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2016-10-14 12:35张雪娇张一铭
求知导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教育思想劳动教育

张雪娇++张一铭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众所周知的教育家,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劳动教育、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等教育理论,并为后世留下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本文对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进行简要分析,望能为教育领域添砖加瓦。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4-20

劳动教育是对年轻一代参加社会生产的实际训练,也是德育、智育和美育的重要内容。由帕夫雷什中学创立的劳动教育理论,使得在这种教育体系中能培养人的道德品格与智力品格。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任务就是让劳动深入到人精神生活中去,这样对劳动的热爱在青少年时期就得以形成。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进行劳动教育要遵循一些必要的原则。

1.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相结合

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不仅在于对智育、德育、体育素养的培养,更在于劳动素养同样达到较高的水平,还包括劳动在个人精神生活中所占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劳动教育的方法同德育、体育、智育和美育的方法是密切相关的。这种联系取决于劳动的目的。教育者应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劳动,与此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在为人们谋福利的创造中去体验自己获得的荣誉、道德美和自豪感。

2.在劳动时个性可得到发挥、显露和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当认识到在劳动中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物质的满足,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东西时,劳动便可成为快乐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应当思考个人能为社会做什么,劳动能给予个人什么,只有当人学会思考这些时,个人的个性和才华在劳动的成就中才会发挥什么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应当在孩子未懂得劳动的社会意义的时候,就先让他感到没有劳动就不能生活,劳动能带来快乐和充实精神生活。教育者分析用生产环境的种种劳动过程并从中找出某些东西,向孩子揭示劳动的社会意义和创造意义,向他们说明他们是在参加为社会创造财富的活动,孩子会从中体验到自豪感、荣誉感,从而提高对劳动教育的认识。

3.道德性和公益目的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应当急于参与有报酬的劳动,因为这有可能养成他们自私、贪婪的恶习。教育者应当激励孩子以为社会创造利益的目的去劳动。所以应当先让孩子参加能创造全民财富的事。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的崇高道德意义还在于,一个人能在劳动的物质成果中展现他的智慧、技艺,也就是对所做的事情无限热爱,同时也能够把自己的经验向他人传授。

4.劳动形式多样化

苏霍姆林斯基通过多年的细致观察发现,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天性:希望能把不同操作方法和技巧与不同的劳动交换、结合着进行。同一个孩子,他能兴致勃勃地在园地或者温室里栽培植物,照管动物,同时也可以兴趣盎然地在少年科学家小组里活动。每个孩子可以同时从事两到三种劳动,孩子们能从活动中学到多种不同的技能和技巧。而且很多孩子会由于喜欢另一种活动而从一个小组转入另一个小组。

5.孩子的劳动要能体现成人劳动的特点

孩子的劳动必须与成年人生产劳动有尽可能的共同因素,不管在其社会意义还是劳动过程的技术和工艺层面,都应如此。孩子的劳动越接近成人的劳动,其教育作用也越大。

苏霍姆林斯基在实践中认识到,要想不妨碍孩子们的发展,就应当尽可能早些去使用成年人使用的工具。这些机械、工具必须符合年龄特点,符合学校卫生规则和安全技术条例要求。

6.劳动应与精神生活结合

在生活中,劳动并不是人生活的全部内容,只有当他在劳动的同时又能感受到其他快乐时,劳动的快乐才能展现在他面前。因为这些精神财富提高了人的境界,充实了他的灵魂,从而也使他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感觉创造之乐、建设之美。

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期,理智和心灵接触到的文化资源越多,劳动就能使人越高尚。因此,教育者要力求任何时候都不停止集体中等多方面的精神生活。

参考文献:

[1]林建华.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观[J].青年与社会,2013(9): 90-93.

[2]曾 清.苏霍姆林斯基“情感教育”思想对当今美育的启示[D].重庆:西南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教育思想劳动教育
“动”与“不动”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论叶圣陶教育思想对列五中学的影响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