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现状分析

2016-10-14 19:34龚云娥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开展现状全民健身云南省

龚云娥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4.123

摘 要: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地形崎岖,山高谷深,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较多的一个区域。由于山脉跟河流与阻隔,一直以来与外界沟通较少,云南省的经济水平也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云南省少數民族的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从温饱水平向小康水平迈进。

关键词:云南省 少数民族 全民健身 开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2(a)-0123-02

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省份。根据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25个。其中人口在5 000人以上的有26个,除了汉族以外,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有15个民族为云南所特有,分别是: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基诺族、怒族、德昂族和独龙族。其中除白族占全国白族总数的84%以上外,其他14个民族95%居住在云南。

1 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差异分析

1.1 地理位置差异

从地理位置看,少数民族一般居住的较为偏远,经济文化水平落后,居住在农村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体,受传统文化习俗的影响,大部分选择参加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娱乐活动,诸如:比赛和表演等,但平时这类活动举办的较少。在少数民族节日期间,参加活动的人数会有明显地增长,尽管他们时候知识水平的限制,对体育活动的认识较低,但他们对传统的民族风俗活动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是,虽然少数民族群众对传统风俗类活动参与度高,但绝大多数的活动都是在政府的支持下举办的,群众自发性的组织活动很少。

1.2 性别差异

从参与体育活动的人从性别来看,无论是农村还是乡镇,男性群体的参与程度普遍高于女性群体。在农村,甚至部分女生之参加政府举办的体育健身娱乐活动。这种情况与全国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比例基本吻合。少数民族中的女性群体由于身体条件、社会舆论、文化氛围等因素的限制,不能长期、稳定地进行体育健身活动。

1.3 年龄差异

不同年龄段的少数民族群体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比例明显不同。在城镇地区,呈现出明显的“高—低—高”趋势。青少年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比例较高,由于他们没有明显的生活负担,且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充沛,因此,能够长期稳定地进行体育健身活动。而30~50人群由于家庭负担、经济压力等因素,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比例最小。55岁以上的人群,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比例有明显的上升。处于该年龄段的群体,生活压力减少,拥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且闲暇时间也更多,因此,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比例也明显增加。

1.4 时间差异

从整体上看,云南省少数民族参与健身活动的时间无规律的较多。农村的少数民族人群参与体育健身的时间往往与节假日有关。诸如龙舟赛、舞龙灯、打陀螺、抢花炮等。城镇居民一般选择周末或节假日进行健身锻炼。老年人的健身活动时间最为稳定。

2 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参与健身活动差异的原因分析

2.1 经济水平因素

上文已经提到,农村与城镇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状卵管明显不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济水平的限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农村地区,在学校时,有时间有精力参与健身活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有了家庭负担与经济压力,并且云南省地形崎岖不平,山高谷深,农村的劳作任务比较繁重,人们在从事大量的农活后,没有精力再去参与健身活动。但是有政府组织的传统民俗体育健身活动时,他们是非常积极参与的。而城镇地区的少数民族一般有较为稳定的经济来源,不用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因此能较为广泛地参与到健身活动中来。另外,相对于农村来说,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备,人们即使不能去健身房,也能利用一些公共健身设备进行体育锻炼。

2.2 文化水平因素

身处边远偏僻地区的少数民族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了解情况较差,有的人甚至根本了解其中的内容。在城镇情况稍有改善,但总体对《纲要》的了解情况还是不尽如人意,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在健身消费上,农村家庭受思维观念的限制,对健身的投资几乎没有,最多是孩子的体育用具。而在城镇,这种情况略有好转,人们到健身房进行锻炼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3 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参与健身活动的形式与场所分析

居住在城镇的少数民族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形式多样,有的是一个人,有的是同家人一起,有的是同朋友一起。由于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全民健身活动,城镇的少数民族居民也能够经常参与社区、单位或俱乐部的活动。体现在数据上,就是城镇居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远超农村地区,这也与我国社会体育的基本状况相一致,城镇高于农村。与过去相比,农村地区参与健身活动的人数已经明显增加。一方面是由于少数民族聚集地传统民俗体育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人们物质水平和文化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对健身活动的认识也更加深入。居住在城镇的少数民族进行体育健身活动的场所一般是公共基础设施或公园等,居住在农村的少数民族虽然没有完备的健身设施,但他们的活动范围更广。

4 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全民健身运动发展对策分析

4.1 政府加大宣传力度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许多人对《纲要》的了解不足,健身意识不强,没有领会到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性。因此,当地政府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宣传工作的重视,强化群众的健身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念,提高群众参与健身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4.2 完善管理体系,健全运行机制

为了更好地在云南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可以在州、县设立专门的民族传统风俗体育机构或体育协会类型的组织;在乡镇建立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机构,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4.3 完善健身娱乐设施,协调健身娱乐市场发展

阻碍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全民健身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健身市场的硬件设施不够完善,不能满足人民的健身需球,从而影响了该区域健身市场的发展和人们健身观念的形成。

政府应加强对健身市场的引导,制定科学有效的发展规划,对现有的健身市场资源进行有效合理地配置,推动健身市场的健康发展。对娱乐市场进行细致地划分,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利用好社会资源,根据健身娱乐消费需求多元化的特点,开发适合不同需求层次的体育健身市场。

在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健身运动时同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一样,要与当地的经济水平、文化水平、社会氛围相适应。少数民族的体育健身发展表现出滞后性、体育动机多样性以及活动内容的现代化与民族传统内容的交融性、活动时间的季节性、健身方式的适宜性和活动场所的随意性等特征。正是由于云南省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均衡才造成了健身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时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以上特点,开拓新途径,逐步在少数民族群体中树立现代化的健康意识,真正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向深层发展,为提高全国人民健康水平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宋允清,张爱平,汪广茂,等.粤湘桂黔滇少数民族全民健身活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6):31-34.

[2] 林晓滔.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发展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18):69-70.

[3] 陈欣.西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山地属性[J].贵州民族研究,2014(11):223-226.

猜你喜欢
开展现状全民健身云南省
童眼看兵器
云南青年齐相聚 点亮青春大盛会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巨野县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情况及发展对策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的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