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里的中轴对称

2016-10-18 08:05
中华民居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轴山门中轴线



历史里的中轴对称

自祖先从大地走出伊始,又经历了岁月的斑驳以后,建筑,俨然成为智慧与文明的归巢。时间这样记录: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浅穴发展到现在,中国的建筑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而严格算起,先秦到十九世纪中叶的漫长衍变中,它就像一个孤独的斗士般,用固执的笔触勾画出一个封闭的独立体系,在风格上始终如一。它们丰富多彩,以惯用的沉默窥视着前人的历史,同时,又一致被烙打下某种被称为“中轴对称”的烙印。

在书籍的定义中,所谓建筑的中轴对称,是指建筑物的平面布局相于中间轴对称,而对称轴的两边完全相似或相等。其平面布局的特点是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在中轴的两侧布置陪衬的建筑物,形成主次分明、左右对称的格局特质。

清东陵便是采用了中轴对称的布局。鸟瞰整个陵寝,建筑群和自然景观均配置在金星山和昌瑞山主峰相对的轴线上,几十座形制各异、多姿多彩的建筑物,错落有致地贯穿在一条长达6公里的神道上,形成了气势宏伟、层次丰富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不仅加强了以孝陵居中为尊的等级观念,同时也为陵寝建筑的礼制性和纪念性作了加持,更突出了主陵孝陵对整体陵区的统率作用。

清定东陵

中国宗庙道院亦是同出一辙。以佛门的寺庙为例,在中轴线的最前端会设下影壁或牌楼,接着是山门,山门以内有前殿,其后有大雄宝殿,再后为后殿以及藏经楼等;而中轴线两旁分布的陪衬建筑,则无外乎山门左右筑旁门,大殿两侧有配殿,其余殿楼的两旁有廊庑等。此外,寺庙道观中的左钟右鼓、前堂后寝,以及门前雌雄双狮把据,种种布局无一不以中轴对称为原则,双双相对配置。

而中国民居中的上下厅堂、前庭后院、左右厢房,更在用建筑的肢体对中轴具体表现进行着诠释。

透过这种秩序性的整体空间组合,折射出的正是中国传统的“中规”理念。中国建筑在运用中轴对称原则的同时,也充分地实践了宗法礼制的观念,使得景观的布局效果,给予人们视觉上平稳的感受。

于今,中轴对称成就了后辈赖以骄傲的资本。像源于隋朝的安济桥(赵州桥),被公认为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如今依然为世人所传颂;还有触摸着67.1米纵向标尺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它的躯体上竟寻不到一颗铁钉,便如此骄傲地成为目前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而北京的故宫,更是世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建筑群落……

清东陵

山西应县木塔

那宏伟硕大的宫殿,庄严肃穆的寺观,幽深静谧的园林,拨冗而出的大院,一切如你我亲见,尽皆陈设着先民文化与思想的外观,剥离喧嚣,直立晴空。历史已昭然若揭:先人在浩瀚的岁月长河中,以生生不息的木浆,拨弄着对称的“花漾”。

在这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里,“中轴对称”仿若代表着温暖、质朴的本真,然后以一种文明的“返祖”方式,为当代建筑的设计者供养思路和启迪。无数后辈匍匐在这些古代中国的对称躯骸之下,“取经布道”。当然不仅归因于它繁复多姿的形式、雕梁画栋的技巧以及叹为观止的布局,更为其背后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人文场量深深折服。

建筑的背后,对称中轴正以古旧的美感、洪硕的文化、神秘的玄学,深刻演绎着祖先曾经创作的音乐曲本。

猜你喜欢
中轴山门中轴线
一线中轴,承古通今
湾区枢纽,四心汇聚! 广州中轴之上,发现全新城市中心!
城市中轴之上,“双TOD”超级综合体塑造全新城市中心!
首付10万起! 做广州业主!坐拥中轴线+名校资源+三大商圈!
被遗忘的角落:畅春园遗迹恩佑寺、恩慕寺山门考
数字经济+中轴力量,广州未来十年发展大动脉在这!
龙岩市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及舞台题记考述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
中轴线 古老北京的文化坐标(五)
北京中轴线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