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的林书豪现象分析

2016-10-14 20:05董梦佳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社会学

董梦佳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4.148

摘 要:在社会学发展过程中,结构功能主义成为社会学理论的三大理论之一,对于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该文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出发,运用文献综述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林书豪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分析出“林书豪现象”对于NBA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从影响中探究“林书豪现象”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社会学 结构功能主義理论 林书豪现象 NBA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2(a)-0148-04

在NBA的2011—2012赛季,尼克斯队的林书豪在球队主力控卫受伤的情况下上场,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篮球天赋和能力,收到了全球NBA球迷的关注,并吸引了大批球迷。林书豪品牌效应已经达到1 400万美元,据估计,这一现象将可创造高达1.5亿美元的商机。那么,“林书豪现象”是如何产生的?现象的产生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该文尝试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分析“林书豪现象”,探究“林书豪现象”对于NBA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以及现象产生的原因和给予我们的启示。

1 结构功能主义历史发展

1.1 结构功能主义的兴起

19世纪的法国,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在1789年革命中,法国王室被推翻,后来拿破仑统一欧洲也失败,使得整个社会陷入了混乱。奥古斯特·孔德提出了“社会学”,试图研究人类行为,通过系统的社会行为研究来促成人类更为理性的互动,因此,孔德被称为“社会学创始人”。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社会静力学强调社会静态发展,社会动力学强调社会的动态演变。同时,孔德运用了有机体类比法,将社会中的家庭比作细胞,阶级或种族比作组织,城市和社区比作器官,有效地揭示了生物学和社会学之间的关系,他确信“生物学为社会学提供了指导和准备,但将来却是社会学使生物学系统化。”[1]

孔德开创了社会学,并将社会学的组成部分进行分解,从微观的组成部分来把握宏观的社会整体,但是这一类别单纯的将社会学的组成部分与生物学的组成部分进行对应,忽视了社会组成部分的特殊性,这一类别显得比较粗糙。

继承和发展孔德有机体类比法思想的是郝伯特斯·宾塞。斯宾塞利用了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中“物种进化”的概念,认为达尔文进化论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观念同样可以解释社会中贫穷和富裕的形成原因,“适应”的人和“适合”的社会形态将生存,“不适应”将淘汰,因此,他被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他认为社会变迁是社会发展中的自然现象,对于社会现有的架构不需要过多的干预,可以放任社会和经济发展。

“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学说已经包含了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假设,即社会是一个相互依赖的部分组成的系统。”[2]但是,斯宾塞理论的形成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当社会陷入经济混乱的社会,不干涉的思想无法让资本主义社会走出经济危机,达尔文进化论不能完全解释社会发展。

埃米尔·迪尔凯姆坚持“人类行为不能只以个体的方式存在,而必须要把行为放到社会的范畴中去加以了解。”[3]迪尔凯姆的理论概括起来主要有3个观点:首先,他强调社会的整体性质,认为社会是一个实体,系统的组成部分是整体基本功能、满足整体需要的必要条件。其次,社会处于“常态”和“病态”中。系统包含均衡点,正常功能围绕均衡点产生。当社会这个系统偏离均衡点时,社会就会出现“失范”现象,即当社会对个人行为失去有效地控制力时,社会所感受到的一种方向的迷失。最后,迪尔凯姆将因果分析方法和功能分析方法加以区分,他认为,解释社会现象时,需要把产生现象的原因和实现功能区别开来,功能一词的解释要倾向于“结果、目标”,因为社会现象的产生不一定引起了有益的功能。

迪尔凯姆对于结构功能主义进行了有效地发展和补充,将社会没有按照人们预期发展而产生的现象称为社会“失范”,并且将功能和原因进行有效的区分,提出了社会现象不一定都能产生正功能,这为默顿的思想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1.2 结构功能主义的发展

罗伯特·默顿整合了前人的社会学理论,并提出了新的社会学观点,极大地丰富了社会学中的结构功能理论。默顿强调对于社会的研究,应该结合社会的“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因此,默顿提出了宏观社会学和微观社会学的概念。宏观社会学是关注大规模的现象或是整个文明[3],比如:奥林匹克运动在全球的发展。微观社会学针对较小群体所做的研究,主要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比如:体育教练的期望如何影响运动员的项目成绩,运动员退役后如何摆脱原有的社会角色。默顿提出了中层理论,他认为社会学的发展需要概念定义清晰并且叙述详尽,先前的社会学发展理论的相关概念没有进行系统和明确的界定,不利于社会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因此,默顿尝试修正前人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三个假设。他认为任何社会群体的一部分活动,既可能对全社会有积极的正向功,又可能没有功能,甚至有“反功能”,即起消极作用,因此,功能的一致性假设不成立。社会群体的活动,其功能有时十分明显,但有时隐藏起来,或者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功能,功能的普遍性假设存在缺陷。功能的不可或缺性指任何文化现象都发挥着不能被其他文化要素所取代的、必不可少的功能,但是,许多古老习俗的社会功能可能会发生变化,甚至消失,因此,这与功能的不可或缺性相违背。

默顿的研究,对于结构功能主义来说,将功能看的更加深刻和透彻,在迪尔凯姆思想的影响下,按照功能的作用,默顿将功能划分为正功能和反功能,按照功能的明显程度,默顿将功能划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体现出一种辨证的思想来看待功能,可以有效地理解一部分事物的发展会给社会带来不利的影响,解释了更多的社会现象。同时默顿修正了前人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三个假设,使得结构功能主义内容更为丰富和科学。

对于现代结构功能主义来说,帕森斯的作用与贡献非常巨大。“1937年他的《社会行动的结构》一书,企图将杜尔克姆、帕累托、韦伯等关于社会经济秩序的思想来一次大综合,构造一个独一无二的社会理论体系,为此他花尽毕生精力。”[2]帕森斯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首先,帕森斯提出了社会行动论,他认为社会生活主要表现为社会行动,而社会行动者除了个人以外,还包括群体、组织等。帕森斯探讨了如何决定一种社会行动是否能得到价值认同,因此,他提出了宏观功能论,将社会整体分为社会系统、文化系统和人格系统。社会系统指人际关系、社会角色、文化等方面,价值观、道德则属于文化系统,而人格系统指社会个体。三个子系统的总和就是社会整体,同时,系统总是趋于稳定平衡状态。其次,帕森斯认为系统的存在,需要正确处理内外部的环境,并且又存在的目的和追求目的的手段,因此,帕森斯将结构功能主义扩展到一般社会系统理论,产生了AGIL模型用来研究和解释社会现象,分别是系统所拥有的适应功能、目标达成共能、整合功能和潜在模式保持功能。

帕森斯对于结构功能主义的贡献是巨大的,在这之前,强调社会是一个整体和部分的概念,而帕森斯之后,强调社会是一个系统和要素的观点,系统相比于整体来说,更为强调要素、目标和功能,对于社会和社会现象的解释更加具体,而AGIL模型为解释社会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可以说,在帕森斯时期,结构功能主义的发展到达了一个顶峰。

2 构功能主义概述

2.1 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假定

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假定是假想社会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而这个有机体的每个部分,都是为了维护这个有机体的生存而存在,强调社会的每个部门都是为了保持社会的稳定而构建起来的。具体来说,社会是各个部分组成在一起的综合体,各个组成部分趋于平衡,社会系统是相对静止并且逐渐进行演变,而各个子系统的变化会引起整体的变化。

2.2 结构功能主义的核心观点

2.2.1 社会系统论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系统,由一系列彼此相关的元素或部分组成,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系统的特点是在各个部分及其张力之间趋向平衡。一部分的改变会对其他部分和整体产生影响,并且这一过程是持续进行的。这一观点是结构功能主义最为重要的观点,也是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构建的基础。

2.2.2 正功能和反功能

正功能是指满足社会成员特定的需要。而反功能是指一个社会元素或过程,会使社会体系崩溃或降低社会的稳定性,对于社会来说会暂时出现一个不利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足球流氓为例,足球流氓的反功能非常明显,他们对足球比赛中的球员观众的安全维护造成严重的威胁,但是,足球流氓存在着正功能,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体现了安保人员的价值,可以要求增派警卫和增加薪资。此外,体育比赛会起到一个安全阀的作用,足球流氓的暴力行为如果在球赛中不加以释放,那么或许会产生更为严重的社会威胁。

2.2.3 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公开陈述且刻意显现的功能被认为是显性功能,而不自觉且非刻意显现的功能就是隐性功能。体育最明显的功能就是锻炼身体,强健体魄,而国家之间的体育比赛,则可以提现一个国家竞技体育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同时,体育还有许多隐性功能,比如:体育作为一种社会设置则在娱乐和休闲中传递和增强了社会价值观念”[4],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还可以培养人们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意识。

2.2.4 社会共识

社会共识是指“社会大多数成员就什么是合意的、值得的、道德的以及什么是不合意的、不值得的、邪恶的达成一致。”[5]就体育方面而言,人们对于体育比赛的认识是体育比赛的公平公正性,在体育赛场上,滥用兴奋剂、虚报球员信息、裁判的“黑哨”现象都被认为是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是为人们所不齿的。因此,在体育比赛中,人们会有一个正确的社会共识来保障体育比赛的顺利进行。

2.3 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特点

结构功能主义是从整体作为分析层次,认为社会是稳定而完整的,个人通过社会化来展现社会功能,在人们的合作和共识之中维系社会的稳定。结构功能主义能够洞悉社会结构和社会稳定,但是其最大的弱点在于无法解释社会变革,过于保守,这是很多人抨击结构功能主义的最大原因。

3 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的“林书豪现象”

3.1 “林书豪现象”

在如今的NBA赛场上,随着姚明的退役和易建联表现低迷,亞洲球员的表现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一个来自哈佛的美籍华裔球员林书豪凭借自己的实力,从草根球员中脱颖而出,顺利成为尼克斯的首发控卫,并成为家喻户晓的全民偶像。林书豪是目前全球蹿红速度最快的运动员品牌,尼克斯17号球衣销售异常火爆,他成为各大社交网站热议的焦点,林书豪品牌效应已经达到1400万美元,与科比持平。具体来说,2012年2月最新一期《时代》杂志,“林来疯”荣登封面。他的主要赞助商,正打算趁势推出林书豪的专属篮球鞋。林书豪17号球衣已火速登上全NBA销售榜首,不仅仅是在美国,即便是在新浪微博上,每过一场比赛,林书豪获得的关注都会呈几何数字上升,而他的身价也像火箭一样开始急速上涨。据估计,这股“林旋风”将可创造高达1.5亿美元的商机。

3.2 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看“林书豪现象”

3.2.1 从社会系统论的角度看“林书豪现象”

从社会系统论来看,认为社会是一个系统,由一系列彼此相关的元素或部分组成,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一部分的改变会对其他部分和整体产生影响,并且这一过程是持续进行的。如果将NBA联盟看作一个系统,那么“林书豪现象”是这个系统的一个元素。林书豪原来在尼克斯队是一个替补球员,当首发控卫受伤无法比赛时,林书豪作为替补上场,并且抓住了机会,完美地展现了自己的球技和球队组织能力,带来尼克斯队走向了胜利。由于林书豪的实力被世人熟知,并且迅速成为全民偶像,其经济价值在一段时间内急速上涨,并且在短时间内会持续下去。“林书豪现象”的出现促进了整个NBA联盟的发展,为其带来了巨大的商机,而NBA为了自身的发展,也会持续宣传林书豪,不断地将其包装,使得这一商机充分发挥,带来更多的商业价值。

3.2.2 “林书豪现象”的正功能和反功能

“林书豪现象”的正功能可以从优秀运动员的示范效应和运动项目发展的示范效应来分析。从优秀运动员的示范效应来看,林书豪优秀的形象主要为球迷,尤其是为年轻球迷树立了一个正面的形象。生活中,林书豪谦虚谨慎、处事低调、待人礼貌、坚守自己的信念,骨子里是华人家庭教育的产物;球场上,他激情似火、张扬无忌、生动活泼、考虑集体的利益,充分展现了美国人的特征。对于许多年轻球迷来说,需要有一个具有正能量的偶像。从运动项目发展的示范效应来分析,林书豪来自于世界名校哈佛大学,成为体教结合的宠儿,对于中国篮球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首先,对于中国的篮球运动员来说,不应该只注重篮球技术的发展,也应该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为日后退役生活做好坚实的准备。其次,“林书豪现象”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NBA的造星运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乔丹还是科比,再到林书豪,NBA依靠其成功的宣传和包装,让NBA球星与球迷产生良好的互动,球迷拥护自己的球星,使得NBA联盟不断地发展,商业价值节节攀升。对于中国的CBA来说,除了制度方面的问题外,对于球星的塑造,CBA完全可以学习NBA的造星运动来加强球迷和球星之间的互动,提升CBA的关注程度。

当然,“林书豪现象”对于中国来说,也产生了反功能。NBA本身是一个商业营利性联盟,当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林书豪现象”,关注NBA时,NBA的盈利就会越来越大,吸收的海外资本就会越来越多,很大一部分就是从中国获得的利润。其次,NBA和CBA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竞争,当因为“林书豪现象”人们关注NBA时,在某种程度上,CBA的关注度就会降低,对于中国的篮球联赛来说产生了一定的威胁和损失。

3.2.3 “林书豪现象”的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林书豪现象”的显性功能非常明显,就是其为NBA带来的商业价值。从“林书豪现象”出现开始,尼克斯17号球衣销售异常火爆,并逐渐成为球衣销售榜的销售冠军。同时,林书豪成为各大社交网站热议的焦点,林书豪品牌效應已经达到1 400万美元,与科比持平,据估计,这股“林旋风”将可创造高达1.5亿美元的商机。

同时,“林书豪现象”也存在着隐性功能。在姚明退役、易建联低迷,黑与白对决的NBA球场上,林书豪的出现无疑让中国热爱篮球的人们兴奋不已,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重要的是林书豪的出现使我们认识到亚洲人不需要超常的身高也可以打出赏心悦目的篮球,也同样能够和世界优秀选手对抗,这极大地增强了亚洲人的自信心,重新唤起了亚洲人对NBA的激情,体现了种族、民族自豪感。

3.2.4 从社会共识的角度看“林书豪现象”

从社会共识的角度看“林书豪现象”,林书豪决不放弃、奋勇拼搏、自信、谦逊的品质得到了球迷的认同,并达成共识。2010—2011年赛季,林书豪平均上场时间9.8 min,赛季平均得分2.6分,而2011—2012年赛季,林书豪平均上场时间24.8 min,赛季平均得分14.6分,在这一年当中,面对挫折和失败,林书豪大胆面对挑战,从不放弃努力,为后来的大爆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许多球迷支持林书豪也正因为他顽强拼搏和永不言败的精神。其次,林书豪是一个黄种人,身高1.91 m,在黑与白对决的NBA球场上,他没有与生俱来的异于常人的身体素质,但是,依靠其自身的努力成为了一名优秀的NBA篮球运动员,出身草根阶级的他与很多球迷产生了共鸣,这也是许多球迷喜爱林书豪的重要原因。

4 结语

当然,对于“林书豪现象”还可以从很多角度进行分析,比如:互动理论,该文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出发,概括出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来分析“林书豪现象”。社会系统论认为社会是一个系统,由一系列彼此相关的元素或部分组成,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同时,可以将功能划分为正功能和反功能,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社会中存在社会共识来维护社会系统的稳定。该文从核心观点出发,认为“林书豪现象”的出现促进了整个NBA联盟的发展,为其带来了巨大的商机,而NBA宣传林书豪,不断地将其包装,使得这一商机充分发挥,带来更多的商业价值。“林书豪现象”存在着正功能和反功能,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同时,林书豪出身草根阶层,没有异于常人的身体素质,但凭借着自身的努力获得成功,与很多球迷产生了共鸣,这一社会共识使得“林书豪现象”得以出现并且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乔纳特·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上)[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9.

[2]王翔林.结构功能主义的历史追溯[J].四川大学学报,1993(1):37-42.

[3] 理查德·谢弗.社会学与生活[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9:9,13.

[4] 戴维·波普诺.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5] 迈克尔·休斯,卡罗琳·克雷勒.社会学导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

[6] 闫艺.“林书豪现象”对中国篮球运动的启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8):63-67.

[7] 彭国强,项贤林.林书豪现象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12):42-47.

[8] 姜勇,张树山.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5):30-33.

[9] 熊欢.论功能主义理论在体育社会学中的应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2):13-21.

猜你喜欢
社会学
基于OBE理念的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改革研究
意外遇见社会学
被误解的社会学
关于影片《赎罪》的艺术批评
针对大学生“约炮”行为的社会学分析
社会学视阈下古琴艺术的变迁研究
我国街头篮球发展的社会学分析
传销网络发展的社会学分析与对策
意外遇见社会学
名实的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