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毛猴

2016-10-19 08:28房志雄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6年19期
关键词:毛猴小伙计白芨

●房志雄/本刊记者

▲活灵活现的毛猴作品

在老北京城,有一些民间手工艺品被统称为玩意儿,像面人儿、拨浪鼓、鼻烟壶和毛猴,都属于玩意儿范畴。每逢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制作这些玩意儿的手工艺人便挑着担子,或小驻庙会,或走街串巷,引得大批小孩子围观。毛猴便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玩意儿之一,它材料易得,好玩不贵,一个玩一整天都不腻。而如今,小孩子都抱上了芭比娃娃,毛猴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无意间制作的工艺品

毛猴制作首先在北京出现,所以毛猴也叫做北京毛猴。毛猴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就是其主体的制作原料均为中药饮片。这是因为毛猴的诞生与旧时老药铺的一场恶作剧有关。相传,清朝统治年间,在宣武门外的骡马市大街上有一家名叫“南庆仁堂”的药铺,药铺账房先生的脾气非常暴躁,对柜上的伙计十分尖酸刻薄,伙计们都敢怒不敢言。一日,药铺里一名配药的小伙计没有伺候好他,他便劈头盖脸地臭骂了小伙计一顿,小伙计无奈,只能忍气吞声。到了晚上,小伙计在整理中药饮片时,发现蝉蜕(知了羽化后的蜕壳)尖尖的头壳和细小的四肢像极了尖嘴猴腮的账房先生。于是,他萌生了用中药材制作一个“账房先生”解气的念头。说干就干,小伙计取来一只蝉蜕,剪下头壳和四肢,作为“账房先生”的脑袋和四肢,又在众多药材里选取辛夷作为躯干,木通做斗笠,再拿中药白芨沾水一粘,一个尖嘴猴腮、活灵活现的账房先生就出现了,师兄们看到这个“账房先生”,也都说极像。因为辛夷表面上有一层密密的灰褐色绒毛,和猴子的身躯极为相似,人们就把这个叫做毛猴。后来掌柜的也知道了这件事,也觉得很有意思,便把这4 味中药材包了起来,当作“猴料”出售。后来,毛猴渐渐流传到民间,成为了一种工艺品,但范围仅仅限于八旗子弟和少数艺人的圈子。

道光年间,北京城出现了一位制作毛猴的大师,姓汪,人称“猴儿汪”。他把制作好的毛猴粘在小纸片上,拿到东安市场、护国寺和隆福寺等庙会上出售,物美价廉,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买猴料,粘毛猴”成了过年庙会上的必有的一景,无论穷人,还是富人都会为自己的孩子买一只毛猴过节。毛猴成为了老北京城传统的儿童玩具。

到了20 世纪40 年代,北京的庙会上还能看到毛猴的影子,还出现了一位毛猴手艺人,人称“毛猴钱”。但是在10年之后,毛猴钱和他的毛猴消失在北京的大小庙会中,毛猴也逐渐被淡忘了。

不过,还是有一些民间的手艺人在坚持毛猴创作,他们有的是北京毛猴技艺的正统传人,继承老一辈传统技艺,并不断创新;还有一部分纯粹是毛猴爱好者,偶然间得知毛猴这种工艺品,并对其充满了兴趣,在无人传授技法的情况下,凭借自己摸索,也把毛猴做得活灵活现。但是,此时的毛猴已不再出现在庙会上,更不会粘在纸上成为儿童玩具,而是摆在民俗艺术馆或商店的玻璃柜中,成为了高级的艺术品。

以物作猴

制作毛猴的工艺并不复杂,制作工具也非常简单,一把刀、一把剪、一把镊子就能做毛猴,但准备工作却很重要。四味“猴料”虽然很常见,但选料要十分讲究。选择的蝉蜕要求没有残损、没有断裂,尤其是蝉头,要选择晶莹、明亮的才能做毛猴头。虽然中药房里就卖蝉蜕,但蝉蜕的完整性却无法保证,尤其是腿部。所以有些手艺人宁愿去野外采集,也不愿去药房购买。选择辛夷则是更讲究,要选择不发霉、不畸形、毛茸效果好的,最好还是腊月采摘的,否则不够饱满还容易碎裂。白芨和木通则比较随意,甚至一些人已经舍弃白芨,换用了乳胶。“猴料”选好后,制作前还需要进行小小的加工,特别是蝉蜕。蝉蜕的头和脚要小心地扯下或剪下。脚还要放到温水里浸泡软化,并把需要的前腿和后腿拿出来,摆好所需要的角度晾干,然后将多余的地方剪去。制作毛猴时首先用剪刀把辛夷的头尾去掉,再取出蝉蜕已经晾干的前腿和后腿,用镊子夹着蘸了白芨熬成的糊糊或乳胶粘上去,等晾干了,一件毛猴作品也就完工了。

▲图解制作毛猴

以猴代人

不过,单一个毛猴,好玩儿归好玩,但他没有面部表情,不能传达出具体的意思,看得多了未免会有些乏味。于是,手艺人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制作一组毛猴,塑造一个场景,来表达讽刺、幽默、热爱生活的情感。

场景题材的选择非常重要。毛猴可以用来表现普通的生活场面,也可以表现热闹的劳作场面,还能用它针砭时弊,讽刺生活中的丑恶现象。最初,手艺人大都以传统民间风俗和平民百姓的劳动生活为题材,制作出“推小车的”“卖糖葫芦的”“挑担子的”“看杂耍的”“吃涮羊肉的”等生动活泼的小毛猴,还有一些历史典故、传统戏剧的题材,如:“三顾茅庐”“大闹天宫”。后来,经过多代手艺人的创新发展,在毛猴的制作中加入了现代的元素,如:“喝啤酒的”“打乒乓球的”“打排球的”“拉小提琴的”。还有一些手艺人,用毛猴演绎具有浓重讽刺色彩的幽默小品,比如说“吹牛”,就是制作两只毛猴,嘴里各含着一根管子,对着牛屁股吹,把牛吹得鼓鼓的,看谁吹得劲大。

但是这些场面,就不是一个个简单的、有着各种姿态的毛猴们可以独自完成的任务了,行里有句话,叫“七成的道具,三成的毛猴”。除了两三厘米高的小毛猴,还需要做一些场景道具,比如小孩儿手里拿的冰糖葫芦,小贩推的小车,老爷子戴帽的斗笠,齐天大圣手里的金箍棒。只要用道具将场面摆出来,做几只毛猴反倒是最容易的了。制作道具所用的材料,也都来自于生活的各个角落,甚至是一些废弃品。一粒虫卵,一颗种子、一个废弃打火机上的零件,落到了手艺人的手里,三下两下,立刻变废为宝,成为了场景中的一个独特的道具。一根牙签,穿上几颗红珠子,就成了一串“冰糖葫芦”;一根铜丝,左弯右弯,就做成了一个“小椅子”;剪下一截指甲长短的吸管,再用铁丝做个提手,就成了一个“小水桶”;河边的朽木,洗干净,刷上青绿的广告色,再挂上一绺白棉花,就是做成了美猴王的花果山。

毛猴中的北京味儿

一位毛猴制作大师说,毛猴的爱好者与手艺人之间的差距很小,毛猴的价值也不在于制作技艺,而是在于制作者的想象力和人生阅历。他认为,毛猴就是一部写尽人生酸甜苦辣的书。

毛猴起源于北京并不是偶然,是源于老北京独一无二的文化氛围。在皇城之外,平民百姓的聚居区内,平常日子的点滴乐趣,生活苦难的自我解嘲,繁重劳动的幽默解读,形成了北京人独特的市井文化。北京人风趣、幽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都是非常积极的,他们有一种极平常的人生享乐,这种享乐是北京的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是北京人注重小情趣,歌颂自己的生活,表现自己的生活的体现。即便他们的生活十分潦倒,他们也会觉得充满了希望。就像南庆仁堂的小伙计,即便被账房先生骂的狗血淋头,也没有消极对待,而是通过制作一个小玩意儿来疏解心中的烦闷。

猜你喜欢
毛猴小伙计白芨
蝉声阵阵 毛猴驾到
《孔乙己》中小伙计的形象再解读
被优待的驴子
El regreso triunfal del alforfón
一只蛐蛐一张犁
白芨的高产栽培技术
白芨活性成分的抗氧化和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
“假冒”的算式
毛猴学艺
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对白芨增殖扩繁的影响