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技术创新助力企业发展

2016-10-14 01:18孙建伟
中国工人 2016年9期
关键词:劳模班组成果

■孙建伟

职工技术创新助力企业发展

■孙建伟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公司“两会”提出,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创新、创造、创业融入日常工作,不断完善创新投入机制、激励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可以看出,创新是当今社会转型发展的主题,广大职工的创新创造能力的充分发挥对企业的创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组织好、发挥好广大职工的主动性,打造坚强的机制保障,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成为企业应对新时期的重要举措。烟台供电公司按照“崇尚创新,鼓励创新”的工作思路,强化劳模和高技能人才带头作用,开展技术交流、技术攻关、技术改造等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形成了“人人关心、共同参与”的创新格局。公司多个成果先后取得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公司荣获了“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小组优秀企业”、“山东省管理创新先进企业”、“山东省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

坚持机制建设,全面推进职工创新工作

一是建立完善的组织保障机制。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不同于科研人员的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发动职工进行技术创新是鼓励“草根创新”、鼓励蓝领技术工人各展其能,让创新从精英工程变成职工活动。为此,公司党委作为企业的决策层,为职工技术创新管理工作提供必要资源。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提高职工创新能力、发挥职工的创新才能,作为建设创新型企业的有效举措摆到重要位置,为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把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公司科技创新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在加大企业研发投入的同时,对群众性科技活动给予资金扶持,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工会组织发挥企业党政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握工作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工作能力,推动职工技术创新工作深入开展。广大职工胸怀远大理想,脚踏实地工作,发扬刻苦钻研、锐意创新的优良传统,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奉献创新智慧、投身创新实践、建功创新事业,做创先争优的最佳实践者、突出贡献者。“领导有力,工会搭台、人人参与”保障机制的建立,为职工技术创新工作的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建立职工成才保障机制。创新的事业需要创新的人才。只有建立起完整的人才梯队,才能保障职工技术工作不断前行。一是建立职工首席员工制度。选取30名专业领军和优秀人才命名为公司首批首席员工,依托25个专业实训室,牵头带领372名骨干员工,扎实推进“行动学习法”,实施“学、练、比”现场培训和实践演练126次,省电力公司“行动学习法”培训暨工作推进会在公司成功举办。公司职工满超楠代表在国网公司档案技能比赛,取得了团体第一名,并获得“国家电网公司技术能手”荣誉称号。二是实施“金种子”成才计划。公司“四级四类”人才拥有量达到197人,在全省电力系统保持领先,《继电保护技术培训》课程入选全省班组大讲堂优秀视频案例。开展“金种子”青年员工跟踪培养和新员工“金种子”竞赛,实施培养量化积分评价考核,加快青年队伍成长成才。三是强化专家人才培养。推广网络大学,研究云学习、移动学习端等高效模式,为员工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和知识储备。成立按专业分类管理的专家库,做到能进能出、动态更新,为创新创效课题研究做好指导审查。四是加大创新工作室建设。按照“创新+实训”培训模式,开展“黄绿红”创新工作室“1+3模式”创建,突出四项功能定位,利用拆旧设备和现有培训设施,加快五类创新工作室建设,市县公司建成创新工作室33个,“李红新劳模创新工作室”、“磁力线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烟台市“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及省电力公司首批“创新工作室示范点”。

三是建立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创新支撑发展,最重要的是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一是制定下发一系列管理办法。将职工技术创新作为对职工表彰奖励、晋职晋升、培训深造的重要依据,让职工的创新想法得到尊重、创新举措得到支持、创新成果得到肯定,强激励,重示范,带动更多职工参与岗位创新。二是建立最佳实践库。汇编最佳成果集,统一编制了最佳成果培训课件,拓展成果推广载体和渠道,实现创新成果共享。组织召开创新成果现场推进会,以现场观摩的形式,在全市范围内推动成果应用,并把成果工艺水平固化,形成标准化流程全面推开。成功承办烟台市职工技术创新竞赛暨班组建设现场推进会,省总工会对公司做法给予高度评价。三是建立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机制。开展成果评审。多次联合市总工会、市科技局等单位对公司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审表彰。公司1项成果荣获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奖, 2项成果荣获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19项成果荣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成功承办烟台市职工技术创新竞赛暨班组建设现场推进会,省总工会对公司做法给予高度评价。公司获得“山东省自主创新模范企业”、“山东省职工技术创新竞赛示范企业”荣誉称号。

四是建立职工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创新发动机。有了激励机制,职工的创新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企业是职工创新的最直接受益者,要以企业单位为主体对职工创新成果进行奖励激励。一是建设创新保护制度。建立创新人才培养管理制度、创新发明报告制度、奖励报酬制度,明确创新发明完成后单位和创新发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责任、奖励和报酬等。二是完善正向激励机制。不断激发职工技术创新活力,以总经理奖优奖为载体,对职工优秀质量管理成果、技术创新“金点子”建议等职工创新进行物质奖励。三是开展多维度评选活动。突出一线职工为主,精心做好先模群体和个人的选树,评选出20名技艺高超、精益求精、坚守岗位的创新型“匠人”,弘扬“工匠”精神,实现“劳模身边再出劳模、能手身边再出能手”。借力 “创建先进班组、争当工人先锋号”等系列活动,在所有班组中开展评选先进班组、评选优秀班组长。坚持实效性、系统性、推广性原则,每个季度组织对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审,对优秀成果命名为“优秀创新成果”,按成果质量分别给予适当奖励。有这一系列激励机制的保障,大大激发了职工自愿创新的热情。近年来,公司获得“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 6项,获得“全国电力行业优秀QC小组”8项,获得“山东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67项,营销部营业班连续多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质量信得过班组”。

营造浓厚氛围,创新文化在企业落地生根

工会是党政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职工利益的代表。在职工技术创新工作中,工会目标责任明确,积极发挥作用,使职工技术创新逐渐成为企业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引领职工岗位建功、体现价值的时代潮流。一是加大创新活动政策的制定。推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制定促进职工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活动的相关政策,引导职工围绕促进企业创新技术、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增进效益、节能减排、安全生产、搞好服务等。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攻关、技术协作和“五小”(小革新、小发明、小节约、小建议、小品牌)竞赛活动,通过竞赛活动,最大限度地挖掘职工的聪明才智,激发职工内在潜力,鼓励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创新,努力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不断深化“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创新型班组”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劳模、高技能人才在企业创新中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劳动模范、技术专家、创新能手深入生产一线进行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能展示,积少成多、积小成大,让职工创新成为企业技术进步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坚强基石。

二要加强多元化职工创新措施。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这是由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特点和职工群众参与的多样性所决定的。也就是说,由于职工群众的多对象、多层次,决定了职工技术创新的多内容和多样式。小型、多样化为主的原则。职工大部门创意想法都出自于本职工作,因此,因围绕安全生产等职工日常工作,突出针对性,充分利用日常工作时间和工作现场,不定期、不同地点的适时组织开展小型、多样化的技术创新活动、广泛参与的原则。在组织各种活动时,坚持改进型创新和产品型创新并重、把产品概念融入到创新活动当中,从使用者角度出发,更加注重产品,致力于把职工的优秀创新成果形成生产产品,推向市场;坚持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并重,要将创新从以问题为导向,突出解决工作实际问题转变到通过创新创造价值的观念上来,由创新创效益;坚持注重创新成果评审申报和推广应用并重,创新成果参与评选固然重要,但后期得不到推广应用,创造不了更大的价值也是资源浪费,因此,创新在申报专利、质量评审成果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成果的推广应用,更多地向实用型和价值型转变。

三要加强企业文化传播。推进企业文化宣传网站、创新文化展示墙建设,开展 “职工技术创新成果”竞赛观摩,为基层员工提供充分展示平台。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带动作用,有效整合资源,发挥专业优势,开展“黄绿红”创新工作室“1+3模式”创建,进一步提高职工创新创效水平。充实完善“职工书屋”和“班组读书角”,搭建职工学习共享平台,确保职工在闲暇时间有充足的学习机会。下发向劳模同志学习的意见,精心筹办劳模事迹报告会,全力营造学习劳模、传承劳模、争当劳模的浓厚氛围。大力倡导“激情工作、快乐生活”,举办职工技能运动会,将“运动”与“技能”有机结合,搭建群众性、技能性的职工创新平台。组织开展职工足球联赛、班组篮球对抗赛等文体活动,达到减压增效的良好效果。

总之,职工技术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意义重要,影响深远,作用巨大。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开展的成效与公司机制建设、职工参加等多项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才会愈发浓厚,企业发展才会有不竭动力。(作者系国网烟台供电公司工会副主席)

猜你喜欢
劳模班组成果
动物“劳模”竞选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礼赞劳模精神 致敬最美芳华
验收成果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夯实班组文化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