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私有化下权力异化的危害

2016-10-11 15:09盛春磊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7期

盛春磊

摘 要:市场化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立的重要基础,经济体制生态的完善和政治生态有着密切关系,私有化作为市场经济一大特征,在发挥正功能的同时,也有着负作用。极端私有化演绎下的权力异化正在成为腐败现象的标志。主要途径是通过资本和权力结合的改革方式,将公共服务私有化,“为公改革”彻底沦为“为私改革”。

关键词:极端私有化;公共服务私有化;垄断组织

以古典经济学为主要武器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在反抗政府权力特别是政治集权理论方式和经济方式方面,提倡不惜代价地进行私有化或私有化运动。因此“小政府、大市场”就成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当然的、最理想的社会格局或社会模式。极端私有化则是将私有化的偏执进行到底,坚信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美好假设,在推行过程中往往绑架全体公民的福祉,披着“为公改革”的口号,内涵则是体现“经济人”假设设定,做着“为私改革”努力的活动。这也是私有化思潮下权力异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下文主要从权力与资本联姻下的产业链化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以及公共服务私有化的弊端来论证极端私有化下权力异化的危害。

一、权力资本联姻下的产业链化,垄断组织的产生

在计划经济时期,权力是配置资源的基本乃至唯一来源,资本本身沦为了权力的工具和操控对象。转型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定,将权力和资本同时解放,资本运作的空间不断扩大,资本逻辑逐渐显现,开启了资本与权力共同支配社会关系的新时代。实际上,资本和权力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二者都内含着扩张冲动,需要制度化规制方能避免其破坏性,并且二者都有着吸纳对方力量来加强自身的内在张丽,因而一旦二者被放置到同一活动场域内,他们就很容易形成互相强化的机制,构成更大的破坏性力量。转型期经济增长的压力,以及完善的市场经济法制和道德体系的空缺,导致资本与权力之间原有的隔离装置被拆除,其后果是广泛的资本与权力的联姻,权力精英和市场精英共同掌控了市场规则的制定权,并在权力与资本之间游刃有余地进行着身份切换。

二、公共服务私有化下的弊端凸显

在20世纪90年代的国企改革浪潮中,仇和任书记的沐阳全县,工业企业除化厂外,331家企业全部被勒令改制,仇和在会议上宣布:从今以后,不准县乡政府再新办纯国有企业,现有企业的改制原则是能卖不股、能股不租,以卖为主。2001年始,宿迁全市337家幼儿园、122家乡镇卫生院,相继变为民营,11家县级以上医院全部完成改制。这一系列的举措,堪称“大作为”的改革,在那个年代对于改革是示范作用明显,掀起了私有化的高潮。从仇和的改革进程中,不难发现,他的主要手段依旧是行政命令,也就是利用公共权力的强制性和保障性来推进改革,促使改革达成目标,权力至上对于私有化改革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这种依靠上级行政命令和行政首长的权威形成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思路,是其能够取得效果的重要支撑。

但这种改革模式缺陷明显,就是利用法制不健全,在改革呼声高涨的条件下,才有大行其道的空间,一旦社会回顾理性和法制,难以被接受。这种模式的本质也并非难以窥探,在“市场化”的掩盖下,仇和真正做的事情就是权力与资本的结合,在剥夺底层平民的同时,制造短时繁荣来掩盖其罪恶。

公共服务私有化兴起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主张市场化,民营化和私有化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核心观点之一。对于公共服务私有化,魏伯乐、奥兰·扬和马赛厄斯·芬克具体指出,公共服务私有化的最广泛的含义指的是:“通过减少或限制政府当局在使用社会资源、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中的职责来增加私营企业在这些事务中的职责的一切行为和倡议。它通过将财产或财产所有权部分或全部由公有所有转为私人所有来实现;但也可以通过安排政府向私营供货商购买产品或服务来实现,或者通过许可证、执照、特许权、租赁或特许合同等方式,将资产使用或融资权或者服务提供权移交给私营企业,尽管从法律上说所有权还能保留在公共手中甚至还可以包括诸如‘建造——经营——移交合同形式的情形,在这种情形中,私营企业建造一项资产,在经营一段事件后将其移交给公共所有。”从2001年开始,宿迁全市337家幼儿园、122家乡镇卫生院,相继变为民营和私营,11家县以上医院全部完成改制。公共服务私有化,为投资者赚取巨额利润开了方便之门,据北京大学李玲教授课题组2006年的调研,宿迁公开鼓励民营资本办医院营利,医院的利润率一般都在50%以上,所以说投资资源一般两年就能收回投资,这种投资回报率远超市场机制上的其他行业,直接从民众的社会财富中将利润转化到私企名下。公共服务私有化的困境就在于,能否在保持公平透明的监督规则下,将社会财富的利用扩大化而不至于仅仅填满个别经济资本的腰包,同时做到有利于民生和公民福祉的增加。而极端私有化下的权力异化,必然发挥不出公共服务私有化的正功能,权力与资本的勾结以及对公共服务品质的降低将直接危害和打击转型期改革事业的发展和前进。

三、权力异化,腐败丛生,土壤变质

公共权力异化指的是公共权力的运行背离了公共利益的目的,换言之,就是指公共权力主体不是为公共利益服务,而是公共权力谋私人利益。权力异化必然带来腐败,腐败的危害体现在不仅涉及面巨大,关系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而且影响深远,对一段时期内的政治、经济、文明建设都有重大阻碍作用。权力与资本的联姻,公共服务私有化的弊端如果得不到良好地处理,既遏制政治场域的清廉建设,又危害经济场域的公平建设,同时对社会总财富的分配和国家治理的大生态建设都有负作用。权力异化带来的腐败丛生也必将带来社会土壤的变质,培育光明公正法制的力量土壤得不到充分养护,垄断组织的力量扩大都是摆在党和国家面前的重要课题。引起腐败的原因有很多,但始终逃脱不了对资源的利用,公共权力将公共服务私有化并且通过经济资本的运作达到为个人谋利的途径必须得到深究。 仇和本人十分信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理念,相信极端私有化和市场化,他自称读过十几遍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但实质上只是学习到西方理论的半瓶子醋,片面吸收了其中主张的极端私有化和市场化部分。所以,这位昔日的明星官员的法庭审判环节,意义超过了普通的副省级干部,因为由仇和发起的“仇和式改革”本身就是一种改革思路的象征,对过往不当改革行为和思想的拨乱反正,也是转型期改革深化和治理转型的重要标志。所以,对他的审判也就意味着对这种模式的审判,当然也是对私有化进程的不当行为以及这种思潮下权力异化的深究。

参考文献:

[1]何其多.私有化概念的定义——对新自由主义流行观点的评论[J].现代经济探讨.2011(7).

[2]马玉林.转型期资本和权力关系的深层反思[J].现代经济探讨.2015(1).

[3]上同.

[4][德]魏伯乐、[美]奥兰·扬、[瑞士]马赛厄斯·芬克.私有化的局限[M].王小卫、周缨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5).

[5]赵永行.论公共权力异化及其对策[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