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2016-10-17 07:09吴宏伟刘丹
2016年27期

吴宏伟 刘丹

摘 要:需求不旺和供给不足且供需结构不匹配制约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本文对皖北地区特色农业进行问卷调研,得出农户对生产性服务需求总量少、需求结构不合理和农户收入低造成的有效需求不足,原因在于家庭分散小规模经营、种植观念传统、现代化和产业化水平低,因此,加大政府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转变农业经营模式,以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关键词:农业生产性服务;意愿需求;影响因素

一、引言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指专门为农产品的生产者提供中间服务的产业,产前有良种、农机具、农药化肥等农资服务;产中的植保防疫、生产技术等服务;产后的农产品处理、保鲜储运、加工包装、营销等服务;资金、保险和信息服务则贯穿于整个产业链条。学界已日益认识生产性服务促进农业分工的细分,有利于提高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运行效率,直接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推动农业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是提升农业利益的重要动力源泉,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民收入。

中国现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需求主导加农户需求综合作用形成的,但面临着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不足同时需求不旺,且供需结构不匹配。本文试图探寻皖北地区特色农业需求不旺的原因,鉴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的普遍性,但对个别地区存在的问题则有所不同,为分析区域特色,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制约皖北地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原因。

二、皖北特色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现状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商品的属性,既然农业生产性服务作为商品,那么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因素很多。从理论上来说,根据西方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因素有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商品的预期价格等等。商品的价格越高,对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小;相关商品的价格的高低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存在反向变化;消费者偏好强弱与商品的需求量呈正相关。

本文通过对皖北地区杜集区苹果生产基地、烈山区石榴生产基地和砀山酥梨生产基地等特色农业的生产性服务业进行调查,面访调查了200位农户,调查中涉及到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信息、农业经营中的收入成本问题、农户对生产外包的意愿、需要的主要服务项目、购买的服务项目和接受的费用、购买服务项目的来源、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参与度、农业技术培训的参与度、政府农业公共服务供给的满意度等方面,本文将从需求方面梳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特点。

(一)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总量少

调查发现80%左右的农户技术服务、销售服务需求较大,但希望是政府提供的免费服务,一旦产生费用农户宁愿凭借掌握的传统种植经验进行生产而不会选择购买服务。10%左右的农户对保险服务的产生需求,这些对农业保险业构成的需求者大多来自种植承包大户,种植的规模大、抗风险能力弱是产生农业保险的主要原因。但是据调查发现,农户经营大多以自家经营为主,由于受到种种限制农户承包地现象不明显,分散的小规模家庭经营对农业的保险需求微弱。总体来看,主要的需求以技术、销售需求为主但数量有限,总体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量少。

(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结构不合理

调查发现,农户生产过程中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倾向于低层次的需求,对于发展性需求的倾向不足。农户更多需要得到当前利益,易于满足获得的当前收入,因此希望得到一些实物支持或者能够立刻获取收益的服务,对于扩大再生产、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改进种植技术、改善经营模式等的需求不迫切。例如,农户意愿获得快速卖出其农产品的信息,而对提高其种植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培训不感兴趣,希望搭便车。

(三)农户对生产型技术需求偏好大于服务型技术需求偏好

农业的生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依靠简单的种植方法已经难以战胜现在环境危害所带来的威胁,农业的发展要依赖先进的技术进步。本次调查的对象为特色水果种植业,水果种植业对专业技术的要求较高,良好的技术指导可以满足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满足个性化的需求。从农业产业链来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对技术性服务业的需求较大。产前的良种、农药化肥等,产中的植苗防疫等,产后的储藏保险技术的指导是农户的迫切需要。此次调查的农业经营模式是一般的传统农业种植经营模式,对科研技术的需求、信息化的需求不是很高,更多地偏向于农业生产的一般技术需求。

(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有效需求不足

凯恩斯所指的有效需求是指即有需求意愿又有购买能力,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有效需求不足是农户货币购买力的不足引一方面是由于生产性服务的价格较高,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户收入较低,使得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价格高降低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农民收入的相对降低也不利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购买需求的增加。

三、皖北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农业经营模式老化、经营规模小

由于长期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农户大都选择家庭自主经营。本次调查发现,农户种植的规模小、以家庭承包地分散经营为主,要素投入以劳动力成本为主。农户凭借自家的劳动力、自有资金承担农业的经营生产。其营销模式以传统的零售为主,产品主要通过采摘或就地就市自销,缺乏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再包装,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这样的生产经营模式则降低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量。

(二)农业生产信息化程度低

皖北地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中体现在产前的农资需求和产中的技术指导等传统服务,且农户接收信息的方式单一,村干部传达或广播宣传仍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农业信息化程度低,农民科技普及率和网络使用率低,使得大量的信息不能及时、快捷的到达农户。当前,农户还把重心放在传统的产、种、收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要更多考虑到产后的保鲜仓储、运输、包装和营销等,以及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否则生产不出高附加值、高品质、适销对路的特色农产品。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滞后

《土地承包法》对土地流转中的权责没有明确的法律细化影响了土地流转进程,没有法律上的明确依据且监管政出多门阻碍了农业产业化进程,财政补贴面窄且低而农业生产成本高、周期长、利润低、风险大,农业产业化物质保障不足。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户分散经营制约了规模化经营,无法产生规模效益;民间资本在涉农较为谨慎,凝聚效应不足;农业产业化技术力量薄弱,科技创新能力较低,新产品、新品种更新换代能力较弱;在生产方式上基本还是粗放经营、靠天吃饭,农产品简单加工,产品附加值较低。

(四)农业市场化水平落后

农村市场信息不对称普遍存在,农户获得信息的成本较高;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又是相对短缺和缺位的;农业市场化的水平较低,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化水平更低,土地的市场化水平最低;区域间市场壁垒仍然存在,且地区和农业部门仍存在垄断现象;农村市场法制不健全、不完善,农村市场法制不完善,这些都限制了农村统一市场的形成,市场化水平落后。

四、加大皖北地区农业生产性服务需求的对策

(一)政府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

建立健全资金投入体系,以公益性的公共投资为主导,引导盈利性的民间资本,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政府公共性投入到具有外部性强和公益性的领域,例如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研发、良种培育、农机推广、农民培训、电子商务及物流平台的建设等等,同时,在经营性领域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引导和吸收民间资本的进入。投入体系要根据区域农业生产性服务的现实基础和发展需要,有层次的把握资金的投向,既考虑整体性,又要有重点。针对农户不断增长生产性服务需求,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体系,鼓励农户自发组织各类生产服务专业队和专业合作社;多渠道传播与扩散生产性服务信息,加快农户对各种农业生产性服务的认知过程以做出理性选择。

(二)农业经营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个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不利于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的发展,以小规模的农业经营难以产生对现代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较大需求,农业的现代化、规模化经营需要农业的聚集,发挥农业的集聚效应。现在看来土地的集聚需要加快农地的流转,农地流转的速度越快、规模越大,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的潜力越大。调查发现,土地流转的速度较慢,农民基于土地的保障作用,为了留住生存的基本保障而增加对土地依赖,因此加大农村土地的流转是促进农业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的关键因素。

(三)以产业集群、科技创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在市场导向下,相关产业集中在同一区域进行专业化分工协作,充分发挥产业关联和协作效应,降低创新和交易成本,形成规模经济效率。集群内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为不同生产力水平的企业构建适宜的发展平台,为不同层次的劳动者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尤其有帮于中小企业的成长。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完善创新机制,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企业新产品和技术创新能力,重点抓科技成果转化、消化和吸收,努力实现农业生产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的转变。

(四)全面发展服务业,提高为生产服务的综合能力

改造传统流通业和运输业,培育现代物流业,建立物流中心、仓储中心和配送中心,乃至物流、仓储和配送一体化,建立现代高效的市场流通体系;大力发展以网络、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服务为代表的信息服务业,强化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提高网络化水平;把电子商务列入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阳光培训内容,组织农户和涉农业企业利用电商推广和销售特色农产品;政府通过资金和政策扶持建立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引导农户、返乡农民工、大学生等开展电商创业;在中心镇及经济较发达、特色产业突出、交通便利、人口集聚村建设电商服务点,提供电商末端服务;整合各类涉农信息,推进大数据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gxyqZD2016103)资助,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SK2014A094)。

参考文献:

[1] 姜长云.关于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6(3):8-15,110.

[2] 汪本强,杨学春,郑相菲.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度的现状研判及其对策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33-38

[3] 庄丽娟、贺梅英.农业生产性服务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广东省450户荔枝生产者的调查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1(3):70-78

[4] 吴宏伟,侯为波,卓翔芝.传统农业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现状、问题和发展思路[J].农村经济,2011(09):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