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好我国最早的女军事家和女政治家

2016-10-17 10:07
北广人物 2016年3期
关键词:武丁王位王后

3月8日,首都博物馆推出了《王后、母亲、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为参观者揭示了妇好这位生活在3000多年以前的巾帼英雄的不平凡的一生……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妇好究竟是何许人也?

1976年夏天,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墟遗址上,考古工作者们挥汗如雨,一座保存完整、没被盗过的商代大墓正被一点点地挖掘出来。

令许多考古学家大吃一惊的是,这座墓里的随葬物品极其丰富,随着挖掘的不断深入,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在被埋藏了三千多年后重见天日。经清点,人们发现墓中的随葬物品多达1900余件,其中可以代表那个时代最高工艺水平的青铜器440多件,玉器590多件,骨器560多件,此外,还有一些石器、象牙制品以及当时的通用的货币——贝壳等。

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墓主人的身份真不是一般的尊贵。那他(她)究竟是谁呢?

经过考古学家的考证,墓主人的名字终于被确定了下来:她叫妇好,是商代的第23代国王武丁(在位时间大约为公元前1250年至公元前1192年)的妻子。因其死后庙号是“辛”,是故叉称“母辛”、“后母辛”,著名的司母辛大方鼎即是她的用器。

史有说:武丁的老婆有60多个,史上留有名字和事迹的却只有妇好一个。因为在武丁的这些个老婆当中,只有妇好不光是个王后,还是一位能带兵打仗的女军事家和杰出的女政治家。

老公武丁,号称商代“中兴之王”

欲要说清楚妇好是个什么样的人,就需先了解她的丈夫武丁是个什么样的人——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武丁是商代的第23代国王,他姓子,名昭,为盘庚弟小乙之子,世称高宗。

如果说商代有三位能称得上是明君的国王,那被后世称为“中兴之王”的武丁无疑是其中的一位(另两位,一个是成汤,一个是盘庚)。

说武丁中兴,当从“盘庚迁殷”说起。

大家部知道商王朝自商王中丁以后,国势逐渐衰落。由于当时废弃了嫡长子继位的制度,上一代商王死后,继位的有可能是他的兄弟,也有可能是他的儿子,于是就造成了一大堆叔侄会为争夺王位的继承权而大打出手。到盘庚继位时,这种情况持续了九代,诸侯都不来朝见了,史称“九世之乱”。

盘庚的父亲是商王祖丁。袒丁死后,祖丁的叔父商王沃甲之子南庚继承了王位。南庚死后,祖丁之子、也就是盘庚的哥哥阳甲叉继承王位。商王朝在阳甲统治期间,国势继续衰落,眼看就要不行了。阳甲死后,盘庚叉继承了王位。

盘庚即位之初,商朝在经过九世之乱后,王室内争激烈,政治腐败,百姓水深火热,贵族肆意妄为,外族不断侵扰,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盘庚决定将国都从黄河以北的奄(今山东曲阜一带)迁到成汤故里殷(今河南安阳一带)——商王朝自建朝以来,最早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一带)。在此后三百年中,国都已迁移过五次,不是因为王族内部为争夺王位,发生内乱,就是因为黄河下游经常发生水灾。可是大多数贵族贪图安逸,都不愿意搬迁。一些贵族还煽动平民起来反对,闹得很厉害。

面对强大的反对势力,盘庚并没有动摇迁都的决心。他把反对迁都的贵族部叫了来,耐心地劝说他们,还发表了一个演讲。说殷一带土地肥美,山有虎熊,水有鱼虾,非常适合休养生息。成语“星火燎原”一词就是从他的这个重要的演讲中提取出来的(《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

随后,盘庚叉发布了一个文告,严厉命令那些反对迁都的贵族服从。终于,在公元前1300年,马萧萧,车辚辚,盘庚率众西渡黄河来到了殷,史称“盘庚迁殷”。

在将都城迁到殷后,盘庚叉以强硬的手段推行商汤的政令:厉行节俭,改良风气,减轻剥削,终于使摇摇欲坠的商王朝显现了中兴的曙光。

武丁年幼时曾在外行役。与“小人”(平民)一起劳作,因而他对“稼穑之艰难”有一定了解。他登上王位以后,重用了一个名叫傅说的人。据说这个傅说原来是个刑徒,但他却很有学问和能力,武丁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是故武丁才会破格对他加以重用。此外,武丁身边还有一个名叫甘盘的能臣,此二人辅佐武丁“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不仅使武丁的王位得到了巩固,更使国力得到了增强,商王朝由此走向极盛。《史记·殷本纪》称:“武丁修政行德,殷道复兴。”另在《尚书》中的《说命》、《高宗》、《彤日》和《诗经》中的《玄鸟》等篇中,都有关于武丁业绩的记载。

说到武丁破格提拔傅说,还有个故事——

话说武丁登上王位以后,一心想要发奋图强,重振商王朝的雄威,而要重振商王朝的雄威,那就得用贤能的人。他想到了自己当年在民间识交的朋友傅说。但傅说只是一个平民工匠,而且还犯过事儿,也就是说,他还是一个有前科的人。一旦任命他为大臣,势必遭到贵族的激烈反对。于是,武丁就采取了一个计策,即位三年,不说一句话。后来,他又借口梦见了成汤,成汤在梦里给他推荐了一个贤才。随后,他就命人根据他的描述,画出了傅说的头像,派人四处去寻找。不久,一位官员在傅岩(今山西省平陆县以北)发现了一个正在砌墙的人,很像图像上的人,就将他接回了殷,这个人正是傅说,武丁一见大喜,不仅以礼相待,更当众授予了他爵位,任命他为宰相,辅佐自己。当时,贵族们都迷信鬼神,听说傅说是成汤显灵推荐给武丁的,谁也不敢反对,还纷纷对傅说表示了祝贺。

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武丁又开始对南面的虎方、楚地;东面的夷方;西面的巴方、蜀地;北面的土方、鬼方、羌方及周族用兵,征服了周围许多小国和部族。使商王朝成为了一个西起甘肃,东至大海,北及广漠,南逾江汉,包含了众多部族的泱泱大国。而在商王武丁的中兴进程中,他的王后妇好可能是除傅说、甘盘之外的叉一个居功至伟之人。

史有说的我国第一位女政治家、军事家

据殷墟出土的一些甲骨卜辞记载:在武丁大伐四方的作战中,王后妇好曾多次受命统军征战沙场。妇好是武丁的第一位王后。她在嫁给武丁之前的身份,应该是商王朝某个属国,或周边某个母系部族的首领或公主。据说她十分聪明,也有着超乎寻常的勇气和智慧,而且身体强壮,臂力过人,用的兵器是一柄重达18斤的大斧。

妇好第一次登上军事舞台,是在一个夏天,那一年,商王朝的北方边境上出了点问题。一个叫土方的小部落,看到商人日子越过越好,不禁眼热起来,于是常三五十人地打劫起边地的商人来。商人当然不愿意自己的财产受到损失,于是就组织起来,给予侵略者迎头痛击。

一开始,双方实力相当,谁也搞不定谁,当这个情况传到武丁的耳朵里后,武丁怒了,决定派出一支部队,前往北方边境,狠狠打击这帮入侵者。但在统帅的人选上,武丁却犯了难,因为这相当于派一支训练有素的正规军去打一伙流寇,胜负没有一点悬念。武丁手下的那些将领个个都来伸手,主动请战,谁还嫌功多不成?派了这个,那个就不愿意了,派了那个,这个叉不高兴了,倘为了这点小事,再搞得大家不团结,岂不是得不偿失?

那怎么办呢?好在商人有一在遇到难以决断的事情时,传统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占卜,让老天来帮忙搞定。于是,武丁便郑重其事地主持了一个占卜仪式,当占卜的结果出来了以后,武丁对臣下们说道:老天说了,由王后妇好带兵出征,必能马到功成。

既然老天都这么说了,大家也就不好再有什么反对意见了。就这样,妇好满怀信心地带领着一支军队踏上了前往北方边境打击侵略者的征程。

战争的过程虽然没有被记录下来,但是结局却是老天的预言实现了,妇好赢得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战,同时,也赢得了武丁的信任。这之后,妇好就有了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并且表现得更加出色。

当北方的土方平静下来的时候,西方的羌方又开始闹腾了起来。羌方是个古老的部族,传为炎帝的后裔。“羌”在甲古文中,意指西方的牧羊人。商朝时,羌人的活动范围大致在今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南部和四川西部一带,并有一部分已进入了中原地区。

由于羌人不断骚扰商的西部边境,几乎每天都有边民遭羌人打劫的报告送至朝廷,武丁终于下了决心,要好好教训一下这帮“边境恐怖分子”,于是组织起了一支一万三千人马的商王朝史上最强的军团,准备对羌人进行征伐。

妇好当仁不让,成为了这支精锐部队的最高统帅,甲骨文中有记载的商王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就此展开。

和征伐土方的那场战争一样,这一次商军也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斩杀俘虏无数,只有少量漏网之鱼逃进了大漠深处,商王朝的西部地区也就此安定下来。这是一场奠定了华夏族文明历史进程的战争。有史学家认为:妇好此战的意义不亚于传说中的黄帝与蚩尤之战。如果说与土方和羌方的战争,都是牛刀杀鸡,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话,那与巴方的战争则要显得精彩许多。

巴方国本是商王朝南边的一个小国,商王朝原来对它还比较友好,但巴方国人却一直都不太给商王朝面子,“挑战强邻”仿佛是流淌在他们血液中的一个自然因子。这就好比你有一个如此强大的邻居,他不来找你的麻烦就已经很幸运了,可你没事儿偏偏要去招惹这个强邻,那就是自寻死路了。武丁在商王朝北部和西部边地稳定之后,终于腾出了手来,要和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巴方国算算总账了。

就在巴方国的军队还在肆无忌惮地打劫着商人时,武丁和妇好已带着大队商军,向他们开来了。

战斗打响前,妇好向武丁提出了一个建议:由武丁带领一支商军与巴方国的军队正面交战,诱敌至一个山谷当中。妇好则带领一支商军埋伏于山谷两侧的山上,只等巴方国军队进入山谷,埋伏在山上的商军便突然杀出……

呵呵,想不到生活在三千多年以前的妇好竟能想出“伏击战”这样的手段!战斗的进程果如妇好所预料的一样,巴方国的军队几乎被全歼。

巴方国就这样被商王朝消灭了。是役商人又一次向周边小国展示了自己的强大的武力。

当然,妇好的能力并不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她还积极地参与到了王朝的政治生活当中。比如她曾多次主持王朝的祭祀活动,这说明,在当时的人们眼中,她是和武丁一样,拥有与上帝交流的权力和能力的。现在我们所能够看到的许多从殷墟出土的甲骨上的文字很有可能就是出自妇好之手。上古时代,向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语出《左传》,意思是治理国家,只要做好两件大事就可以了,而这两件大事就是祭祀与打仗)一说,而妇好恰巧是在这两件事上,都做得有模有样。

英年旱逝。死后又“嫁”给了三位先王

史有说武丁和妇好不仅是一对黄金搭档,而且伉俪情深。但不知为什么,当王朝稳定之后,武丁却并没有将妇好留在王宫之中,而是给了她一块封地,让她离开了王朝的中心。于是,就有人猿测,会不会是由于妇好在朝中的话语权已大到了让武丁也感觉到自己的权力受到了威胁?我以为这种分析在逻辑上是对的,古今中外,没有一个帝王会愿意自己手中的权力被人分享,哪怕这个人是他的最爱也不行。那对于武丁来讲,在王朝逐步走上正轨以后,叉该把自己深爱着的这位武能统兵征战,文能主持王朝大型祭祀活动,且很有可能还在朝中党羽众多的王后,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呢?

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外调。于是,在武丁的安排下,妇好以她的功劳,得到了一块封地。不知妇好当年是怀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离开殷都,去往她的封邑的。在她走出王城的那一刻,与其说她是一位王后,毋宁说她更像是一方诸侯。妇好到了她的封邑没有多久就一命呜呼了,死时只有33岁。

关于妇好的死亡原因,向来有三种说法:

一是死于难产,二是死于一次战争,或旧伤复发,三是死于看不见的黑手。

史有说妇好死后,武丁哀伤至极,为她举行了十分盛大的葬礼,为了能让自己随时感受到妇好的存在,他并没有把她葬进王陵,而是在自己处理壬朝军政大事的宫室旁边,给她修建了一个巨大的陵墓。不仅如此,在以后的岁月里,他几乎每年都会为妇好举办一次大规模的祭祀活动,特别是在要有军事行动的时候,希望她的在天之灵能够保佑王朝的军队无往而不胜。就这样还嫌不够,更为了妇好在阴间也能过得好,有人照顾,而给她举行了三次冥婚,将她的幽魂先后许配给了自己的三位祖先,他们分别是他的六世祖祖乙、十一世祖大甲和十三世成汤。这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上,也算是绝无仅有的了吧。

故事到这里就讲完了,如果有人还未尽兴的话,可以去首都博物馆看看那个展览(据说要展到6月底结束),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多收获。

猜你喜欢
武丁王位王后
解析几何试题精选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红心王后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王后躺枪
医者
武丁盛世(二)
2017届一轮复习解几与立几(不等式线性规划)综合测试题
武丁盛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