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海事的“五精范儿”

2016-10-19 17:00王锐丽
珠江水运 2016年18期
关键词:新港海事处海事

王锐丽

建于1958年的万绿湖,又名新丰江水库,是中国第七大水库和华南最大的人工湖。它的水域面积370平方公里,蓄水量达139亿立方米,是广东、香港的重要饮用水源。

新丰江水库及其所属的东江流域,也因此被称为“生命水”、“经济水”和“政治水”。

新港海事处即位于万绿湖旅游码头。它是河源海事局下属的唯一一个海事处,是典型的内河山区海事处。在建设五精海事处的过程中,这个正科级的海事处意外获得2015年度广东海事处五精海事处建设示范单位。从内而外,“五精范儿”十足。

精干队伍:“寡国小民”的宏大夙愿

新港海事处人员少,全部在岗职工仅12人,暂且称之为“寡国小民”,然其肩上的责任可不轻,对于水源地保护,他们有自己的宏大夙愿。

在新港海事处12人的队伍中,80后有11人,且全部为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因其人员年轻、素质高,整个队伍活力四射。

在新港海事处的青年培养过程中,他们坚持“领”思潮、“建”平台、“重”关怀、“树”典型,取得良好效果。

“领”思潮,即增强海事青年职业认同感。青年进入海事处的第一课,就是进入职业角色,完成新的身份认同。新港海事处在引领方式上,通过向青年推荐如《送给加西亚的信》等经典书籍,培育青年对海事事业的忠诚与责任信念;围绕读书、社会热点、海事知识等内容,鼓励青年自由表达与展现自我,通过观点碰撞与意识交锋,在学习和交流中寻求青年职工多元化价值取向中的“最大公约数”,凝聚青年职工共识,引导青年职工更加理性和客观地思考和看待体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和要素,引导其处理好个人理想与事业需要的关系,培养青年海事职业荣誉感。同时该处还健全基础通用性素质培养机制。借助全面培训,岗位互换,基层与机关交流,让青年人员在基础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全面掌握业务特点,并寻找与自身契合的工作岗位。

“建”平台,即全面提升青年履职能力。紧扣海事中心工作,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不断为青年提供平台,同时探索成长激励机制,促进青年人才工作不断向前。以“平安万绿”品牌创建、风险源管理、智慧海事应用、青年岗位创新等重点工作为重要载体、给予青年职工充分信任,完成通航管理、事故调查、风险源等多个业务类别的课题研究工作。通过极落实青年职工的带教、技能比武、“青年课堂”等载体,教学相长,激发青年成才愿望和潜力,全方面提升青年人才的综合素质。另外,该海事处还坚持在基层一线锻炼青年,组建青年突击队、党员突击队,发挥专业履职优势。围绕辖区监管特点和工作重点,突击队青年主动融入、主动站位、主动呼应,发挥青年专业优势,在水上交通安全大检查、无证船舶整治等监管服务中发挥了中坚力量。特别是在防抗台和救助一线工作中,青年职工冲锋在前,主动承担值班任务,坚守在台风肆虐的风口浪尖,在水上人命救助的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重”关怀,即着力提高青年工作活力。青年的成长履历有80、90后的群体特征,面临寻求有质量的生活与现实压力的落差等,生活压力较重。在稳定青年队伍方面,该处着手于疏导青年压力、增强青年凝聚力,并创新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加强与地方相关单位和兄弟单位的沟通联系和联创共建,丰富青年文体活动,促进青年职工间的沟通交流,活跃青年工作氛围,增强青年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形成海事和谐、愉悦的青春主旋律。

“树”典型,即激发青年干事热情。通过宣传先进典型的感人故事和闪光思想,开展“服务之星”评选,引领广大海事青年以忠诚履职、创优争先、建功立业的热情。

精湛业务:水质保护和游船管理两不误

万绿湖作为华南最大的人工湖,是东江下游4000万人饮水安全源头。同时又是国家4A级风景区,每年进景区旅客超过100万人次。常年航行于此的客班船、旅游船、客渡船有120艘之多。另外还有工作公务船38艘,库区群众农自用船近100艘,有证渔船475艘。

随着万绿湖旅游经济的发展和休闲观光农业、渔业的兴起,投放入湖的船艇,甚至是用于休闲娱乐的“三无”快艇逐渐增加,对万绿湖的水资源保护和水上交通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让公众喝上放心水,新港海事处一直将防止船舶污染饮用水源地作为工作重点,在对库区船舶防污染保持高压态势的基础上,采取“加大防治船舶污染投入、建立防污联动机制、强化船舶现场监管、运用科技信息手段"的“四位一体"措施,开展水源地保护工作。

新港海事处为饮用水源地保护建立了专门的档案,将相关法律法规、现场巡查台帐、记录和照片等监管资料全部纳入其中,档案材料全面、监控对象清楚、监控记录规范。并适时加大防污宣传力度。通过定期开展防污宣传周,召开季度万绿湖船公司管理人员、船员大会,宣传各类专项检查活动精神,讲解内河水域环境保护有关知识,提高船员环保技能。在现场巡航、签证过程中,把询问船舶垃圾、油污等的去向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随时随地督促船民将垃圾主动送交上岸集中处理,逐渐培养船民“保护万绿湖、垃圾带上岸”的环保习惯。

他们还联合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督促水厂、取水口单位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履行安全责任主体义务,建立应急预案,在取水口设置必要的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使过往船舶易于辨认,同时加大辖区取水口及周边水域的巡查力度。

在日常工作中,他们注重强化船舶防污证书文书配备、防污设备及垃圾储存设施配备和使用情况的检查。结合船舶安全检查,重点开展万绿湖旅游船、客船的防污证书文书配备、防污设备及垃圾储存设施配备和使用情况的检查,对油水分离器未正常使用、生活垃圾不按规定回收上岸等违法行为严格查处,及时纠正船舶在防止水域污染方面存在的缺陷,同时加强对船员防污知识、防污设备操作技能、防污应急处置能力等内容进行实操性检查。

目前,库区船舶均持有有效防污证书、文书,配置了污油接收桶、垃圾桶等防污设备,设置张贴了垃圾告示牌,污染物能按要求进行排放,旅游船舶的垃圾、油污等污染物由船公司收集上岸,统一处理,有效地保护了库区优良的水资源。

新港海事处还充分发挥信息化设备的作用,在“智慧海事”系统设计之初,就将取水口的水域安全监控信号作为接入重点,通过合理布点,在指挥中心、海事处即可实现对取水口水域的全天候实时监控,实现智慧海事全覆盖,及时发现并纠正水域内可疑违章现象,目前视频点已经覆盖了重要吸水口、船厂、旅游码头前沿、通航密集区等水域,确保水上交通安全,避免船舶发生事故性溢油及操作性溢油污染水域,且视频监控系统不低于十天的信息存储,作为海事监管和执法的依据。

在此基础上,他们还积极推进旅游船等船舶安装AIS系统,加强船舶静态监管,目前辖区取水口及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等重点水域均已在AIS监控系统中进行了坐标定位,防止船舶在上述水域附近发生事故造成水域污染。

防治水域污染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海事管理机构一家单独采取措施防治船舶污染水域是不够的,新港处不断加强与万绿湖管委会、县镇政府、渔政、交通及环保等职能部门的相互合作,互通有无,加强合作与执法力度,及时发现和清除船舶污染,共同防治水域的污染。

海事处和环保部门每季度召开一次情况通气会议,就加强联系、资源共享、技术协作、优势互补等方面协同会商。同时在地方政府的牵头组织下,多次会同渔政、旅游、交通、公安、环保等政府职能部门,全面推进了以无证船舶、餐饮趸船、网箱养殖等为重点内容的专项整治行动,保持对无证船舶非法航行、非法载客的高压态势,加强对餐饮船、网箱养殖等的源头治理,并形成了长效管理,成效非常明显。

为有效防范船舶污染水环境,新港处专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防污染、防泄漏应急预案及制度,每年都斥资配备更新大量的吸油毡、围油栏、围油索、消油剂、可充气式冲锋舟等防污染设施设备,并倡议辖区的旅游船艇公司、船舶运输公司和政府部门的应急力量,成功组建水上搜救志愿者队伍,提升处置突发污染事件的能力,给事故应急处置提供了坚强的物质、人力保障。在市水上搜救中心主办下,海事处坚持每年牵头组织至少1次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演习、溢油应急演习或渡船交通事故救援演习,一方面实战检验万绿湖水上交通安全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在辖区完善由专业力量与社会力量相结合、多部门参加、全社会参与的行之有效的水上应急反应体系积累宝贵经验。此外,海事处也积极推动《新丰江库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的出台,以进一步明确其他涉水相关单位和部门职责,规范各类船舶准入、管理及退出机制,实现船舶长效管理。

作为景区,万绿湖的旅游船监管也是新港海事处的重点工作之一。

新港海事处辖区有一个旅游船艇公司和一个库区客运船队,在航旅游船76艘、客班船5艘、交通快艇8艘。由于历史原因,万绿湖旅游船舶原来多为个人所有,抢客、拉客、冒险航行等时有发生,而且这些船舶载客人数多,一旦发生事故易造成群死群伤。为此海事部门积极联合东源县政府、万绿湖管委会推动个体旅游船与船舶公司签订了经营委托合同书和安全责任保证书,实行“五统一”(统一领导、统一调度、统一售票、统一票价、统一保管)。对万绿湖旅游船艇统一由旅游船艇公司规范管理。近十年来,万绿湖旅游船未发生一起水上交通事故。

精良装备:发挥有限资源的效能最大化

新港海事处的装备绝对算不得精良,很多海事基层单位都已普及使用的单兵执法装备,在这里也是没有的。即使这样,河源海事局也还是将政策、物资向这个唯一的海事处倾斜:人力资源、优惠政策、工作重心等。一方面,结合固定资产盘点工作,全面核查、梳理现有的各类装备和设施,河源海事局在盘点过程中与新港海事处详细比对各项硬件建设标准,按照合理、节约、避免重复配置的原则有序推进海事处硬件设施的建设。同时,将软件建设作为海事处建设活动的决定性因素和核心环节。在预算安排上对基层海事处建设的资金保障进行统筹考虑,切实保证资金投入的及时性和持续性,近年来,海事处基建、设备投入近370万元。

在装备的使用上,新港海事处充分应用智慧海事监控设备、执法人员装备等现有手段,开动脑筋,探索应用,发挥了有限资源的效能最大化。

精细管理:细处见功夫,管理亦有道

新港海事处人很少,职责却很明晰。该处在管理上的最直接特点即是科学定岗定责,实现职责岗位化。他们根据职工自身工作实际科学划分出具体工作岗位,明确岗位具体职责,制定《新港海事处岗位职责一览表》,整理列明各岗位职责需要完成的具体工作内容。制定《新港海事处岗位操作手册》,明确具体的工作标准。

在按照工作标准执行工作内容的过程中运行服务质量体系,实现流程科学化。到目前为止,有效运行了《河源海事局服务质量体系》3.0版,修订完善《海事处工作手册》,分别建立农用船、旅游船、工作船、渡口渡船监管指南,按照体系要求建立并完善36项工作台账,做到服务质量体系有效覆盖,满足辖区监管需求。

该处根据离市区较远和人员年轻的实际情况,着力推动半军事化管理,实现管理精细化。在海事处内部全面推行内部管理标准化,以内务管理、内部安全为主要管理内容,从点名、学习、值班、巡航、内务、着装、纪律、仪表、言行、请假、销假等11个方面方面,规范干部职工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以及行政管理、安全监管和执法行为。每周开展一次军训活动,全面推行文明执法五步法,建立执法反馈机制,规范海事执法行为,实现内部管理及外部管理精细化。

值得一提的是,该处推行的各项“亮灯”管理,实现了考核规范化。即,海事处制定年度、季度、月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评估机制,同时在内部推行考评标准化、常态化,建立以岗位为基础的考评体系;实施日常督查和定期督查相结合,实施“亮灯”管理,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在处内网建立了共享平台,创造性开展“月考”、“季督”并将之固化为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了行政效能督查。坚持每月、每季度内部政务督查,着重从履行职责、依法行政、办事效率、服务水平等方面着手,对工作计划性、执行程序和完成效果等方面定期进行督查,督查结果在共享平台上进行公示,使内部督查实现便捷、畅通、有效。

精美文化:“播绿”、“护绿”、“守绿”、“悦绿

新港海事处辖区新丰江水库,因处处是绿,四季皆绿又名万绿湖。新港海事人长期扎根于此,深耕于此,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通过优质的服务和有效的监管,犹如“园丁”全天候、无微不至的细心呵护,保护这一方水域的安全、清洁,在服务、安全、廉政等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内涵。

“万绿”文化价值理念,具有鲜明行业特色和地域特征。其内容包含:“播绿”服务文化、“护绿”安全文化、“守绿”廉政文化、“悦绿”和谐文化。即“万舟和风畅、绿水润金锚”的“万绿”文化品牌。新港海事处开展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发挥其凝心聚力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形成服务群众、履职尽责、和谐发展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让“播绿”、“护绿”、“守绿”、“悦绿”的文化理念对每个职工产生作用,形成习惯,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

“播绿”的服务文化即强调重民生,优服务。鼓励广大干部职工忠诚履职、服务民生,为群众提供“安全、畅通、舒适”的出行水上交通环境。新港海事处通过开展“规范船舶管理、构建平安湖区”专项整治,主动服务行政相对人,并在辖区范围开展“平安万绿”创建、推行“文明执法五步法”,组建青年服务突击队,定期开展海事进景区、进社区、进学校活动,向社会展示良好的海事形象。近年来,新港海事处还建成了万绿湖溢油应急设备库。不仅提升了辖区船舶防污能力,保航行安全,保水质清洁,做好万绿湖生态保护工作,也为服务河源市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通过长期海事服务实践培育“播绿”服务文化,牢固树立起“围绕中心、服务社会”服务意识,提升海事服务效能,打造人民满意海事。

“护绿”的安全文化,严监管,重创新。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作为海事中心工作,是海事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海事安全文化的集中体现。新港海事处一是按照“把握规律、抓住重点、关注异常、给力预防”的安全理念,以“细于防、严于查、精于检”为工作抓手,落实“严管”安全文化。二是围绕万绿湖“安全和环保”发展主题,总结辖区安全监管规律,创新构建“守护万绿”封闭水域安全监管品牌,打造平安湖区,绿色水域。三是以科技创新为抓手,推进智慧监管“3+1”模式(CCTV、AIS、VHF+现场监管执法)和广东海事智慧海事平台落地应用,提升海事监管效能。通过一系列海事安全管理实践活动,进一步夯实“护绿”安全文化基础,“护绿”安全文化在海事安全管理实践自然形成并不断被提炼、升华和发展,实现文化服务中心的本质要求。

“守绿”的廉政文化,重在守纪律,树形象。新港海事处一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活动,在此基础上通过唱廉学廉、“365”廉政养成计划、廉政火炬水上行、廉政微电影拍摄、廉洁公正我承诺等形式丰富、内容多样的活动,积极开展廉政文化教育。二是在落实《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基础上,结合“教育倡廉、制度保廉、监督促廉、合力控廉”四措并举,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构建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三是通过学典型树典型活动,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提高政治思想作风。通过大力弘扬廉政文化,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清正廉洁的海事执法队伍,锤炼“守绿”廉政文化。

“悦绿”的和谐文化,即建小家,凝心力。为了打造海事人健康的体魄、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海事处内部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新港海事处一是建小家,增活力。在海事处内部以创建先进职工小家为契机,成立了篮球、羽毛球、台球、登山等多个文体活动小组,通过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活动,拉近人与人的距离,使大家充分感受到“海事一家人”的关怀和温馨。二是立规范,创和谐。通过建立16项管理制度,完善26项工作台账,规范内部和外部管理,实现人水和谐,内外和谐。通过创建一个美好的“家”,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强烈的集体意识与团队精神,打造人水和谐,平安畅通的水上交通环境。

通过持续不断的海事文化建设,有效增强了新港海事人优质高效的服务意识,“播绿”文化引领干部职工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以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了船东、船员和港航企业的好评;增强了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护绿”文化引领干部职工增强主人翁精神,全心全意保障万绿湖水上交通安全和水域清洁,使干部职工自觉地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海事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增强了廉洁自律的廉政意识,“守绿”文化引领干部职工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办事,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守住底线,不踩廉政红线;树立了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和谐意识,海事人在做好服务、保障安全、保持廉洁的工作基础上,惬意享受工作和生活,提炼出“悦绿”文化,引领海事人快乐工作,健康生活,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新港海事处海事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看风景的猫(下)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看风景的猫(上)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看风景的猫(中)
我们该在无病呻吟的文字餐盘里加入什么样的营养?——常新港创作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