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飞地经济模式研究

2016-10-14 09:09徐运保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飞地中西部梯度

曾 贵 徐运保

(湖南工程学院 经济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飞地经济模式研究

曾贵徐运保

(湖南工程学院 经济学院,湖南 湘潭411104)

促进东部地区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是我国为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而做出的战略决策,也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战略举措。飞地经济模式能有效打破加工贸易梯度转移过程中地方保护主义的藩篱,充分调动东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改变中西部地区在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过程中出现的恶性竞争局面,提高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整体效能,因而可以有效解决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利用飞地经济模式在中西部地区建设和发展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关键在于建立科学合理的共建共管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

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飞地经济

一、引言

随着东部地区经营成本的持续上涨和环境承载力的持续下降,加工贸易在东部地区发展的成本比较优势不断弱化,因而促进东部地区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对协调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也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自2007年“十七大”报告提出“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战略任务以后,商务部和国家开发银行同年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意见》。此后,我国学术界从比较优势理论、雁行理论、波特钻石理论等视角对加工贸易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意义、现状、影响要素、难点、对策等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梁小萌,2007[1];刘容欣,2009[2];罗建兵,叶林祥,2009[3];曾贵,2010[4];何龙斌,2011[5];曾贵,2011[6];刘晶,2012[7])。其中,梁小萌(2007)[1]提出过在中西部地区建立加工贸易工业园区承接东部地区加工贸易整体转移的学术观点。但遗憾的是,这种建设性的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思路没有获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尽管2007年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受到中西部地区经济软、硬环境的制约和行政区经济带来的东部地区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效果并不理想,还存在诸多问题,不少东部地区加工贸易企业甚至转移到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周边国家,导致资源外流。

近几年来,飞地经济模式作为一种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性发展模式,受到了四川、江苏、安徽、湖南等省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内的一些飞地经济园区运行良好,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国学术界结合飞地经济的发展实践,对飞地经济模式的意义、发展经验、利益分享机制、合作机制、战略思路、发展对策等问题进行了一些理论研究(任浩,2007[8];安增军2008a[9];安增军,2008b[10];张黎鸣,2011[11];张冉,2011[12];冯云廷,2013[13];杨玲丽,2014[14])。目前,我国的飞地经济实践主要应用于优化省内的产业空间布局和实现省内的区域经济合作,国内还没有省际之间的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加工贸易与生俱来就具有飞地经济的属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本质上也是一个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和区域经济合作的问题,那么,飞地经济模式是否适用于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呢?如何将飞地经济模式应用于东部地区的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呢?因此,笔者拟将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与飞地经济模式结合起来研究,探讨东部地区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飞地经济模式,以期为我国加工贸易的梯度转移探索一种科学的创新性模式。

二、飞地经济模式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中的适用性

飞地经济是一种优化地理空间布局、寻求最佳区位和降低经营成本的创新性区域经济发展方式。国外学术界对飞地经济的研究较早,美国著名城市经济学家MinZhou早在1992年研究唐人街经济现象时就提出了飞地经济概念;经济学家Gallahger和Zarskyzai 在2007年出版了第一本以飞地经济为名的研究专著,从FDI的角度对飞地经济进行了集中探讨[15]。所谓飞地经济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两个互相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资源禀赋存在差异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体制和边界限制,通过规划、建设和税收分配等合作机制进行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协调发展、互利共赢的一种区域合作模式。判断飞地经济模式是否适用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关键在于飞地经济模式能否有效解决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中的突出问题,能否有效阻遏东部地区的加工贸易企业向周边国家转移。

1、飞地经济模式能否有效地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藩篱,提高东部地区政府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加工贸易的积极性?

行政区经济导致的地方保护主义是阻碍加工贸易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重要体制原因。我国是实行分税制的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成为地方行政区领导的主要政绩考核项目,导致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行政区经济特征。由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是一个长期过程,且它的评估偏于定性,难以量化和对比,但经济发展速度可以用GDP总量增长情况来直观反映,因而追逐GDP总量的快速增长成为地方行政官员提高政绩和实现晋升的主要方式。随着东部发达地区发展加工贸易成本优势的不断丧失以及环境承载力的渐趋脆弱,东部地区的中低端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这是既符合经济规律也切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应然选择。然而,当虑及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会导致GDP总量的下降和税收减少,甚至可能因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造成产业空心化,产业转型升级很难在短期见效,东部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就会担心经济发展速度下滑影响到政绩考核和职位晋升,从而滋生地方保护主义,造成促进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积极性不高。因此,由东部地区政府主导的加工贸易转移,主要局限在本省范围之内,如广东省大力倡导的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意在推动深圳、东莞、广州等珠三角城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是加工贸易)向广东省内的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转移。

飞地经济模式所内含的利益分享机制能有效化解制约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地方保护主义的藩篱,调动东部地区政府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加工贸易的积极性。对于“飞地经济”来说,合作双方发展水平的落差或互补优势只是合作能否成功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解决好双方利益划分问题则是促进合作顺利进行的关键[16]。在飞地经济模式中,飞出方和飞入方通过协商税收、GDP、土地收入等经济利益的分享原则和比例,建立互惠互利的利益共享机制。飞地经济通过建立地区之间互利共赢的利益机制,找到了突破行政区划分割、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思路[13]。由于在飞地经济模式中,作为产业飞出地一方的政府在产业转移到飞地经济园区后,仍然可以获得GDP、税收和土地收益的分成,因而对于产业飞出方的行政区而言,飞地经济模式既对飞出方行政区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较小,又能为产业转型升级留出空间。在实践中,飞地经济发展良好的案例都是因为建立了良好的利益分享机制,从而充分调动了双方的积极性,尤其是飞出方行政区的积极性。例如,江阴开发区靖江园区、大连长海工业园区、厦门同安工业集中区等是我国飞地经济发展的成功典范,它们成功的关键在于飞入地政府和飞出地政府之间通过协商确定了互利共赢的利益共享机制。同样,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可以借鉴飞地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开辟加工贸易承接的飞地经济园区,通过与东部沿海地区的政府建立利益分享机制,充分调动东部沿海地区政府促进加工贸易向东西部地区转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飞地经济模式能否有效降低加工贸易的综合经营成本,提供良好的政府服务,进而提高加工贸易企业向东西部地区转移的意愿?

加工贸易企业主要集中于产业链低端的加工和制造环节,大多从事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因而对生产成本非常敏感。在我国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中,外商独资企业在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和数量中占主体地位,本土加工贸易企业在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和数量中所占的比例较低,因而我国加工贸易的根植性不强,加工贸易企业具有显著的追逐低成本而迁徙的“游牧”特征。中西部地区要吸引东部加工贸易转移,必须相比于东部地区和越南、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具有更低的成本优势。当然,成本优势并不是简单地体现在资源价格上,而是考虑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水电成本、物流成本、政府服务效率、产业配套能力等诸多因素之后的综合成本优势。东部地区加工贸易转移的意愿并不非常强烈,主要原因在于中西部地区在综合经营成本上的比较优势并不明显。虽然中西部地区在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水电成本、生活成本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低成本优势,但是相比于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既在基础设施、物流运输、政府服务、产业配套等硬环境方面具有显著差距,也在市场意识、法治意识、竞争意识等软环境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作为企业行为,加工贸易企业在决定是否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时,会结合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综合经营成本情况,综合权衡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风险和收益。如果中西部地区的综合成本优势不显著,加工贸易企业会选择继续留在东部地区或者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周边国家。

通过共建共管机制,飞地经济模式可以在充分利用飞出地和飞入地双方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实现优势资源的整合利用,降低加工贸易在中西部地区经营的综合成本,增强加工贸易企业主动转移的意愿。在我国的飞地经济实践中,飞地经济园区大多是采用飞出方政府主导、飞出地政府和飞入地政府共建共管的合作模式。在飞地经济园区的建设过程中,飞出方和飞入方政府按协商的出资比例成立园区开发公司,为飞地经济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在飞地经济园区的管理上,双方共同管理,一起成立园区管理委员会。飞地经济可以超越产业转移的“嵌入性”约束,降低实现产业转移的“脱嵌”难度和成本[14]。飞出地政府既组织和引导项目、资金、人才、企业、配套产业、中介机构等有形经济资源向飞地经济园区转移,还提供管理、招商经验、服务等无形经济资源。这样,在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具有显著的梯度落差的背景下,合作共赢的飞地经济模式既可以充分利用中西部地区的资源成本优势,又可以分享到东部地区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优质的政府服务。因此,如果我国中西部地区借鉴飞地经济模式,通过与东部地区政府充分协商,在加工贸易承接地设立专门的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就可以利用飞地经济模式中的共建共管机制,大幅降低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的综合成本,提高东部加工贸易企业向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转移的愿意。

3、飞地经济模式能否改善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的恶性竞争局面,提高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的效能,增加加工贸易的国内增值率?

“十七大”报告提出“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战略任务以后,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我国商务部已分三批先后认定了44个全国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地方各省(市)又在各自行政区内确立了数量不少的省级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如江西省先后分三批确立了17个省级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为了承接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加工贸易转移、发展当地经济,中西部地区数量众多的加工贸易承接地展开了激烈的招商竞争。这种招商竞争既表现为中西部地区省与省之间的激烈竞争,也表现在省内各市县之间的激烈竞争。由于缺乏统筹协调,加工贸易承接地在招商竞争中存在无序、分散、重复的突出问题,甚至为了以低成本吸引东部地区的加工贸易企业入驻,不惜以低价出让土地和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中西部地区激烈的招商竞争导致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造成集群化水平较低、对当地产业的带动效果不佳、生态环境恶化等严重问题。不少中西部地区的加工贸易承接地所承接的加工贸易规模化程度不高,且主要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企业为主,与当地企业缺乏产业链关联,难以开展深加工结转,影响了加工贸易的国内增值率,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带动效果不佳。要提高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承接的效能,真正形成布局合理、比较优势明显、区域特点鲜明的加工贸易发展局面,必须在承接东部地区加工贸易时避免恶性竞争,要充分利用当地的产业基础,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着力于提高加工贸易承接地的规模化和集群化水平。

飞地经济模式通过政府之间的协商、引导和组织,可以实现加工贸易点对点的自发性转移向面对面的集群式转移,有效破解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转移过程中出现的分散、无序、重复、恶性竞争等招商问题,提高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的整体效能,达到协调区域发展和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东部地区政府在中西部地区寻找加工贸易飞地时,既会考虑区位优势和经济资源的成本优势,也会考虑加工贸易飞地所在地的现有产业基础和产业配套能力。一般而言,东部地方政府会选择在具有综合保税区、物流发达且相关产业基础好的中西部某地设立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一旦选择了建设加工贸易飞地的最佳位置,加工贸易飞出方政府就会发动、引导和组织加工贸易企业及其上下游相关服务企业集体转移到加工贸易飞地。因此,飞地经济模式可以实现由单纯的资金承接向管理与项目的复合承接转变,扩大两地的合作广度,加深两地的合作深度[10]。对于中西部省份而言,如果与东部地区政府在省内某市(县)共建了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还可鼓励省内其它县市把加工贸易招商项目向省际之间合建的加工贸易经济飞地集中,提高加工贸易经济飞地的开发利用程度和集群化水平。由于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的建设中有飞出地政府和飞入地政府的对接、引导和组织,又充分地权衡了飞入地的产业基础、产业链配套、区位优势等情况,因而加工贸易转移的飞地经济模式既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充分发挥了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功能,减少了市场失灵的负面作用。

三、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飞地经济模式选择

在我国飞地经济的发展实践中,目前尚无专门的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已有的飞地经济实践主要局限在省内,比如成都市和阿坝州共建的成阿飞地经济园区、江阴市和靖江市共建的江阴开发区靖江飞地经济园区、长海县与普兰店县共建的大连长海飞地工业园区、长沙市和宁乡县共建的金玉工业集中区等。加工贸易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是跨省产业转移,因而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的建立必然是跨越省级行政区的,体现的是省际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关系。同时,加工贸易是一种受到特殊监管的生产组织形式和贸易方式,不同于非加工贸易企业的转移。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转移,对报关通关、检验检疫、出口退税等方面具有特殊的监管要求,因而中西部地区的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的建设应该与当地的海关特殊监管区(比如综合保税区)结合起来,以便获得优质高效的监管服务和物流服务。因此,在充分借鉴我国飞地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功经验、探索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的建设模式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加工贸易的特殊情况。

探讨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飞地经济模式,关键在于确定飞地经济园区建设的共建共管机制和互利共赢的利益分享机制。笔者结合国内外飞地经济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国内飞地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并结合加工贸易自身的特殊性,构建了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加工贸易的飞地经济模式(如图1所示)。东部地区政府根据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明确需要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中低端加工贸易,尤其是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东部地区的加工贸易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经呈现出鲜明的产业集群特征,在空间上集聚分布,主要集中在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东部地区加工贸易在空间上的聚集分布有利于向中西部地区进行面对面的集群式转移。东部地区政府在中西部广阔的地域内,综合考虑地理区位、产业基础、物流效率、政府服务、资源成本等因素后,选定一块综合优势最优的区域作为加工贸易飞地。加工贸易飞地的选择应充分利用中西部地区已有的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海关特别监管区。在选定飞地经济园区的地址后,东部地区政府与当地政府进行沟通、协商和谈判,重点协商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的共建共管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如图1所示,东部地区作为加工贸易飞出方,引导和组织加工贸易企业进驻中西部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同时在企业转移的同时,一起输出人才、招商经验、管理模式、关联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等。为了实现“腾笼换鸟”,东部地区可以把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海关监管区的加工贸易企业整体转移到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由飞出地和飞入地共同建设,飞出方主要提供建设所需的资金,飞入方主要提供土地,然后通过共同成立园区开发公司来完成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投入运营之后,由飞出方和飞入方协商成立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共建共管联席会议和管理委员会,负责园区事务的充分协调和科学管理。由于加工贸易飞地经济模式解决的是省际行政区之间的产业转移与承接问题,因而相比于省内产业转移的飞地经济园区,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的政府间协调更为复杂。因此,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飞地经济模式中,除了建立加工贸易飞出地市(县)和飞入地市(县)之间的沟通协商机制外,还应该由省级行政区双方指定负责部门和负责人,派出代表参加飞地经济园区共建共管联席会议,从而建立省际之间的沟通协商机制,为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的运营提供良好的保障。

图1 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飞地经济模式

以上对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飞地经济模式的基本机制进行了整体性探讨,接下来在此基础上探讨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的具体运行模式。从东部地区加工贸易飞出方所涉及的市(县)数量来划分,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有“一对一”和“多对一”两种飞地经济模式。所谓“一对一模式”是指东部地区某一市(县)在中部地区选择一块经济飞地建立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飞入地和飞出地政府之间建立一对一的加工贸易承接关系。所谓“多对一模式”是指东部地区多个市(县)共同在中西部地区选择并建立一个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然后引导和组织当地的加工贸易向该飞地经济园区转移。显然,“一对一模式”协调起来相对容易,但要建立规模化和集群化程度高的飞地经济园区并不容易,而“多对一模式”的协调难度显著增加,但有利于大幅提高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的规模化和集群化程度,进而降低加工贸易企业的综合运营成本,提高加工贸易的增值率。从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的产业集中程度来划分,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可以分为综合型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和专业型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所谓综合型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是指东部地区不同行业的加工贸易转移到飞地经济园区后,形成多种加工贸易产业混存的飞地经济园区。混合型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由于加工贸易产业规模大、加工贸易企业数量众多,有利于提高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的开发效能。所谓专业化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是指东部地区某一产业(比如服装箱包产业)及其配套企业和服务机构转移到中西部飞地经济园区,形成产业集中程度很高的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专业化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虽然整体规模小,但有利于加工贸易企业开展深加工结转和获得专业化配套服务。当然,如果东部地区的多个市(县)能联合起来,引导当地的某产业加工贸易企业向飞地经济园区转移,也能建成规模化程度较高的专业飞地经济园区。

四、实践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飞地经济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促进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是落实这种先进发展理念的科学战略。虽然国内尚无采用飞地经济模式建设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的实践案例,但从理论上分析,飞地经济模式能有效地解决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中的突出问题,且国内已有不少省内飞地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可供借鉴,因而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结合加工贸易的特殊性与飞地经济模式的特征,实践中西部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飞地经济模式,必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着手。

1、拆除地方保护主义的藩篱,为飞地经济模式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国家要充分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改革和创新区域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消解经济发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加强开放型经济发展,消除行政区经济对资本、人才、项目等经济资源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所造成的壁垒[17],鼓励和支持中西部地区利用飞地经济模式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飞地经济模式是在现有行政区经济背景下的一种创新性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对实现我国区域经济的“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既是对地方保护主义的一种突破,同时它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营造开放的发展环境[18]。因此,国家应在总结国内飞地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及促进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区域发展战略,通过财政、收税、金融等方面的制度改革创新,拆除地方保护主义的藩篱,为在国内实践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飞地经济模式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尤其重要的是,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飞地经济模式体现的是省际之间的跨区域经济合作,为了调动东部省级政府与中西部地区政府合建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的积极性,国家应对现有的经济数据统计制度和政绩考评制度进行改革创新。例如,在GDP、税收的统计上,国家应出台相关的配套支持政策,允许东部省份把省外共建的飞地经济园区创造的GDP和税收,按照约定的分成比例统计进去,并把跨省级飞地经济园区的综合发展情况也列入政绩考核范围之内。此外,可以在国家层面设立跨省飞地经济园区的协调服务机构,并设立专项的资助基金,鼓励和支持中西部地区利用飞地经济模式承接东部地区的加工贸易转移。

2、中西部地区政府应充分认识飞地经济模式的重要实践意义,并在基础设施、产业配套、政府服务等方面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第一,中西部地区可以通过召开飞地经济主题研讨会、组织去飞地经济发展成功的示范地区进行调研等方式,提高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对采用飞地经济模式承接东部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思想认识水平。利用飞地经济模式,整体承接东部地区加工贸易的对外转移是中西部地区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中西部省级政府应高度重视,邀请飞地经济模式研究专家主讲,召开飞地经济主题研讨会,让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充分认识到飞地经济模式对承接加工贸易的理论意义。同时,组织政府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去江苏江阴靖江园区、苏宿工业区、苏通产业区等国内发展非常成功的飞地经济示范园区进行参观、考察,并学习它们的成功经验。第二,中西部地区政府应主动走出去,与东部地区政府进行沟通协商,积极争取机会,与东部地区合作共建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第三,中西部地区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配套能力,为利用飞地经济承接东部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创造良好的条件。相比而言,中西部地区在交通、邮电、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方面相对薄弱,且产业基础较差,产业配套能力相对较差。尽管中西部地区在劳动力、土地、能源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但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配套能力会增加加工贸易企业的经营成本,影响生产效率[19]。因此,中西部地区省份要在省内确定加工贸易飞地经济试点园区,然后集中力量,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配套水平。第四,中西部地区在利用飞地经济模式承接东部地区加工贸易转移时,要充分利用国家确定的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和已有的综合保税区,尽量把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建立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的综合保税区内,以便为承接的加工贸易企业提供便利优质的检验检疫、报关报检、出口退税等服务。第五,中西部地区政府要自觉学习东部地区政府服务和发展加工贸易的经验,努力提高政府服务加工贸易的水平,为加工贸易企业提供优质的政府服务。

3、东部地区政府要利用飞地经济模式积极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实现由“点对点”的转移向“区到区”的整体转移

随着东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的比较优势的逐渐弱化,环境承载力不断下降,东部地区必须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以便为产业转型升级“腾笼换鸟”。第一,东部地区政府要解放思想,着眼长远,突破经济发展的地方本位主义思想束缚,必须认识到采用飞地经济模式进行加工贸易转移是互利共赢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一方面,通过合作共建飞地经济园区,东部地区突破了地理空间的限制和环境承载力的约束,找到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通过GDP和税收分成,既保住了一定比例的经济利益,又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留出了空间。第二,东部地区政府要结合区位、基础设施、产业配套等情况,为加工贸易企业在中西部地区寻找最合适的合作对象,合作共建高品质的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在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的共建共管过程中,东部地区要发挥财力优势,为建设高品质的园区多承担责任,并为园区内加工贸易企业继续提供优质的政府服务,同时把宝贵经验传授给中西部地区。

4、要重点构建科学合理、互利共赢的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

中西部地区飞入地政府和和东部地区飞出地政府要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原则基础上,充分协商,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和科学高效的共建共管机制,确保飞地经济园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在采用飞地经济模式建设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时,要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内飞地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它们在利益分享机制和共建共管机制的建立和维护方面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如果在利益分享机制和共建共管机制中未能充分协调双方的利益,就会为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的发展留下隐患,甚至造成区域经济合作的终止。在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飞地经济模式中,涉及跨省级行政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建议成立省际之间的飞地经济沟通协调机构,由双方省级政府指派相关省级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共同参与。在建立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的联席会议制度和管理委员会时,也最好有省级行政区的相关政府部门代表参与,这样有利于及时化解合作中的产生的分歧和矛盾。

5、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的建设要遵循绿色发展的理念,严格产业准入,严格限制“两资一高”加工贸易企业入园

第一,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在建立飞地经济园区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园区,从而提高飞地经济园区的规模化水平和集群化水平,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能。第二,中西部地区在利用飞地经济模式承接东部地区的加工贸易转移时,要有选择性地进行承接,限制“高污染、高耗能、资源消耗型”的加工贸易企业进入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以免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第三,东部地区在选择加工贸易飞地经济园区时,要充分考虑中西部地区飞入地的产业基础和环境承载力,并积极主动地在环境保护和治理中分担责任。

[1]梁小萌.珠三角加工贸易转移的区域协调战略[J].探求,2007,(6):64-67.

[2]刘容欣.加工贸易向中西部的梯度转移[J].开放导报,2009,(5):80-84.

[3]罗建兵,叶林祥.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与区域和谐发展:基于产品内分工的视角[J].财贸研究,2009,(5):43-49.

[4]曾贵.我国加工贸易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影响要素分析[J].深圳大学学报,2010,(6):68-72.

[5]何龙斌.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难点与突破[J].开发研究,2011,(4):8-11.

[6]曾贵.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研究——基于“雁行理论”的视角[J].经济与管理,2011,(1):93-97.

[7]刘晶,刘雯雯.我国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2,(9):60-69.

[8]任浩.“飞地经济”如何助推中部崛起[J].决策,200(11):29-31.

[9]安增军,许剑.发展“飞地工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思路[J].东南学术,2008,(6):144-150.

[10]安增军,林昌辉.可持续“飞地经济”的基本共赢条件与战略思路——基于地方政府的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2008,(12):42-46.

[11]张黎鸣.“飞地经济”模式的合作收益分析[J].晋中学院学报,2011,(3):122-124.

[12]张冉,郝斌,任浩.飞地经济模式与东中合作的路径选择[J].甘肃社会科学,2011,(2):187-190.

[13]冯云廷.飞地经济模式及其互利共赢机制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3,(7):94-102.

[14]杨玲丽.超越嵌入性约束共建产业园区——苏州工业园“飞地经济”促产业转移[J].经济体制改革,2014,(3):105-109.

[15]Gallagher,K.P.,Zarsky,.The Enclave Economy[M].The MIP Press,2007.45-60.

[16]麻宝斌,杜平.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飞地经济”治理研究[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4,(2):71-79.

[17]邓秀丽. 地方政府间竞争的经济学分析[J]. 泰山学院学报,2014,(2):127-130.

[18]易秋平(等). 地方政府竞争下的产业转移空间失配及其调控措施[J]. 湖南社会科学,2014,(1):119-123.

[19]林海英,李文龙,安锦. 产业转移视角下西部地区农业用地集约利用研究[J]. 财经理论研究,2014,(5):75-82.

(编辑:周亮;校对:余华)

Research on the Enclave Economic Model of Gradient Transfering to the Midwest Regions of Processing Trade

ZENG GuiXU Yun-bao

(SchoolofEcomonics,HunanInstituteofEngineering,XiangtanHunan411104)

To promote the processing trade in the eastern region to gradient transfer to midwest regions is a strategic decision for China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economic structure, but als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novation, coordination, green, open, sharing" development strategy. Enclave economy mode can effectively break barriers to local protectionism in the gradient transfer of processing trade process, fully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the eastern government, change the vicious competition situation to undertake the gradient transfer of the processing trade in midwest regions, improve the overall effect of the processing trade gradient transfer.so it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existing prominent problems of the gradient transfer of processing trade to the midwest gradient.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rocessing trade enclave economy park in the midwest regions by the enclave economy mode , the key is to build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mechanism of management and benefit sharing mechanism.

processing trade; gradient transfering; enclave economy

10.16546/j.cnki.cn43-1510/f.2016.04.020

2016-04-05

2015年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项目“推动湖南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的‘飞地经济’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5BZZ113)、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资本推动湖湘文化创意产业管理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3YBB058)

曾贵(1980-),男,湖南新化人,湖南工程学院经济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加工贸易;徐运保(1970- ),男,湖南新宁人,湖南工程学院经济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研究方向:FDI

F752.68;F061.5;F207

A

2095-1361(2016)04-0152-09

猜你喜欢
飞地中西部梯度
“天宫课堂”在中西部青少年中点燃航天梦
一个带重启步的改进PRP型谱共轭梯度法
全省首批南北共建科创飞地揭牌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一个改进的WYL型三项共轭梯度法
一种自适应Dai-Liao共轭梯度法
『绿色海堤』扮美『飞地渔村』
一个具梯度项的p-Laplace 方程弱解的存在性
物流大通道中西部的崛起之路
中西部高校要打一场人才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