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对农民土地权益影响问题分析

2016-10-14 04:01彭丽红
科学与财富 2016年28期
关键词:权益保护土地流转城镇化

彭丽红

摘 要:农村城镇化既是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农村城镇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其中土地流转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之间的冲突尤为突出。文章对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土地权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引起农民土地权益保护问题的主要因素,并对加强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有效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城镇化;土地流转;农民土地权益;权益保护

土地流转是指在农民保留土地承办权的基础上,将其使用权转让给他人,并从使用方获取相关利益,要想实现农村城镇化建设,土地流转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措施,但是在这过程中农民的土地权益却屡遭侵犯,严重阻碍了农村城镇化的建设步伐,对社会稳定、和谐发展造成了不利了不利影响。如何解决土地流转与农民权益保护之间存在的冲突,是城镇化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只有从引起问题的根本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的有效措施,才能对农民土地权益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出现社会矛盾,保证农村城镇化改造的顺利完成。

1.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

1.1土地补偿不科学

当前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补偿机制并不完善,首先是补偿标准过低,土地征收后所具有的经济价值与土地补偿金严重失衡,农民在失去土地后,较低的土地补偿金无法满足其长远生计需求。其次是土地补偿安置方式比较单一,以货币形式为主,农民其他方面的基本生活需求得不到保证,社保体系不够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不科学,土地在征收之后,使用者不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土地的生态价值得不到体现。

1.2强迫征用现象比较严重

土地流转是在双方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现阶段的城镇化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强迫征地现象,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合法土地权益。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和任务,没有从农民的实际需要进行考虑,对实际情况不够了解,利用政府职能采取一些强制性措施,强迫农民将土地使用权进行转让;再加上土地流转程序并不完善,很多环节的工作存在漏洞,在征地过程中政务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科学的管理,农民的土地权益得不到有力保护。

1.3土地收益分配不合理

为了保证城镇化进程的顺利推进,国家针对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控,但是所取得的成效却不理想,农民并没有从土地的增值收益中获取自己应得的利益,土地收益分配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随着征收土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土地出让金在不断增加,但是征收土地所带来的增值收益基本都是由政府所得,在这过程中就会牺牲很多农民应得的土地增值效益,农民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

1.4权益表达及诉讼渠道单一

就我国目前的社会形势来看,专门服务于农民的社会组织较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的参与力度不强,对土地征收以及土地补偿等各项事务缺乏全面、透彻的了解,没有明确自身权益范围,土地征收透明度较低。当农民的土地权益遭到侵害时,权益表达及诉讼渠道比较单一,农民不能依靠社会组织进行维权,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

2.引起农民土地权益保护问题的主要因素

2.1土地相关法律不够完善

我国虽然针对土地问题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对农民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但是现行的土地相关法律并不完善,甚至存在缺失、漏洞现象,不能满足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实际需求,难以形成有效的保护作用。土地流转过实施过程中的适用范围、主体地位、收益分配等细节工作界线不清晰,并没有在法律中进行明确限定和划分,土地征收标准不够统一、规范。有些法律条例的可操作性较低,仅仅是停留在地方性行政法规层面,相关工作的开展是以地方政府政策为规范的,缺乏有效的法律效应和约束作用,无法对农民的土地权益形成保护。

2.2土地征收补偿机制不够完善

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土地权益受侵害现象越来越严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土地征收补偿机制不完善,存在很多漏洞有待补充和完善,土地流转难以按照科学、规范的程序进行,农民的土地权益得不到保护。土地征收透明度较低,有些地方政府以建设需要为借口,在农民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其土地进行强制性征收,农民缺乏话语权,没有机会进行维权;在进行土地补偿的时候,并没有按照规定的价格进行补偿,很多农民无法获得应得的土地补偿金,收益分配不合理。

2.3农民法律维权意识淡薄

受发展水平的影响,大多数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对土地相关法律了解较少,法律维权意识淡薄,当自身权益被侵害时,难以利用法律知识武装自己,不能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在土地征收与赔偿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此外,农民进行诉讼、维权的途径和机构比较少,当农民土地权益被侵害时,往往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来进行维权,造成维权无门现象,很多农民便会采取不科学的激烈手段维护自身权益,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3.城镇化过程中加强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有效措施

3.1完善土地法律法规

土地是农民经济的主要来源,只有制定科学、严谨的土地法律法规,在征收土地之后,按照相关程序以合理、规范的补偿标准对农民进行相应的补偿,才能保护农民的合法土地权益。对土地流转实施过程中的适用范围、主体地位、收益分配等各种细节工作进行明确规定,用清晰的法律条例将其准确表达出来,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要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实施;对原有征地补偿标准进行完善,以土地市场价值对农民土地价值进行评估并补偿,保证土地收益分配的公平性及合理性。

3.2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加强对土地征收工作的监督,当发现工作人员存在滥用权力、侵害农民权益现象的时候,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惩处,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在开展土地征收工作的时候,工作人员应该明确自己所行使的权利范围以及农民的合法权益,在工作过程中以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知法、守法。对土地征收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当发现工作人员存在违法乱纪现象时,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进行处罚或者追究其法律责任,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3.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土地是农民生存的根本,可以说农民的一切生产生活活动都离不开土地,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逐渐被征收,要想保证农民的正常生活,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农民提供帮助。国家应该对因征地失去家园的农民进行救济,为其提供住宅以及日常生活必需品;建立专门的学校,解决农民孩子上学问题;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使其掌握生存技能,解决上岗就业问题,保证土地被征收农民生活的正常进行。

3.4提高农民维权意识

农民应该利用法律武装自己,提高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免受侵害,这就需要在农村地区加对土地相关法律进行普及,使农民可以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维权。地方政府应该加大相关法律的宣传力度,利用广播、报纸、新闻等各种形式对法律进行宣传,引导农民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使农民在熟悉、了解法律的同时可以将其充分利用,当自身土地权益遭受侵害时,能够通过正当途径进行维权,而不是采取过激行为进行对抗,有助于城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以及稳定社会的构建。

结束语:

城镇化建设是农村发展的必然发展,在这过程中只有充分认识到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重要性,针对其中存在的侵犯农民土地现象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免受侵害,才能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为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延诗苑.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的土地流转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视野,2014(10):11-11.

[2]甘敏,张敏敏.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的土地流转问题与对策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06-109.

[3]谢凌云,罗雨婷,顾芸.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的土地流转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4(24):5-6.

[4]张月瀛.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探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10):278-279.

猜你喜欢
权益保护土地流转城镇化
试述我国《证券法》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
论我国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制度的完善
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经营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根据、障碍和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中地方政府职能的构建
谈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履约的几点经验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供需市场失衡问题的研究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