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2016-10-14 02:21何育民
科学与财富 2016年28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成因对策

何育民

摘 要:近年来,高校经常发生在校大学生因承受不了生活、学习等压力的情况下做也极端行为的事件,尽管有关专家一再强调这是“专案”、“个别现象”,但沉重惨痛的现实却为我们敲响警钟,加强大学生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不健康心理状态形成的成因进行全面分析,并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刻不容缓。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对策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TO)早在1948年成立时在宪章中对健康一词就作了如下定义:“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无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人的健康还应包括心理健康。然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情况不一的心理不适现象,如:抑郁消沉、情绪低落、孤独焦虑、萎靡不振等。若这种心理异常不加以克服改善,长期以往,就会成为一种心理障碍。当心理障碍严重到一定程度便会转化为心理疾病。因此,加强大学生生心理健康教育,成功地预防大学生心理障碍、防治心理疾病,使大学生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重要使命,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1.对大学学习生活环境适应困难

大学同中学相比,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从内容到形式均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有老师、家长的直接安排和督促,这就需要学生具有相当的独立安排学习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学生会感到不能适应,并因此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与不安。再则,大学生普遍有着较强的优越感,他们一直是学校的宠儿、教师的骄傲、家长的荣耀,然强中自有强中手,进入大学后,面临同学间竞争压力加大,无形中加重了大学生的紧张感、压迫感和焦虑感,一些基础相对较差、能力相对较弱、个性不够坚强又好胜自尊的大学生就可能产生各种消极情绪,如:悲观失望、怨天尤人、愤懑、妒忌等。这些消极情绪若持续下去,便会产生多方面的心理问题。

2.缺乏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

大学实施的是既严格又宽松的管理体制,倡导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学生自我支配的时间较多,有很大的自主权。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合理地驾驭时间,科学地安排生活,主动学习,多方面培养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若缺乏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便会迷失方向,误入歧途,如:迷恋网吧、沉溺录象、痴迷赌博等。有的甚至经常逃课,痴迷上网,总是在网络世界寻找更强劲的刺激,大量业余时间用来打牌玩乐,自甘堕落,缺乏自律。久而久之就回避社会现实,淡化现实中的人际关系,从而造成一定的性格缺陷。

3.个人心理品质的缺陷

心理品质受人的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影响,个体在气质、性格方面的类型不同即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如:胆汁质就会存在易怒易暴缺陷,抑郁质就容易产生多疑、多愁善感的忧郁情绪。类似的这些个人心理品质的缺陷若不通过主观努力予以克服,在受到某些外来刺激时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4.个人生活方面的挫折

家庭的种种不幸,个人生活上的挫折,同学间相处的矛盾和压力、考试失败、理想破灭等等都会使一部分大学生受到严重打击与挫折,因这些方面因素而造成的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现象是经常可见的。表现为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伤害,从而产生孤独感、虚无感、自卑感等。如果对遇到的困难和面临的挫折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感到突然、不可理解,其挫折感也就越强烈,而忍受挫折的能力却大大降低,这样也就越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在大学,同学间相处的矛盾和压力加大,人际关系显得很微妙,倘若处理得好,无疑能促进自己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进步;倘若处理得不好,则有可能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不必要的烦恼甚至伤害。

5.社会环境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大学生虽身在校园,但社会环境的任何变化和动向都从不同程度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如果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与有关政策发生迅速、巨大的变化,若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与社会不协调的感觉。如: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社会腐败现象等均冲击着他们,使他们产生一些不安情绪,甚至丧失安全感与信任感等。大学生作为社会上的敏感人群,任何新鲜事物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刺激着他们。在现今高速发展的网络化、信息化社会,加上近几年影视行业的迅猛发展,暴力恐怖影视与日俱增,学生很容易在网络或影视世界寻找到色情、暴力的东西。武侠小说和暴力恐怖影视往往会促进暴戾性格的形成,加大社会的暴戾程度。学生一旦精神受挫,失去理智,就会模仿网络或暴力恐怖影视对社会现实进行反抗。可见多种社会现象、环境冲击对人的心理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1.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

大学生能否正确地、实事求是地认识自我,与能否保持心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既不可高估自己,自负专断、趾高气扬;也不可过分自卑失望。只有勇于参加各种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表现客观地认识自我。同时注重与周围人沟通交流,正确对待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并适时地与他人进行比较,取长补短。如:获成功、荣誉时与更有成绩者比较,避免自我评价过高;失败、失意时与更困难的人比较,增强自信心。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始终保持良好的健康心理状态。

2.加强性格锻炼,培养多种兴趣。

大学生应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特征,主观上加强性格锻炼,努力发展良好的个性特征,克服个人心理品质的某些缺陷。如:外向的人要发扬善社交、爱活动、精力充沛、乐观向上的性格;避免冲动暴躁、草率鲁莽。内向型则要发展安静、细致、谨慎稳重等特征,克服容易产生悲观情绪的性格特点。学校、教师、乃至个人均应注重培养多种兴趣,丰富大学生活,转移消极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并不断确立新的学习目标和个人发展理想,将已实现的近期目标、理想的成就感、自豪感化为动力,集中精力、刻苦钻研把自己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3.引导学生合理调节情绪,正确对待挫折。

不良的情绪最容易使人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而积极、愉快的情绪,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特点之一。因此,要教育、引导学生合理调节情绪,培养乐观主义精神,保持良好的心境。当遇有不顺心的事而产生不良情绪时,要及时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宣泄和调节,如:与人诉说、痛哭一场或适度发怒等。以便使内心压抑的不良情绪得以释放。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要勇于面对个人生活方面遇到的挫折,实事求是的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寻找力所能及的补救措施使自己尽早从挫折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也可转移目标,以其他方面获得成功的喜悦减轻原先的挫折感。

4.加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在预防,但对一部分已经形成心理障碍甚至引发心理疾病的学生而言,加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及时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尽管建立了心理咨询或辅导中心,但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仍然是看重学生成绩是否优秀,能否发表论文,最后能否找到工作等,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还比较薄弱。有些高校由于缺乏专职人员或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心理辅导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那么,怎样建立更有效的心理咨询,让学生在遭遇精神苦闷时,能找到倾诉的对象,大胆讲述自己的精神障碍?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教育界的深思。

另外,团体心理辅导的意识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也很缺乏。所谓团体心理辅导,就是面对全体学生进行一些主题明确,学生参与实践体验,开展游戏互动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在发达的西方国家非常普遍,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健康心理,让他们从容面对挫折,面对人生。不是有问题的孩子才需要辅导,而是每个成长中的孩子都需要辅导。

最后,学校的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异常,关注特殊学生,应以“谈心”接纳的方式与他们交心,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教育批评,那样的结果只能使学生表面应允,内心还是排斥、抵触,不信任老师。同时,作为学校方面,在对学生作思想品德教育同时,还应进行关注生命、珍惜生命和人性方面的教育,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教育,使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更进一步,从而正确对待挫折,珍惜生命。

参考文献

[1] 林正范.《大学生心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 高汉运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论》.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成因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