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乌山行 启发教育深

2016-10-11 07:00林玲
红土地 2016年2期
关键词:乌山特委前辈

林玲

红色旅游

巍巍乌山行启发教育深

林玲

深秋时节,厦门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的杨昌明、王志成副会长带着我们一行12人,驱车百里来到位于大乌山脉的诏安、云霄县,前往原中共闽粤边特委机关、闽南地委领导机关、闽南红军游击队驻地。虽然仅有两天行程,但在瞻仰、学习中,我们一行都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现实的、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觉得这是在书本上所看不到的。

我们先来到位于大乌山脉的诏安县官陂镇豆畲村,这是个海拔600多米偏僻小村,1938年就是中共闽粤边区特委、云(霄)、平(和)、诏(安)县委机关所在地,也是现任厦门市老促会会长张振福同志的故乡。这个当年仅有7户人家的山村,就有17名青年参加抗日游击队。而张老全家都参加革命活动,有7位亲人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我们追寻着前辈足迹,感慨万千。我昔日同学看到

我发在朋友圈的信息后,当即赋诗:“秋寒山陡车行慢,火种悄然茅草屋,浴血别家迹四海,泪流遗址化醍醐。”这立马引来朋友圈中几十人的点赞!夸道:这才是真正的正能量!翌日清晨,我们又驱车前往位于云霄县境内的原乌山革命根据地。这个闻名已久的“闽南乌山老游击队员之家”就在巍巍的乌山山脉群中,地处大山深处,三年前我曾来过。怀着崇敬的心情我再次瞻仰当年坚持17年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心情格外激动。我们冒着秋寒云雾,踏着崎岖山路,前往“特委机关”旧址,祭扫原闽南地委书记卢叨老领导的墓地,以寄托我们的哀思。这里山峰相连,山高路迥,当年的游击队员们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住在茅草屋和山洞里,喝着山泉水、吃着野菜野果充饥,坚持了10多年的游击战,使乌山成为中国南方一块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有着“闽南井冈山”之称。我们参观图片展览,听着解说员讲解,不禁热泪盈眶。革命前辈坚守信仰,献身理想,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不惧腥风血雨,不怕艰难困苦,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甚至牺牲自己的宝贵生命!他们的品格、情怀、精神、品质、风范是多么的高尚!我从中受到了深刻的启发和教育,要传承革命优良传统,珍惜今日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乌山之行,给了我深刻的教育和启迪。每一处革命遗址,都是一座“精神座标”,作为全国5万处革命遗址之一的乌山革命根据地,正是红色历史的浓缩和红色文化的载体。走进革命遗址,与历史对话,向英烈致敬,让我们从中吸取巨大的精神动力,让中华民族的英雄之光照亮自己的心灵。我们要在回首中铭记,在缅怀中传承,激发和凝聚不负昨天、无愧今天、开创明天的磅礴力量。乌山之行,也使我思考了在新时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怎样坚守信仰,献身理想?我学习了2015年1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结合到乌山革命根据地参观的实际,感到没有信仰的人,是可悲的;不能坚守信仰的人,是可怜的。心在人民,利归天下。共产党人就要把自己的信仰亮出来,执着地坚持共产主义。献身理想,就是要向革命前辈那样,不管任何艰难险阻,都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巍巍乌山行,留给我太多的感慨,给了我太多的思考,使我受益匪浅。我想,有机会还要去趟乌山……。

2015年11月12日厦门市老促会到闽南乌山老区学习(庄根森 摄)

(作者单位:厦门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猜你喜欢
乌山特委前辈
多彩的乌山
他们为黄埔前辈画像
扩宽眼光才能认知更多 拜访南沙区前辈发烧李
乌山十年
巧用微信App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以研究性学习《乌山植被、地貌考察》为例
西安文理学院王延华教授关中特委旧址写生选
青年志 三位青年“创业史”——心思始终“钉”在超越前辈
美丽的乌山
皖西北特委在巢县的隐蔽斗争
照片背后的故事——中共奉天特委主要成员被捕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