策。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需要为去产能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如解决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确保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