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封包配合艾灸治疗胃肠功能紊乱40例

2016-10-11 03:44黄捷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封包胃肠功能艾灸

黄捷平

(江西省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南昌330003)

中药封包配合艾灸治疗胃肠功能紊乱40例

黄捷平

(江西省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南昌330003)

目的胃肠功能紊乱是一种胃肠综合征,中医认为胃肠道功能紊乱为胃脘痛或泄泻病症。我们按照中医治疗的思想,结合多年治疗经验,中药封包配以艾灸疗法予以干预。方法以自拟方药封包法联合艾灸治疗肠功能紊乱。结果中药封包配合艾灸治疗胃肠功能紊乱能够发挥很好作用。较单纯艾灸疗法有明显提高病人治疗效果的作用。对于病人可以起到改善症状,缓解病情的意义。结论中药热疗法在我国古代就有记载,此法是很成熟的方法,安全无副作用。本研究采用中药热疗法,产生局部渗透作用,作用于经络,疗效显著。

中药封包;艾灸;胃肠功能紊乱;腹泻;便秘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随机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治疗的胃肠功能紊乱患者80例。随机分2组,治疗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44~56岁,平均(50±6.2)岁。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42~57岁,平均(49±7.3)岁。2组患者一般综合资料基本相同,无统计学差异(P>0.05).

诊断标准根据患者出现腹部不适,腹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临床表现的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并完善电子胃镜,电子肠镜,腹部彩超,腹部CT及各项抽血生化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而确定诊断。确立诊断后的患者纳入研究。该研究所有入选患者均采用双盲法抽取,病例具随机性。

1.2治疗方法2组均有一般注意饮食,稳定的环境因素,保持生活作息规律,适当的工作劳动强度,每日充足的睡眠,舒缓工作压力,保持戒烟戒酒状态,每日早中晚三餐规律定时定量。饮食以温软避免辛辣刺激为宜,保持一般对症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另加中药封包药熨法配以艾灸14天为1个疗程,治疗组中药封包以自拟方:干姜15 g,细辛5 g,吴茱萸15 g,肉桂15 g,公丁香15 g,筚茇15 g,陈皮10 g。研末拌匀,每450 g用纱布小袋分装,每位病人热敷胃脘部(热水浸泡30 min至40℃左右,稍拧干不滴液,并以薄毛巾包裹)。同时配以艾灸法,我科采用隔姜灸,穴取神阙,关元,足三里三穴以隔姜灸。取材用约2分厚生姜各一块,分别置于取定的穴位上,再将艾炷放置于姜片上,点燃施行灸法。每次当小艾炷烧尽后,再重放小艾炷反复燃灸,观察至局部皮肤略潮红为止。对照组仅采用同样取穴的隔姜灸法,艾灸法大致相同。

1.3观察项目治疗组对照组2组14天后观察病人治疗效果,患者有无出现腹部不适,腹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临床表现,分别采集各病例数,统计其中有效的病例数,显效的病例数,计算出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00%。

1.4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腹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临床表现消失。②有效;腹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部分临床表现缓解。③无效:腹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临床表现不缓解。2周进行效果评定。

1.5统计学方法数据统计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对比治疗组中患者治疗组治疗前后疗效评价,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1 2组治疗前后临床评价效果变化情况[例(%)]

3 讨论

胃肠道功能紊乱是一种胃肠综合征,现代医学认为系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紊乱造成,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肠道方面表现,多见于胃肠运动机能方面异常,临床常规检查比如:电子胃肠镜及B超,CT检查无器质性病理改变。探其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病因有:腹部手术,创伤,抑郁症,精神等因素。现在普遍承认为腹腔内脏感觉神经过度的敏感性,是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病变的必要发病因素,并且脑中枢神经系统也在参与其内在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病变的病理过程。在所有消化道动力改变中虽然其他部位都可能存在动力问题,但以结肠的动力改变最为显著。可以说胃肠道功能紊乱病应该包括全消化道的排空运动机能紊乱性的疾病。目前西医治疗上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其中缓解精神神经表现,排除紧张的精神因素,使用有关抗胆碱能药理作用的药物,以期达到恢复胃肠道排空功能,多年临床观察发现效果不是很理想。且长期服用相关药物,病人生活上带来极大不便,浪费医疗资源,增加生活成本。长期服药其不良反应及药物的副作用表现突出。

祖国中医上认为胃肠道功能紊乱是为胃脘痛或为泄泻病症等。中医上常见症型有肝胃不和,胃阴不足,脾胃虚寒,脾胃气滞等症型。胃肠道功能紊乱病因中精神因素占很大比重,祖国医学将精神因素常称之为情志不遂,忧思烦恼等因素。蔡淦教授[1]认为,精神抑郁等精神因素是胃肠功能紊乱的直接导致因素,其发病较为漫长,其机理多为长期的情志不遂,精神压抑,忧思烦恼过重,天长日久气机失畅,气滞则抑郁不得舒解,气机长期郁结,疏泄失常,导致脏腑机能失和,常见有肝胃不和,日久横隔犯脾,而发本病。病程再久则致胃阴不足。临床总结应理气行气通腑,通经络活血化瘀为其主要治疗要法。而脾胃虚寒者多为饮食不节,喜冷饮,冰凉食物等,冲和失布,因其虚实,由此是有寒热相见。诺为其虚也,由其虚则可以生寒,寒致四肢疲乏无力,食欲较弱,食纳差,患者喜噫且返吐吞酸,有病患食后即呕吐,或卒食难咽下,或腹痛肠道鸣,有时自大便溏稀泄,自觉四肢沉重,举多思虑,不欲闻人声,梦见饮食不足,脉沉细软弱者,皆为虚寒之候也,可致脾胃阳气虚衰,阴寒内盛,形成脾胃虚寒证。辨证施治多采用温中健脾。

中医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有汤药口服,针灸,推拿治疗等不尽枚数。治疗原则总括主要有理气行气通腑,通经络活血化瘀,温中散寒,健脾和胃等。本研究主要采用中药封包法结合艾灸法,以理气行气通腑,通经络活血化瘀,温中散寒,健脾和胃为主要原则进行治疗。其中中药封包法为古法,久称药熨法,在《黄帝内经》中药熨疗法即有记载。该法按现代理解为中药的热疗法。古法主要以治疗骨伤科疾病多见,我科效仿古法,而不拘于旧法,结合中医经络机理。以艾灸(隔姜灸法)按照中医治疗的思想,结合多年治疗经验,采用自拟方药进行治疗,是为古法今用,探索胃肠功能紊乱的另一种不同的治疗方法。本法所采用的中药自拟方主要成分为:干姜、细辛、吴茱萸、肉桂、公丁香、筚茇、陈皮。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2]。细辛归心、肺、肾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3]。现代药理学显示细辛具有解热镇痛,中枢抑制,麻醉等数种药理作用[4]。吴茱萸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有温中,止痛,理气,燥湿,主治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肉桂功效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方琴有研究发现肉桂有抗菌抗炎,调理增强免疫功能,同时有中枢抑制功能[5]。现代研究还发现肉桂对小鼠腹泻有显著对抗作用[6]。公丁香性辛,味温。入肺、脾、胃、肾四经。功效温中降逆。主治呃逆、呕吐、反胃、心腹冷痛。筚茇本品辛散温通,能温中散寒止痛,降胃气,止呕呃。与干姜配伍,用治胃寒脘腹冷痛。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诸药配合起到温中散寒,理气燥湿,活血通络的作用。艾灸疗法源远流长,为历代中医名家推崇。灸法种类繁多,包括隔药灸、隔姜灸、温针灸、点灸、天灸、雷火灸等。其中隔姜灸效果稳定可靠,临床运用有很大空间。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艾灸能够作用于经络系统,从而促进人体各处微循环,增加新陈代谢,协调内分泌,从而改善人体的生理机能,增加机体的免疫力及防病能力。同时有研究提出艾灸法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腹痛有显著镇痛效果[7]。故本研究结合隔姜灸方法,穴取神阙,关元,足三里三穴。《针灸穴名解》记载神阙为后天之气舍。陈日新等研究[8]认为人体在病理状态下在体表对应位置会出现病理反应点,病理点和疾病的变化而变化,症状好转则局部反应消失。这些对应位置的病理点对艾灸的灸热相当敏感。基于此发现本研究所研究的神阙穴具备热敏点必备要求。艾灸此穴可以产生相应的固本补气的功效。关元穴在腹下,脐下三寸,为足三阴、任脉之会,与其他经脉关系紧密。艾灸此处可培本益元补气。足三里在膝下三寸处,属于足阳明胃经。艾灸此穴可起到疏经络、调理气血、镇静醒神、强精健脑、温中升阳、理气止痛之效。三穴配合一起隔姜灸可以固本补气,活血通络,理气止痛功效。从本研究的观察结果看,中药封包配合艾灸治疗胃肠功能紊乱能够发挥很好作用。较单纯艾灸疗法有明显提供病人治疗效果的作用。对于病人可以起到了改善症状,缓解病情的意义。

[1]沈芸.蔡淦教授从肝脾论治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经验拾零[J].新中医,2002,34 (4):12-13.

[2]周静,杨卫平.干姜的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2):70-72.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50.

[4]王本祥.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2004:982-986.

[5]方琴.肉桂的研究进展[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7,18(3):249-251.

[6]朱自平,张明发,沈雅琴,等.肉桂的温中止痛药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3,18(9):553-557.

[7]包春辉,等.灸法对肠易激综合征慢性内脏痛镇痛效应的研究与展望[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5(19):4-9.

[8]陈日新,康明非.论一种新类型的疾病反应点-热敏点及其临床意义[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18(2):29.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ackage combined with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for 40 Cases

HUANG Jieping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Nanchang Hospital of Integrated Medicine,Nanchang 330003,China)

Objective The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is a gastrointestinal syndrome,Chinese medicine thinks that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is ePigastric Pain or diarrhea disease.We follow the thought of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mbined with years of exPerience,use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ackage combined with moxibustion theraPy intervention.Methods The self-made PrescriPtion Packet method combined with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stinal dysfunction was aPPlied.Results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ackage combined with moxibustion can Play a good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ComParing with the simPle moxibustion theraPy,it has obvious effect o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For Patients,it can imProve the symPtoms,and alleviate the meaning of the disease.Conclusion The hyPerthermia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ancient China has been recorded,which is very mature and safe without side effects.This study aPPlie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heat theraPy and local infiltration on the meridian,which has significant effect.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ackage;moxibustion;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diarrhea;constiPation

10.3969/j.issn.1672-2779.2016.17.034

1672-2779(2016)-17-0078-03

(本文编辑:张文娟本文校对:黄德平2016-04-15)

猜你喜欢
封包胃肠功能艾灸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中药封包在急诊老年急性胃肠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护肤 巧用保鲜膜
夏天怎么做艾灸
无冲突规则校园网络安全系统的设计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穴位按压在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