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一炉铜火暖君手

2016-10-13 05:26撰文王志琴图片吴子阅
中国新时代 2016年4期
关键词:手炉吴子铜器

撰文>>>王志琴 图片>>>吴子阅



握一炉铜火暖君手

撰文>>>王志琴 图片>>>吴子阅

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在这样慢慢复慢慢的过程中,拿着手炉的我们收获的又岂止是手掌间的温度呢?或许,在不知不觉间,我们更多的收获是一种精致而优雅的生活方式。

清代张劭在《手炉》一诗中写道:“松灰笼暖袖先知,银叶香飘篆一丝。”

从这两句诗中我们了解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古人们喜欢用手炉,这样不仅能温热纤纤手指,也同时让手腕与袖口熏上淡淡的香味。这也是一句有趣的诗,不仅让人体会到了“春江水暖鸭先知”式的哲理,更为使用手炉这件平常事增添了几分诗情画意。

手炉,是古人普遍使用的一种取暖工具,因为可以捧在手上,笼进袖内,所以又名捧炉、袖炉;又因为炉内装有炭火,故也可以称作“火笼”。

手炉由炉身、炉底、炉盖(炉罩)等部分组成。炉身分为外壳和内胆两层。内胆多为铜制,内放炭火,以产生热气。外壳包裹内胆,既能保存内胆的热量,又能通过内外两层之间的空气传导,把热量从内胆口沿上的镂空炉盖散发出来。通过内外两层的设计,炉火既不会一盖即灭,又不会燃烧太旺、摸着烫手。

手炉作为取暖工具在我国历史悠久,对于手炉的起源,存在着不同的说法。

有人说手炉源于春秋时的楚国。楚地潮湿,人们便将香草放入带孔的熏炉中焚烧散气,继而发明手炉。还有一个传说认为手炉产生于隋代。当时隋炀帝南巡到江苏,时值深秋,天气寒冷,当地县官命铜匠做了一只小铜炉,内置火炭,献给隋炀帝取暖,隋炀帝十分高兴,捧在手上,便称之为“手炉”。在没有空调、没有暖气的古代,手炉成了人们冬季取暖的日常用具。

明清之际,工匠们开始大量使用铜作为原料来制作手炉。一方面,铜的传热性较好,拿在手上更为暖和。另一方面,铜材细致光滑,色泽晶莹,且柔中带刚,富有延展性,在制造工艺上有着更大的发挥余地,制成的手炉也不易锈蚀和裂坏。

也就是在这个时代,一些制作精美的手炉更是成为了供人把玩的艺术品,尤其是富贵女子掌中的爱用之物。

在描写古代贵族小姐生活的作品中,我们总是能看到手炉的影子。大家闺秀们在日常生活中,“必然是冬天煨个手炉,夏天执把团扇,闺房百宝盒里,藏着烂银镶珐琅的蟹八件。”《红楼梦》里有关雪雁给黛玉送小手炉,提着珐琅小手炉的贾母和凤姐儿的片段正是这种生活的真实写照。

那时候,一些大家闺秀将手炉的用途发挥到了极致。在取暖之余,她们把制作精美的手炉放在博古架上,当作摆设,使人赏心悦目。更有一些人,在手炉中放入了沉香等香料,在取暖的同时品味着那一缕缕幽香,给寒冷不能外出而略显沉闷的冬日增添了丝丝乐趣。

因为受到人们的喜爱,工匠们在制作手炉时也不断改进着手炉的造型与装饰。常见的手炉样式有圆形、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六角形、八角形、瓜棱形、梅花形、海棠形等。同时,工匠们还会在炉身上设计考究的纹样装饰,刻画几何形纹饰、吉祥纹饰等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希望、追求等,如“福禄寿”、“和合二仙”、“竹报平安”、“喜上眉梢”、“鲤鱼跳龙门”等。有些手炉上还刻画了人物、花鸟与山水等纹样,十分雅致。

可以说,明清之际手炉制作工艺日臻成熟,涌现出大批名家巧匠,他们制作的手炉,格调高雅,精美绝伦,形、艺、韵、意俱佳,堪称工艺品中的珍品。

只是,世事无常。清末,随着战乱,百业凋零,手炉的辉煌也不复存在。到了民国,虽然人们还在使用手炉,但是手炉的制作又趋于简单,形状和纹饰开始单一化。为了减少成本,连铜料也薄了起来。

后来,随着新的取暖工具的出现,手炉渐渐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如今,能按照古法打制铜器的老工匠越来越少了,能生产铜汤婆子、铜手炉、铜脚炉,以及铜香炉、烛台这类铜锡器的铺子也越发少了,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带。

在江浙地区老一辈人的记忆深处,每每回忆起那些旧式的取暖工具,总会感觉到一丝别样的温暖与幸福。江浙地区的冬天,潮湿而寒冷,如何打发漫长的冬天成了一个问题。于是,人们选择了汤婆子、手炉、温酒壶等物件相伴。三五老友,拿着手炉,围着炭火炉,浅斟慢酌着温热的黄酒,一边闲聊,一边也就将长长的冬季打发了过去。

谈到那些苏州街头曾经存在着的前店后坊式的铜锡器铺子,经营仿古铜器厂的吴子阅很是感慨。吴子阅的父辈一直从事着铜器的制作工作,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他,继承了父辈们的工作,继续制作手炉、香炉等铜器。

吴子阅说,因为遵循着古法,制作一只铜手炉,要花费的时间并不短。在经过一系列繁复的工序后,一只铜手炉才能做好,而这个周期通常为45天。比起用现代工艺制作的铜手炉,制作的时间显得有些长,购买的人需要等待的时间也更久。

然而,这样的等待又是值得的。因为这样慢慢打磨出来的手炉不仅厚重有质感,还能让人们从中感受着古人们悠闲的慢生活。

在快速消费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总是匆匆,匆匆忙忙吃饭,匆匆忙忙恋爱,浮光掠影,急不可耐。匆忙粗莽之下,身边的好时光,常常被辜负。

而要像古人一样,使用好一只铜手炉,必然要按住那颗浮躁的心,慢慢地敲碎大块的炭,引燃后轻轻地把炭填入炉中,慢慢地拨弄着炭灰,再慢慢地感受着温度的变化。

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在这样慢慢复慢慢的过程中,拿着手炉的我们收获的又岂止是手掌间的温度呢?或许,在不知不觉间,我们更多的收获是一种精致而优雅的生活方式。

猜你喜欢
手炉吴子铜器
由新见阳小叔父鼎看叔姬鼎等铜器及相关问题
寿县朱家集楚铜器“前”字补说
返老还童
收藏手炉看3点
真想有个奶奶
铜婚
喝水
谈明
山西定襄中霍墓地出土铜器的初步科学分析
铜手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