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秸秆栽培白参菌技术探索

2016-10-14 08:33张玉洁李洪超卓家泽郑翔健
文山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文山芦笋出菇

张玉洁,李洪超,卓家泽,郑翔健

(文山学院 环境与资源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

芦笋秸秆栽培白参菌技术探索

张玉洁,李洪超,卓家泽,郑翔健

(文山学院 环境与资源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

总结了利用芦笋秸秆栽培白参菌的技术要点,对其综合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设计了多种配方进行菌丝生长和出菇效率的研究,结果显示,利用芦笋秸杆熟料栽培白参菌不会抑制其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优化的配方生物转化率可达50%。

芦笋秸秆;白参菌;栽培技术

白参菌(Schizophyllum communer),别名树花、裂褶菌、白花八担柴等。白参菌在春夏至秋季的雨后多野生于栎、槠、栲等阔叶树及针叶树的枯枝倒木上,也有发生在枯死的禾本科植物、竹类或野草上,特别是在热带、亚热带杂木林下常见分布[1]。云南产的白参菌,因其质韧味美,营养价值高,有特殊的浓郁香味,常食用有防治神经衰弱、清肝明目、健胃润肺、抗癌、美容、抗炎症等功效[2],其食用、药用价值已经得到人们广泛的认可。白参菌子实体秀雅,质地韧,味道如同著名的干巴菌。云南民间历来喜欢采食野生白参,少数民族把白参菌洗净晾干,加入腌制的香肠内,制成当地颇具民族特色的地方土特产品[3],但野生白参菌朵型小,1 朵鲜重不到 1 g,品质差,杂质多,成熟度不一致,清洗、食用极为费时。云南地区通过人工选育获得产量提高的培育品种形似菊、莲[4]。 其单朵鲜重在 50~120 g左右,且菌丝粗壮生长快,适宜温度下,菌丝7~10 d即可长满菌袋,从播种到采收仅需20 d左右,具有周期短,利用原料丰富,生长温度适应范围广等特点[5-6]。人工培育白参菌于2002年在云南省腾冲县首获成功,并在昆明、玉溪、普洱一带有所推广[7-10]。福建古田食用菌研发中心于2007-2008年进行了一些规模化栽培方式的探索[11-12],因产量较少、原料转化效率较低等问题,目前仍属于珍稀菌类,尚未得到广泛推广。

芦笋(Asparagus Offi cnalis Linne),又名石刁柏、龙须菜,属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可食用部分为其新发的嫩芽。芦笋嫩茎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成分全面、均衡,是一种药食兼用的营养保健型名贵蔬菜,被誉为“蔬菜之王”,售价较高。芦笋含有活性酶、蛋白质、氨基酸、抗坏血酸、胆碱、精氨、小分子化合物和微量元素等活性成分,具有防癌抗癌、降血压血脂、提高免疫力、双向调节生理、保肝解毒、美容抗衰、清肺降火等多种保健功能[13]。

芦笋是多年生宿根植物,其丛生茎杆茂盛,老茎枝叶一年可以收割两次,国内年产干物质超过100万t,是栽培食用菌的良好材料。资料显示,芦笋含有一种脱氧核糖核酸酶,具有强烈的抗真菌活性,同时还含有一些能抑制真核细胞生长的抗肿瘤活性物质[14],因此,芦笋是否可利用来栽培食用菌及如何利用,需要进行前期探索。

1 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供试菌株来自云南市场,芦笋秸杆由砚山禾普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1.2母种分离和培养

选择优质种菇,分离获得母种。利用PDA培养基进行母种的扩繁和保存。

1.3原种培养

组培瓶,玉米粒、小麦粒混合培养基。

1.4栽培料制作和灭菌

主料浸泡2 d后撒入辅料(石膏粉1%,其余成分为麦麸)含水量至60 %,pH自然,所有原料新鲜,无霉烂 ,无害虫,芦笋秸秆、玉米芯晒干后粉碎成0.5 cm大小的颗粒。分别装袋高压灭菌2.5 h。熟料栽培,每个处理200袋,栽培袋采用丙烯耐高温材料,规格17 cm×33 cm。

1.4.1预实验配方

配方1:芦笋秸秆60 %,锯木屑25 %,辅料15 %;配方2:芦笋秸秆80 %,锯木屑5 %,辅料15 %,pH自然。

1.4.2调整后实验配方

栽培基质试验设计4个配方,分别为配方1:芦笋秸秆20 %,玉米芯 63 %,辅料17 %; 配方2:芦笋秸秆45 %,玉米芯45 %,辅料10 %;配方3:芦笋秸秆60 %,玉米芯30 %,辅料10 %;配方4:芦笋秸秆80 %,玉米芯15 %,辅料5 %。对照 CK:玉米芯80 %,辅料20 %。

1.5接种和养菌

在超净工作台中双人无菌操作,单端开口接种。置于干净的培养室、间隔组培架上黑暗室温养菌。

1.6出菇管理

每个处理分成4组,每50袋为1组。分别采取打开袋口一端出菇(图1)、两端出菇,多处划口出菇,脱袋周身出菇和2茬覆土(图2)、不覆土出菇多种管理方式。均采取遮阴并给予少量散射光刺激、良好通风、每天喷3次水,并采取保湿措施。

图1 第1潮出菇

图2 第2潮出菇

2 结果与分析

2.1菌种培养

此菌种的特点是菌丝粗壮生长快。传代培养的母种3~5 d即可长满试管,在平板培养基、试管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上,经过一定时间的光照刺激,均会分化出少量白参菌子实体(图3)。原种培养菌丝粗壮,直立向下生长,25 ℃,7~10 d可以长满培养瓶。

2.2栽培管理和产量分析

2.2.1预实验结果和分析

发菌期菌丝生长很快,利用14 cm×26 cm小袋一端接种,在文山市秋季室温15~22 ℃条件下,平均10 d长满菌袋。开袋喷水后3~4 d开始现蕾并逐渐长出子实体(图4,图1A)。但随着子实体的生长,出现菌袋内部菌丝溶解并逐渐腐烂、消失的现象,仅有表层菌丝从内部吸收营养产生一小朵子实体,每袋产量约有30~50 g鲜重。分析原因可能是,芦笋秸秆所含粗蛋白、氨基酸和各种微量元素太高,预实验利用了新鲜芦笋秸秆,营养物质尤为丰富,在配料时未随芦笋秸秆用量的增加而减少麸皮的用量,推测总含氮过高,其它微量元素和营养因子亦过剩,从而出现烧菌显现。前期结果显示,利用芦笋杆熟料栽培白参菌菌丝生长并不会受到抑制,且能够出菇,但需要调整培养原的比例。

图3 母种培养出菇

图4 箱栽和包栽分化育蕾

2.2.2调整后实验结果与分析

后实验采用了晒干的芦笋秸秆,并随着芦笋秸秆用量的增加逐渐降低麸皮的用量。

接种后2 d开始萌发,3 d后可见吃料。整个生长期各配方菌丝吃料速度并无显著差异,基本在15 d左右全部长满袋。其中配方4菌丝不如其它配方和对照浓白发达。产量以配方2最高,其次是配方1和对照,配方3平均单产稍差于对照。配方4产量最低,且第2茬出菇后培养料内菌丝即消退,推测可能是粗纤维和能量物质不足以维持后期出菇。

管理方法,以第1潮多孔出菇,第2,3潮覆土出菇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最高。每袋3潮平均单产近250 g鲜重(每400 g鲜重烘干重100 g),每袋培养料平均干重120 g,生物转化率近50 %。周身脱袋出菇效果最差,原因是菌蕾生长太密,菇体营养供给不足,子实体较小且会形成许多不能长成的无效菌蕾。

在云南自然气候条件下栽培,芦笋秸秆一年可收割2次老茎。云南昆明、红河、玉溪、曲靖、文山都有一定规模的芦笋栽培,仅砚山一个基地195个大棚一年即可生产500 t干重的芦笋秸杆无处堆放,可以充分利用来栽培食用菌。白参菌生物转化效率约50 %,即每吨芦笋秸秆约产白参菌0.5 t,目前白参菌干品市价200元/kg,如果利用砚山一个基地芦笋秸秆栽培白参菌,年均可以增收2000万元。芦笋新鲜的老茎和枝叶在粉碎和菌包灭菌过程中均散发出芦笋特有的清香气味,除了纤维素和木质化成分含量较高以外,芦笋下脚料也含有一定量的芦笋特有的营养成分,在食用菌生长过程中有些小分子物质会被菌丝直接吸收。因此,利用芦笋秸秆栽培白参菌,会更加提高白参菌的营养成分含量和食用药用价值,并具有芦笋特有的风味,充分利用芦笋下脚料可以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延长产业链,实现增收。

[1] 张传利.白参菌研究进展[J].热带农业科技,2009(3):25-29.

[2] 郝瑞芳,李荣春.不同配方培养料栽培裂褶菌的试验[J].食用菌,2007(2):25-26.

[3] 张传利,杨发军,桂雪梅,等.普洱地区白参菌栽培试验[J].热带农业科技,2010(2):19-22.

[4] 万勇.裂褶菌的驯化栽培试验[J].食用菌,2004(5):10.

[5] 曾素芳.裂褶菌的培养研究[J].中国食用菌,1990(3):10-11.

[7] 程远辉,郝瑞芳,徐中志,等.菊花杆种植白参菌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4(6):38-39.

[8] 高峻,赵远艳,杨柳霞,等.茶园间作食用菌试验初报[J].中国茶叶,2011(9):22-23.

[9] 严亮,李梦杰,李荣春,等.茶园裂褶菌复合栽培及综合效益分析[J].北方园艺,2013(5):153-155.

[10]张传利,杨发军,等. 咖啡园茶园套种白参菌栽培技术[J].热带农业科技,2015(2):38-40.

[11]丁湖广.白参菌及其多层次立体栽培技术[J].食用菌,2006(增刊):34.

[12]裴凤,张士罡.白参菌多层次立体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08(8):11.

[13]周利亘,王春辉,王君虹,等.芦笋的活性成分及其生物学功能[J].安徽农学通报,2006(2):23-25.

[14] Hexiang Wang,T.B.Ng.Isolation of a Novel Deoxyribonuclease with Anti- fungal Activity from Asparagus officinalis Seeds[J]. Biochemical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2001(1):120-124.

A Research on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Schizophyllum Commune with New Substrates of Asparagus Offi cnalis Stem

ZHANG Yujie, LI Hongchao, ZHUO Jiaze, ZHENG Xiangjian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Wenshan University, Wenshan Yunnan 663099, China)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schizophyllum commune with substrates of asparagus officnalis stem is reviewed and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 ts are analyzed as well. A variety of constituents formula are designed to study mycelial growth and fruiting efficiency of schizophyllum commune. The results shows that autoclaved asparagus straw does not inhibit mycelial growth and mushroom growing and biological conversion rate of an optimized formula is up to 50%.

substrates of asparagus offi cnalis stem; schizophyllum commun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S646

A

1674 - 9200(2016)03 - 0001 - 04

(责任编辑张铁)

2016 - 02 - 25

文山市农业与科学技术局项目“白参菌在文山地区床栽技术探索与生产示范”(wsnk2016.0116)。

张玉洁,女,山东临清人,文山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应用微生物学研究。

猜你喜欢
文山芦笋出菇
绿芦笋结出“绿笋情”
欧洲“芦笋季”
Modulational instability of the coupled waves between fast magnetosonic wave and slow Alfvén wave in the laser-plasma interaction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文山肉丁
袋料香菇阴雨季节出菇管理技术要点
无公害芦笋栽培技术
文天祥与文山肉丁
山歌唱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