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色文化在高校班级建设的作用与实施策略

2016-10-14 09:38熊文清
党史文苑 2016年18期
关键词:红色班级精神

熊文清

[摘要]红色文化是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色。高校班级建设引入红色文化,是发挥红色文化教育功能的新思路,也是传承和发展红色基因的另一重要途径。本文着重从班级建设的精神引领、基本载体以及班级文化建设等方面研究红色文化在其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实施的具体措施以充分弘扬红色文化,加强高校班级建设。

[关键词]红色文化高校班级建设作用实施策略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色。它是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的统一整体。作为中华民族优质的、先进的文化形态,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以及非物质载体有着各式各样的表现形式,例如红色旧址、红色精神、红色歌曲等。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深入发掘红色文化深刻内涵,将红色文化的丰富底蕴和革命精神融入高校班级建设中,不失为我国高校特别是革命老区高校班级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

一、红色文化在高校班级建设中的作用

高校班级建设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方法,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然而,当今高校班级建设现状不容乐观。近十多年来,高校扩招愈演愈烈,片面追求学校发展而忽视班级建设,学校硬件设施建设速度与班级增加速度不一致,班多设备少,学生人数远远超出学校合理容量。网络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等各类社交和游戏软件的普及运用,沉迷于其中的低头族有壮大之势;学分制的实施,导致学生统一上课时间减少,行政班与教学班出现不重合。这样,同学之间面对面的交流随之减少,有进一步损害班级建设之趋势。在此现状况下,着力引进红色文化以加强班级建设,业已成为当今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用红色文化凝聚班级力量,用红色精神汇聚班级共识,一方面可以发挥其在高校班级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提高高校班级建设的文化高度与文化广度,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另一方面,红色文化的感染力,提高大学生红色文化素养,充实班级建设内涵,以班风促校风,班风带学风,带动校园文化建设,从而促进高校红色文化氛围的形成。

1.红色文化可以在高校班级建设中起精神引领作用。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是老师和学生开展活动与交往、进行信息交流的基本组织形式[2]p3。抓好班级建设,是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工作、确保教学正常进行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良好学风形成、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增强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大学生成长的关键。就目前我国高校班级建设情况而言,在社会“大气候”和学校“小气候”的影响下,多数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堪忧,班级“合力”窘况问题不容忽视,班级往哪发展、怎样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等现实性问题没有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这是班级建设缺乏精神引领的表现。要做好班级建设工作必须要有积极、健康的精神引领,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而在班级建设中融入红色文化则能够较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先进文化,在班级建设中有着精神引领作用,不可或缺。红色文化可以明确班级建设的价值体系,发挥其教育功能,有助于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引导班级建设往正确、健康的方向前进,利于形成追求理想信念的班级价值取向。根据中国社科院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作为特定的青年群体,其基本价值观念已经初步形成,但是这种价值观是不稳定的,尚未完全定型,还具有可变性。因此高校教育管理者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发挥红色文化的导向性和教育功能,用红色文化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防止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避免出现思想混乱和错误倾向。

2.红色文化是高校班级建设的重要载体。在班级建设中依托红色文化载体,开展形式各异、丰富多彩的红色教育教学和文体活动,是我国高校班级建设的新途径。在当今素质教育时代,传统的班级集体活动往往更多地强调个人才艺展示以及团队合作,各类晚会上的文艺活动虽说是素质教育开展的基本载体,在班级建设中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此类活动在载体选择上显得缺乏新意而过于传统,其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而如果将红色文化作为班级建设的新的载体,则可以有效弥补这一不足,形成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

红色文化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其内涵与功能也与时俱进,有着众多的物质和非物质表现形式。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集体活动,如在适当时期开展红色文化信仰实地教学,或者组织学生寻找红色碑文,抑或是将红色文化融入班歌、主题班会、班级制度中去,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也可以使得班级建设更富有感染力。同时,开展以红色文化为载体的红色教育活动,可以进一步发挥其教育功能,増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达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加强精神指引的效果,最终使得班级建设更上一层楼。

3.红色文化充实班级建设内涵,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和班风。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是学校文化在班级的具体体现。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班级文化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学习活动的成败、智商和情商的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班级文化既是学校文化的缩影,又因不同班级各种因素的差异而表现出自身的特色[3]。不管是在班级文化建设,还是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和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方面,红色文化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充实班级建设的内涵与特质,也引导着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健康积极班风的形成。

红色文化充分反映了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革命风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学习红色文化可以丰富学生的红色情怀,养成共同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从而使得班级管理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得到更好的进行,促进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班级同学关系的形成,充实班级建设的内涵。红色文化的优秀品质必然使其成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而且也能够引导班级文化建设,引导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朝着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二、高校班级建设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改革开放特别是1999年我国高校实行大规模扩招以来,我国教育战线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新情况下,影响高校班级建设的各类因素也与以往不同,已呈现出多元化、综合性特征。如何在高校班级建设中开展有效的红色文化教育,让大学生认同红色文化、接受红色文化,真正将其精神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业已成为当下高校领导层与管理层必须高度重视和着力解决的问题。高校班级建设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既要注意发挥辅导员的作用,更要调动起全体教职员的积极性,同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更好更有效地促进班级建设、引导学生发展。

1.创建红色班级,用红色文化引领学生思想,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红色班级是以红色文化地标或者革命先烈名字来命名的高校行政班,其创建具体要求也与传统班级不同,要求每个红色班级成员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遵规守纪,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认真做好专业学习,保持专业浓厚兴趣和良好学习成绩;能够主动加强对红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精神的认知和学习,强化对党、团理论知识的理解和领会;能够主动开展各项传承红色基因的社会实践活动,传递红色文化,创造红色产品,丰富红色精神内涵。

在班级的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中,红色班级与传统班级不同,要求教育管理者在其中融入红色元素:学习红色文化历史,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红色文化宣讲活动;有计划地组织红色班级学生开展红色实践活动,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体验革命先烈之艰辛;定期召开红色文化主题班会,针对红色精神进行研讨;组织红色班级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党员义务培训,加强学生党员党性修养;阅读红色书籍,撰写读书笔记,交流读书心得。学校、学院、辅导员多方创造条件,形成教育合力,努力将各种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班级生活的点点滴滴,营造红色文化氛围。这样,既可以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补充其精神营养,又可以体现红色班级成员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操,展现班级成员的优良精神风貌。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引导,加强学生集体意识与个性培养,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红色情怀,以红色班级活动带动班级建设,达到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效果。

2.加强社会实践,开展寒暑假“三下乡”红色主题实践考察。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有其独特的红色历史文化,拥有许多红色旧址、红色歌曲、红色文物、红色故事、革命烈士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每一处红色遗址、每一个红色人物、每一种红色精神都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极具历史考察意义与教育意义。“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这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

辅导员可以考虑将红色文化教育和寒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带领学生深入基层,进行红色文化调研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加强团队协注重革命精神引导,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这既有利于学生深入学习红色历史文化精神,改造主观世界,提高人文素质,得思想之启蒙,获精神之慰藉,也有利于弘扬优良革命传统,培养当代大学生艰苦探索、求真务实、追求真理、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还有利于班级内部成员团结协作,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与交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调研能力,提高整个班级的战斗力,在调研活动中提升班级建设的内质。

3.利用新媒体平台,培育红色班级精神,打造班级红色名片。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它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的特点[4]。当今时代,网络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传播方式有其强大的功能,已经渗透进群众日常的方方面面,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俨然成为舆论主阵地和宣传主平台,在宣传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辅导员应当高度重视班级新媒体平台建设和利用,指导学生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对红色文化相关活动进行交流与互动,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具有红色特质的班级精神。例如:在微信公众号中设立红色班级介绍栏目,介绍红色班级建设情况;开辟红色文化论坛栏目,锻炼学生文笔,定期推送红色精神感悟与学生学习心得,以飨读者,引起精神共鸣;同时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对推送的文章进行互动学习与点评,在互动中引导,从而达成对红色精神的共识与认同,引导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提高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另外,还可以在班级官微创建新话题,将学生参与红色实践活动的文章、照片、视频上传至微博,在共享的同时与知名媒体互动,对班级红色活动进行全过程的宣传,扩大班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班级红色名片,提升班级文化内涵,最终实现班级建设红色化。

在高校班级建设中融入红色文化元素,为传承红色基因提供新方法、新路径,有利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红色文化建设,繁荣校园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层次。这对于加强学生红色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也有着重要启迪作用。用红色文化教育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性,补精神之钙,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形成良好优质的班风,积极健康的学风,为学生的成才成长提供一方优质土壤。

参考文献:

[1]韩延明.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梁钊华.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3]谭英海.略论班级文化及其对学生发展的作用[J].当代教育科学,2003(10).

[4]赖明忠.论新媒体环境下的企业危机公关管理[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猜你喜欢
红色班级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红色是什么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红色在哪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追忆红色浪漫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