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母婴同室病房中危险因素调查与护理安全管理研究

2016-10-19 06:15董瑞珍杨玉香吕清清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25期
关键词:同室产科母婴

董瑞珍,杨玉香,吕清清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471000



产科母婴同室病房中危险因素调查与护理安全管理研究

董瑞珍,杨玉香,吕清清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471000

目的调查产科母婴同室病房中的危险因素并探究其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方法通过对产科母婴同室病房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评估,综合整理采取相应安全防范措施。结果安全防范措施的实施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感染。结论产科母婴同室病房中的危险因素的调查和后期的预防性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有利于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并降低新生儿感染几率。

产科;母婴同室;危险因素;护理安全管理

母婴同室是指新生儿与其母亲每天24 h待在一起,且新生儿与母亲的分离时间一天内不超过1 h[1]。由于母婴同室可以促进母亲与婴儿之间的亲密交流和情感共鸣,对新生儿的母乳喂养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母婴同室得以作为一类新的医院管理制度在全国临床上逐步推广。但由于新生儿的免疫功能和脏器功能发育不健全,疾病抵抗力差,生活能力缺失,且大多产妇缺乏科学合理照顾新生儿的知识和经验,致使母婴同室病房是医疗高风险的科室[2],因而母婴同室的安全需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因此必须调查产科母婴同室病房中的危险因素,综合整理采取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有效减少危险因素的发生几率。

1 母婴同室病房中的危险因素

1.1医院安全管理制度和环境方面的因素

大多医院病房采取开放式管理,安全设施不足,病房人员和相应的探望人员流动性大,安全管理制度又不健全,夜班安排的值班人员数量少,导致新生儿被盗风险以及抱错风险。新生儿免疫力、抵抗力较低,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疾病且因病房空间有限,不能及时更换感染新生儿的病房,造成交叉感染和病情反复发作。

1.2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3]

部分护理人员学历不高,经验不足,不能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术,以致于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新生儿的突发状况,导致新生儿的病情加重;护理工作人员编制不足,经常倒班,工作量大,护理社会地位较低从而导致护理人员压力过大,对工作有疲惫感,态度敷衍,增加护理出错率,对产妇和新生儿态度冷默;责任心不强,不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如查对不认真等造成新生儿被抱错的风险;未向产妇和新生儿详细说明临床注意事项,易发生不良事件;应变能力不佳,不能妥善处理意外事件,易与新生儿亲属发生争执和冲突,造成医疗纠纷。

1.3产妇及家属方面的因素[4]

产妇自身卫生意识不足,不能有效清洁身体,造成病房细菌较多,且新生儿的穿戴衣物未消毒彻底,造成新生儿感染几率大大增加。大多产妇处为人母,缺乏新生儿相关抚育知识,如母乳的喂养量不足,可致使新生儿营养摄入不足,营养不良等现象[5]。

2 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2.1健全医院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医院出入管理,严格控制温湿度适宜、通风、无菌的病房环境,减少交叉感染现象的发生。

2.2组建护理安全管理小组

选取有经验的护士长、责任护士组建小组,拟定工作标准及安全制度。定期组织产科护理人员学习护理安全相关制度,增强法律意识,使护理人员在思想上和理论上认知到护理安全的重要性。需每天查房,确定各项护理是否落实到位,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指导和评价,及时发现不足,积极纠正错误,保证全程护理服务的质量。

2.3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和素质[6-7]

对护理人员开设培训课程,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通过增加护理人员数量的方式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倒班现象的频繁发生,减轻其工作负担以提高工作积极性;加大对护理人员群体的关注度,积极宣传护理人员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导大众对护理人员形成正确的认知和认可。增强护理责任心,严格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应变能力,避免纠纷。

2.4加强对孕妇的健康知识教育和沟通

对产妇及家属及时进行健康教育讲解抚育新生儿的相关知识,如怎样正确照顾新生儿,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同时特别嘱托产妇照料新生儿的相关注意事项,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时与产妇进行沟通,了解产妇的心理状况,对心理状况较差的产妇可针对性疏导其心理压力,鼓励产妇亲属给予产妇能量和情感方面的支撑,消除心理负能量,改善不良心理状态。

3 效果评价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产妇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人员对产妇的评价,两种调查问卷均由本院自行设计制作。护理满意度问卷由120名产妇答卷,内容主要包括4个条目,即:新生儿健康知识教育、护理专业技术操作水平、母乳喂养方法指导和产妇心理指导,分为不满意、一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4个等级,满意度=(一般满意例数+满意例数+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护理人员对120名产妇评价问卷由60名护理人员答卷,内容主要包括3个条目,即产妇的护理新生儿能力、角色适应情况、心理状况,每名护理人员答两份卷即对两个产妇进行评价,分为差、一般、良好、优秀4个等级,合格率=(一般+良好+优秀)/总例数× 100%。问卷在由选定的护士长协助下统一发放,并于发放前告知调查对象问卷调查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以自愿参与和不记名原则现场发放答卷,答卷时间30 min,调查对象独立填写并当场回收以确保答卷的真实有效性,共发放240份,回收235份,回收率为97.92%,去除无效答卷2份,其中满意度问卷剩余116份,对产妇的评价问卷剩余112份,将总共剩余的228份问卷统一进行装订、有序将实际数据录入计算机处理,保障此问卷信息的保密性,其信息仅用于该次数据处理和分析。

统计新生儿感染情况,包括呼吸道感染、口腔那黏膜感染、胃肠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眼结膜感染,120名产妇中有3名双胎妊娠,117名单胎妊娠,共123名新生儿。

本院调查产科母婴同室病房中的危险因素,综合整理采取了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对5个项目进行评分,以调查产妇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显示护理满意度最高的项目为护理专业技术操作水平,其一般满意35名,满意45名,非常满意36名,护理满意度为97.41%;护理满意度最低的项目为产妇心理指导,其一般满意48名,满意44名,非常满意24名,护理满意度为93.10%。而新生儿健康知识教育中,一般满意38例,满意52例,非常满意26例,护理满意度为95.69%;母乳喂养方法指导中,一般满意28例,满意57例,非常满意31例,护理满意度为94.83%。详见表1。

采取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后,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产妇的护理新生儿能力评价中,一般有38名,良好44名,优秀有21名,合格率为91.96%;角色适应情况评价中,一般有45名,良好37名,优秀有23名,合格率为90.18%;心理状况评价中,一般有11名,良好62名,优秀有31名,合格率为92.86%。详见表2。

表1 产妇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n(%)]

表2 护理人员对产妇的护理新生儿能力、角色适应情况、心理状况的评价[n(%)]

采取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后,对新生儿感染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呼吸道感染、口腔那黏膜感染和胃肠道感染均发生1例,感染率为0.81%;皮肤软组织感染和眼结膜感染均发生2例,感染率为1.63%。详见表3。

表3 新生儿的感染情况[n(%)]

3 讨论

杨金凤[8]等人指出,对新生儿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可降低新生儿的感染几率,从而有效提高母婴同室的护理安全性。这一论断与该次研究结果相符,该研究经调查和整理分析发现母婴同室病房中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医院安全管理制度和环境方面、护理人员方面和产妇及家属方面这三方面的因素,并针对这三方面中的具体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后,如健全医院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温湿度适宜、通风、无菌的病房环境,减少交叉感染现象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和责任意识,减轻其工作负担以提高工作积极性、加强对孕妇的健康知识教育和沟通,结果显示采取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后,新生儿健康知识教育、护理专业技术操作水平、母乳喂养方法指导、产妇心理指导这4个项目的护理满意度均较高;产妇的护理新生儿能力、角色适应情况、心理状况的合格率均很乐观;新生儿感染情况均较低。母婴同室病房是医疗高风险的科室,因而母婴同室的安全是产科护理工作人员最重要的使命,把母婴安全放在首位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产科母婴同室病房的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对产科母婴同室病房中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采取后期的预防性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有效防范新生儿感染几率,为病人提供安全、有序、系统的护理,是护患双方共同的目标。

[1]陈丽.针对性护理措施在母婴同室病房安全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6):270.

[2]陈琴.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3(5):314.

[3]陈小敏.产后母婴同室病房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30(1):74-75.

[4]顾凯芬.母婴同室的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8):107-108.

[5]宁红,王慧萍.母婴同室新生儿的安全管理措施[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6):762-763.

[6]潘佩荣.母婴同室的安全隐患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9):156-157.

[7]席时清,吴冬梅.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安全隐患排查及管理[J].全科护理,2013,11(12):3421-3422.

[8]杨金凤,朱虹.护理安全管理对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及产妇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2):70-73.

Survey on Risk Factors in the Room for Mother and Infant in the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Research on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DONG Rui-zhen,YANG Yu-xiang,LV Qing-qing
Luoyang Centr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Zhengzhou University,Luoyang,Henan Province,471000 China

Objective To survey the risk factors in the room for mother and infant in the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research its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Methods The corresponding safety preventive measures were adopted by survey,evaluation and overall summary of risk factors existing in the room for mother and infant in the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Resul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ve measures can improve the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and reduce infection.Conclusion The survey of risk factors in the room for mother and infant in the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preventive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in later stage are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nursing quality in the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and reducing the infection probability of newborns.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Room for mother and infant;Risk factor;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R47

A

1672-5654(2016)09(a)-0045-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6.25.045

2016-06-15)

董瑞珍(1966.9-),女,河南洛阳人,大专,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

猜你喜欢
同室产科母婴
反馈式健康宣教提升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效果、满意度的意义分析
系统化健康指导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的干预分析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护士主导的持续改进在规范母婴同室新生儿血糖监测中的应用
模拟急救演练在产科住院医师综合培养中的应用
探讨产科护理中常见风险与预防和处理方法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尿布师:只卖纸尿裤的母婴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