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毛泽东诗词的妇女思想

2016-10-14 09:38范子谦
党史文苑 2016年18期
关键词:丁玲妇女诗词

范子谦

[摘要]毛泽东妇女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发展。毛泽东所作与女性有关联的4首诗词,凝结着他对妇女解放的认知。通过对这4首诗词解读,可探究他对革命与爱情的认识、对妇女人才的重视和对妇女与革命关系的认识。透过诗词,不但可以从字里行间深刻体悟毛泽东的大气魄和浓郁的革命豪情,更可以立体化地理解他的妇女解放思想。

[关键词]毛泽东诗词妇女思想

〓〓毛泽东一生公开发表近70首诗词作品,其中有4首关涉女性。学术界对毛泽东诗词的研究可谓成果丰硕,但对毛泽东诗词中蕴涵的妇女思想的研究却并不多见。本文拟从毛泽东诗词的层面解读毛泽东的妇女思想。

〓〓一、关于革命与爱情

〓〓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先后两次到北京。此时正值五四运动前后,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各种妇女解放思潮竞相逐流,陈独秀、胡适等人极力提倡男女平等、婚恋自由和家庭革命,一时应者云集。受此影响,青年毛泽东的妇女解放思想初露端倪。他开始广泛论证妇女问题,包括妇女参政、教育、放足等。作为妇女解放的重要环节之一,妇女的婚恋问题受到毛泽东的特别关注。他怒斥旧婚姻制度的残酷:“为什么打起屋大的灯笼,寻遍了全中国的社会,竟看不见半点恋爱的影子?”[1]p401年轻时的毛泽东极力提倡婚恋自由,他认为婚姻的中心在于恋爱,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自由的婚姻。而对于爱情的描述也体现在他的诗词中。

〓〓《虞美人·枕上》作于1921年,是毛泽东写给妻子杨开慧的,也是我们迄今为止所能读到的毛泽东的第一首爱情词。词曰: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此词上阕书写的是诗人内心的愁绪,对“愁”“寂寞”“寒”等词的遣用凸显作者的孤独、苦闷,孤苦的心情源于对妻子杨开慧的思念。作者因愁苦而辗转反侧难以成眠,只好“披衣起坐数寒星”。词的下阕在思想感情上延续上阕,进一步抒发了对妻子的相思之情。“离人影”“残月”“抛眼泪”等意象将作者百念成灰思佳人的形象刻画得更加生动。整首词语句平实却情真意切,不赘华丽辞藻却质朴纯真,令人感同身受。

〓〓彼时,毛泽东新婚不久,却因为革命事业不得不和妻子暂时分离。正处于热恋的煎熬中,他对妻子思念的火花喷薄欲出,如是这般热烈的诗词便呈现在我们面前。

〓〓无须讳言,《虞美人·枕上》是处于热恋中的毛泽东的一首“纯真炽热的恋歌”,是对妻子纯粹的爱意表达。而这也恰恰说明了毛泽东作为一个伟人,首先是具备正常人格的人,他也具有七情六欲,也要谈情说爱,在青年时期对爱情也有着大胆热烈的表述,这首词所洋溢的对爱情的缠绵悱恻与古往今来的年轻人无异。鲁迅先生有诗言道:“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看似儿女情长,恰是英雄本色。因此,《虞美人·枕上》不同于毛泽东之后大都带有政治性、他指性意味的作品,只是一首纯情之作。

〓〓这一时期,毛泽东的妇女思想还带有明显的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色彩,偏好谈及西方人权学说和男女平等观念,尚未寻觅到真正的思想武器,也就没有发现困扰中国妇女的根本症结。至五四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传播的主流,伴随着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这一崭新理论的引介,毛泽东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对妇女解放的认知水平迅速提高。由此起,他思想上摆脱了“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观念的大杂烩”状态,“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自认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2]p585。毛泽东的妇女解放思想开始发生转变。

〓〓真正体现毛泽东马克思主义爱情观的则是作于1923年的《贺新郎·别友》。

〓〓1923年,毛泽东奉党中央要求奔赴广州,准备参加国民党一大,为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共同推进革命事业而努力。临别之际,毛泽东为他的妻子兼革命战友杨开慧作《贺新郎·别友》: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展开全词,细品内容。词的上阕写尽了离愁别绪,“凄然”“苦情”“热泪”映照下,夫妻间不忍离别的痛苦跃然纸上。加上“前番书语”之“误会”,别离的心情更平添了些许复杂。况且爱人是自己在人间的“知己”,分别焉能不痛苦?然而,身为革命者的毛泽东,他所向往的爱情绝不是小家庭式的男欢女爱,而是上升到民族国家立场的革命爱情。词的下阕,整个风格曲调为之一变:纵使有霜重残月凄清,然一往无前的革命气概已“割断愁丝恨缕”,因为“似昆仑崩绝壁,像台风扫寰宇”的革命高潮马上就要到来了,个人爱情要服从革命大局。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对革命的期盼,对革命与爱情的选择。但这不代表毛泽东是为了革命而抛弃爱情,因为禁止革命青年谈恋爱是可笑的,谈恋爱的革命青年一样能搞好革命。所以在《贺新郎·别友》的结尾“重比翼,和云翥”,则是期望和妻子在未来的革命斗争中再相聚。整首词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融为一体,既有对伴侣依依不舍的诉衷情,又有献身革命事业的雄心,高昂的革命激情与缠绵的爱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格调上迥异于一般书写离愁别绪的诗词,在思想内容上更胜于普通的爱情诗词。

从《虞美人·枕上》到《贺新郎·别友》,两首词之间的跨度见证了毛泽东妇女思想的转变。对于婚姻爱情,他的观念从认为婚恋要“以恋爱为中心,余事种种都系附属”[3]p67转变为“只有阶级的胜利,妇女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4]p282。从具有浓厚西方女权色彩的妇女解放思想转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后,他开始将婚姻问题与对社会制度的批判结合在一起,从《贺新郎·别友》中已经可以看到浓烈的革命激情与爱情的结合取代了儿女情长,毛泽东的革命爱情观初具雏形。

自此开始,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直至创建新中国,毛泽东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政权始终将维护妇女的婚恋权益看做妇女解放的重要方面。1931年11月,毛泽东签署命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其中规定:承认婚姻自由,实行各种保护女性的办法[5]p11。同时,毛泽东还先后签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从法律层面上确保苏区妇女结婚、离婚自由的权利。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有了很大改善,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尊重。毛泽东认为,“这种民主主义的婚姻制度,打破了中国四千年束缚人类尤其是束缚女子的封建锁链,建立适合人性的新规律,这也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胜利之一”[6]。延安时期,在毛泽东的指示下,陕甘宁边区政府先后制定颁布了《陕甘宁边区婚姻条例》《陕甘宁边区抗属离婚处理办法》等法规。其中所规定的“男女婚姻照本人之自由意志为原则”,“男女结婚须双方自愿”,为妇女摆脱封建婚姻枷锁、争取婚姻自由平等,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规定“实行一夫一妻制,禁止纳妾”,“禁止包办强迫及买卖婚姻”;还规定了“男女双方愿意离婚者,得向当地乡政府或市政府请求离婚登记。发给离婚证”[7]p40-41。这些规定使得妇女婚姻权益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1950年5月1日,在毛泽东的直接关怀下,新中国制定通过的第一部法律就是《婚姻法》,以恋爱自由为基础的婚姻自主权正式以法律形式在国家层面上得到确认。

二、关于妇女人才

在毛泽东的妇女思想中,妇女干部的培养和挖掘被放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干部决定一切”的思想贯穿于其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要求“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养与选拔”[8]p60。

毛泽东对妇女人才的重视也体现在他的诗词中。1936年11月,著名女作家丁玲历经千辛万苦到达陕甘宁边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对丁玲的到来十分重视,在窑洞中设宴隆重款待这位“红军抵达陕北后第一位奔赴苏区的知名作家”。事后,毛泽东专门为丁玲题写了《临江仙·给丁玲同志》,用电报发给随红一方面军赴三原途中的丁玲。词曰: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审视这首《临江仙·给丁玲同志》,细加考量可知,这首寄赠词字面上表达了对丁玲的欢迎、重视、赞扬和信任,在更深层次上则体现了作者对所有投身革命的女性知识分子的态度,彰显了毛泽东对妇女人才的重视。

词的上阕,作者交代了接待背景,从景物“西风”“孤城”引到欢迎的对象“出牢人”,看似平凡实则不平凡。这种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欢快的乐观主义情绪,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不单单令旁观者心中豪情顿生。当事人丁玲对此情此景终生难忘:“我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周副主席等领导同志,就是在一间大窑洞里举行的欢迎我的晚会上。这是我有生以来,也是一生中最幸福最光荣的时刻吧。我是那末无所顾虑,欢乐满怀地第一次在那末多领导同志面前讲话。”[9]p101

词的下阕开始赞扬丁玲,一个飒爽英姿、文武双全的革命女战士形象呼之欲出。如此形象之所以异于中国传统的女英雄们,原因在于丁玲是一名革命的女作家,作者最关注的恰恰在此。作者称赞丁玲“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则是引经据典。1922年8月24日,孙中山先生在《与报界谈话》中有言:“常言谓:一支笔胜于三千毛瑟枪。”毛泽东引用此典故称赞丁玲说明,革命作家一支笔,作用不亚于战场上的三千精锐士兵。这既体现了作者对文艺工作者极高的评价,也从侧面印证了当时中国共产党内有知识的革命妇女干部的匮乏。须知,领导妇女开展妇女解放运动,必不可少的就是像丁玲式的女性革命知识干部。

词的最后两句“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表达了作者对以丁玲为代表的从城市奔赴延安的女性知识分子殷切期望。“昨天文小姐”是她们在大城市,在资产阶级文化氛围中创作时的形象;“今日武将军”则是到了革命根据地,参加了革命队伍之后要努力转变的形象。由“文小姐”到“武将军”,既寓意着丁玲投笔从戎,由文学到革命的转变,也彰显了以丁玲为代表的一大批掌握知识文化的女性的转变。彼时,在这批知识女性榜样作用号召下,众多知识女性由各地奔赴延安。她们不光投身中国革命,更用实际行动加入妇女解放中去,成了中国共产党联系农村妇女的纽带和桥梁。

对妇女人才的重视是毛泽东妇女思想的重要方面。抗日战争时期的客观形势要求妇女以各种形式参与战争。开展妇女工作,离不开妇女干部的引导,故有必要“培养大批有理论武装的妇女干部,而且要培养大批做实际工作的妇女运动的干部”[10]。毛泽东深刻认识到,“我们历来最缺少的干部是妇女干部,妇女运动经验亦没有总结,这个缺点必须补救。没有一批能干而专职的妇女工作干部,要开展妇女运动是不可能的”[8]p225。1939年,在毛泽东的倡导下,中国第一所女子高等院校延安中国女子大学成立。中国女大凝聚了毛泽东的大量心血,为建立女大他不但带头捐助资金,还以身作则,经常到女子大学授课。众多革命女性在女子大学里提高了知识文化水平和个人素养,一大批妇女干部在这里脱颖而出,反过来引领着中国的妇女解放事业不断前进。

新中国成立后,对妇女干部的培养工作紧随着全国的妇女解放形式而不断发展。女工部和全国妇女联合会等妇女组织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妇女干部。在这一大批妇女干部的引领下,新中国的妇女运动迎来高潮。梳理中国妇女干部的培养发展历程,回顾毛泽东当年的这首《临江仙》,关于这首词不单单是一首寄赠词的说法便是完全合乎情理的了。

三、关于妇女与革命

在毛泽东妇女思想中,妇女与革命的关系是他妇女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于妇女与革命的关系,毛泽东有过一系列论断:“妇女占人口的半数,劳动妇女在经济上的地位和她们特别受压迫的状况,不但证明妇女对革命的迫切需要,而且是决定革命胜败的一个力量”[11]p30;“假如中国没有占半数的妇女的觉醒,中国的抗战是不会胜利的……只有妇女都动员起来,全中国人民也必然会动员起来,这是没有问题的”[10];“全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抗战胜利之时”[11]p45。而毛泽东对妇女在革命中重要作用的认识也体现在他的诗词中。

1939年6月1日,《中国妇女》月刊创刊。它是抗日根据地中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妇女期刊。该刊以“全国妇女工作的指导,经验的总结及交换”为宗旨,以“反映各地妇运情况及妇运生活”[12]为内容。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毛泽东专门为其题写了一首四言诗:

妇女解放,突起异军,两万万众,奋发为雄。男女并驾,如日方东,以此制敌,何敌不倾?到之之法,艰苦斗争,世无难事,有志竟成,有妇人焉,如旱望云,此编之作,伫看风行。

在毛泽东诗词中,专门为一份月刊题诗进行歌颂的情况仅此一次,而联系毛泽东的妇女思想便不难理解,该诗寄寓了作者对妇女参与革命的重视和期许。

妇女在革命中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便要求“要与轻视妇女运动的观念作斗争”,因为“他们看不出妇女的作用,忽视妇女在革命中的伟大力量”[10]。在毛泽东等人的号召下,苏区妇女积极投入到一切与革命相关的工作,为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于妇女在革命中的伟大作用,毛泽东进行过深刻、科学的总结:“妇女在革命中的伟大力量,在苏区是明显的表现出来的。在查田运动等各种群众斗争上,在经济战线上,文化战线上,在苏维埃组织上,都表现出她们的英雄姿态和伟大成绩。”[13]p314

抗战时期,在一切以抗战为中心的前提下,妇女能否参与革命干系重大。毛泽东也更加重视妇女在革命中的作用。在毛泽东等人号召下,妇女积极投入到革命运动中。一方面,妇女积极参加革命生产,发挥了建设的生力军作用,为根据地经济发展和支援前线作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大量妇女同志奔赴前线,直接参加战斗,许多妇女为了革命的最终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毛泽东在短诗中所写:“两万万众,奋发为雄。男女并驾,如日方东,以此制敌,何敌不倾?”对妇女的赞誉完全是名副其实。

相对来说,另一首反映毛泽东妇女与革命思想的诗流传得更为广泛。那就是作于1961年的《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飒爽英姿五尺枪”,不仅以雅洁爽朗的语言描绘女民兵们的飒爽英姿,更进一步赞扬了新中国妇女的精神面貌,表达了作者“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而“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则将这种意象升华。特别是针对女民兵而言,习武练兵本是男儿之事,但是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妇女在革命事业中一样可以建功立业。作者对女民兵的赞美也不局限于此,更是推及至全中国的妇女。

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表明:妇女解放与中国革命是紧密相连的。妇女解放运动作为中国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离开了无产阶级革命,妇女解放是得不到的;同时,没有妇女参与,中国革命也是不可能成功的。毛泽东深刻地认识到妇女与革命的辩证统一关系,对妇女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既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实践和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刻总结,也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具体成果。

四、结语

毛泽东妇女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妇女解放思想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呈现在毛泽东的理论著作和党的重要决议中,也诗化地反映在毛泽东的诗词作品中。从毛泽东的诗词出发探析他的妇女思想将有益于从多角度、多侧面地展开对毛泽东及其思想的研究,为探究毛泽东的妇女思想乃至毛泽东思想提供更多的史料支撑和信息来源。

梳理毛泽东不同历史阶段下所作之事关妇女诗词可窥见其妇女思想的流变与延续。从抒发离愁别绪到为所有被压迫女性的解放而奋斗,毛泽东的妇女解放思想始终和中国革命紧密连接,妇女解放被放置到中国革命大环境中。“边革命边解放妇女”的路径,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密切联系的创举,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2]毛胜主编.毛泽东思想研究资料(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3]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编.毛泽东新闻作品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

[4]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编.中国妇女运动文献资料汇编(1918-1949)[Z].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87.

[5]韩延龙,常兆儒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1卷)[Z],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6]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红色中华,1934-01-26.

[7]甘肃省社会科学历史研究室编.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1辑)[Z].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

[8]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张炯主编.丁玲全集(第9集)[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

[10]毛泽东.在中国女子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新中华报,1939-07-25.

[11]全国妇联编.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论妇女解放[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12]《中国妇女》一周年[J].中国妇女,1940,1(12).

[13]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张荣辉

猜你喜欢
丁玲妇女诗词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丁玲的主要作品
丁玲噩梦一场
她同时与两个男人同居,一生经历四个男人,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当代妇女的工作
诗词之页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