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式棒垒球比赛的进攻策略探析

2016-10-14 20:05李宏云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策略

李宏云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4.137

摘 要:该文通过对软式棒垒球比赛中的基本局面进行归纳与总结,对击球顺序编排、击球、跑垒等进攻战术进行探索,结合笔者在训练中的经验与体会,提出有针对性的进攻策略与建议。旨在为软式棒垒球队训练的教练员提供一些训练思路、方法,为软式棒垒球运动在中国基础教育中的发展出微薄之力。

关键词:软式棒垒球 进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2(a)-0137-02

目前,软式棒垒球运动在中国基础教育中的开展如火如荼,它的竞技性与娱乐性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热衷于这项运动。它相对于棒垒球而言,软化了器材,简化了规则。因此,软式棒垒球比赛的进攻具有高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它是在场上防守方没有投手的情况下,进攻方击球员击打放置在击球座上的固定球,然后跑垒,并且垒上的其他跑垒员不允许偷垒;进攻战术是通过合理的击球顺序编排、击球技术、有效跑垒并依次通过一垒、二垒、三垒,再通过本垒得分线而得分的一种进攻策略。因而,进攻队员完全可以根据场上防守方的站位,任意调整自己的击球方向和力量,扰乱对方的防守阵脚,帮助本方队员顺利进垒和得分。

1 軟式棒垒球比赛中的基本局面

软式棒垒球比赛过程中虽有千变万化的比赛局面,但不外乎以下8种基本局面,它是对软式垒球错综复杂的比赛局面的归纳和总结,是攻守双方战术运用的基础。

(1)一垒、二垒、三垒上没有跑垒员。

(2)一垒有跑垒员,二垒、三垒无跑垒员。

(3)二垒有跑垒员,一垒、三垒无跑垒员。

(4)三垒有跑垒员,一垒、二垒无跑垒员。

(5)一垒、二垒有跑垒员,三垒无跑垒员。

(6)一垒、三垒有跑垒员,二垒无跑垒员。

(7)二垒、三垒有跑垒员,一垒无跑垒员。

(8)一垒、二垒、三垒有跑垒员(满垒)。

以上8种基本局面指的是在比赛中进攻方击球员在未击球之前相对静止的局面,熟练掌握这8种基本局面,是比赛双方发挥各自技战术水平的基础。它会随着比赛的开始,击球员击出路线不同、落点不同,同时受到跑垒员进垒速度及防守方的传接球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8种基本局面会衍生出呈倍数增长的局面变化。

2 软式棒垒球比赛中的击球顺序编排战术

软式棒垒球比赛采用的是每场比赛为5局或60 min,超过60 min未赛完5局的,当局赛完则比赛结束;如果比赛中某队在3局领先20分或20分以上,4局领先15分或15分以上,比赛即可结束。比赛过程中,双方采用攻守交换的原则,每局比赛,参与进攻的9名运动员必须要依次上场打击球,然后跑垒。所以,击球顺序的编排在软式棒垒球比赛中占据很重要的作用,它必须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布阵,才能有效地获得进垒或得分的机会,否则,会导致在进攻上垒过程中出现重大“伤亡”,被“OUT”出局。进攻击球战术的编排要根据自己队员的个人击球技术特点及防守方易出现的防守漏洞去编排,基本原则如下。

(1)第一棒至第三棒,可以安排奔跑速度快,灵活、机智、冷静的队员,确保提高前三棒的上垒率。

(2)第四棒、第五棒,可以安排安打率高,长打能力较强的队员,确保前三棒队员进垒和得分。

(3)第六棒至第八棒,可以安排安打率、长打率比较稳定的队员,确保队员能顺利进垒或给连续进垒创造机会。

(4)第九棒,可以安排稳定性高、长打能力最强的队员,确保垒上队员进垒和得分。

3 软式棒垒球比赛中的击球进攻战术

软式棒垒球比赛的击球战术相对简单,没有棒垒球比赛那么复杂。击球队员主要是根据场上防守方队员容易出现的漏洞及基本局面中存在的空当去完成击打,击球力量和方向要视本方队员在垒上的情况而定,只有这样,才能知己知彼,出奇制胜,百战不殆。

3.1 3次击球机会力量的分配

每个队员在准备击球前,要充分认识软式棒垒球器材的特性。软式棒垒球的球和球棒是发泡橡胶材质,质地柔软。如果在击球时用力过大,当球棒击中球时,过大的力量会使球体发生巨大的形变,从而大幅度减弱挥击的力量,致使用力大而球打不远。因此,第一击和第二击建议使用不超过80%的力量击球。软式棒垒球比赛中,进攻方的击球员每人有3次击球机会。合理分配3次击球的力量是击好球的重要因素,同时也要根据防守方站位的深浅来决定击球的轻与重。

3.2 依据场上防守方的位置,把球击向防守的空当

软式棒垒球比赛中,防守方站位大致会出现9个主要空当(见图1)。这些空当就是击球员击出安打的9个主要方向。

3.2.1 内场空当(4个空当)

三垒和游击手之间;投手和游击手之间;投手和二垒之间;一垒和二垒之间。

3.2.2 外场和内场之间空当(5个空当)

左外场和三垒、游击手之间;中外场、左外场和游击手之间;中外场与游击手、二垒之间;中外场、右外场与二垒之间;右外场与一垒、二垒之间。

3.3 把球击向前位跑垒员的相反方向,便于进垒或得分

击球的最终目的就是得分,所以,保护前位跑垒员是击球员首先要建立的进攻意识。击球员所选择的击球方向,尽量是前位跑垒员前进的相反方向,目的是加大防守方传杀前位跑垒员的传球距离,保护前位跑垒员安全进垒。前位跑垒员和后位跑垒员能够双安全上垒才是最佳的进攻效果。

3.4 长打与轻打相结合

在软式棒垒球比赛过程中,进攻方的每位击球员都希望击出本垒打球,但是飞不出本垒打线的高飞球很容易被防守队员接杀出局,比赛中出局最多的队员常常也是本垒打最多的队员。所以,在比赛中要长打与轻打相结合才是最有效的进攻。

3.5 擅于寻找防守方的防守弱点,便于出奇制胜

在软式棒垒球的比赛中,一局比赛是雙方参赛的9名队员各轮流击球1次,因此,进攻方可以通过半局的进攻找出对方防守的弱点。

3.6 击出快速的地滚球是最有威胁力的进攻

在软式棒垒球比赛中,如果进攻方击球员击出的高远球高而不远,很容易被防守方接杀出局,没有任何进垒和得分的机会,而且其他各个垒位的跑垒员必须回到原垒位。因此,在软式棒垒球比赛中,进攻方击不出高质量的外场球时,就多击打地滚球,特别是击出快速的地滚球能有效地破坏防守方第一点防守,出现漏球,给进攻方队员更多的进垒时间和得分机会。

4 软式棒垒球比赛中的跑垒战术

在软式棒垒球比赛中,跑垒战术尤为重要,它是得分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一个运动员综合水平高低的依据,更能体现一个团队的整体实力。

4.1 击球员跑垒

由于击球员完成击球后要先放下球棒再起动跑向一垒,所以,击跑员进垒速度一般要慢于其他垒位的跑垒员;同时软式棒垒球规则允许击跑员踏触一垒垒包后冲出垒位,所以,击跑员到达一垒前是不能减速的,必须要全速踏触并通过一垒垒位。

4.2 进攻性跑垒

在软式棒垒球比赛中,流行一句这样的话:“跑垒的水平可以看出一个运动员综合水平的高低”。进攻性跑垒也被称作为攻击性跑垒,它可以让进攻方队员顺利进垒和得分。

4.2.1 “进攻性跑垒”重点强调的是队员跑垒的意识

首先,是进攻方的跑垒队员要对场上的局面变化在瞬间作出清晰判断,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垒(被迫进垒除外),避免不必要的“出局伤亡”。其次,在比赛过程中,还要有掩护、协助队友安全上垒的进攻意识,有时跑垒员通过自己的掩护,诱惑防守方将球传向攻方相对安全的垒位,有时甚至要“牺牲”自己以帮助本方队员获得最大安全限度的上垒和得分机会。

4.2.2 “进攻性跑垒”在比赛中还有鼓舞攻方队员士气的作用

作为一名攻方队员在场上的精气神很重要,队员在场上那种强烈的得分欲望和全力跑垒的气势,会给防守方带来无形的压力,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失误,从而给攻方有了安全上垒和得分机会。

5 结语与建议

5.1 结语

首先,软式棒垒球比赛中,对8种局面的领悟和掌握是进攻战术布置的前提,也是适应千变万化的局面变化的基础。另外,合理的击球顺序编排战术对软式棒垒球比赛中队员的有效上垒至关重要,强棒的合理安排能确保安全上垒的总人数,更是获取胜利的关键。其次,击球战术的运用,强调的是进攻队员在击球前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不仅要对场上防守方的站位空当、传接球等弱点了如指掌,还要根据本方场上队友的跑垒局面去选择击球的方法、方向、落点等,以便取得最佳的进攻效果;最后,跑垒水平是“衡量一个运动员综合水平高低”的标准,跑垒战术的合理运用是“一个团队整体实力”的体现,它是直接关系到比赛胜负的决定因素。

5.2 建议

要加强对8种基本局面的训练,且要对每一种局面反复强化练习,让队员在多次的练习过程中去领略局面的千变万化,见多识广,才能百战百胜;另外也要加强击球的专门练习,熟能生巧,才能有效地控制击球的力度、方向、角度、落点等,减少不必要的失误;还要注重30~60 m短距离的加速跑练习,提高队员的快速奔跑能力,对跑垒战术的运用有很大帮助;最后要加大以赛带练的力度。教学比赛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心理适应能力以及局面变化的运用和对竞赛规则的理解等方面都有良好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乔培基.学校体育选项课教材——垒球[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 梁友德.少年棒球[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3] 詹国玉,林国华.垒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辽宁体育科技,2008(5):93.

[4] 中国垒球协会.软式棒垒球培训资料[Z].2015.

猜你喜欢
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凸显对比策略 促进数学思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