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转折

2016-10-14 09:38徐美琳
党史文苑 2016年18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建设

徐美琳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事关我们党和国家建设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时期,党深刻反省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错误指导思想,完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上的拨乱反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并开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 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性转折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开创时期。这一时期,经过拨乱反正,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逐步得到了恢复;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思想解放运动得到了兴起;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为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在这一时期的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按照新时期的路线和方针,加强了各行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开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全党的努力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明显,但也留有遗憾。

一、开创时期的界定与思想政治教育大转折的原因

1978年至1992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时期,在这段时期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到了新的飞跃,那就是产生和形成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实践,伟大的实践孕育科学的理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实践,推动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催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长达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驱散了笼罩在中国大地上的阴霾,广大人民从灾难、浩劫中解放出来。在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党的工作经过两年徘徊后,1978年12月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开创时期。在这一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复杂的形势,既有复杂的国际环境的影响,又有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留下的严重的消极性和破坏性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末期,和平与发展明显成为反映世界基本特征并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和战略性意义的问题。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对内求稳,对外思和,便成了大多数国家的政策取向。在“文革”期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特别刺激国人神经的是一些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周边国家也发展起来。巨大反差使一些人不禁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怀疑,对社会主义前途丧失信心。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在“文化大革命”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内容、原则、方法等都出现了严重的错误,使思想政治教育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林彪和“四人帮”鼓吹“政治冲击一切”,将经济工作和政治工作对立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无所适从,造成了思想政治工作无法发挥作用。他们拼命鼓吹“顶峰论”“天才论”,混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是非;宣传“踢开党委闹革命”,破坏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基础;煽动“打倒一切”,破坏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针和原则;极力鼓吹“假大空”,破坏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文化大革命”期间,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滋长了严重的弄虚作假的作风,形式主义泛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受到了严重挫折。

在上述背景下,在邓小平同志领导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支持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全面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结合当时国际大背景,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这一抉择,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同时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大转折的表现

1.思想政治教育的拨乱反正。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拨乱反正中起步和发展起来的,是在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问题的讨论中揭开序幕的[1]p216。可以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继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之后,又一次全党规模最大的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运动。在这一运动中,思想政治教育经过拨乱反正,逐步恢复了自己的优良传统,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历史方位。1976年以后,我们党面临着在思想、政治、组织等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的任务,但是这一任务的进程遇到了“两个凡是”的严重障碍。邓小平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提出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随后,《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拉开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序幕。文章明确地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原则。这篇文章从理论上澄清了是非,批判和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它打破了过去长期盛行的个人迷信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开启了人们的心智,冲破了禁锢人们头脑的“左”倾思想的藩篱,对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1]p220。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推动了各条战线全面拨乱反正的开展,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要使思想政治教育拨乱反正全面完成,还需要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对我们党过去的历史做出全面的总结,特别是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经验教训,彻底清算“左”的错误,并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这样的历史要求下,邓小平亲自主持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工作。《决议》回顾了党在建国前28年的历史,总结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总结过去是为了统一思想,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一心一意搞好现代化建设。《决议》遵照邓小平的指示精神,坚持彻底的唯物辩证法的原则立场和态度,对毛泽东同志以及“文化大革命”作了客观的、全面的、历史的评价,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决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解决了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解放和统一了全党思想,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指导。《决议》的通过和发表,标志着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任务已经完成,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完全确立。

2.四项基本原则的定海神针。邓小平同志针对国内社会上出现反对三中全会路线的思潮和国际上敌对势力实施“和平演变”计划的实际情况,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指出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着三个方面的政治保证作用:一是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保证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环境,三是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对我国的改革和发展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党就有一个明确的政治方向,全国各族人民就有一个团结凝聚的核心。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它是中国人民长期流血奋斗取得的历史经验,是党和国家团结、稳定、发展、进步的最重要的政治基础。

邓小平深刻分析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涵和必要性。他指出,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一,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经过历史证明的。第二,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好,资本主义不能摆脱贫富两极分化,不能摆脱经济危机,不能形成共同的理想和道德,不能避免各种极端严重的犯罪、堕落、绝望。第三,我们只有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用自己的力量比较顺利地战胜了困难,克服了错误,才会使国家很快地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我们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对于人民来说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对敌视社会主义的势力就是实行专政。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只有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才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得以实现,才能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做出的历史性选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社会主义革命,就不会有无产阶级专政,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指出:我们同林彪、“四人帮”斗争的中心内容之一,就是反对他们伪造、篡改、割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实践证明,只有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中国人民才能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才能继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过去是中国革命的旗帜,今后将永远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反霸权主义事业的旗帜,我们将永远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在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影响下,不少文艺作品表现出对社会主义信念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破灭感,表现出一种虚无主义、悲观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倾向。邓小平指出,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即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主张资本主义制度,是根本违背人民利益和历史潮流,为广大人民所坚决反对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不是束缚人民的思想解放,而是将解放思想与社会主义实际情况相结合,与我国国情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宣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方针,一方面要宣传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自己的思想反映实际情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另一方面要符合中国实际情况,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不矛盾,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项基本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定海神针,它不但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且为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为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3.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的开创。自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党的十二大召开以后,思想政治教育按照新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自觉地进行了自身的改革,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改革中努力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这一时期的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的开创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方面、全方位的展开,在企业、农村、军队、学校等各条战线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企业方面,加强了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他们对本阶级所处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责任的正确认识,增加他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农村方面,中央十分重视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要求在农村积极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搞活经济、继续放宽某些政策的同时,大力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在军队方面,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军队干部队伍建设,并将其作为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重要举措和重要内容。在学校方面,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教育。

这一时期的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的开创还体现在开展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多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问题,在1979年9月,叶剑英提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的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道德风尚,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群众的精神文明素质的提升,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努力做到用共同理想动员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纪律的教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作用,要全方位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行爱国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法制观教育[1]p226。

三、对开创时期的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大转折的评价

从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到1982年9月的中共十二大,这段时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起始阶段。也是我们党进行拨乱反正的重要时期。在这段时期内,既要纠正“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种种歪曲和破坏,对长期以来“左”倾错误思想指导下遗留下来的恶疾、流毒继续进行清理,实现自身的拨乱反正,又要对实行改革开放和工作重心转移后思想政治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时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进行反思、摸索、改进、创新,较好地保证了党的中心任务的顺利完成,也为自身的进一步科学发展、更好地为改革开放服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里,我们党在思想理论教育方面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在探索的过程中出现过失误,留下了一些遗憾。在成就方面:第一,在邓小平的推动下,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这是一次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活动,使全党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第二,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全面、系统、科学地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同时维护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肯定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第三,在这一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邓小平理论得到了形成、确立和发展成熟,这一思想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是新时期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总的来说,在这一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就在于整个拨乱反正历史任务的完成,促进了党风政风以及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为改革开放营造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在失误方面:由于中央个别主要领导人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视不够,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认识不够彻底,对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不得力,再加上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逐渐泛滥,危及社会稳定,改革开放初期出现了一次思想战线上的严重斗争。党内也出现了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新的腐败现象,机关干部经商风、吃喝风、送礼风等新的不正之风抬头,偷税漏税、走私贩私、行贿受贿、执法犯法、敲诈勒索、贪污盗窃、泄漏国家机密和经济情报等现象在某些共产党员中也屡有发生。党内新的不正之风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干扰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败坏了党的声誉[2]p188。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的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探索中一步步成熟起来的,有探索、有创新、有尝试,相应地就会出现失误。我们要认真反思失误产生的原因,总结其经验教训,努力把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新的更高的阶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的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首先,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必须始终抓紧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这是决定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的根本保证。其次,进行党的思想理论教育,领导是关键。政治路线是由党的领导的决策层来决定的,政治路线是否正确,与党的领导者的自身素质和思想理论体系有着密切的联系。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些干部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经受着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他们的素质如何,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全党干部的思想理论教育,提高全党干部的思想素质。再次,进行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必须常抓不懈,一以贯之,这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基本经验。一个政党要走在时代的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每当一个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进行规划和部署;每当一个问题的苗头出现,都立足于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去解决。邓小平同志说,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最大教训,我们应该永远牢记。

参考文献:

[1]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简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石云霞.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教育30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建设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