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批评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滋养

2016-10-14 13:37张圆梦
人民论坛 2016年27期
关键词:文艺理论文艺现象

张圆梦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得到迅速发展,但也出现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从现象和成因的角度来说,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地脱离作者和文本、脱离群众、脱离现实三个方面。这既不利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我们增强文化自信和构建文化强国。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文艺批评 “失语”现象 【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失语”一词最初用来指某种语言的交流障碍,如今“失语”现象逐步延伸至人文社科领域,并造成文化发展日益严重的困境。这一现状反映在文艺批评界,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精神与实践的脱节。由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被一些人认为意识形态色彩浓厚、政治性较强,于是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批评家谈马克思主义而色变,由此便产生了一系列“失语”现象,不仅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质,也脱离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的批评精神。

商业化炒作行为,造成了文艺批评界的混乱

文艺批评离不开作者的客观分析。一方面,它是鉴赏和理解文艺创作者作品的有力工具;另一方面,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者的进一步创作。如今,一部分文艺批评者坚持用西方结构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企图在鉴赏过程中将作者与作品相分离,而且还认为对作者背景进行分析的文艺批评不是纯正的文艺批评。然而文艺批评不可能脱离对作者自身的剖析,应将作者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进行全面考察,而不能将文本中的只言片语以及流露出的思想倾向完全当成作者自身言行思想的体现。

同时,进行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精神。文艺批评不单单是肤浅的感性认识。在感知形象基础上形成的审美初体验,必须要经过对文本的细致推敲和理解,从而上升到一种理性判断。这就需要文艺批评者成为一个具备科学精神的鉴赏者,真正从文本中获得实质性的判断和结论,发现别人所不曾发现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当下,一些只靠主观臆断进行文艺批评的不良现象十分突出。伴随着文艺市场的壮大和新媒体的出现,部分网络媒体人和评论者受到一些出品方的收买和雇佣,全然不顾作品的质量,而是对代表其自身利益的一方作进行大肆吹捧,对其竞争对手的作品则全盘否定,妄图通过操纵舆论获得更多的“票房”和虚假的“口碑”。这种完全追求经济效应的商业化炒作行为,造成了文艺批评界的混乱,不仅混淆了大众视听,也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培养。

文艺批评应当树立“以人民为导向”的价值取向

“文学即人学”,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正是美学、历史和人文精神的融合。丢失美学精神,文艺批评将缺乏审美趣味;丢失历史精神,文艺批评将虚幻失真;丢失人文精神,文艺批评则会丧失人文关怀。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人民主体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也延续了这个经典的价值准则,坚持文艺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一部作品要实现其社会价值,必须要得到人民的认可。人民群众凭借其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创造出了充足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他们之中蕴含了文艺鉴赏和文艺批评的无限潜力。

时下出现了一些以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受众广泛为特征的网络互动平台,如微博、微信、兴趣小组等,给人民参与文艺批评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人民群众可以在其中畅所欲言,其中不乏精辟的论断。但同时,这也是一把双刃剑,由于人民群众的鉴赏能力有限,文艺批评难免出现主观性和片面性等问题。这就需要文艺工作者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人民群众进行合理引导,帮助他们在文艺鉴赏的过程中辨别那些不良的现象,提升他们的文艺鉴赏能力。

但当前,部分文艺批评家的作品读起来艰深晦涩、佶屈聱牙。既无法反映新时期人民群众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的转变,也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因此,广大文艺批评工作者应当“坚持满足人民需求与引领、提高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即坚持以文化自觉来审视它的优点与不足,以文化自信来对待它的流行与影响”,树立“以人民为导向”的价值取向。

合理引导和监管大众娱乐的方向

恩格斯曾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实践的观点,与社会历史相适应,也同样适用于文艺理论。他曾批评自己大学时期的诗作“对当代的责难、捉摸不定的模糊的感情、缺乏自然性、全凭空想编造”,这表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一条重要准则便是应该真实反映现实、贴近生活、尊重历史。这就要求文艺批评工作者将作品置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下,探究作品中折射出的社会历史现实。但在当前实践过程中,在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问题上,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对于社会生活本质的反映有失偏颇,呈现两极趋势。西方的法兰克福学派崇尚“否定的美学”,认为现代艺术需要否定现实生活,赞成将“丑”带入传统的审美领域,从而达到艺术批判和拯救的功能。部分文艺批评家受其影响,过度放大现实生活中丑恶、阴暗的一面,倡导文艺创作应多去揭露丑恶的现象。当然,这些现象是需要揭露并加以监督的,但需要适度。文艺批评者应主要看到社会主义生活中光明的一面,不能为了批判而批判。同时,也应该避免对现实生活的过度美化,对于那些脱离具体环境的“假大空”的作品,也要勇于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帮助其改正。

另一方面,部分文艺批评工作者对于现实生活里的一些庸俗、低俗文化置若罔闻,甚至出于个人利益进行大肆吹捧。如今出现大量的所谓“恶搞”“猎奇”和“重口味”艺术,实际上是一种异化审美的庸俗文化;电视荧屏上出现的一些歪曲史实、篡改历史的影视作品,实际上反映出了一种消解历史理性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如今,大量“真人秀”娱乐节目充斥各家卫视,为了赚取收视率,他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收视率的竞争。适度娱乐是人们缓解压力和追求自我解放的良好渠道,但过度娱乐却会造成精神的空虚和颓废,也会给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消极影响。文艺批评家对此应该有客观而清醒的认识,不能为了一己私利使文艺实践走入歧途。对于庸俗、低俗、恶俗的文化,文艺批评工作者应该坚决予以否定和批判;对于大众娱乐的方向,应该予以合理引导和监管,避免使通俗沦为庸俗、低俗甚至恶俗。

解决“失语”问题,加强理论建设和队伍建设

“失语”现象的根源往往在于文艺批评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精神的忽视与背离。要想打破当下的“失语”困境,我们当前最需要做的就是加强批评理论建设和队伍建设。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基础,融合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借鉴西方文论中的精华,深刻把握当前多元化语境,保证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的科学性和时代性。二是建立、健全对文艺批评事业的激励机制,加大财政和政策上的扶持力度,让文艺工作者敢讲、敢说、敢批评,进而促进文艺批评事业的健康发展。而对于“有偿批评”“红包批评”等不良行为,应当设立监督机制,坚决予以抵制。三是要扩大文艺批评的参与范围,建立“以人民为导向”的批评方向,扎根群众、深入群众,让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文艺批评工作中来。四是培养高素质的文艺批评人才,引导其充分运用新媒体形式,提升批评的广度和深度。此外,还要加强批评工作者之间的互通交流、信息共享,共同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在当前多元化语境的条件下,如何真正解决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界的“失语”现象,巩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础作用,将成为一个值得我们持续关注的问题。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责编/周素丽 王妍卓

猜你喜欢
文艺理论文艺现象
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艺术生产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1942,文艺之春
从《会饮篇》人物形象中看柏拉图的文艺理论
浅析动画《萤火虫之墓》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第四章光现象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浪漫雅痞文艺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