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热塑态装药生产线装药试验研究

2016-10-13 08:23柳丽娟靳蕴芸
魅力中国 2016年17期
关键词:药柱弹药装药

柳丽娟 靳蕴芸 李 磊

(淮海工业集团 山西 长治 046000)

新热塑态装药生产线装药试验研究

柳丽娟 靳蕴芸 李 磊

(淮海工业集团 山西 长治 046000)

通过对新热塑态装药生产线装药试验研究,找到影响热塑态装药质量的主要因素,以便在试验分析的基础上,不断调整装药相关参数,逐步提高了装药良品率。

疵病;开合弹;CT检测

1.前言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原有的热塑态装药采用的是手工装药方式,装药及辅助装药所需的操作人员数量较多,并且全部在同一工房内进行生产,本质安全度较低,为此,引进了自动化“热塑态装药生产线”,减少了操作人员数量,提高了装药的本质安全度。

整条生产线为自动化生产线,为实现自动化生产线的正常装药并保证装药质量符合工艺要求,项目小组进行了装药试验研究。

1.2 热塑态装药的装药过程及易出现的疵病

热塑态装药用的炸药为混合炸药,其中一种是低熔点炸药,另一种或数种为高熔点炸药,当这类混合炸药加热时,把温度控制在低熔点炸药的融化温度以上,使整个混合炸药成为半流体、半固体的热塑性状态。将其装入带有蒸汽夹套加热的螺旋输送器内,以保证热塑态炸药的温度。把要装的弹体固定在夹具上,使输药管进入药室,在螺旋杆的旋转压力下,塑态炸药由输药管压入弹体,同时装药弹体在油缸的作用下,渐渐脱离开输药管,到装药完毕、螺杆停转。

热塑态装药药柱结构中常出现的疵病:

①气孔;②疙瘩、硬皮和炸药颗粒团;③裂缝与裂纹;

④弹底缝隙及径向收缩;⑤密度过低;⑥表面粗结晶。

1.3 课题的研究方法

课题主要采用开合弹、CT检测、研究试验、工装设计的方法进行。应用开合弹来检测装药后装药弹体内部是否存在以下疵病,①气孔、②疙瘩、硬皮和炸药颗粒团、③结构密度、④表面粗结晶;应用CT检测药柱与装药弹体内膛是否存在以下疵病,①裂缝与裂纹、②弹底缝隙及径向收缩。通过以上两项检测,从而便于通过调整装药相关参数,提高装药良品率。

2.现状和试验

新的热塑态装药生产线,在初期试验过程中,生产线无法实现正常的连续装药生产,同时装药良品率较低。

通过连续几年的装药试验,以及对装药设备、工装的不断改进,保证了装药设备的正常运转,实现了连续装药,提高了装药良品率。在试验分析的基础上,不断调整装药相关参数,如炸药温度、壳体温度、输药杆的旋转速度、装药过程中是否振动等等逐步提高了装药良品率。

2.1 试验过程

2.1.1 设备调试工作

首先对装药生产线各单元进行单独调试,调试正常后,然后进行了各单元的联动调试,使得整条装药生产线实现了全线的联动,保证了装药的连续性。

2.1.2 装药试验

2.1.2.1 生产线实现单锅连续装药,装药密度符合工艺要求

在装药过程中,通过开合弹及CT检测情况,不断对装药机关联的工装及装药参数等进行改进及调整,如密封装置、气缸下降速度、螺旋杆转数等等,设备故障率大大降低,整条生产线实现了单锅连续装药,装药密度符合工艺要求,但药柱质量仍存在一些缺陷,装药良品率较低。主要缺陷是开合弹药柱抽拔,实弹CT检测中上部存在缩孔。

2.1.2.2 生产线实现连续装药试验,装药良品率稳步提高

在前期装药试验基础上,针对前期开合弹药柱抽拔,实弹CT检测中上部缩孔等缺陷进行了仔细的分析,产生该缺陷的主要原因是油缸的下降速度与螺旋杆输药速度不匹配,为此,通过调整速度参数,开合弹药柱抽拔及缩孔现象基本消除,通过CT检测装药良品率逐步提高。

装药良品率对比

2.1.3 目前新热塑态装药质量亟待解决的问题

2.1.3.1 开合弹钢珠套处炸药自由堆积接痕

开合弹药柱外观图片

开合弹药柱内部图片

2.1.3.2 开合弹底部药柱冷凝结片接痕

开合弹药柱冷凝结片接痕图片

开合弹药柱内部图片

3.试验结论

影响热塑态装药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塑化炸药温度、设备运行的连续性、炸药塑化状态、油缸下降速度等。

猜你喜欢
药柱弹药装药
《混合炸药及装药专刊》序言
美国狼弹药公司A16.5mm卡宾枪
叠层复合装药殉爆安全性试验及数值模拟
打不完的弹药
高氯酸铵粒径对3D打印含能树脂药柱燃烧性能的影响❋
一种战斗部用DNAN基炸药热塑态装药改进工艺
管状发射药冲击力学性能数值仿真
平底翼柱型药柱燃烧规律的研究①
弹药动态加载下破片测试方法
挪曼尔特中深孔铵油炸药装药台车在安徽李楼铁矿的应用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