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到底在巡视什么

2016-10-11 10:54吴非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16年4期
关键词:课间操上课时走廊

吴非

20世纪50年代盲目学苏联,学校建教学楼,照搬苏联模式,封闭的内走道,采光通风不好,在炎热的南方,采用寒带建筑设计,典型的不讲理,这也算是时代缩影。学校的一切都是教育,如果老师有反思和批判意识,寻根究底,就有可能获取更多的教训。

而如今,学校建成新教学大楼,六十多间教室,外走廊,宽敞明亮。不久,新情况出现了:因为窗户大,上课时只要走廊上有人来来往往,教室里就会受到干扰,部分学生注意力就会随着走廊上的来人转移。有时“上级”来视察,校长带一群人从走廊上散漫走过,就干扰了教学。官员东张西望,指指点点,目中无人,以为是在庄稼地里视察。他们丝毫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对,有的还朝教室里瞅。我对学生说,他们是把教室当商店橱窗了。学生笑,官员们莫名其妙,也隔了玻璃开心地向学生笑。

“视察”毕竟不多,校内干部的“巡视”却是每天必有。我纳闷:这有必要么?曾有个校长,每星期必在楼里走一个来回,一间间教室看,两千多学生都看见校长了。我向学校提意见,认为干扰上课不好,如果想“巡视”,下午课后或是晚自习后,老师人手少,去协助一下,可以的;教师上课时出现,这是显示“存在感”,易招致学生反感。

上课,学生很难做到目不斜视,课堂上任何意外,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而走廊窗外的动静,更是会让他们分心。学校有些管理干部思考了我的建议,他们认为“巡视”多余,特别是在这样一所学校。他们“巡视”时,的确有不少学生朝窗外看他们,能像管宁那样割席读书的,不多。

校方解释说:校长原有动议,每星期一带领“班子”巡视教学楼,“现场办公”。“班子”讨论时,有不同意见,认为中小学更应当去行政化,不能搞得像官府那样;上面视察减少,学校不要自我折腾,这才改为松散式“巡视”。又因个别干部一星期只在学校出现一次,大概想留下印象,所以过于积极,打扰了老师学生。有副校长说:“主要是看教师有没有到位。”这个解释令人啼笑皆非。教师有没有“到位”,学生知道;到时间老师没进教室,学生会来找老师的。以前每有任课老师出了意外情况,学生找到办公室,那时没电话,也无须请示报告,立刻有老师赶到教室代课,也有其他学科的老师自告奋勇去“顶一节”,及时作出安排。这些,是教师职业本能,而“巡视”的人一般不能上课。

中小学同行也常说起学校上课时的各种“巡视”,从没有人认为这是必要的。有人提醒,是学校管理人员变多了,有些学校几乎是20世纪80年代的三四倍,人多,分工杂,没事千的就找事干,轮班巡视,然后把小事放大。但是,走这一大圈真的发现什么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走马观花,除了显示“管理者”的权力,确实没什么价值。

有老校长回忆。当年他都是在学生休息时在学校里转,和学生聊聊,参加学生活动,很多情况是从学生那里直接获取的,有些重要建议是食堂饭桌上老师们提出的。如果校长心里装着学生和老师,他就知道该做些什么,犯不着装模作样去搞那些形式。也有学校校长私下坦率地说:每天在外混文山会海,“难得在学校,总得让学生教师看到自己”。

学校教学时间,应当禁止视察和参观,主管部门也必须对“视察”“指导”作出严格限制,不能干扰学生的学习,不要在学生不需要的时间出现。

网上有张图片曾引发社会批评。某校学生冒雨在操场上做课间操,场边零散站着几十人,有些人打着伞。于是网民声讨,认为官员冷漠无情,损毁形象。校方作出回应,称打伞者是“身体不适”。这种无能的解释招致更多的责难。为保障中小学生健康,学校应当禁止“身体不适”的人随意进入学校。再说,那些冒雨在操场上做课间操的学生,身体都能“适”么?

常听闻此类事,感到无奈。中小学为迎接官员视察,让学生在寒风中列队等待欢迎,或是让学生冒雨表演节目,是常有的现象。官员来视察。为什么要组织清扫?为什么要组织学生列队欢迎?为什么要搞“汇报演出”?这些好像已成通病,没法追究,社会一直就兴这种歪风。我甚至怀疑现今那些官员读小学、中学时也曾在风雨中列队迎候过姗姗来迟的视察官员。所以今天也想过过瘾。

虽是恶俗,但不做这些事,一些人就不知道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了。特别是一些急于宣传成果取得“业绩”的学校,也要通过上级视察的新闻,传扬知名度。

我一直不解:凭那种质量的脑袋,能“巡视”出些什么呢?

猜你喜欢
课间操上课时走廊
神奇的走廊
科创走廊“乘风起”
往期答案选登
十二星座上课时最像什么动物
小学生跳课间操成功减重20斤
课间操也必要创新
母亲河生态大走廊
康康日记
光明正大
在走廊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