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中的龙凤镇

2016-10-11 20:18韩世雄
中国扶贫 2016年17期
关键词:龙凤恩施李克强

韩世雄

湖北恩施龙凤镇,正在进行一场扶贫变革。这场变革,与李克强5年内两次到访恩施有关。

2012年 12月27日至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十八大后的首次基层调研地点,选择在了江西九江和湖北恩施。在第二站恩施,李克强再次见到了曾经探访过的贫困老友——龙凤镇龙马村纸厂沟组龚延祥一家。

2008年4月 26日下午,李克强在恩施州考察。在路上,他要求临时停车,第一次走进了龚延祥的家门。

那年年初,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李克强第一次看到龚延祥的家时,沧桑破旧的土墙、漏风漏雨的屋面,李克强显然深为担心,他关切地询问龚延祥一家的生活情况后,谆谆嘱咐随行的地方同志要及时解决农户的生活困难。

5年后的12月29日,龚延祥又一次在家门口握住了老朋友的手。那天恩施下着大雪,冬日的峡谷异常阴冷。

屋外银装素裹,屋内朋友间聊起了家常。老两口不仅高兴地和李克强说了这几年村里的变化,也向这位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发起了牢骚:“儿子也不知道啥时能结婚,我们老两口也不知道啥时能抱上孙子。”

和龚延祥一家告别后,李克强又来到青堡村茶园沟组的一间农舍,和村民围坐在方桌边,倾听了他们生产生活上遇到的“恼火事”,并认真地在本子上记录;一个健步攀上村民口中的“挂坡地”,俯身查看苞谷杆,研究如何提高粮食作物产量和农民收入。

5年已过,李克强发现生活在龙凤镇峡谷中的老百姓的生活条件并没有得到太多改善。客观的因素造成很多常年积压的民生问题短时间内无法解决,困扰龙凤镇百姓的农作物增产增收问题、子女教育问题、住房问题、基层医疗问题等让他寝食难安。

这次调研后,李克强认为湖北恩施龙凤镇的扶贫工作要先行一步,启动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用超常规的手段,在扶贫搬迁、移民建镇、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体制机制创新五个方面综合施策,尽快破解长期困扰龙凤镇发展的难题。

峡谷生温情

2012年李克强第二次到访龙凤镇时,当地的干部记得很清楚,那天正下着大雪,前往龙马村和青堡村的土路弯多坡陡,非常难走。但现在,那条路已经被一条5米宽的柏油路所替代,靠河的一侧还装上了加固护栏。

龙马村有贫困户174户428人,纸厂河组是贫困户比较多的组,贫困户28户70多人。

在龚延祥家,记者一进堂屋门就看到了屋内摆放着崭新的木制家具。老人告诉记者,这是今年农历五月份一家企业的老板送来的,全套家具包括两条三人座木椅和一张木制双人床。

提起李克强两次到访他家后的变化,老人环顾了一圈这间住了多年的堂屋。“这个房子就是政府出钱维修的。”原来的堂屋因为年久失修,一直漏雨。当年老两口就在旁边的木房子里接待了李克强。

去年,村里的合作社帮助龚延祥发展蛋鸡养殖,免费提供了200只鸡苗,又对上了年纪的老两口进行了贴心、细致的技术指导,并承诺鸡蛋可全部回收。没有养殖场地,老人索性就把鸡苗养在了破败的堂屋中。

“每斤鸡饲料一块六,每只鸡平均每天要喂五角钱的料。”养鸡的门道,老人已经摸得门儿清了。刚刚赶街(集)回来的妻子王大枝给鸡和猪都买了点药,防止因牲畜、家禽生病经济受损失。

每天,老两口都能捡到180个左右鸡蛋。这些鸡蛋,他们都以1元/个的价格卖给了上门客。“合作社回收的话8毛钱一个,不如我们自己卖鸡蛋赚得多。但是万一没人上门买,合作社承诺全收,这样让我们很放心。”

去年,光靠卖鸡蛋,老两口就赚了2万元。但高兴事还不止这一件,今年7月份,当地政府提供了8000元的危房改造资金,将他家的堂屋进行了加固、换瓦,并粉刷一新。一家人把鸡搬了出去,把床铺挪了进来。

随后,老人用卖鸡蛋赚的2万元在旁边的山坡上建了一个鸡舍。鸡舍建好后,他们从合作社引进了480只新鸡苗,预计9月份就可以产蛋了。

如今,堂屋正对门的墙上挂着一幅画,这是一位画家送来的。画的两侧,挂着李克强当年到访他家时的照片。“现在不漏雨了。”提起改造后的房子,老人乐开了怀。

除了养鸡,去年村里还动员他们将10.6亩的“挂坡地”全部退耕还林,老两口退耕后很快就拿到了第一笔补助。

2014年腊月,在扶贫部门的帮助下,老两口还养了两箱土蜂,每年能割两次蜜。至今,他们已经卖了7-8斤蜂蜜,按每斤100多元计算,他们已经收入1000多元。

在老人家旁边,县里还为他家安装了分布式的光伏发电设备。“刚刚装上,线还没接上。”对于光伏发电这个新鲜玩意,老人说自己一点也不了解,但据村干部说,又能为他增添一笔收入。

在青堡村茶园沟组,路两侧都是陡峭的山坡。恩施市龙凤镇试点办工作人员杨新锋指着一片陡峭的土坡告诉记者,这里就是当年李克强爬上“挂坡地”查看苞谷杆的地方。

因为道路拓宽,当年的小山坡已经不在,“挂坡地”全部进行了退耕还林。现在陡峭的山坡上取代玉米的是农民种的漆树,很多人家盖房的时候大多还要用到它。

青堡村茶园沟组村民符茂艳的家坐落在一片小的农户聚集区里,清澈的溪水从门前不远处哗哗地流过。

家里的墙壁上已经贴了8张奖状,这是他家两个上学娃娃的“学习成果”。

李克强当年就是在符茂艳家开了一次小型的座谈会。墙上挂着的照片显示,符茂艳就坐在李克强的左手边,看着他一字一句地记录村民的各种诉求。

说起家里生活的变化,符茂艳深有感触:“以前家里吃的粮食都靠买,玉米都吃不上,现在赚钱了,想吃什么都行。”

在符茂艳家里,记者看到了一台红色的大容量双开门冰箱。他告诉记者,亲戚家想换台小点的冰箱,就把这台大的送给了他家。符茂艳的妻子对这台大冰箱赞不绝口,“这里面能放下一头猪(肉)!”孩子们也兴高采烈地打开冰箱拿雪糕。

现在,符茂艳家里的14-15亩山地已经全部实现退耕还林,并拿到第一笔12000元的退耕还林补助。

“我们这里都是广种薄收。原来,光看见我们在山坡上做事,但一年到头见不到收入。”现在他家里在坡地种上了用材林,而非其他村民喜欢种的漆树,“我家土地肥力不行,漆树种得少。”

为了生计,符茂艳曾在河北、河南等地的黑煤窑挖过煤。“当时按吨数算工资,每月一结。在黑煤窑每月能挣到3000元,但在正规煤矿只有2000元。”符茂艳说,1000元的工资差距让他和一起干活的村民们铤而走险。但这几年煤炭行业不景气,他们冒着风险也赚不到钱。2010年符茂艳回家,并在次年全家齐上阵,干起了生猪养殖行当。

“去年的效益还可以,出栏生猪200头,每头纯利润400-500元。”但事实上,他家上半年卖的100头只保了本,下半年卖的100头才挣到钱。

为了养猪,符茂艳从当地银行的“小农贷”业务中贷了3万元,又找亲戚朋友借了3万元。据他回忆,当时1万元的贷款利息为1250元/年。

2013年,当地银行的“小农贷”业务没有了,镇里和村上又帮他从农业银行融资10万元,1万元的融资利息为700-800元/年,不过这笔钱最长只能用1年。

符茂艳怕还不上,就把猪卖了,提前把融资还上了。“如果融资的还款时间能再延长一点的话,我能多挣几万元。”

眼下,符茂艳正在为家里养殖场迁址的事情犯愁。“因为河道下游要建水库,作为恩施市的备用水源,污染大的养殖场只能搬迁到别的地方去。”杨新锋说。

这两天,当地的一家养殖公司有意同符茂艳一家签订生猪代养协议,但一家人仔细计算后发觉并不合算:“代养的话一头猪只能给100元,充其量就是劳务费,7-8年才能赚回养殖场迁址的费用,不合算。”一家人打算继续自己养猪,期待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龙凤获新生

自2013年湖北恩施启动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以来,恩施市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的时序安排,将所有扶贫改革项目率先在龙凤镇试点,所有扶贫攻坚难题集中在龙凤镇破冰,所有改革创新事项安排在龙凤镇破题,主动探索试点改革经验。

龙凤镇最缺的就是致富产业,这也是很多贫困户长期贫困的根源。于是,龙凤镇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发力,通过产业与贫困户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稳定致富。

恩施市龙凤联强农贸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猪繁育和果树生态种植为一体的企业。在公司的基地里,记者看到很多工人都在田间劳动,新建的葡萄基地和水蜜桃基地已具雏形。

总经理方荣告诉记者,公司通过招收周边贫困户到企业务工和发展产业带动方式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经出资帮扶周边11户贫困户,免费为每户提供2头母猪,价值2600元-3800元。生下来的猪仔贫困户既可以自己养,也可以让公司代卖。从2007年建场至今,方荣已经在扶贫上花费了220余万元。

此外,公司还将养殖场的粪便收集到沼气池中,并将供气管道免费安装到周边的农户家中,每年可为每户节约2000多元的燃料费用。

为了打造生态旅游区,公司的种植基地里不能喷洒除草剂、杀虫剂,每天都需要雇工30多人,公司将对贫困户的土地进行流转,并招聘村民到企业打工,村民可以获得稳定的流转费和工资收入。

“我们用的都是村里50-60岁的中老年劳动力,每天工钱70块钱。”最近,方荣又以每亩600元的价格流转了基地旁边的一片满是石头的荒坡,栽种了桃树。记者看到,每株桃树下面都用猪粪和沼液培植,生长状态良好。

杉木坝村村民黄在兴就在基地打工,每月工资1400-1500元。前几年,他的脚因为受伤没钱医治而发炎,左脚三拇指被切掉,落下了残疾。公司不仅将他家的土地全部流转,还安排他和73岁的老母亲到公司打工。

此外,公司还将沼气免费安装到黄在兴家,并在今年5月份免费送了两头母猪。现在每月发工资后,黄在兴都要拿出一部分买猪粮,虽然自家养的猪和公司成规模养殖的比起来依然偏瘦,但生活已经有了希望。按照计划,他家今年年底就可脱贫。

“现在他们的幸福指数比我们这些做生意的都要高,一家人生活上基本没有压力。”方荣说。

龙凤镇很多村民住房条件依旧很差,住房问题是李克强比较关心的一个方面。龙凤镇探索出了农户分散拆旧、集中建新、限时验收兑现的土地增减挂钩模式,实现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镇里推行“统一规划,分户自建”的土地治理机制,实施土地整理、沟渠修建、公路维修等项目,完成土地治理2万亩,带动实现土地集中经营,辐射农户7512户。其中,3122户贫困户从中受益。

去年启动建设的龙凤镇双堰塘居民安置小区共安置100户农户,其中贫困户17户。双堰塘村支部副书记李正南告诉记者,现在已经有97户完成建设,剩下的有2户正在建设,1户未建。

现在,这里房子虽然都建起来了,但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有些落后,照明、排水、入户路等配套还不完善,导致安置点的入住率只有一半,有些房子的门口还长起了野草。

记者采访的当天,村里就有定做安装窗帘的宣传车穿梭,提醒村民们要像城里人一样为新房订制窗帘。

虽然房屋还没有装修,但去年11月茂枝坝组村民段远来一家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搬进了新房中,他家的新房占地100平米,共两层半,建房花了23万元。家里5口人共获得建房补助5万元。此外,由于拆了老房,还获得了150元/平米的拆房补助。

老家在小龙潭村的村民李光耀一家是双堰塘村里的“外来户”。今年31岁的他一家三口已经搬进了新房,但母亲和哥哥依然住在4公里外的老房中。

盖房的时候,李光耀一家获得了5万元的建房补助,建起了这座占地面积100平米的两层半新房。

一直在恩施干装修的李光耀对自己的新房进行了细致地设计、装修。他说,自家幸福生活就要开始了。

无论是李克强走访过的贫困户,还是其他村里的普通农户,扶贫带来的温暖已经让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三年改革实践,也让龙凤镇如获新生,全镇八成农民告别贫困,将于今年在恩施州率先脱贫出列。

龙凤镇,一个通过改革取得发展的小镇,承载了扶贫工作满满的艰辛、成就和幸福,更让精准脱贫变得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龙凤恩施李克强
李克强在甘肃考察
恩施石油:党建为经营赋能
传统龙凤纹在当今首饰中的应用
李克强:对排污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
龙凤双胎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李克强在江西考察
龙凤珠宝LOGO征集活动
恩施方言中的“倒”和“起”
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