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结果互认终成正果但仍需谨慎京津冀地区首批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试点工作启动

2016-10-19 08:28许方霄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6年19期
关键词:报告单计生委医疗机构

●许方霄/本刊记者

由于不同医院之间存在临床检验设备、技术水平等差异,临床检验结果互认一直是件很难实现的事。但从2016 年10 月1 日起,京津冀地区132 家医疗机构将实现27 项临床检验结果互认。这项有历史突破性的改革措施到底能否顺利进行?第一批临床检验结果互认试点工作启动之后,第二批将何时开展?医疗机构和检验结果项目是否会增加?互认的项目开展得是否合理?就此,记者采访了京津冀三地卫生计生委、医疗机构的相关人员及一位业内人士。

临检结果互认已成现实

在医院内经常能看到提着其他医院的检查报告单焦急等待就诊的患者,对他们而言,不久前刚检查完的结果不被另一医院认可是件令人愤怒而无奈的事。即使医生做出类似于“各医院检查设备和医生水平存在差异”等解释,仍不能缓解患者心中的不快,甚至还会心生“就想多赚钱”的怨气。2016 年9 月5 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卫生计生委联合在京津冀区域内启动三地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试点工作,并于10 月1日起正式实施。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决策布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副院长杜洪印说,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内容,而京津冀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的实施,标志着京津冀地区在促进医疗协同发展、提高三地医疗同质化水平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推进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对于有效利用京津冀地区医疗卫生资源、规范诊疗行为、改进医疗服务、促进合理检查和合理诊疗、降低患者就诊费用、简化患者就医环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河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江建明指出,通过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的实施,京津冀三地医疗机构的临床检验质量和管理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对促进京津冀地区医疗协同发展、提高三地医疗同质化水平、方便患者就医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原则上互认项目无需复查

检验结果互认试点工作实施后,京津冀地区符合结果互认条件的医疗机构将在检验结果报告单相应检验项目名称前增加“★”标识,作为检验结果互认的标识。在不影响疾病诊断治疗的前提下,患者提供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出具的临床检验结果报告单时,接诊医疗机构原则上将对报告单中互认项目的检验结果予以认可,不再进行重复检查。

首批试行临床检验结果互认的项目共27 项,包括19 项生化项目、3 项免疫项目和5 项血细胞分析项目(具体项目见附表);纳入临床检验结果互认的医疗机构共132 家,其中北京69 家,天津37家,河北26 家,包括三级医疗机构和医学检验所。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处长路明说:“本着保障质量和方便患者的双重考虑,这27 个检验项目为临床实验室最为常用、有质量标准、有室间质评计划、易于标准化、且有一定地方互认工作基础的检验项目。”

附表 首批试行临床检验结果互认的检验项目

成为临检结果互认医疗机构条件严格

“为保障医疗质量安全,不同医疗机构间检验结果互认的实施,是建立在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质量和技术要求达到同质化标准、检验结果具备可比性的基础上。”天津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建国强调,没有质量的保证,临检结果互认就没有存在的根本,因而,质量保障是今后京津冀三地医疗卫生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对此,路明表示,为了做好京津冀地区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工作,京津冀三地卫生计生委组织三地医学检验质控中心和临床检验中心共同开展检验结果互认的实施和质量控制,成立京津冀地区检验结果互认工作专家委员会,指导各地开展人员培训、现场检查、室内质控数据网报、结果监控、盲样检测等工作,并组织专家制定了《京津冀区域互认实验室质量与技术要求(试行)》和《京津冀地区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协作方案》,作为三地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试点工作的技术指导规范和工作指南。

此外,入选此次临床检验结果互认的132 家医疗机构也都经过严格的考核。“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经当地省级检验质控中心现场检查达到合格标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有效期内的实验室可免检);参加室间质评活动,互认项目最近一年成绩达到合格或满意;按规定报送互认项目的室内质控数据,室内精密度符合《京津冀区域互认实验室质量与技术要求(试行)》要求。”路明说。

虽然132 家医疗机构在首批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名单之中,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在今后可以对临床检验质量和管理有丝毫松懈。路明说:“三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试行临床检验结果互认的医疗机构实施动态管理,建立退出机制;对于在互认工作实施后出现临床检验质量和管理不符合互认要求等情形的医疗机构,将根据情况督促其进行整改或取消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资格。”

扩大互认项目应对客观条件有所考虑

在指出京津冀三地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开展具有“方便患者就医、减轻患者负担、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的同时,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方来英认为,除了为患者节省费用外,此举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提高医院诊疗效率和运行效率,增强医疗服务能力。在未来京津冀地区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的发展情况上,方来英表示,相关部门将按照质量第一、稳妥有序、动态管理的原则推进和实施,根据试点情况,三地将在条件成熟时适时启动第二批互认工作,逐步扩大互认项目和互认医疗机构范围,为京津冀地区患者就医提供更多便利。

但有业内人士则指出,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实为“伪命题”。“开展类似于血常规的化验单是可以进行互认的,但对于下一步扩大互认的项目应慎重为之。”该业内人士说,在检查设备、检验科室医生水平、主治医生对病情的判断等方面在客观上均存在差异,如果实现互认,出现误诊、误治的几率也将大大上升。

为了更直白表达自己的观点,该业内人士以自己亲眼所见的事例说明。他说,有一位山东的中年女患者,在省内一所知名医院做了检查,根据报告单,该医院的医生判定她是胃癌。得知这个消息后,患者及家人终日以泪洗面。在积极接受当地医院的化疗后,该患者的身体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了,抱着一丝希望,夫妻俩来到北京友谊医院找专家会诊。友谊医院的专家拿着她带来的胃镜检查报告单,几经辨认,觉得不太像胃癌,因为报告单上显示的画面不是很清晰,于是建议她在友谊医院重新做胃镜检查。起初该患者觉得做胃镜太难受,因而有所抵触,但最终还是硬着头皮重新做了胃镜检查。拿到新做的检查报告单及病理结果,专家十分肯定地告诉这对满脸焦急的夫妻,她得的根本不是胃癌,就是普通的胃炎。喜极而泣的夫妻俩不能自已,跪倒在该专家面前。“如果那次检查结果互认了,这位患者还能活多久?对这个家庭又会造成多大的伤害?”该业内人士说。

“的确,临床检验结果互认不是一个简单的医疗服务形式,不能看到临床检验结果单上标了‘★’标识就认。”方来英说,为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安全,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对于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临床检验结果容易产生较大幅度变化且对疾病诊断有一定影响的、既往临床检验结果报告的时效性对疾病的诊断难以提供参考价值的,以及其他特殊情况有必要进一步复检的情形,接诊医疗机构需对有关互认项目进行复查。

猜你喜欢
报告单计生委医疗机构
交通事故处理
——现场勘查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体检没问题报告单也别随手丢
不兴打折
国家卫生计生委的“下一步”
四川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沈骥:健康服务业基金筹建工作五步推进
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张祖芸:全面落实健康服务业统计监测任务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