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台助力打造京津冀第三极

2016-10-17 14:25罗杰
经济 2016年26期
关键词:第三极石家庄市石家庄

罗杰

百年前,太行山麓,滹沱河畔,火车将一个小村庄变成一座城市。

百年后,风雨苍黄,华北平原,崛起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今天,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已起笔,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第三极的目标已确立,行将半百之年省会历史的石家庄,又站在新的起点上。

新要求:增强省会的辐射带动功能

“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对省会城市石家庄来说意义非同寻常。2016年1月25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召开省会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省会建设发展问题,这在河北历史上是第一次。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指出,要努力把石家庄打造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第三极。要实现全省协同发展、转型升级、又好又快发展,省会石家庄这个“火车头”应当首先“多拉快跑”,这个“发动机”应当首先“换挡提速”。

省委决策的背后是中央要求、专家共识与社会期许:京津冀协同发展能否成功,关键看河北,而河北的发展能否成功,关键要看省会,看石家庄的带动。

石家庄是冀中南中心城市,功能完善、配置资源更具优势、集聚效应强,具有区位交通枢纽地位,与山西能源基地、中原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同属一小时经济圈,这些都是有利条件。努力把石家庄打造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第三极,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能够发挥河北省会城市的独特优势和巨大带动作用,加快河北崛起,真正实现与京津的协同共进。

过去5年,石家庄市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10.9∶48.6∶40.5调整到9.4∶45∶45.6。生产力布局日益优化。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117亿元,年均增长10.9%;利润达到790亿元,占全省的36%,年均增长13.8%。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13家,增加值达到329亿元,年均增长18.5%。5年新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338家,连续9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商贸设施不断完善,成功列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城市共同配送体系等10个国家级试点。

成绩固然让人欣喜,但面对形势要求和群众期许,石家庄的经济社会发展显然还需要再进一步、更上层楼,跨越赶超、绿色崛起。

“在宏观环境十分不利、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奋发有为地抓好省会建设发展各项工作,不断增强省会的辐射带动功能,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应有的贡献。”河北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的话掷地有声。

石家庄市市长邢国辉代表全市人民通过《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该市“十三五”发展目标:到2020年,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重大突破,全国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基本建成,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壮大,综合实力和带动能力明显提高;到2020年,实现与京津协同联动一体化发展,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升级,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与京津经济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形成支撑和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第三极。

老问题:如何实现政府与市场

综合价值的共赢

“想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不掉队,最终成为京津冀都市圈第三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必由之路。”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石家庄市领导表示,要以创新赢取未来。

作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截至目前,石家庄已拥有110家国家和省级实验室和技术中心,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试点)43家。70余家企业与北大、清华、南开等5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形成了研发在京津、生产在石家庄的良性互动。石家庄已经成为北京信息技术服务、科技服务等高端产业向河北转移的首选地,从北京中关村转移至石家庄的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占全省的50%,科技服务企业占全省的30%,均列全省首位。

借脑生智,跑出创新“加速度”。石家庄以先进的技术改造提升企业,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装上科技创新这台“涡轮增压发动机”,许多企业取得超常规发展:石药集团的“丁苯酞原料及软胶囊”,开创了我国首次向发达国家输出专利的先河;石钢公司向奔驰、宝马两大汽车巨头,供应着高技术含量的优质钢;东旭集团厚度为0.5毫米玻璃基板,世界上只有美国、日本和中国的5家企业能生产出来。

科技创新,成就新型产业,石家庄仍在频频落子。无论是医药、装备制造等“有中生新”的传统产业项目,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无中生有”的新兴产业项目,还是现代服务业项目,都在加速进行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培育,力争尽早处于京津冀产业分工的有利位置。

石家庄现有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产业园区26个,规划总面积为446平方公里。拥有华药、石药、神威、以岭、东旭、四方通信、石飞、南车等一批优势企业,全市各类资本市场挂牌上市企业达到106家,30多种产品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在科技部火炬中心最新公布的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中,石家庄高新区首次跻身全国15强,跨进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

成绩值得肯定,进步更该追求。面对科技创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生动场景,政府部门除了简政放权、金融支持、场地保障,还能提供什么服务?或者说,如何更好地打通需求侧、助力供给侧,实现政府之手与市场之手的良性互动与默契合作,助力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更好更快地实现跨越赶超、绿色崛起?

“强有力的政府推动,代替不了丰富多样的市场主体活动;无孔不入的市场力量,也有赖政府的自觉自律、‘把门守夜。如何通过搭建平台,使行政力量和市场力量各取所长、各补其短,从而实现区域发展综合价值的共赢,这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梁勇认为。

新平台:将成为推动区域产业

转型升级的引擎

2016年7月18日,石家庄市市政府与中国宏泰产业市镇发展有限公司联手合作,正式启动石家庄市高新技术产品推广应用平台暨国创宏泰战略新兴产业供需交流平台的创建工作。

“平台的创建,是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培育石家庄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石家庄市市委副书记张泽峰对两个平台建设充满了期许。

石家庄市发改委主任赵文锋介绍,平台主要围绕“协同创新”这一功能定位,把承接京津等国内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与加快自身转型发展有机结合。通过打通需求侧,助力供给侧,整合供需双方资源,更大范围地开放石家庄市场,实现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对接,实现行政与市场的默契合作,积极帮助国内外优质企业和项目落地石家庄,开辟新市场,实现新发展,快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运营战略新兴产业供需交流平台,中国宏泰充满了信心。公司董事会主席王建军介绍,中国宏泰发展数年前在廊坊开发的京津冀协同创新创业基地,是全省5个科技成果孵化园区之一、省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并建立了北京大学科技成果展示及交易中心,引进了中国技术交易所实时数据和交易平台,完全有能力、有经验配合石家庄市做好平台的运营工作,实现政府、高校、企业、市场、技术、金融等各方面要素的优化配置,使其成为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引擎。

“平台最重要的特色是服务。”宏泰公司副总裁杨允介绍,平台数据管理模块可以进行专业的重点企业项目统计,行业大数据分析,为高新科技研究、推广提供市场指导。科技保险模块可以为平台优质企业提供融资类、研发类、产品类、自身类等全方位保险服务。政策服务模块将第一时间发布中央、省、市重大项目支持和补贴政策、招投标行业相关法律法规、高新科技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等最新动态,方便企业及时掌握。

平台创建高度契合了市场需求,不过区区一个月的时间,就已汇聚了涵盖公共设施、房屋建筑、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环保、交通设施和航空航天在内的八大类1000余个规模以上在建重点工程的项目库,30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的企业库、石家庄3000亿采购项目的产品库和技术库。国创宏泰公司总经理尚晓兵表示,平台正式上线运营后,还将更充分整合资源,不断提高平台的影响力、服务内容、服务水平,力争成为世界一流的互联网战略新兴产业服务平台。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随着石家庄市高新技术产品推广应用平台暨国创宏泰战略新兴产业供需交流平台的上线运行,石家庄,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将因平台衍生的创新活力,而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石家庄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绿色崛起,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第三极的目标,也一定能够实现!

猜你喜欢
第三极石家庄市石家庄
进军“世界第三极”的科考
石家庄市井陉矿区贾庄村
石家庄市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石家庄市
绘制西藏纪录片类型的新图景——《第三极》《天河》的纪录精神大转变
文化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中国作为“第三极文化” 的思考
梁丛
以《第三极》为例探析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化发展途径
人民币缘何诞生在石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