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作品《绿如蓝》创作过程

2016-10-17 09:19高璐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8期
关键词:石青墨色山石

高璐

1.创作构思

(1)题材选择

青绿山水乃是大自然的本色,也是中国古人的审美艺术之色彩。出于对中国传统艺术与传统文化的敬仰,我特别喜欢青绿山水画,它的风格独特,色彩艳丽,色相皆取自于自然本身,可以让我感受到草木滋润,生命蓬勃,通过色彩来表现现实的精彩。对于重彩画我一向是比较喜欢的,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我一直都对这一系列非常向往,加之几次写生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特别是在安徽宏村,西递,湖南凤凰古城,桂林漓江,西陵峡这些地方,这些全部都是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在其间停留的过程中,我感到特别的享受,大自然是最能令人心静的,自然的本色就是最安静,最美好的颜色,特别的有生命力,让一切都顺其自然。所以,我更加坚定了选择青绿山水的决心,我希望可以用青绿山水的形式来表达大自然的美好,传递自然的魅力。

(2)画面内容

以外出写生搜集的材料为创作题材,主要表现安徽山水的秀美,营造朦胧浪漫的氛围,意在表现南方山石的特殊纹理与独特造型,相互独立却又紧密联系,此起彼伏,延绵不绝,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树木的葱郁繁茂,颜色鲜艳翠绿,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带给人无限希望,令人心驰神往。再加以自己的创意想象,把自己认为非常美好又能产生联系的东西加进去,传统上参考王希孟的作品《千里江山图》,借鉴其中明亮鲜艳的色彩,融合当代青绿山水画家林容生作品中一些独到的技法,完成既有创新意味又传统美妙的青绿山水画创作。

2.创作过程

(1)色彩的选择

“色有轻重,轻者山用螺青(即花青),树石用合绿(即汁绿),染为人物不用粉衬。重者山用石青绿,并缀树石,为人物用粉衬”。基于本次创作我选的是大青绿山水,所以色彩主要选择头青、头绿、三青、三绿这几种石色来染山石,以赭石色来打底,并与石青、石绿相互渲染衬托山石的肌理、形态。先用墨色打底,把画面整体关系确定下来,刚开始把握不好墨的浓淡,不敢用浓墨,只用浅浅的墨色,感觉画的若隐若现,画面很飘,不稳定,老师就建议我多多参考借鉴林容身的画面效果,并给我提出画面前景一定要稳,墨色一定要上够,不然加了颜色也不好看。得到老师的指导后我研究了自己找的一些参考资料,发现其实前景的山石一定要墨色很浓,这样能给人厚重感,中国画虽不特别强调透视原理,但是近实远虚是必须要遵从的,在此之后,我放心大胆的在前景山石中选取了浓墨打底,效果立竿见影,前后层次马上分的很清楚,画面整体效果也有了提升。树木除了石青石绿外还尝试用了白色来提亮,也用淡墨与赭石打底,这样可以突出树干和树叶,特别是树叶,老师指导中间我多次加重了树叶的墨色,这样上色之后既可以和后面的山石分开,又不会觉得树叶零散,也能使树木看起来突出,营造立体感,树叶的点染使用白色既营造传统的工整,又加入自己的创新与理解,使画面更加突出个性。

(2)色调

《绿如蓝》中青绿色调体现

在笔者的创作中具体着色是:山石着色,阴面用赭石从山脚向上分染,阳面用石青石绿(二青、二绿)多次分染。在此创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我没想到的问题,用石青,石绿多次分染之后,我还是觉得画面厚重感没有,效果特别平,没有山石的立体感,经过询问导师意见后,他觉得我颜色已经上的差不多了,但是效果不见好,可能是因为色调太过单一了,画面完全使用石青,石绿两种颜色,缺少变化,不能形象的刻画出山石的结构。可以尝试在比较亮的地方自己调一下颜色,石青,石绿运用的要丰富,要灵活,亮面,暗面要有细微的变化,循序渐进的变化,虽然绘画过程中分辨不明显,但在画面中体现出来的效果非常的好。我再仔细研究了一下林荣生作品发现,有些地方不仔细看以为是一种颜色,但仔细观察是同一颜色不同色相的对比,这与王希孟在绘画过程中所体现的技法是一个道理。随后我用三青、三绿这些颜色互相调和出一些新的颜色,有的还加入了白色来提亮,选择适当的颜色用来提染山头阳面,使其成为画面最亮处。用头青、头绿调和的颜色加以赭石色烘染暗处,树用双勾,以墨色打底,再用赭石罩染。树叶先用墨点成,墨色一定要紧凑,树叶的墨色变化不大,否则会特别零散,在墨点上再点染汁绿和石绿、石青,有的用白色点染。天空是用湿画法平涂墨和淡花青色,再分染晕开。房屋用赭石花青色作旧,再用白色多次罩染,运用永乐宫壁画的技法,做出墙体自然褪落的感觉,屋顶加墨染。人物点白粉、石青、朱磦等。正面画完后,有些地方感觉色彩不到位,比如,远山不够青,房屋,瀑布不够白,再在画后面衬染托色,山石托石青,石绿,瀑布房屋托白色,天空留云的地方托白粉。

(3)色彩层次

《绿如蓝》在创作中的色墨层次体现

出于综合考虑,我的创作以平远与深远相结合构图,分近景、中景、远景三段,以大片屋舍,山脚,树枝,田地相衔接, 在老师的指导下增加了流岚云霭,使画面看起来更加自然,飘逸沉着。 近景使用浓重的石青石绿以及赭石色,明显的构成了画面的前半部分,中景的屋舍,田地虽然多施以墨色,白色,但中间有树木,草丛相连接,既独立又自然过渡,层次分明,远景则以浓重的石青色为主,山间有缓缓流出的山泉瀑布,山上有远处的树丛,起到了点缀的作用,画面层次感很强,由近到远一步一步深入,近景到远景之间,意境开阔,妙趣横生。墨勾少皴或不皴,浓重的石绿,石青把勾的墨线压得很淡,进而突出了色彩的艳丽。画面以石绿、石青、赭石为主色调,但画面中不是对山体进行大面积平涂,而是根据山石的纹理进行分染,有轻,有重,有浓,有淡,错落有致,正所谓“轻拢慢染抹复挑”“浓妆淡抹总相宜”。

3.创作心得

(1)墨、色融合

施墨,不宜太多,多了会影响色彩的表达,喧宾夺主,不宜太少,少了就没有厚重感,画面不稳。就像《绿如蓝》创作中,设色本身就很鲜艳,况且是工笔山水,山石很容易没有重量感,画面会飘,像这种情况,近景的墨色一定要弄一些,特别是最前面的几处,一定要使用浓墨上几遍,先要把前后关系拉开,中景的稍微要次一些,但整体而言比较远景来说要墨色浓的多,远景就不必要用那么深的墨色了,反而要墨色很浅,制造一种意境悠远的感觉,这样对画面的意境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在设色之后,青绿颜色与墨色融为一体,有墨色打底,青绿色看起来很稳,很厚重,画面分量感十足,在传统的规则中找新的突破,墨色用好了,画面就不会出现头重脚轻的错误。以此类推推,在别的画面中道理也是一样的,墨色运用必须注意浓淡关系的转变和与色彩的高度融合。

(2)色彩新认识

在设色方面大胆的去尝试,突破,创新,发掘自己的潜力,运用浓重的色彩来表现清新的感觉,让我对青绿这个词有了新的见解,青绿色带给人的感觉不似黄色那么明艳;不似红色般气势灼人;不似紫色般惨淡,令人伤神;青绿色典雅,温润,富有生命力,让人联想到草原,联想到树木葱翠,像是绿宝石一般让人心驰神往。青绿山水并不是说只用青绿这两种颜色,当然在整个画面中,主色调是青绿,但其中可以加入笔者独到的见解,在大自然的基础上加以想象,把笔者的理解,体会融入到画面中,画面中可以出现不一样的颜色,这种跳跃式的思维方式,也是在本次对色彩的探究中所体会到的。在《绿如蓝》之中,笔者加入了白色的树叶,在青绿色中,很凸显,很吸引人眼球,这就是色彩中的新体验,在田地中加入了耕田的人物,人物服饰不用白色,而是用彩色来点,加深了画面的趣味性,既贴近生活,融入生活气息。又新颖,追求个性,像这种重彩画的设色中,新时代的年轻力量要使用富有时代特征的色彩,运用中要秉承传统,又要打破传统,寻找新的位置。在中国画的创作中,色彩要想运用的恰当有创意,也少不了要与墨色的融合,《绿如蓝》正式因为把色彩与墨色结合才看起来特别的接地气。让人映像深刻。这也是这次创作带给我最大的收获,让我在山水画方面得到很多的新的体会,领悟。青绿山水的色彩世界是绚丽夺目的,吸引着很多喜欢色彩,追寻色彩的人不断向往,鞭策着我们不断前进。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作者简介:高 璐(1993-),女,山西运城,硕士学位,扬州大学,研究方向:中国画。

猜你喜欢
石青墨色山石
“晒石节”让山石灿烂
无色中的有色——李立扬诗歌中的中国画墨色之美
观音送子图
孝堂山石祠北魏二题记考论
如何使墨色有变化
全山石
雀舌
雀舌
雀舌
李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