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2016-10-19 06:56田文勇
铜仁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纯收入种植业农民收入

覃 玥,田文勇,2

( 1.四川农业大学 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2.铜仁学院 科研处,贵州 铜仁 554300 )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覃 玥1,田文勇1,2

( 1.四川农业大学 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2.铜仁学院 科研处,贵州 铜仁 554300 )

为分析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纯收入增长的关系,对贵州省1997~2012年间农业内部各产业产值与农民纯收入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纯收入的增加有促进作用。贵州省农业内部各产业对农民增收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种植业产生的影响最大,畜牧业次之,渔业最小。针对贵州省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对结论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贵州省

一、引言

保障农民收入一直是中央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其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自1998年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大力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来实现农民增收。贵州省委、省政府响应国家号召,重视农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农产品竞争力逐步增强,农业产业化水平逐渐提升。近年来,贵州省农民纯收入逐渐增加,且增加幅度越来越大,由1997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1298.54元,增长到2012年的4753元,增长率为266.03 %。那么,贵州省农民收入的增长是否也得益于其实施的农业结构调整呢?对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能够增加农民收入这一命题,虽然在理论研究上受到部分学者的否定,即通过各种农产品的数量、价格、成本和效益这四个因素的分析,提出政府不能对通过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民整体收入抱过高的期望,应该在稳定农业的基础上,着力于尽快减少农业人口[1];通过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行分析,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作用归于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而对整个国家的农业总量扩大不会产生显著影响,因而不会对农民收入产生大的影响[2]。但是大多数学者已经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能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农产品市场交易规模、农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现金收入增长以及现金纯收入率提高等多个角度的考察,证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其收入效应是存在的[3]。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态势趋于一致[4],农业人均收入的变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结构的变动[5]。而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6]只是在理论上提出。那么,作为92.5 %的面积都是山区的贵州是否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呢?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尝试性验证。

在实证方面,已有的对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农民收入的研究是对不同地区进行的,由于各地区具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各结论中农业内部各产业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在宜春市,种植业和林业产值对农民收入影响都较小,且在短期内对农民纯收入有负向效应,长期来看,这两个产业产值的提高确实能增加农民收入;牧业和渔业产值影响则较为显著,且在短期内对农民纯收入都有促进作用,长期而言,这种促进作用则逐渐减弱[7]。与之相反,由于西部农村地区植被和水资源较少,难以培育以植被和水资源为主的牧业和渔业,因此牧业和渔业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是最小的[8]。对新疆的研究结果则表明,牧业和林业的发展对农业人均收入的贡献率比较大,其次是渔业和农业[4]。重庆市多山区,致使种植业总产值增加会对农民人均纯收入产生副作用;又因为林业和牧业的规模小,其总产值增加不对农民人均纯收入产生影响;而渔业总产值的增加对农民人均纯收入有增收效应[9]。那么,同是以山区地形为主的贵州省是否与重庆市的情况相似呢?

近年来,受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热潮的影响,农村缺乏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虽然外出打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收入来源的渠道,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农业收入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9]。因此,提高农民收入需要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根据比较优势理论,若每个地区都集中生产并出售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购进其处于比较劣势的产品,那么贸易各方都将获得比较利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即让各地区集中生产资料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不但提高生产资料的使用效率,同时有利于该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逐渐提升。

农业的结构调整要有针对性,要以保证农民基本收入为基本目标。通过剖析贵州省农民收入与农业产业结构的深层联系,明确影响贵州省农民收入的关键因素,为更好地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更有效地提高农民收入提供切合贵州省具体情况的建议。

二、数据来源与方法选取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贵州省统计年鉴》,选取贵州省1997~2012年间每年的种植业总产值(PIO)、林业总产值(FOO)、牧业总产值(AHO)、渔业总产值(FIO)与农民人均纯收入(RNI)作为研究指标,其中RNI为因变量,其他为自变量。为避免数据剧烈波动的影响,对 6个变量进行对数化处理,分别用LnPIO、LnFOO、LnAHO、LnFIO和LnRNI表示。

(二)方法选取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中多元回归模型,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进行检验,即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否会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及农林牧渔业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三、实证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由于时间序列数据具有时变性,可能会显示出明显的记忆性和波动的持续性,以此导致时间序列不平稳,进而使得回归分析中存在伪回归。对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即对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如序列不平稳存在单位根,则通过差分来消除单位根,得到平稳序列。本文运用 ADF(Augment Dickey-Fuller)方法进行检验。

从图1可以看出,LnPIO、LnFOO、LnAHO、LnFIO和LnRNI这5个变量的数据有逐步增加趋势。在1997~2012年之间5个变量的数据都存在一些波动,但是整体都呈现出了明显的增加趋势。其中,LnPIO以平均每年1.29%的增长率增加,LnFOO以平均每年3.07%的增长率增加,LnAHO以平均每年1.92%的增长率增加,LnFIO以平均每年10.79%的增长率增加,因此序列是不平稳的。

表1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只有LnAHO在5 %的显著性水平下为平稳序列,其余序列均不平稳;对所有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处理,此时 LnRNI与LnAHO的一阶差分不平稳,其余序列的一阶差分均平稳;对所有序列进行二阶差分处理,此时所有序列都在不同显著性水平下平稳。综上所述,各时间序列的对数都是 I(2)序列,满足进行回归分析的条件。

图1 1997~2012年贵州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农业内部各产业收入变化趋势

表1 单位根检验表

(二)多元回归分析

由单位根检验结果可知,LnPIO、LnFOO、LnAHO、LnFIO和LnRNI是二阶单整的,说明这些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运用Eviews 6.0软件对时间序列的对数进行回归,结果如表2。根据回归模型检验结果,F检验在显著性水平为1%情况下方程整体显著成立;可决系数R2=0.9958,表明贵州省农民纯收入的增加的99.58 %可由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来解释,方程拟合程度非常高;D-W值为1.5793,在样本数量为16和解释变量为5,在1 %或5 %的显著性水平下,模型都不能确定是否存在序列相关。

对模型进行Newey-West回归处理,结果如表3。Newey-West在进行回归时,可调整异方差和序列相关性。经修正后,F值、拟合优度值R2、D-W值均未发生变化,在5%显著性水平下,种植业(LnPIO)、畜牧业(LnAHO)和渔业(LnFOO)的t值通过了检验,而林业(LnFIO)的t值没有通过检验,表明贵州省的种植业(LnPIO)、畜牧业(LnAHO)和渔业(LnFOO)对农民纯收入的增加有解释意义。剔除不显著变量林业(LnFIO),得到方程:

回归结果表明,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纯收入的增加具有显著影响,且农业内部各产业产生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对应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5560、0.3597、0.1398,即种植业产值每增加 1%会引起农民纯收入增加0.5560 %,畜牧业产值每增加1%会引起农民纯收入增加 0.3597 %,渔业产值每增加1%会引起农民纯收入增加0.1398 %。因此,种植业产值、畜牧业产值和渔业产值对农民纯收入的增加都有积极的影响,并且种植业产生的影响程度最大,畜牧业次之,渔业最小。

(三)结果分析

本文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就贵州省1997~2012年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纯收入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纯收入的增加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农业内部各产业所产生的影响大小不相同。其中,种植业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畜牧业,渔业最小,林业对农民增收没有影响。与对贵州省农业结构情况的已有研究相结合,对结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种植业强势地位没有改变。1978年贵州省的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79.1 %,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变迁与结构调整,由于林业、渔业受资源禀赋的制约,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依旧向种植业倾斜[10],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使得水稻、玉米、油菜等传统种植结构模式为主的栽培方式不断被新的种植模式取代[11],促进了种植业的发展,到2012年其种植业产值仍占农业总产值的60.2 %。最终种植业在贵州省农业中的绝对优势地位没有改变,贵州省种植业绝对的量的优势,使得其在农民增收的过程中成为了影响力最大的产业。

2.畜牧业受政府重视。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明显的优化趋势主要来自于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比重持续稳定上升。现在,影响贵州省农业经济的主要因素即为种植业和畜牧业。贵州省政府发挥其具有的大面积的天然草地和培育的人工草地优势,配套制定了适合畜牧业发展的政策规定,全省上至省政府下至各级基层组织重视畜牧业发展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12]。由于受到政府的重视,同时拥有自然条件的优势,发展到现在,畜牧业产值在第一产业中占三分之一。通过政府的积极推广,畜牧业逐渐提升其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力,成为影响力度仅次于种植业的产业。

3.渔业发展迅速。在国家发展初期,农民最关心的是温饱问题,种植业自然成为最受欢迎的产业,此时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是微乎其微的。虽然渔业的发展基数很小,但是其取得的进步也是不可否认的。贵州河流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全省水系顺地势由西部、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分流,长度在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4条,全省水力资源丰富。在此优势之下,1978~2012年间,渔业虽然一直是农业中产值最小的产业,但是其产值增长幅度很大,增长了17倍,成为贵州省农业中增长最快的产业。由于渔业如此快速的发展,其也对农民增收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表2 回归模型结果

表3 修正后的回归模型结果

4.林业发展滞怠。贵州省林业与渔业有相似的发展背景,在发展之初都是不受重视的产业,资源禀赋都受到一定的制约。与渔业不同的是,经历几十年的发展与变革,林业产值在农业产值中所占比例几乎没有改变。贵州省石漠化程度不断加深,为了解决生存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不断开垦新的耕地,甚至不惜毁林开荒,进行陡坡开垦,在已经石漠化的土地上广种薄收,致使水土流失严重[13]。同时,政府也没有对林业寄予厚望,把产业调整的重心放在畜牧业上,因此林业发展受阻,最终使得其对农民增收没有起到积极的影响。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运用回归分析法,对贵州省1997~2012年间农业内部各产业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均衡关系进行研究,发现贵州省作为典型的山区地形地区,其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同时,由于农林牧渔业发展程度的不一致,导致其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力不相同。虽同为多山区地形,贵州省与重庆市农业内部各产业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程度却大不相同。重庆市的种植业对农民增收起次要作用,而贵州省种植业对农民增收起主导作用。畜牧业和渔业对贵州省农民增收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林业则对贵州省农民增收没有影响。

(二)建议

1.促进特色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贵州省茶叶、精品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为当地农民增收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觑,在今后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应该进一步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同时,要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创造出具有一定价值的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2.针对市场需求,积极发展畜牧业与渔业。在农村,除粮食外,其他主要食物随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呈增长趋势;在城市,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家禽、牛羊肉、食用植物油、鲜蛋和水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贵州省政府应该将市场的需求信息及时地传达给农民,引导其进行生产决策,同时还应加大对畜牧业和渔业的扶持,激励农村劳动力由种植业向畜牧业与渔业转移。

3.坚持生态可持续发展,推广经济林种植。贵州省属亚热带高原山区,气候温暖湿润,地貌类型多样,地表组成物质及土壤类型复杂,因而适合多种植被的生长。可以看出,贵州具有发展林业的优越自然条件。同时,森林具有保护土壤、涵养水源的功能,可以对贵州的石漠化现象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经济林种植是一项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工程,贵州省政府应积极向农民宣传经济林的经济效益,同时强化当地发展林业的优势,对农民进行林业生产方面的技术指导,推进这一利国利民战略产业的发展。

[1] 王萍萍,贝虹.农民收入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J].统计研究,2001,(7):17-23.

[2] 张明林,黄国勤.农业结构调整的经济学思考及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11-14.

[3] 李国祥.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效应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5):12-20.

[4] 张建红,余国新.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视角,2009,(3):5-7.

[5] 张瑞黎,黄明风.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影响的效应分析——以新疆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0,(11):27-28.

[6] 刘永生,张旭东,司红十.山区地带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与提高农民收入突破策略探析——以河北省承德围场为例[J].农业经济,2014,(2):75-76.

[7] 王小平,朱叶.基于VAR 模型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7):210-213.

[8] 刘松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和节能降耗影响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3,(19):113-116.

[9] 刘伯凡.重庆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对农民收入影响的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3,(16):38-42.

[10] 刘海华,蔡承智.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研究[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2,31(4):353-356.

[11] 陈良,高建浩,王彬,等.贵州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J].贵州农业科技,2014,42(2):248-252.

[12] 宋山梅,于海龙.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09,(9):234-237.

[13] 刘艺,刘肇军.贵州不同石漠化区域农业产业结构探析[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7(9):48-50.

Empirical Analysis about the Influence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al Adjustment on Farmers’ Income in Guizhou Province

QIN Yue1,TIAN Wenyong1,2
( 1. School of Management,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1130,China;2.Scientific Research Office,Tongren University,Tongren,Guizhou 554300,China )

This paper ha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production values within agricultural industries and farmers’net incomes between 1997 and 2012 in Guizhou Province with an attempt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s and the increase of farmers’ net income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djustment promotes farmers’ net income and that agricultural industries have had a different impact on farmers’ incomes with the impact of crop farming the biggest,animal husbandry the second and fishing the smalles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s,som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agricultural industry,structural adjustment,increase of farmers' income,Guizhou province

F323.8

A

1673-9639 (2016) 05-0144-06

(责任编辑 张凤祥)(责任校对 黎 帅)(英文编辑 何历蓉)

2016-05-16

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自筹项目“山区农户参与农业标准化生产影响因素分析”(13ZC017)。

覃 玥(1992-),女,四川遂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技术经济研究。

田文勇(1984-),男,河南驻马店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农业技术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纯收入种植业农民收入
“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有了路线图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201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超14600元
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民收入增长周期的多尺度分析
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快”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4年下降
四川农民收入增速 连续四年高于城镇
钻研种植业 带头奔小康童进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