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朱自清散文语言艺术的探析

2016-10-18 00:55肖瑛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6期
关键词:语言特色朱自清散文

肖瑛

摘 要:朱自清在散文的创作之路中,表现出了其独有的艺术风格。他散文的语言清丽朴素,形象生动,意境优美,用词准确,善于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口语巧用,彰显出一个语言大家的语言品位、鲜明的个性以及独特精神气质。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语言特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6-0-02

翻开中国现代散文史,迎面扑来的是一阵阵清新、隽永之风。散文家分门别类,都已自觉或不自觉的独踞了文坛一隅,散文作品异彩纷呈,大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特色。我对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艺术特色情有独钟,因为他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大家,有人说他的散文缜密、漂亮,也有人说他的文笔清秀、洗练。下面就朱自清先生散文的艺术特色谈点肤浅的认识和感受。

一、巧用比喻,使句子更加形象化

在《荷塘月色》中“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看似平淡,却赋予了荷叶动态的美。作者朱自清先生把“出水很高的荷叶”比作“姑娘在跳舞时张开的鲜艳的舞裙,”不仅突出地形容了荷叶又圆又大,而且显现了荷叶舒展着,摆动着的姿态,仿佛凌风欲舞一般。另外,在描写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时,作者写到:“荷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朱自清在这句散文中把荷花比成了一粒粒的明珠和碧天的星星,来突出荷花的晶莹透亮和隐约闪烁的特点;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用“微风过处,送来屡屡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和“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两句,以歌声比喻香气,以名曲的声音来比喻光与影的旋律,把嗅觉、视觉转化为听觉,这一立体手法的运用把荷花所散发出来的香气与光亮表达得淋漓尽致。

朱自清先生在《绿》这篇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把梅雨潭的绿比做荷叶和蔚蓝的天使梅雨潭一下子活起来了。《绿》这篇文章中还运用了博喻的手法,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来描述绿的特征。“她松松的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染些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们平时在写作中都想运用修辞方法,最常用的当然就是比喻这种修辞方法了,好的比喻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而朱自清先生最擅长运用比喻,而且用得非常好,值得我们品读,如他在《山野掇拾》中说:观察的仔细,目的在于要从对象身上辨别出“新异的滋味”,从而取得“独得的秘密”;又说文章应“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写,使你平常身历之境,也有惊异之感。”从以上几篇文章可以看出,朱自清所用的比喻手法都很独特、比较新颖、比较心神入化,给人一种魂萦梦绕、身临其境的感觉。此外,朱自清把很平常的事物,写到文章当中给人一种别样,新颖的感觉,在文章所描述的事物感觉活灵活现比较新奇。比如在《春》一文中,在描述花时,把花写的种样放多、绚丽多彩。连用三个比喻:“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从而给读者无限的遐想、更好的描述了事物,写地上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从这一句当中不仅让读者很好地看出花之多、花之艳。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作者巧妙的使用了三个比喻,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描述春雨的特征。

二、精选动词,使文章更富艺术化

朱自清不仅擅长使用比喻,还对散文中的动词进行精选。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动词的巧妙运用也使文章中所描述的事物感觉一下子活了。使文章更具有艺术性。朱自清对动词的精选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性。如“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拥着。”(《绿》)一个“拥”字,不仅体现了山的状态也把山拟人化写活了。“仿佛蔚蓝的天空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绿》)一个“融”字给读者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描绘出了山水融为一体的场景。“(黑影)和(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的”(《荷塘月色》)一个“画”字写活了影子与荷叶那种微妙的境界。

2、动态化。“这个亭踞在突出一角的岩石上”(《绿》)和“(月光)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这两句话中,“踞”和“泻”这两个动词,使各自的事物更加具体生动。

3、人格化。《匆匆》里的“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这几句话中分别用到动词”“跨过”、“飞去”、“遛走”、“闪过”把时光拟人化使时光更加具体让人感觉到质感。

三、口语妙用,具有求真化俗功效

在中国的文学界,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个有名的作家,而且对汉语研究颇深。在他的一生中写了汉语研究的专著大概有20多部。在所有的汉语言研究中着重对口语体研究比较注重。朱自清先生在研究口语体语言生成与发展过程中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说“用口语为的是求真化俗,化俗就是争取群众。”他的意思是用口语体写出来的文章更加让读者通俗易懂,更加的能表达事物本来的原意。

朱自清先生基于对口语体的颇深的研究,基于写出来的文章更加通俗易懂,保持事物的纯真性。他在创作之初,使用北平话作为创作的基础。在文章的表达过程中,使口语体表现成分不断朝着文学语言的口语化升级并形成了现在独具个性的白话文学语言。这种白话文学语言不仅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比较上口。也让人体会到现代口语的韵味。虽说仍系知识分子的口语,却能雅俗共赏,这样就因为这原因朱自清的作品有了更多的读者,缩小了新闻学与典型文学之间的差距。更贴近大众的文学正式朱自清创作的特点之一。对此,后来叶圣陶先生对他散文的口语化的成就和历史地位在《朱佩弦先生》一文中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现在大学里如果开现代本国文学的课程,或者有人编现代本国文学史,论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全写口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的确,口语化是朱自清创作过程中的最大的特点。试看作者着力用北京口语写成的代表作《给亡妇》:“……你病重的时候最放不下的还是孩子。病得只剩皮包骨头了,总不信自己不会好,老说‘我死了,这一大群孩子可苦了。……你的心我知道,你满想着好好儿带着六个孩子回来见我的,谦,你那时一定这样想,一定的。”这种类如倾盆似的心语独白,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为什么会有如此深厚的感染力呢?因为这段文字所的内容都是通过口语来表达的,谈的都是家常话,通俗易懂,让人阅读的过程中仿佛是与挚爱的家人在拉家常。通过平实无华的语言,自然平顺,语言表达无娇揉处。以及通过第二人称的手法来叙述,这样更能有利于读者理解,从而使感情表达的真挚可贵。朱先生用如泣如诉的口语叙说生死离别之苦,感人至深,也使得这篇悼亡之作远可比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近可与巴金的《怀念萧珊》相提并论。他以北平话为基础的创作语言不局限于此,相反,这一特点贯穿于他的全部白话散文。

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是以口语为主要成分,但适当的揉和一些欧化语与文言的分子,故而显得活泼、灵动、朴素。试读《伦敦杂记》里《房东太太》的一段文字:……道地的贤妻良母,她是;这里可以看见中国那老味儿。她原是个阔小姐,从小送到比利时受教育,学法文,学钢琴。钢琴大约还熟,法文可生疏了。她说街上如有法国人向她问话,她想起答话的时候,那人怕已经拐了弯儿了。结婚时得着她姑母一大笔遗产;靠着这笔遗产,她支持这个家庭二十多年。……太太不上教堂去,可是迷信。他虽是新教徒,可是有一回丢了东西,却照人家传给的法子,在家点上一支蜡,一条腿跪着,口诵安东尼圣名,说是这么着东西就出来了。这些通过口语化加工的语句,完全自然地融合在口语当中。朱自清在散文创作的不同时期所侧重点也有些不同。但是创作的源泉都是一样的都是以口语为基础来创作文章。朱自清先生在散文创作中经常是以口语为创作的基础又融合其他的语言,这样使他创作出来的文章跟贴近大众化、平民化,使更多的人介绍他的创作风格。

四、语言揣摩,活化了人物形象

在朱自清先生创作散文的过程中,大都是以写景抒情的多,叙事的散文很少。并且在叙事的散文当中,人物的语言所占的比例又是很少的,叙事散文作品中的人物语言虽然少,但是所有的人物语言都是朱自清先生精心提炼出来,散文中的人物极少的语言确深刻的反映出了人物的自身的特点以及人物个性。人物语言可谓都是精华。

参考文献:

[1]赵西. 浅析朱自清散文中的美感体现[J]. 时代教育. 2016(09).

[2] 王冬艳. 浅谈朱自清散文之美[J]. 文学教育(上). 2014(03).

[3]韦星. 论朱自清散文中的人伦之道[J]. 江汉论坛. 2010(0.

[4]王雪荣. 试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美[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9(02).

[5]郝福伟. 朱自清散文的人格魅力[J]. 名作欣赏. 2005(06).

[6]樊俊英. 论朱自清散文的风格[J]. 集宁师专学报. 2004(02).

[7]王倩. 朱自清散文中比喻的运用[J].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4).

[8]王保平. 浅析朱自清表现“绿”的一些手法——读朱自清散文《绿》[J].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S1).

[9]梁桂. 论朱自清散文的情感风貌[J].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1).

[10]徐礼宾. 朱自清散文中的色彩运用[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S1).

[11]谭淑红. 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7(05).

[12]甲丙.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

[13]韦晓军. 朱自清散文语言的色彩魅力[J]. 学术论坛. 2006(06).

[14]彭甦. 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J].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02).

[15]苏生.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J].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2(02).

[16]李月云. 论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J]. 宿州师专学报. 2002(03).

[17]戴永课. 朱自清散文语言的诗意美[J]. 长沙大学学报. 2001(01).

[18]阎咏萍. 朱自清散文语言技巧分析[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6).

[19]林清. 试论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J]. 滁州师专学报. 2000(03).

猜你喜欢
语言特色朱自清散文
匆匆
清芬正气朱自清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基于商务英语语言特色的翻译技巧研究
弗洛伊德早期绘画语言特色
浅谈商务英语的文本特征及翻译策略
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老情书 朱自清致武钟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